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主题:儿童图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3

简介:关于家庭儿童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家庭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家庭儿童论文范文

儿童图片论文

目录

  1. 一、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解析
  2. (一)对心理环境与特殊家庭的解读
  3. 1. 关于心理环境
  4. 2. 关于特殊家庭
  5. (二)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的影响因素
  6. 二、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
  7. 1. 精神文化的需求与缺失的矛盾
  8. 2. 亲情渴求难以满足的困扰
  9. 3. 放任、专制的教育方式与渴望引导和自由平等的冲突
  10. 4. 和谐沟通的需求与冷淡疏离现实的矛盾
  11. 三、改善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的主要策略
  12. 1.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减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13. 2. 加强监护人的责任心,提高代偿作用
  14. 3.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引导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建设
  15. 4. 农村社区对改进特殊家庭心理环境的积极作用
  16. 儿童图片:2013/05/09 蕭敬騰 . 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 . 廣告拍攝 2

郑学琴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摘 要: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家庭心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联.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有别于正常结构家庭心理环境,其在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正常家庭不同,客观上会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潜在的影响.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

关键词: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儿童成长;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5)01-0132-04

收稿日期:2014-11-10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社区特殊家庭儿童心理援助体系构建研究”(12YBB1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学琴(1968- ),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理工学院科技处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一、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解析

(一)对心理环境与特殊家庭的解读

1. 关于心理环境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从未停止过对环境的研究,虽然各学派的心理学家对环境的性质、构成、作用等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但基本上都把环境理解为外在于人的存在.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对环境做出了新的理解.早在20世纪3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公式:B等于f(P E),其中,B表示个体的行为,P为个体,而E则表示环境,被解读为“人的行为是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1].“公式中的环境(E)既不是指客观环境(物质环境),也非行为环境,而是心理环境.”[2]“这一公式中包含了‘心理环境’或‘环境的心理内涵’的最初思想.”[3]完形心理学还区分了物理的环境与心理的环境,“认为物理环境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自在的环境.而心理环境则是被人所觉知、所理解的环境.这种心理环境会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完形心理学强调集合的整体而不是分离的部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合.等或者说整体具有了新的性质;强调主动的理解而不是被动的反应.”[4]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心理环境的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已经对心理环境有了一定的共识,认为“心理环境是以一种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环境,它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客观环境进行认知,形成一种以客观环境为基础的情感,最终通过这种情感来影响个体的行为.”[5]这里的客观环境包括所有作用于个体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心理环境就是人头脑中的环境,是引起人们心理事件实际发生的各种因素的总和.”[6]人的心理成长与人的心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联.

2. 关于特殊家庭

在我国,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大多是正常结构的家庭.所谓正常结构的家庭是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父母有能力也有时间承担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及教育责任的家庭,也称核心家庭.而与正常结构的家庭相对的则是特殊结构家庭(简称特殊家庭).它包括: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服刑或劳改的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父母分居家庭、抱养子女家庭、父母出国或外出打工无暇照管而随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生活的留守儿童家庭或以上几种现象并存的家庭等.这类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家庭成员不齐、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淡化等局面,很可能导致家庭功能不全等问题.

(二)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的影响因素

影响主体行为的心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事、物与人的心理产生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对客观环境的内化、整合的综合产物.因此,研究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的构成,我们不能从家庭心理环境的每个要素入手探讨,那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们可以从其特殊性入手研究,从其与正常结构的家庭心理环境区别中研究将更有现实意义.

所谓特殊家庭心理环境是指儿童在特殊家庭中对各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心理感知,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情感体验.它将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基于农村特殊家庭的特征,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有别于正常结构家庭心理环境的特殊性主要受监护人的教养方式、成员之间的情感因素、交流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它们在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

心理成长的概念是对心理发展概念的超越.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个体心理的自我意识、情感、人格品质、人际关系等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心理成长不是孤立的,它与心理资源、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心理环境和心理生成有着重要的关联.心理成长是个体原有的心理状况与当前的环境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二者顺利达到相符,就可以认为该阶段的个体心理成长任务已完成,个体心理也相应表现为健康状态.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人生开始最早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影响形式,是人的心理成长的起点,家长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其它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就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而言,它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精神文化的需求与缺失的矛盾

家长作为与儿童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引导者.在特殊家庭环境中,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缺失,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使得儿童的精神引导者由一方父母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担当.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自的社会角色的局限,这个引导者往往只注意儿童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儿童的精神需求,他们几乎都猜不透儿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儿童的成长既需要优良的物质资源的支撑,也需要精神文化的熏陶,如果儿童长期缺乏良好的精神食粮,会导致儿童精神空虚,心理脆弱.同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如果长期在家庭中缺乏精神文化的正向引导,很可能会被社会上不良风气及不健论文范文络世界侵蚀.这有可能导致儿童将来不知感恩、不懂关爱、道德缺失,甚至出现不懂得珍爱生命等不健康心理及行为.

2. 亲情渴求难以满足的困扰

特殊家庭儿童比一般家庭儿童较少获得父母的关爱,调查统计显示,一些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大多非常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就表现得非常焦虑.一些农村儿童长期跟随祖辈生活,这些老人一方面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要承担所有农活,他们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意识到要对儿童多给予精神抚慰,他们只能管儿童吃饱穿暖,很少与儿童交流,导致这些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精神渴求中.

一些特殊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亲子关系失常,致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被遗弃感”,缺乏与家人间的亲密依恋.久而久之,他们对父母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依恋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产生憎恨、仇视等畸形心理.这种长期的亲情渴求与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必然让儿童在潜意识中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及孤独、冷漠甚至攻击性倾向,并导致儿童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感情疏远,缺少理解和支持,或者有压制与被压制感等,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3. 放任、专制的教育方式与渴望引导和自由平等的冲突

家庭是社会化的起点,家庭中影响心理成长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7]

人格的良好品质,如自信、乐群、友善、开朗等,往往是在论文范文型家庭心理环境中形成的,在论文范文型家庭里,父母充分理解信任子女,尊重子女的主体性地位.使子女从小树立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感,成年后对自我的评价客观.在专制型家庭,父母多是否定子女自己作出选择,过分干涉子女做的每件事,过度保护或者过分惩罚子女的错误,这些可能导致个体自我贬低,不利于形成积极的自尊.

儿童图片:2013/05/09 蕭敬騰 . 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 . 廣告拍攝 2

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的外出务工,将儿童托付给委托人照看.委托人多为家中老人,他们有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有的教育方式不当且忽视教育作用,过分溺爱儿童,有的则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儿童监管不力,使很多留守儿童处于放任状态.而儿童健康成长需要论文范文的家庭教育方式,他们渴望引导和沟通,渴望自由平等,如果监护人能充分理解信任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使其树立自信心,将有利于他们形成自我认同感和客观的自我评价.

与留守儿童家庭不同的是,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往往过于严厉、专制,教育方式大多采取简单的奖励或惩罚,造成这类家庭儿童胆小、犹豫不决的个性.而有的单亲父母或监护人也会表现为另外一种极端:放任和迁就.由于意识到单亲给儿童造成了伤害,他们心怀内疚,对儿童过度溺爱保护,百依百顺,养成了这些儿童的自私和懒惰.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管束也易导致儿童行为的散漫和失控.

大量的研究证明,一些特殊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使儿童在自我意识方面容易形成极度的自卑心理或极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在道德与情感发展上,容易出现意志薄弱,价值观念扭曲,传统美德缺失,进而出现行为偏差.

4. 和谐沟通的需求与冷淡疏离现实的矛盾

从家庭社会学的视角看,特殊家庭结构的断裂、家庭功能的紊乱、家庭关系的淡化等一系列本质的变化必将给儿童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

据研究,留守儿童产生的自卑、自私、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多与成员间交流匮乏,沟通不畅等有关.有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调查发现,有50%的儿童与父母平均每周联系一次,有21%不定时与父母经常联系,有20%的儿童每月一次,但是还存在9%的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8].因与父母联系较少,而与祖辈之间又存在代沟,缺乏交流,因此一些儿童内心堆积的矛盾或烦恼都无法及时地得到安抚和引导.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儿童性格孤僻内敛,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产生不信任,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甚至导致人际交往困难等.

有的单亲家庭的儿童,因长期感受父母的怨恨与迁怒或过分袒护与宠爱,易形成敌对、嫉妒、暴躁等不良个性.有的再婚家庭的儿童,不理解父母亲,对监护人要求的反应往往是恼怒、排斥、逃避、我行我素、破罐破摔.寄养在亲戚家的儿童,易早熟,易形成内向、敏感、嫉妒的性格.有的失去双亲的孤儿因感觉无依无靠,身后缺少强有力的支撑,易产生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心理,也易形成心理创伤,产生心理问题.

三、改善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的主要策略

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与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特殊家庭而言,如果不采取措施弥补家庭功能不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轻则导致儿童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格品德等方面出现问题,重则会使儿童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杀人等悲剧性行为.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大环境等相互作用的产物,改善农村特殊家庭的心理环境,须重视以下策略:

1.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减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农村特殊家庭因其在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正常家庭不同,客观上会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这类家庭的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意识,并根据自己家庭的特殊性,调整教育措施,以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对于特殊家庭的儿童,家长双方或一方长时间的缺位使他们长期处于亲情渴求状态,缺少安全感、归属感.为此,家长应考虑如何有效增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特殊家庭的儿童,家长需要更多真诚的关心和耐心的疏导.

留守儿童的家长可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多与儿童沟通,或经常回家看看,以抚慰儿童孤独、寂寞的心灵.当然,如果出外打工,能够将儿童带在身边,使儿童在客观上脱离留守的局面,将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而对于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而言,家长应付出双倍的关爱和耐心,弥补儿童情感缺憾,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避免通过对儿童更加严厉甚至近乎苛刻的手段,强迫儿童努力学习,更不能通过打骂等方式将自己的痛苦转嫁在儿童身上.

2. 加强监护人的责任心,提高代偿作用

特殊家庭结构缺陷并不代表必然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其他人员的代偿作用可弥补其不足,使儿童与正常家庭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对农村特殊家庭起代偿作用的往往是其监护人,如祖父母、叔伯、姨姑等,这些监护人在特殊家庭儿童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特殊家庭家长对儿童表达关爱,儿童可以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他们身上,从而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代偿作用发挥的好坏,主要看监护人的监护观念、教育方式、情感投入等,监护人如果仅仅只对被监护的儿童给予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其精神情感的需求,那这种代偿作用就很小.根据调查,一些农村特殊家庭,如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人大多是祖父母,这些老人原本是享受天伦的年龄,但因子女出外打工,自己不仅要忙农活,还要照顾孙子,因此多有力不从心之感,再加上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只要给儿童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往往忽视了儿童的精神与情感的需求,在教育方式上多是简单、溺爱、放任、迁就或专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监护人的代偿作用,使特殊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失去了弥补的机会.

3.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引导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建设

儿童入学后,学校教育的作用逐渐取代家庭教育处于主体地位.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在儿童的学业发展及心理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家庭心理环境改善也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学校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等联络方式与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密切的联系,以提高家长及监护人的教育意识,强化他们的教育观念及职责,改进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掌握与儿童沟通的技巧,给特殊家庭儿童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改善特殊家庭的心理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4. 农村社区对改进特殊家庭心理环境的积极作用

农村社区在儿童心理成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可通过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规范好各类娱乐设施,如游戏室、歌舞厅等,为农村儿童的心理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社区还可以通过举办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其真正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更好地完成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同时还可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家庭图书馆等向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儿童教育知识,并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家庭给予更多的物质与精神的援助,这些措施都可为改进特殊家庭心理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农村特殊家庭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他们的心理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职责,需要全社会都给予关注.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勒 温.拓扑心理学[M].竺培梁.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5]任丽杰.高校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3(2).

[3]申荷永.心理环境与环境心理分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学术研究,2005(11).

[4]葛鲁嘉.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葛鲁嘉.从心理环境的建构到生态共生原则的创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7]张 昱.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的动态关系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10).

[8]熊维娟,谭秀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初探[J].西江月,2013(10).

[责任编辑、校对 杨 捷]

总结:关于免费家庭儿童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家庭儿童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儿童图片引用文献:

[1] 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论文范本 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8000字
[2] 家庭作业和留守儿童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家庭作业和留守儿童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2500字
[3] 家庭作业和留守儿童论文范文集 家庭作业和留守儿童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3000字
《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word下载【免费】
儿童图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