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ECFA沪台经贸关系新机遇

主题:台商投资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8

简介:关于台商投资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台商投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台商投资论文范文

台商投资区论文

目录

  1. 一、前言
  2. 二、ECFA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关系
  3. (一)ECFA与东亚一体化进程
  4. (二)ECFA与大陆的“对台让利”
  5. (三)ECFA与“大中国市场”前景
  6. 二、ECFA的区位效应与上海及长三角
  7. (二)ECFA的区位效应与两岸经贸关系
  8. (三)上海及长三角对台资企业具有多元吸引力
  9. 四、ECFA与沪台经贸关系
  10. (二)沪台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11. (三)ECFA与未来沪台经贸关系的发展
  12. 五、结 论
  13. 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0年教师节晚会——-街舞秀

周忠菲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0233)

内容摘 要:《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机制化运行时期.本文从ECFA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关系以及地区产业链重组的角度,分析ECFA对沪台经贸关系的影响.文章认为,更全面地参与全球以及地区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重新配置,通过政策协调,更深入地参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是两岸签署ECFA最直接的动力.认为ECFA使两岸经贸关系得以在制度化框架下,循序渐进从间接一单向模式,朝直接一双向模式发展.最终将导向“大中国市场”的形成.新近成立的两岸经贸合作委员会,将在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协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章结尾部分,建议上海在ECFA后续阶段,应从引进资本和技术,加强产业合作以及陆资入台三个方面,促进沪台经贸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ECFA沪台 经贸关系新机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1309( 2011)5 - 0126 - 008

一、前言

2010年是中国持续推进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和两岸经贸关系快速推进的一年.继2008年12月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启动后,2010年土半年,上海与台湾松山机场,北京与台北机场,沈阳与成都到台湾的航线陆续开通,实现了两岸“三通”.2010年下半年,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台湾“立法院”通过对ECFA的审议为标志,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机制化运行时期.论文范文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两岸经济合作要“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基本形成.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方案开始推行.紧接着成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为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战略性经济合作阶段的重要标志.

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谈到ECFA与两岸经贸关系时强调,ECFA的推行,为发展未来两岸新型产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指出两岸在产业转移、产业分工、整合、研发、行销和民族品牌的创立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一些研究认为,随着调降关税项目的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早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台资企业,将在增资大陆和返台投资两个方面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大陆企业也将从“走出去”的角度,加强与台资企业的合作,包括到台湾投资.如首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晓红教授从经济增长前景出发,指出ECFA形成的推力将改变长期以来台湾经济的增长模式.①天津南开大学台湾研究所的曹小衡教授,认为两岸以产业合作为共同目标,有利于促使两岸进行国际金融合作,例如加快对国际企业的兼并.②一些台湾学者则强调,ECFA的效应之一,是吸引外资到台湾投资和吸引台资回台.③

上海身处长三角,大陆台商最密集的地区.ECFA对上海将产生哪些影响?上海台商将做出哪些反应?本文拟从ECFA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关系以及地区产业链重组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以及未来沪台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

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0年教师节晚会——-街舞秀

二、ECFA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关系

(一)ECFA与东亚一体化进程

ECFA的中文全称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由于两岸具有的WTO成员身份,以及WTO第24条一体化例外条款允许成员间的优惠贸易安排,因此,ECFA具有中国大陆与台湾朝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方向发展,两岸共同参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含义.即:在ECFA框架下,更全面地参与全球以及地区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重新配置,通过政策协调,更深入地参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是两岸签署ECFA最直接的动力.

20多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在融人全球化的过程中,与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越南等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与投资关系.与此同时,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方案的推进,为两岸与东盟各成员国以及两岸与日本和韩国产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更宽松的条件.例如,在大陆从事与IT行业相关生产活动的台湾厂商,在ECFA未完全实施之前(目前ECFA涵盖的货物贸易面还很小,约占两岸贸易额的15%,供500多项),一些原料和设备必须从台湾进口,但要付出9%到6.5010的关税,相比之下,如果从东盟进口却是免税.又例如,从要素在区域内配置的角度看,台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岛内劳动力不足,市场狭小,土地资源紧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的资料显示,台湾大台北工业区土地论文范文和厂房论文范文不断上涨,从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下半年,土地论文范文平均上涨了60%,最高的涨了190%.④由于土地和成本的压力,一些投资长三角和上海的台资企业,将考虑采取增资的模式,在大陆实现转型升级,而他们的上游产业链,大多数是日本和韩国厂家.

东亚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一体化有其独有的模式,即区域内贸易的比例,高于欧盟与北美.⑤因此,两岸参与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具有更突出的区域产业合作的意义.可以预见,在ECFA后续阶段,涉足中国大陆市场较早的台资企业,以及与台资进行合作的中国大陆企业,将成为参与东亚一体化进程以及地区产业链重新布局的实践者和获利者.

(二)ECFA与大陆的“对台让利”

大陆在ECFA中的“对台让利”,大大高于一般经济体之间的让利水平.其主要动因,是体现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厚植共同利益”的期望.①从ECFA的这一特征看,两岸签署ECFA不能完全等同于签署两岸自由贸易协定( FTA).按照常理,一般FI&,acute,A应该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的双边开放,相互间获利均等.但ECFA建立在“对台让利”基础之上,具有“两岸开放程度不对等”,“台湾中小企业为主要受惠者”的特征.从ECFA早期清单和后续阶段看,早期清单包括台湾出口大陆的商品539项,大陆出口到台湾的商品267项.其中,大陆对台湾开放11项,台湾对大陆开放9项,这次降税占比,仅占两岸贸易总额的15%.剩余的85%,计划在十年之内分阶段谈判解决,逐渐完成两岸关税降为零的总目标.ECFA体现的远远超越WTO成员间相互优惠范围的做法,被喻为“WTO+两岸亲情”模式.②

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估计,台湾从早期清单获得总降税近300亿元新台币.从ECFA获得的整体经济效益包括:对台湾GDP增长的贡献在1.65%~1.72%之间,增加就业约26万人.③

(三)ECFA与“大中国市场”前景

ECFA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规定成立“经济合作委员会”以推动ECFA的后续发展.也可以说,由于ECFA体现了一体化理论所强调的政策协调,两岸经贸关系得以在制度化框架下,循序渐进从间接一单向模式,朝直接一双向模式发展.例如,早期清单不仅列入两岸将在金融与知识产权方面展开商谈与合作的内容,而且规定两岸将在不迟于协议生效后6个月之内,就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建立争端解决程序以及投资保护机制的建立等问题上,展开磋商.这就意味着将两岸经贸关系,推进到以地区一体化合作为背景的大中国市场阶段.

从世界经济环境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能进一步减速.美国经济分析局2010年7月的报告数据表明,美国实际GDP已经退回到大约相当于2006年的水平,处于“失去5年增长轨迹”(从2006年初到2010年底)的艰难阶段.④欧洲也出现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以美欧为主的消费需求的萎缩,给东亚地区的出口带来沉重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共同促进大中国市场的形成,不仅为两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从大陆看,中国大陆过去的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对GDP的贡献一直比较低,只占中国大陆GDP的38%.金融危机后,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率先实现了V型反弹.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揽子措施,为发展内需市场,为中国大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政策上的保障.

从台湾看,台湾经济自2001年以来,总体态势一路下滑.主要原因是政治冲击经济,“导致发展停滞近十年”.⑤直到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才出现好转.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动荡,使台湾经济转型的压力比过去更加迫切.借助大中国市场,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

ECFA后续阶段,随着调降关税项目的逐步扩大,以未来大中国市场为目标,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与贸易活动将进一步扩大.台商投资大陆,不可能再重复过去投资拉动贸易,以加工出口为主的旧模式,大陆方面,也将增加对台湾的投资与经贸合作.两岸以及两岸四地之间资金,货物,技术,人员和信息的充分流动,有利于促成一个与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大中国市场.

二、ECFA的区位效应与上海及长三角

(一)上海及长三角是国内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

在地理上,长三角泛指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目前上海与长三角是国内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在台商投资大陆的地区布局中,两省一市占台商投资总额的二分之一.具有投资总量高、规模大、区域集中、产业种类多、增长速度快等特点.

从总量上看,截至2009年,江苏省批准台商投资项目累计达1万1千7百家,协议利用台资超过31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约155亿美元.其中90%左右布局在以苏州为龙头的苏南地区和沿江两岸.浙江全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为4000余家,协议总投资300.1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93.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约125亿美元.台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浙北和浙东的杭嘉湖甬地区.同期,上海市累计批准台资6398项,引进合同台资约250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164. 87亿美元,约占上海引进外资总额的14%.

从规模上看,台湾前100家大企业中,在上海与长三角均有投资.截至2009年,江苏全省批准总投资l亿美元以上的台资项目近70家,实际投资总额超过l亿美元的台资企业有17家,超过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项目有2322家,台湾“百大”制造业企业在江苏省累计投资197个项目.台湾最大的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4家半导体企业中,有两家落户苏州,一家半导体芯片落户上海.上海5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大项目,超过110家.

在产业结构上,台商在长三角的投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为辅.在江苏,台商投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2. 9%和8.7%,第二产业为88.4%.在浙江,台商制造业投资占台商总投资额的90%以上,服务业占3%左右.台商在上海的投资以制造业为主,此外,台商投资上海服务业较两省更加集中.至2009年底,投资上海的服务业比重,占长三角同类投资的55%以上,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占台商总投资额的比重约12%.尤其是投资运输业等台资服务业的比重,明显高于江浙两省.①

在投资种类上,台商投资的产业涉及电子电器制造业、基本金属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精密器械制造业、非金属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运输业、其它服务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其中苏州的笔记本电脑、宁波的台塑石化项目、奇美的光电产业、台湾国泰人寿与上海东航合资成立“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成为大陆同类行业中有代表性的投资项目.

(二)ECFA的区位效应与两岸经贸关系

ECFA的区位效应,主要指海峡两岸在西太平洋地区临近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优势地位.过去,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两岸经贸关系中,台资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玩具等供应链上,大多数是依赖美国、欧洲或日本的零售商或品牌经销商的订单和生产转包,进行跨海峡,跨区域的产品组装和制造.台商总公司扮演中间角色,形成客户——下单——备料——制造——组装一论文范文的两岸分工关系.

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主要零售商和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面临调整的压力,在东亚地区,世界跨国公司将进行新的制造业布局.这种动向预示,由主要零售商初始订单引发一连串国际贸易流动的模式将出现新的变化.两岸经贸关系也面临调整的压力.从两岸周边跨国供应链形成的网络看,由北向南排列着五大经济圈,分别为:东北亚经济圈、大中国经济圈、印度洋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以及大洋洲经济圈.①这五大经济圈又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美国主张的“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 TPP)以及东亚地区的中国东盟“10 +1”,设想中的“10 +3”,“10 +6”自由贸易区相交错.ECFA的推行,使两岸贸易壁垒相对较低,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程度更高,从两岸提高对外竞争力方面看,以占两岸贸易额80%的机电产品为例,无论是子部件和零件的加工,还是新产品和新行业的开发,都将获得广泛的发展空间.从更长远的机会看,在ECFA框架下,通过产业合作以及市场开发,抓住新兴产业冒出来的机会,两岸就有机会实现最大的“双赢”.②

此外,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可借助ECFA的区位优势,向大陆周边,特别是向台湾商人比较熟悉的东南亚发展,然后利用关税减免的优势,扩大对大中国市场和台湾的出口.这对台湾经济的振兴可起到补充作用.

(三)上海及长三角对台资企业具有多元吸引力

上海与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崛起中的世界第六城市群.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空间上,正好处于两线两带(沪宁、沪杭涌高速、杭州湾及太湖沿岸)所形成的多级、多层次结构的上端位置.上海在“之”字型空间结构下的这一优势地位,使上海可从北、南,西三个方向对外延伸,与江苏、浙江两省主要城市和地区形成紧密的“中心”与“周边”关系.同时,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又与东亚地区形成扇型状辐射关系,利用东亚各区域的区位优势条件与优势产业以及投资方式差异大的特点,吸引美欧日韩等外来投资,发展以加工出口为主要模式的对外经贸.

例如投资上海及长三角的台资企业,对这种优势就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台资企业经营上除了具有投资回报率高,利润周期长的在特点外,通过以代工和贴牌为主的生产方式,还使得他们与美日韩和欧洲企业的产生链以及销售网络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关系.ECFA提供的降税等优惠项目,有利于大陆台商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台湾“经济部”的研究也指出,在ECFA后续阶段,在中国市场的台湾企业将从增资大陆与回台投资两个方面做出反应.增资方面,台商企业的目的是在大陆腹地和国际发展两个方面,上海及长三角区位论文范文,制造业发达,交通便捷等优势,对台资企业仍然具有多元吸引力.例如,台商可以在上海和长三角实现企业转型,将企业在大陆的部分往生产链的两端延伸.

此外,台商投资大陆将具有带动国际资金和技术投入的特点.ECFA的推行,使长三角成为两岸经济融合最理想的区域之一,投资大陆的台商在推动上海和长三角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亚太区域经济建立紧密经贸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台湾学者曾经这样强调:投资大陆的台商局有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取长补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③

四、ECFA与沪台经贸关系

ECFA后续阶段,从上海的角度看,抓住ECFA对两岸产业结构产生的投资拉动与技术合作效应,实现上海经济力向东亚的延伸,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一)沪台经贸关系的现状

上海是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高度集中,人员往来最频繁的地区,也是美欧日发达国家在中国大陆的主要投资地.台商投资上海,占外商投资上论文范文额的14%左右,大小台资企业,超过6000家,70%以上从事制造业.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台湾大企业,选择上海作为企业在大陆的投资总部和营运中心.

长期以来,台商将上海作为投资大陆首选地的主要原因,是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随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上海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上海对台资企业的吸引力已经从单一的廉价制造生产基地,向涵盖融资、研发、营销、生产服务等综合性企业运营基地转化.由于国家“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指标等高科技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选择上海作为研发基地和企业营运中心的趋势,不断加强.据统计,目前上海已有台资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9家、投资性公司超过10家.台商还在上海建立了不少研发机构,针对当地市场开发进行研究.

此外,在沪台商出现供应链在地化加强的趋势.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2009年对在大陆地区投资的电子业台商采购原物料或零组件来源变动的调查结果,大陆台商向台湾的采购比例,从原先的50.15%调降至43. 20%.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台商在大陆采购的小幅上升,其中,又主要表现为台商向当地非台商企业采购比例的上升.①专家认为,从长远看,不排除台商有与大陆重点产业在供应链上形成相应依托关系的可能.台商有多年投资大陆的丰富经验,完全可以充分用好大陆的有利条件.一旦二者在供应链上形成依托关系,台商可逐渐摆脱代I的角色,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②

台商一些专业技术性服务业,如*机构、研发设计、营销通路服务等,也准备向上海周边发展.如上海台商华王筹建的全球最大的生产资料与工业装备连锁卖场等,已经成为上海以及全国机械制造业及原材料业新的流通与购销平台.在上海中心城市周边形成了台商新增产能部分不断发展的趋势.

(二)沪台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台商投资上海,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从竞争力角度看,随着大陆WTO过度阶段的结束,世界级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在上海这样的中心大城市,除主业外,将逐渐转向发展服务业.台商与其竞争,实力明显不济.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上海台商将继续保持制造业朝非中心城市和城市周边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指台商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内的移动,如从昆山到常熟,苏南到苏北,也指台资企业从长三角“北上”京津、山东、大连,南下湖南、湖北,西进甘肃、四川等地.部分台企由于与台湾母公司代工的关系和关税减免等原因,也可能“南下”越南、柬埔寨、甚至“西进”印度.

本文认为,发展沪台经贸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贸关系的模式转换问题.两地经贸关系中过去的“顺差转移效应”(surplus - shifting effect)模式,已不可能长期维持.③台商投资大陆后,绝大部分设备与配件都从台湾母公司进口,扩大了台湾母公司或者总部对大陆的出口,反映为两岸贸易额的快速上升.台商在大陆绝大部分从事制造业中间产品的加工出口,所谓贸易替代效应,极为有限.不像美商和欧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明显减少了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大陆的出口.这一“顺差效应”在为台商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大陆的出口能力.同时,这种模式也曝露出两岸经贸关系的脆弱性.

例如,金融危机期间,两岸贸易额下降一度高达50%.如电子机械行业的订单总额,2008年6月份订单总额同比还保持3.6%的增长,到了2009年1月份,同比增速下滑至- 49%,几乎折去一半.2009年12月份,同比增速又快速回至1. 9%.此外,美元的持续贬值趋势和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前景,对台商的出口也产生巨大的压力.

(三)ECFA与未来沪台经贸关系的发展

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空间上,正好处于两线两带(沪宁、沪杭涌高速、杭州湾及太湖沿岸)所形成的多级、多层次结构的上端位置.这一优势地位,使上海可从北、南、西三个方向对外延伸,与江苏、浙江两省主要城市和地区形成紧密的“中心”与“周边”关系.同时,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又与东亚地区形成扇型状辐射关系,可吸引美欧日韩等直接外来投资.台资以发展以加工出口为主要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处在转型中.在ECFA框架下,上海在发展沪台经贸关系方面可考虑:

其一,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引资引技.上海地处长三角,临近江苏浙江两省,内有长江河道,外有环海五大经济圈,在两岸经贸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上海首先应该利用对外,对内连接的优势地位,吸引外来优质资本.在沪台经贸关系方面,重视台商投资往往引进外来资本和技术的特点,主动与主要业务来自美欧日跨国公司的台湾大公司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引资引技,通过提高上海与跨国公司合作方面的水平,掌握国际竞争优势.

台湾设在上海的一些跨国公司,具有次洲级或洲级区域性特征,主要业务来自美欧日跨国公司,台湾的这些上海公司与亚洲总部经济城市论文范文、新加坡、香港也有密切住来.上海可通过与台商的合作,设立一些针对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为期2至3年的大中型项目,通过采取“两岸三方”或者“两岸多方”,“利益共享”的资本加技术合作的运作模式,推进上海与台北总部经济的共同发展.

其二,产业合作以振兴电子信息产业和港口制造业为核心.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ECFA的后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发展.中国/上海与行业竞争伙伴日本/韩国/台湾之间,各有优势和特点,但从互补性看,两岸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合作的比较优势最为明显.而台湾也有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落户上海.此外,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关税减让及贸易便利化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中国大陆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上海应抓住全球电子信息生产链延伸与调整的机会,优先考虑扩大与台商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合作.台商在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方面,也有合作的愿望.

为振兴电子信息产业,需要扩大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海可考虑引导该领域台商企业,增加在上海或者与上海合作共同对东盟投资.例如,汽车电子产品关税的大幅调降是ECFA谈判中台湾多次要求而大陆未同意大幅调降的项目,上海从引导下一波台资参与上海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考虑,可考虑加大这方面对台商扩大投资的政策扶持,或加强这方面对与台资企业的合作,鼓励上海企业与台资企业这方面的技术创新,从基本加工进入到优质生产.

港口制造业方面,主要指重视ECFA区位效应的发挥.将沪台经贸合作的视角,投向区域内过去相对落后的经济区块如台湾高雄,着眼于培植新的增长点.近期可在沪台之间就海洋经济方面开展一些项目的合作,如深海机械,码头港机.推进上海以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升级转型.远期可与台湾合作,探讨大三通概念下航运业中贸易服务业的发展,共同开发东北亚黄金航道.

其三,积极准备陆资入台.从两岸看,ECFA的推行在时间上需要一个过程,ECFA调降的关税项目的进一步扩大,是必然趋势.考虑到中国建立10 +1的目的之一,是减少中国与东盟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合作的限制,考虑到10 +1的深化,将使大陆的台资企业成为10 +1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获利者,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改变资本逐利的方式,推动在中国市场的台湾企业,从增资大陆与回台投资两个方面做出反应.上海从引资和留住外资角度出发,尽早积极准备陆资入台,是最主动的选择

从台商回台投资方面看,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可能出现少量台资的回流.此外,还会出现前面提到的台资在内陆的“北上”、“西移”和“南下”现象.作为对两岸推进双向投资的反应,上海和长三角企业界应该要求台湾当局对陆资赴台进一步放宽限制,在上海政府层面,则应该为早日实现有规模的陆资入台,做好调查和研究工作.

五、结 论

综上所述,从上海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位置看,ECFA的区位效应为沪台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ECFA后续的三年过渡期内.货物贸易零关税的执行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首先,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应该高度重视ECFA带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地区产业链调整的机会一其次,从未来十年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战略合作新阶段的角度看,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引资引技政策产生的影响,对于形成上海制造业向东亚地区扩散的趋势,也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最后,上海和长三角在长期发展趋势上,更应高度重视ECFA的区位效应带来的.上海与长三角在两岸从制造业合作转向服务业的合作方面,能够发挥的独特作用、

总结:本文关于台商投资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台商投资区引用文献:

[1] 法律和台商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法律和台商学术论文怎么写2000字
[2] 台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台商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
[3] 联想和台商论文范文素材 联想和台商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5000字
《ECFA沪台经贸关系新机遇》word下载【免费】
台商投资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台商投资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