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学本科教学的应试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主题:教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3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教师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师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师学生论文范文

教师论文

目录

  1. 一、大学教学应试化的弊端
  2. 1.妨碍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
  3. 2.妨碍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 3.妨碍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
  5. 4.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共事、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6. 5.使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脱节
  7. 6.妨碍和抑制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必备素质的形成与提升
  8. 二、大学教学应试化趋势形成与演进的原因和机理
  9. 1.前大学教育教学应试化的惯性作用
  10. 2.大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模糊
  11. 3.对复合型人才的形而上学的理解
  12. 4.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教学主管部门对大学教学的不合理的管制模式
  13. 5.以学生评价(打分)为主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体系的消极作用
  14. 三、解决大学本科教学应试化问题的思路
  15. 1.明晰和正确定位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
  16. 2.重新确立教师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7. 3.重新设计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制度
  18. 第一、重新设计和改进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
  19. 第二、重新设计和改进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
  20. 4.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宽松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21. 5.改进政府主管部门对大学教学的管理模式
  22. 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
  23. 教师:台湾女教师学生发生性关系 女教练被判2年(清晰)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本文认为,在我国大学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教学应试化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学生为教师打分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指标的制度的普遍实施.大学教学应试化背离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存在诸多弊端,且有蔓延的趋势,应当加以改变.基本思路是改变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重塑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应试化;教师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4)04-0089-05

大学本科教学应试化现象在全国多数高校的各个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且呈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亟需认真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大学教学应试化的弊端

1.妨碍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

任何事情都有重点,大学的教学内容当然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重点内容着重讲,而不是在考前把考试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那么学生要对考试的重点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仅每课必到,而且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课后必须全面复习,深入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比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重点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掌握的已经不再只是有限的点,而是更多的点和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是所学课程的完整的知识系统.而教师一旦承诺给学生指定重点复习范围或重点复习题,那么对相当多的仅以拿到学分为目的的学生来说,就很有可能选择不上课,

李媛对某省有代表性的三所高校(分别为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综合性大学、省重点财经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大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做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经常旷课的学生的比例由大一的0.9%依次上升到大二的2.7%、大三的6.9%和大四的9.8%;有时旷课的学生的比例由大一的2.2%依次上升到大二的2.7%、大三的8.1%和大四的10.2%;偶尔旷课的学生的比例由大一的2.2%依次上升到大二的27%、大三的35.6%和大四的43.6%;从不旷课的学生的比例由大一的93.5%依次下降到大二的64.7%、大三的49.4%和大四的36.4%.

不认真听课和课后不认真思考.结果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学的少,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则更少,更谈不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了.

2.妨碍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以往知识的积累,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显著提高,因而其学习过程已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应当是接受与探讨、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不仅教科书中的知识(包括教师讲过的和未讲过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找出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教科书以外的有关知识也需要学生去认真探讨,从而建立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如果教师在考试前给学生指定重点复习范围、重点复习题乃至拟定重点题目的答案或答案要点,很多学生就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所学内容和所学内容以外的有关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应有的提高.

3.妨碍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

我们应当承认,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部分知识甚至是很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直接用到;就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很多知识都会变得陈旧过时而言,也定当如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时代务必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大学本科教学的应试化弱化了学生独立学习的动机和压力,妨碍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为学生将来可能成为社会的淘汰对象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4.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共事、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珀斯克瑞勒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期间经验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广泛地接触不同思想和观点,可以扩大他们看问题的视野,迅速改变其传统的非对即错的二元认知模式,促进其思维过程中复杂推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他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从教师和其他同学那里学到分析问题的视角、论证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2].大学本科教学的应试化使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没有与他人认真讨论、互相合作的必要,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共事、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使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脱节

当下大量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之所以多为“拿来主义”的产物,而缺少作者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既与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在应试化教学方式下所形成的投机心理有关,也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仍然沿用中学阶段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没有形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和不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的必然结果.中国大学本科教学承担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与国外大学不同的责任,即将学生从中学阶段应试化教学模式下养成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而转到主要培养他们分析与研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提升他们分析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的轨道上来.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本科教学并没有履行好这个责任,而是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和承袭中学应试化教学模式的弊端.

6.妨碍和抑制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必备素质的形成与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但迄今为止,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是不断地培养出大批的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能力的大规模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大学本科教学的应试化妨碍和抑制了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必备素质的形成与提升,使我国陷入了一方面高等院校“林立”,大学生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独领论文范文”,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却严重不足的怪圈.这是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与低质量发展并存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二、大学教学应试化趋势形成与演进的原因和机理

1.前大学教育教学应试化的惯性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前大学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应试教育逐级加强.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押题、题海战术,应试教育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众多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和机械性的思维方式.要在大学本科教学中改变应试化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遇到相当多的学生的抵触.这是大学本科教学应试化现象产生的“历史性”原因.

2.大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模糊

时论文范文行这样一种说法:我国大学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走向大众化,即大学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是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而是掌握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而是在任何时候社会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和高端人才,而这些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至少是在大学本科阶段就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更何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意味着教育标准的降低,而是应当通过使更多的人接受大学教育而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支撑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合格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显然需要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模糊,使大学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培养的标准和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

3.对复合型人才的形而上学的理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因素是千变万化的.与市场经济的这一特征相适应,大学本科教育把培养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是正确的.但目前很多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做了形而上学的理解,以为复合型人才就是什么都懂一些的人.于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总学分定得过高,而单科课程学分却定得较低,迫使学生每个学期都把选修课程的科数推到极限.由于需要考试的课程过多,学生学习尤其是考试前复习负担过重.为了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一些教师往往倾向于为学生指重点、划范围、给答案要点.

4.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教学主管部门对大学教学的不合理的管制模式

政府主管部门在组织对大学或专业的教学评估时,往往会把对历年学生试卷的检查作为评估的一个项目,但检查的内容不是教师所出的考试题目是否能够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评分的标准是否高度细化,以及在评卷时教师对事先拟定的评分标准的把握是否准确.为了应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或专业可能的教学评估,大学教学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在试卷命题和提交试卷时,必须同时拟定和提交较为细致的答案要点,并在每个要点的后面标明其分值.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的教学主管部门对教学的这种管制模式,在客观上引导教师尽可能出所谓的客观题(不用学生作任何发挥的死题).对于学生而言,应对这样的考试题目的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死记硬背.因此,大学教学之所以承接和延续这种特征和弊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教学主管部门对大学教学的不合理的管制模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5.以学生评价(打分)为主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体系的消极作用

在实行以学生评价(打分)为主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制度下,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切身利益(收入、职称、名声)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以往应试教学模式下长期繁重的机械性的学习生活过后产生的轻松学习的心理需求和所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的驱使下,学生会向教师提出指定重点复习范围、重点复习题乃至拟定重点题目的答案或答案要点的要求,由此开始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博弈过程.部分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理性地选择适应或有限度适应学生要求的对策.这些“先知先觉”的教师因满足了学生的要求而换取了学生的较好评价,从而获得或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并由此而对其他教师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使“次知次觉”者也加入应试教学的行列.而那些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置之不理的教师,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较低的评价(低分)和学生“用脚论文范文”(不选他们的课)的惩罚.在尝到了这样的“苦头”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会放弃其曾固守的教学原则与方式,不得不作为“后知后觉”者与“先知先觉”者和“次知次觉”者站到一起.这样,大学本科教学的应试化就不只是一种局部的现象,而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普遍化的趋势.

三、解决大学本科教学应试化问题的思路

1.明晰和正确定位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

大学的责任在于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改变不合理的本科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和社会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与社会近期需要相比,社会长远发展最为需要的应当是人才的基本素质,而不是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技能.为此,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大学的管理者应当明确高等教育的目标,始终把培养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放在重要地位,寓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之中,使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成为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生成的肥沃土壤.因此,高等院校管理者应当改变对复合型人才的形而上学的理解,适当削减和压缩开设得过多的课程,减少总学分或增加单科课程的学分,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深入思考和研究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以培养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接受新知识或再学习的能力.

2.重新确立教师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教学的应试化问题,必须重新确立教师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第一,大学教育的目标决定了教师应当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尽管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具体教育目标上会有所不同,但大学的基本教育目标是相同的,即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除品格或道德层面上的因素外,这里的素质实际上就是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环节,无论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还是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对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引导.

第二,教与学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应当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虽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认知模式和学习策略,但学生的认知模式和学习策略是受教师深刻影响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教与学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应当在大学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胡克和西尔勒等人的研究证明,如果学生在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方面享有与教师平等的权力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们自己的学习质量[3].哥拉斯费尔德也认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入学的过程,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4].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对象综合能力的前提.

第三,确立和坚持教师在大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目标.1998 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探索、调查、发现是大学的核心.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发现者、学习者”.创新型人才应当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有着超出常人的兴趣,同时又善于学习、对相关知识有着透彻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或推理能力.创新型人才的这些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师创造的富有研究色彩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熏陶,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以及教师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感染.

第四,确立和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与我国目前的学生状况相吻合的.多年来,我国的前大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要改变他们多年形成的这种学习方式和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只有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赋予教师以必要的“权威”,使教师敢于严格要求学生,而不是适应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和顺从学生基于这种习惯而产生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贯穿于包括考试这个环节在内的教学全过程,才能逐渐地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多年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3.重新设计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制度

第一、重新设计和改进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

大学本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与研究的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大学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当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与研究的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原则.与这个基本原则相适应,判断大学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基本标准应当是,教师的教学在客观上是否能够对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与研究的习惯的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及积极影响之大小.

第二、重新设计和改进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

(1)改变以学生评价(打分)为主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体系.我们主张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是要取消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而是不赞成实行完全以学生评价(打分)为主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体系.我们认为,设置一些非量化指标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之中,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他们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2)适当降低学生的评价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中的权重,使没有进入应试化行列的教师们不再进入,已经进入其中的能够自觉地走出来.为了使学生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尤其有必要进一步降低旷课较多、不努力学习的学生的评价在全体学生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仅对教师是公平的,而且可以免除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担忧,使他们敢于严格要求学生,而不是顺从和消极地适应部分学生的不合理要求.

(3)把学生的出席情况、课堂上的表现、考试纪律纳入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之中.因为学生出席情况好,听课认真,讨论时积极发言,有独到的见解,考试纪律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表明教师对搞好教学工作有足够的信心.

4.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宽松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基本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众多教师有效引导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长期努力的结果.每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难加以量化.因此,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不宜定得过细,评价过程不宜搞得过于繁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级领导者,应当为教师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当然,也应当看到,教师之间在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甚至是显著差异的.因此,有必要组织、安排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不定期传授教学经验的活动,以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相互配合与协作.

5.改进政府主管部门对大学教学的管理模式

为了促进大学提高教学质量,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对大学或其所设专业的教学进行评估,但评估只是促进大学或其所设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而不应当成为对大学或其所设专业进行严格管制的手段.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改进对大学教学的管理模式,摒弃使大学教学应试化得以延续甚至是强化的评估内容和指标,而代之以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教学应试化问题的评估内容和指标.同时,大幅度地减少对大学或其所设专业的教学进行评估的频次,更加注重评估的实际效果.

教师:台湾女教师学生发生性关系 女教练被判2年(清晰)

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是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理念和原则.尽管不同的大学会对“以学生为中心”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卓有成效的引导.可见,“以学生为中心”与我们所主张的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一致的,而不是矛盾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那种以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出售的是教育服务,学生购买的也是教育服务”[5]的理论为依据,认为“高校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教育服务的买卖关系”,大学教师已经“成为这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并由此对“以学生为本”含义加以诠释的观点是极为有害的.因为由这样的诠释必然得出学生即是“上帝”的结论.这种判断一旦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那么就会由其衍生出相应的制度.在这种制度的导向下,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对学生或部分学生意愿的无条件服从,学生有什么要求,教师就应当满足他们什么要求. 于是,大学应试化教学的普遍化甚至是不断深化也就在所难免,也就会有一批接一批的低素质的难当重任的毕业生走入社会.

当然,重新确立教师在大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决不是旧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中心论的复活.旧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中心论的典型特征是单向的“灌输”,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我们所主张的重新确立教师在大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则是在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核心位置的前提下,强调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研究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安排、组织,把研究过程平滑地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成为研究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讨论,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主动探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所有这一切,都旨在切实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媛.基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Pascarella, E. Cognitive Growth in College: Surprising and Reassuring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tudy of Student Learning [J]. Change ,2001,(Nov/ Dec):21-27.

[3]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2-43.

[4]马万华.关于大学教学问题的理论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2,(5):19-24.

[5]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选择[M]. 张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71.

(责任编辑:韩淑丽)

总结:这是一篇与教师学生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教师引用文献:

[1] 知网查重那里教师学生那里怎么登录
[2] 学生论文未在教师系统中查重
[3] 比较好写的教师学位论文题目 教师学位论文题目哪个好
《大学本科教学的应试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word下载【免费】
教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