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审计准则下的环境绩效审计

主题:审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2

简介:关于对写作审计环境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审计环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审计环境论文范文

审计论文

目录

  1. 审计:1、审计环境1

【摘 要】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审计准则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一项伟论文范文就,新审计准则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意义重大.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在新审计准则中被明确列为今后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环境绩效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关 键 词】新审计准则;环境绩效审计; 环境绩效审计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度社科规划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研究——以内蒙古为例”,批准号:10B032.

【作者简介】祁小伟,内蒙古财经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成就,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意义重大.环境绩效审计是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审计准则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明确列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将效益性界定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方面的关注.

  一、环境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

  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在国际上,从审计的发展阶段看,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传统财务审计阶段,审计重在纠错防弊.“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绩效审计开始出现,所谓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以下三要素进行的审查:经济性(Economy),指节约资源,以较少的成本来经营;效率性(Efficiency),指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效果性(Effectiveness),指资金运营、资源利用要达到预期效果、目标.20世纪70年代,绩效审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传统财务审计地位被绩效审计所取代,绩效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中心,亦称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重也不一样,经济越发达,绩效审计所占比重越大,如美国财务审计占审计总数的一成多,而绩效审计超过85%;英国、加拿大绩效审计占40%左右.在绩效审计的范畴内,环境绩效审计出现得较晚.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DSAI)所属的环境审计工作小组(WGEA,Working Group on Environmental Audit)着手起草《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旨在为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提供指导,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环境审计义务.经过5年多的工作,2001年初,WGEA向各成员印发了该《指南》.《指南》的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政府执行环境法规情况的审计;二是对政府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审计;三是对政府其他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四是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五是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

  环境绩效审计的本质与传统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密切相关.传统财务审计主要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控制,对财务报表、财务数据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进行检查、鉴证;绩效审计的本质不仅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控制,更是对受托经营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的监督,绩效审计的重点由传统审计以经济性审计为中心转向了以经济、效率、效果并重的3E审计;而环境绩效审计是在绩效审计3E基础上,增加环境性(Environment)这个非经济因素,即审计机构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活动,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并重,来评价、监督、鉴证其相关责任的履行状况,因此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重点是投资运行带来的环境效果评价问题.

  环境绩效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进入21世纪,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目标.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监督方式,涵盖微观、宏观两个层次:微观是指在企业内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主要是监督企业对环境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评价企业的环境内部控制系统以及企业在治理环境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宏观是指对政府制订的环境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审计,评价环境政策是否促进了环境和生态的改善,审查环境项目的实施是否真正有助于防治环境污染,调查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微观层次的环境绩效审计由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来承担,而宏观层次的环境绩效审计由国家审计机关来进行.

  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审计:1、审计环境1

  从环境绩效审计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国外的环境绩效审计最初是从工业企业开始的,而后逐渐进入到政府机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我国的绩效审计的道路恰恰相反,它是由政府倡导和推动的.目前,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如下.

(一)环境绩效审计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理论研究滞后.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还未引起我国理论界的重视,研究学者数量少,研究方法不系统,研究手段比较单一.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理论指导,没有规范的审计理论和可资借鉴的审计模式,必然加大审计工作的风险.其次,审计实践缺乏统一的规范,“绩效审计的操作规程、评价标准还在逐步摸索中”.审计工作仍停留在对某些环境项目的合规性审计上.再次,我国企业自身对环境绩效审计常常采取消极被动的姿态,使环境绩效审计很难推进.因此,尽快研究和推出一套适合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体系、操作规程、评价标准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依据缺乏

环境绩效审计依据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基本的环境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制度不能反映和监督资源损耗的环境成本,即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环保信息的规定,更没有与环保相关的经济活动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因此,审计要想从环境的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就必须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制度,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审计依据.二是审计机关与环境保护部门权责不清.我国《审计法》虽然赋予审计机关审查环境管理的权利,但无权对环境管理的其他方面如环境法规制定、环保机构设置等进行审计,这就大大限制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国家环保部门从事环保监管工作,但涉及财务收支的监督则又由审计部门负责,这样,当两个部门的工作出现交叉时,容易导致审计部门与环境部门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三)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欠缺

环境绩效审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审计,它具有审计范围广泛、审计方法多样、审计结论具有建设性等特点,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队伍必须包括高层次、高素质、多门类的专业人才,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从事传统审计工作,他们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缺乏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专业知识、计算机现代审计技术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然而,环境绩效审计不仅需要传统审计工作能力和经验,还需要环境管理、环境经济评价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三、新审计准则下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策略

新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也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为此,环境绩效审计要按照新准则规范和指导审计业务,严格依法审计,规范工作程序,确定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加强理论研究,树立新型审计理念

  借鉴国外环境绩效审计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科学界定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加强审计部门与相关专家的合作,共同研究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探索环境绩效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有效遏制各种以破坏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行为.

  绩效审计既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又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审计工作的重点,树立绩效审计理念是开展新型审计工作的前提.环境绩效审计具有两个特征:持续性和整体性.一是开展环境绩效审计需要在时间上树立可持续理念,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的损害具有持续、间接、先隐后显等特征,环境绩效审计需要进行持续审计.要以环境监测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评估、预测,执行持续不断的绩效审计,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二是开展环境绩效审计需要在空间上树立整体理念,即环境的损害具有累计放大性,而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且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为使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需要对环境项目进行整体、综合的评价.

(二)规范环境绩效审计的操作规程、评价标准,建立一套评价体系

  新审计准则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审计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原有准则中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定,对执行审计业务基本程序做了系统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审计流程、统一了审计标准、规范了审计行为,并把依法审计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适应了现阶段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但具体到环境绩效审计,它的操作规程、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结论等都不够规范.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主管部门应针对环境绩效审计,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审计理论和实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可操作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三)完善环境绩效审计制度,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首先,完善环境会计制度.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是进行环境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审计实践中还没有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取得环境正、负影响效果的基础数据,难以分析比较环保成本、收益和资金运用的效果,阻碍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展环境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力求解决诸如确认、计量等基本理论问题,把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加以确认、计量、披露.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并制订统一的环境会计报告制度,为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充分的信息.其次,加快我国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建设.一方面,完善现行的环境审计标准,建立起一套层次清晰、易于操作、纲目兼备的环境绩效审计规范,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方法,以便为审计人员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提供具体指南.另一方面,要明确审计部门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地位、权力及审计责任,避免审计部门与环保部门在执法方面的冲突,提供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优化审计人员结构,适应审计业务多元化的要求

  新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有职业胜任能力;遵守法律法规;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为此,针对我国审计人员结构单一的现状,审计机关应尽快建立和实施审计人员录用、继续教育、培训、业绩评价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以适应现代审计多元化的要求.具体的三个措施为:吸纳通晓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如信息论、系统论)尽快与审计业务结合起来,确保审计人员具有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职业胜任能力;采取联合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激励审计人员更新传统审计下的知识结构,学习并掌握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会计学、环境会计学等知识和技能,以便有足够的能力去胜任环境绩效审计这一复杂的工作;借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建立环境绩效审计专家库或者实施审计外聘专家制度,让外部专家在审计人员无法完成判断和评价时充当顾问,从而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弥补审计资源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的审计确保资金“用之于民”——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谈审计如何促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N].经济日报,2010-12-22.

[2] 祁敦芳.政府绩效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邢俊芳.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探索(上/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刘永祥,宋轶君.国内外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现状及启示[J].市场论坛,2006,(2).

(责任编辑:杨艳军)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审计环境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审计引用文献:

[1] 审计环境论文选题范文 审计环境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审计环境外文外文 审计环境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审计环境论文大纲范本大全 审计环境论文提纲怎样写
《新审计准则下的环境绩效审计》word下载【免费】
审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