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基于质量控制的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形式比较

主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2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肉鸡产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肉鸡产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肉鸡产业论文范文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论文

目录

  1. 一、中国肉鸡产业质量控制现状
  2. 二、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形式比较
  3. (一)美国肉鸡产业组织形式
  4. (二)巴西肉鸡产业组织形式
  5. (三)欧盟肉鸡产业组织形式
  6. (一)产业集聚与质量控制
  7. (二)市场集中与质量控制
  8. (三)一体化生产与质量控制
  9. 四、基于质量控制的中国肉鸡产业组织优化建议
  10. (二)中国肉鸡产业组织形式优化措施
  11.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承德县装大肉鸡产业促农民增收

谭明杰 李秉龙

摘 要:弱出口能力与低人均消费量体现出中国鸡肉产品不容乐观的质量安全水平,相比之下,美国、欧盟、巴西等的肉鸡产业具有更高的质量控制能力.本文着重从区位布局、市场结构和产业链纵向连接方面对以美国、欧盟、巴西为代表的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产业集聚、市场集中、一体化生产是其共同特征,也是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高效率地保障鸡肉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中国肉鸡产业组织形式的建议.

关键词:质量控制;肉鸡产业;组织形式

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农业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在探究食品安全保障时多聚焦于政府与行业监管机制的建构、可追溯与质量认证体系的发展等方面,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可追溯体系的确能够在一定范围上抑制不安全生产行为,然而仅仅依靠这种外在机制来实现对整个产业的质量控制是高成本和低效率的,要切实有效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必须从产业内部人手,通过对食品产业组织形式的优化,促进质量信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同环节生产者之间的有效传递,激励各环节生产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自发进行质量约束.如此,如何对食品产业的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着眼于现代肉鸡产业更为发达、鸡肉产品质量安全程度更高的国家和地区,着重从区位布局、市场结构和产业链纵向连接层面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肉鸡产业组织形式进行比较,总结和分析这些形式的共同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肉鸡产业质量控制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肉鸡及其他食品产业的组织形式优化提供经验借鉴.

一、中国肉鸡产业质量控制现状

尽管近年来国内肉鸡产业并没有出现影响较大的质量安全事件,然而中国鸡肉产品弱小的出口能力和较低的国内人均消费量却体现出其不容乐观的质量控制现状.

如表1所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鸡肉产量占世界的14.4%,但中国鸡肉出口量仅占世界的3.4%.人均消费量也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在中国肉鸡产业普遍存在的饲料添加剂滥用、产区疫病控制不力、兽药使用违规、加工过程污染严重等质量控制问题,以及由其导致的鸡肉产品有害微生物、药物残留超标问题则是中国鸡肉难以突破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国内消费者对鸡肉产品缺少信任、购买量提升缓慢的重要因素.

中国肉鸡产业的这种质量控制现状正是各环节生产者在目前产业组织形式下的行为选择,要保障鸡肉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国内消费水平,就必须优化中国肉鸡产业的组织形式.

二、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形式比较

美国、巴西和欧盟鸡肉出口占世界的84%,相比中国其肉鸡产业具有更高的发展程度和质量控制水平,是现代肉鸡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是现代肉鸡产业的发源地,也是肉鸡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巴西是世界鸡肉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肉鸡产业最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肉鸡产业质量安全控制与动物福利保障水平最高的地区.因此,在对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时,美国、巴西和欧盟具有很强代表性.

(一)美国肉鸡产业组织形式

在区位上,美国肉鸡产业最早集中分布于中大西洋地区,之后向西扩展至“玉米带”,20世纪50年代之后,肉鸡业开始迁移,而东南地区气候更为适宜,人口密度适中,贫瘠的地力也使其肉鸡生产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农业土地和劳动力,因此成为新的肉鸡产业集聚地[1].据NASS(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处)统计,2009年东南地区阿拉巴马、阿肯色、佐治亚、密西西比、北卡罗来纳、田纳西6个州出栏肉鸡55.9亿只,出口肉禽产品25.9亿美元(1美元约合6.46人民币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4.6%和53.4%.

市场结构方面,美国肉鸡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在发展中不断提升,20世纪50年代约有1000家企业从事肉鸡加工,之后激烈的行业竞争迫使企业依靠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并依靠与养殖户的合同关系来控制鸡源、排挤竞争对手,肉鸡加工逐渐被少数大企业所垄断.据Watt Poultry USA杂志统计,2009年美国仅有肉鸡加工企业38家,其中Tyson Foods和Pil-grim&,acute,s Pride 2家年屠宰肉鸡37.4亿只,生产可直接烹饪肉鸡产品663.9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3.2%和38.9%.而规模最大的10家企业年屠宰总量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4%和74.8%.

美国肉鸡产业链的整合最初是由饲料生产企业发起的,其将饲料赊予养殖户,待肉鸡卖出后收取饲料费和利息.随着鸡肉市场波动加剧,更贴近消费者和市场的肉鸡加工企业逐渐替代了饲料企业的地位,成为产业链整合的主导者,同时,为维持货源稳定、缩减交易论文范文和保证产品质量,大量加工企业在改进生产合同、巩固与养殖户关系的基础上将业务拓展至饲料生产、祖代父母代饲养甚至遗传育种环节,成为多环节一体化企业[2].据NASS统计,美国17440个商品肉鸡场中直接归属于加工企业的占0.9%,采用生产合同的占98.6%.可见,一体化企业带动下的生产合同养鸡是美国肉鸡产业链的基本纵向连接模式.具体上,生产合同的形式是企业投入初生雏鸡、饲料和兽药,养殖户提供土地、建造房舍、配置设备并负责养鸡,为既保持养殖户的饲养积极性又最大范围地转移其生产与市场风险,企业在获得全部肉鸡销售收入后,除了按出栏只数或养殖天数给予养殖户固定报酬外,还按照该养殖户的饲料转化率和死亡率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较向其发放奖励[3].

(二)巴西肉鸡产业组织形式

由于国内基础设施与物流状况较差,为控制饲料以及鸡肉产品的运输成本与质量,巴西肉鸡业在区位上集中分布于其南部地区,这里位于玉米、大豆主产区并且靠近巴拉那瓜、伊塔雅伊等重要港口,据UBABEF(巴西家禽协会)统计,2009年南部的圣卡塔林纳、巴拉那、南里奥格兰德、圣保罗4个州出栏肉鸡35.3亿只,生产鸡肉729.6万t,出口鸡肉298.4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3.9%、73.4%和92.6%.

巴西肉鸡业市场集中度很高,这是由于在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导向下,一些具有出口资格的大型加工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财政基金支持和更低的银行贷款利率,能够轻易更新厂房设备和收购其他企业.据UBABEF统计,2009年BRF Brasil Foods和Sadia两大企业即屠宰肉鸡18.3亿只,出口鸡肉166.5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8.3%和51.7%,而作为UBABEF成员的28家企业和4家合作社合计屠宰了巴西75%的肉鸡,出口了92%的鸡肉产品.

作为带动产业链实现整合的一体化企业,巴西大型的肉鸡加工出口企业也普遍将业务扩展至饲料生产与祖代父母代饲养环节,并以生产合同连接养殖户.巴西85%的肉鸡是通过生产合同饲养的,其具体形式与美国相似,但由于肉鸡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且养殖户规模小、数目多,巴西企业除了为养殖户提供雏鸡和饲料外,还提供完整的技术、兽医服务体系并对肉鸡养殖进行监督检查,饲养结束后,养殖户也只是根据固定的饲料使用量和死亡率指标获得报酬[4].近年来,巴西企业对合同户的养殖规模与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一些资金匮乏的小型养殖户因此退出了生产合同与肉鸡产业,但是较大的养殖户在政府项目与巴西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下更新了场房设备,养殖户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巴西一体化企业的交易成本、技术服务与监督管理论文范文,使得产业链的纵向协作更加紧密[5].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承德县装大肉鸡产业促农民增收

(三)欧盟肉鸡产业组织形式

尽管肉鸡生产遍布欧盟各论文范文员国,但气候温度、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适宜使得欧洲西北部沿海地区成为肉鸡业最为密集、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和卢瓦尔大区的人口仅占全欧盟人口的6.7%,而据Agreste(法国农渔业部统计办公室)统计,2009年其鸡肉产量和出口量却分别达到170.6万t与117.4万t,占全欧盟总量的17.6%与50.5%.

在市场结构上,由于欧盟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给予动物防疫与福利水平、食品质量安全程度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肉鸡养殖与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被抬高,因而参与肉鸡产业的生产者数量很少,市场较为集中.以荷兰为例,据PVE(荷兰畜肉蛋生产委员会)统计,2009年这个鸡肉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三的国家仅有商品代鸡场709个、年屠宰加工能力在1万t以上的车间16个(屠宰量共占全国的963%).尽管规模相对美国、巴西的大型一体化企业较小,但欧盟多数成员国内都存在拥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的肉鸡厂商,如法国的Doux公司、荷兰的Cebeco合作社、德国的PHW公司等.据FAS统计,2007年欧盟最具规模的6家企业和4家合作组织肉禽屠宰量占全欧盟的27.1%.

为整合肉鸡产业链,法国的Doux公司和LDC公司控制了饲料、雏鸡及加工等环节,并与养殖户签订了生产合同,然而这种类似美国、巴西的高程度多环节一体化在欧盟并不常见.大多数厂商仅负责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在一定区域内,若干养殖户、孵化场、饲料商、加工商之间通常签订长期市场合同,通过这种在规定时间提供规定数量与质量产品的协议,区域内上下游厂商形成了生产的联盟[6].合作社与供应链管理公司的存在使得这种联盟产业链更为协调和紧密,前者如荷兰的Cebeco、法国的Terrena,这些合作社大都直接经营饲料生产,并控股肉鸡加工商甚至一些物流与消费终端,成为保证养殖户社员利益的一体化合作社;后者如荷兰的De KuikenaeR,其专门负责制定供应链规划、沟通环节间信息传递、组织物流、促进市场合同签订与执行,除整合产业链外,其还负责各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与生产信息记录,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及可追溯体系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三、基于质量控制的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共同特征分析

以上分析可见,尽管美国、巴西和欧盟肉鸡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治社会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肉鸡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其在肉鸡产业组织形式方面展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美国、欧盟和巴西肉鸡产业在区位分布上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区域,即出现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第二,肉鸡产业的市场集中度都很高,少数厂商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第三,肉鸡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的纵向协作紧密,一体化程度很高.这些特征体现着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形式发展方向,影响着肉鸡产业的质量控制行为与绩效.

(一)产业集聚与质量控制

美国肉鸡产业集聚于国家东南部地区,欧盟肉鸡产业集聚于欧洲西北部沿海地区,巴西肉鸡产业集聚于国家南部地区,这是源于资源、环境、需求、政策等因素造成的肉鸡养殖加工在这些区域的比较收益上升.

产业集聚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区域内产业的质量控制成本、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一方面,集聚区域由于养殖户、加工企业等高度密集而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相比分散地区,其兽医防疫机构、饲料兽药监察机构、检测化验中心、各种检测仪器、畜牧专业人才等的使用效率更高,能够获得不断完善与升级;另一方面,地理上的相互邻近有助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政府对生产者,以及下游厂商对上游厂商和养殖户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情况的集中监测管理.

(二)市场集中与质量控制

在美国和巴西,几家大规模加工企业享有极高的市场份额;虽然规模较美国、巴西稍小,但欧盟各国也都存在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厂商.美国、巴西和欧盟肉鸡产业均表现出参与厂商数量少、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明显.

市场集中有利于厂商获得更强的安全生产激励,在竞争市场,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的产品难以区分,厂商的信誉具有明显的集体信誉(Collective reputalion)特征,即相对厂商自身的信誉,消费者更注重行业集体信誉,当某一厂商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会导致整体行业的需求下降,在质量提升的收益和质量降低的损失都由集体分摊的状态下,单个厂商的质量控制激励很弱而更倾向于降低自身生产成本.相比之下寡头垄断市场专有信誉(Private reputa-tion)的特征更明显,质量提升的收益和质量降低的损失很大一部分由厂商独自承担,厂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维持信誉的激励更强[8].

(三)一体化生产与质量控制

美国和巴西的主要加工企业都实现了对祖代父母代肉鸡饲养、饲料生产环节的控制,并与养殖户签订了不同形式的生产合同;在合作组织和供应链管理公司的促进下,欧盟肉鸡产业链不同环节厂商、养殖户之间也实现了长期合作,并主要依靠市场合同相互连接.尽管组织模式与合同形式有所不同,但美国、巴西和欧盟肉鸡产业链都展现出较高的一体化程度.

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对立是食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因,因此,一体化经营对于肉鸡产品的质量控制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其通过对产业链不同环节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有机整合,增强了上下游生产者的合作、沟通和利益共享,使得投入品和产品的质量信号在产业内部进行有效的传递,让单个厂商能够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质量监督管理.

四、基于质量控制的中国肉鸡产业组织优化建议

(一)中国肉鸡产业组织现状与美国、巴西、欧盟相比,中国肉鸡产业起步较晚,尽管现代化肉鸡生产所需的从良种繁育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已形成,但产业组织并不完善.

在区位布局上,中国白羽肉鸡业较集中于东部的吉林、辽宁、北京、山东和江苏,黄羽肉鸡业较集中于南部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四川,然而集中程度较低、集聚效应仍不明显;在市场结构上,中国缺乏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大型厂商,而条件简陋的小型屠宰场或个体加工作坊数目众多,竞争市场的特征明显;在产业链纵向连接上,中国一些规模较大的饲料和加工企业也选择以生产或市场合同连接养殖户,即“公司+农户”模式,但中国肉鸡养殖户数目众多、经济实力赢弱,这使得合同签订成本高、约束力弱,双方利益分配不均,其他模式如“公司+基地(或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并没有普及,肉鸡产业链纵向连接松散的状况仍未改变.

(二)中国肉鸡产业组织形式优化措施

为降低质量控制成本,提高质量控制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中国肉鸡产业组织方式进行优化:

第一,推进畜产品区域布局战略,促进优势区域肉鸡产业升级.在对合理规划畜产品生产、确立肉鸡产业优势区域的基础上,政府通过政策、项目、财税等手段引导行业资金和人才向优势区域流动,集中完善区域内部的养殖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兽医防疫、检测化验等体系建设.

第二,提高肉鸡屠宰加工行业进入壁垒,扶持大型肉鸡屠宰加工企业发展.政府在产品质量、加工能力或其他方面规定行业的最低进入标准,限制不达标企业进入肉鸡产业,同时对大型肉鸡屠宰加工企业技术提升、规模扩张、纵向延伸等行为给予一定融资支持,引导企业之间合理并购.

第三,鼓励肉鸡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协调养殖加工环节的利益连接和分配.政府给予与养殖户协作紧密的企业税费优惠,规范市场合同与生产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同时扶持合作社与养殖基地建设,加强对养殖户更新设施、扩大规模的信贷支持,保障一条能够有效传递质量信息、上下游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肉鸡产业链稳定运行.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肉鸡产业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肉鸡产业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引用文献:

[1] 产业体系和迎难而上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产业体系和迎难而上方面硕士论文范文10000字
[2] 产业体系和民生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产业体系和民生论文范文集10000字
[3] 薪酬体系和汽车产业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关于薪酬体系和汽车产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基于质量控制的国际肉鸡产业组织形式比较》word下载【免费】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