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不同耕作方式对西昌市小庙乡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主题:秸秆还田土壤修复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0

简介:关于土壤秸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土壤秸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土壤秸秆论文范文

秸秆还田土壤修复论文

目录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地概况
  3. 1.2 试验材料
  4. 1.3 试验设计
  5.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6. 2. 结果与分析
  7. 2.1 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8. 2.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自然含水量的影响
  9. 2.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10. 2.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1. 3. 结论
  12. 4. 参考文献
  13. 秸秆还田土壤修复: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 固碳减排效果显著[北京新闻]

(西昌学院农业科学院,四川西昌 615013)

摘 要 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不覆盖秸秆处理、翻耕秸秆覆盖处理相比,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土温变化平稳;土壤自然含水量提高;土壤容重分别下降了5.6%和4.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了7.7%和0.5%、5.1%和1.1%、3.4%和-1.6%、7.0%和1.7%.免耕覆盖较其他耕作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改良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免耕覆盖;四川西昌;小庙乡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7-0276-02

Effect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Soil Properties of Wheat Field in Xiaomiao Town of Xichang City

CHEN Quan-lin

(Schoo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Xichang College,Xichang Sichuan 615013)

Abstract Effect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the soil properties of wheat field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reatments with plowing and taking straw away,plowing and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by coverage,the treatment with no-tillage and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by coverage could keep the ch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more flat,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soil bulk denstity decreased by 5.6% and 4.0% respectively,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s,total nitrogen content,whole phosphorous content and whole potassium content increased by 7.7% and 0.5%,5.1% and 1.1%,3.4% and -1.6%,7.0% and 1.7%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with no-tillage and returning straw had obvious advantages than other treatments,which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oil properties,preventing soil erosion and improving economic effect,etc.

Key words tillage methods, soil properties, no-tillage coverage;Xichang Sichuan;Xiaomiao Town

免耕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模式,是当前国内外研究和推广的主要耕作模式之一[1].攀西地区冬旱气候特征突出,小麦播种期缺水严重,致使免耕覆盖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阻力较大,至2008年仅推广逾1 300 hm2 [2],为进一步了解“免耕—土壤—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09年设置了本试验,以期为免耕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小庙乡安宁村,地处东经102°11′36″,北纬27°53′25″,海拔1 515 m,年均温17.2 ℃,年均日照时数为2 432.1 h,年均降水量为1 087.5 mm,蒸发量为1 945 mm,无霜期273 d,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属紫色冲积性水稻土,质地较黏重,土层深厚[3].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川麦43.供试肥料分别为川化产尿素(N≥46%),云南产过磷酸钙(P2O5≥12%),加拿大产氯化钾(K2O≥60%).其他供试材料有腐秆灵、温度计、铝盒、环刀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分别为:处理A、处理B、处理C,具体处理设计方法见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播种方式为撒播,小区面积33.35 m2.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采用田间深埋10 cm的温度计定期测定14:00土壤温度;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采用四分法取样,土壤样品带回室内用烘干法测定14:00土壤自然含水量;小麦收获后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并取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土壤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土壤中水盐运移、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碳平衡等的重要因素之一[4].

2.1.1 不同耕作方式麦田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处理C土壤温度明显低于处理A、处理B,处理B基本上低于处理A.说明免耕覆盖在高温时具有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显示出降温效应.通过分析认为,处理A土壤翻耕且秸秆带离本田,土层疏松,空隙大,水分蒸发旺盛,水分含量少,通气性强,加上阳光直射,使得土壤升温较快,土壤温度较高;处理C土壤免耕覆盖,土层结实,通气性差,热传导性较差,将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太阳直射土壤少,水分蒸发弱,使得土壤温度较低;处理B兼有处理A和处理C的特点,土壤翻耕增强了土壤的通气性,较免耕升温更快,同时秸秆覆盖避免了太阳对土壤的直射,较之无秸秆覆盖升温更慢,因此该试验区的土壤温度介于处理A和处理C之间.

攀西地区日温差较大.由于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夜间麦田土壤的温度.而王宏立等[5]的研究指出,当气温降低时,由于秸秆的导热率小,减少了土壤热量散失,同时秸秆层阻挡了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能量的释放有所减缓,从而阻碍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失,即阻碍土壤温度的降低,因此免耕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相对较高,表现增温效应.

2.1.2 不同耕作方式麦田土壤温度变幅差异分析.采用标准差分析各处理土壤温度变幅大小,当标准差值越小,说明土壤温度变幅越小,土壤温度越稳定;反之则越大、越不稳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δ为标准差值;n为样本总数,此为土壤温度测定次数;x为样本值,此为每次土壤温度的测定值;x为样本平均数,此为所有土壤温度测定平均值.

将各处理土壤温度测定值、测定平均值、测定次数代入公式(1),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标准差值为处理A>处理B>处理C,说明土壤免耕和秸秆还田都对保持土壤温度恒定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免耕比翻耕作用更明显.因此,免耕覆盖耕作方式更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2.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自然含水量的影响

一般来讲,土壤自然含水量的多少对于小麦的发芽和长势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图2可以看出,处理C土壤自然含水量明显高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B基本上高于处理A.通过分析认为:处理C土壤采用免耕秸秆覆盖,土层紧实,土体结构完整,毛管孔隙多,保水能力强,同时覆盖在土壤表面的秸秆,减少了太阳对土壤的直接照射,对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因此处理C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处理A土壤翻耕秸秆带离本田,土层疏松,土体结构破坏,毛管孔隙少,保水能力弱,同时无秸秆覆盖土壤,太阳直接辐射土壤面积较大,水分蒸发作用较为强烈,因此处理A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处理B兼有处理A和处理C的特点,土壤翻耕削弱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但秸秆覆盖土壤,对土壤水分蒸发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其含水量介于处理A和处理B之间.这与沈裕琥、徐增祥、钱国平等的研究结果相似[6-8].

2.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土壤容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状况和植物根系的发育.土壤容重低有利于土壤中水气流通,能为作物根系及生物有效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

麦收后对处理A、处理B、处理C耕作层(0~20 cm)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容重值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即土壤免耕秸秆覆盖方式下土壤容重相对最小,说明免耕秸秆覆盖方式对于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具有积极作用.

2.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取决于土壤原有有机物的转化和外源有机物(作物残茬、落叶、杂草、根系、有机肥料等)的补充[9].而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也对作物的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麦收后对各处理耕作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相对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C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了7.7%和0.5%、5.1%和1.1%、3.4%和-1.6%、7.0%和1.7%,因此,免耕覆盖耕作方式对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析认为,还田的秸秆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同时释放出氮、磷、钾等元素在麦田表土堆积,出现富集效应,从而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而土壤翻耕一方面使得土壤原有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加快,另一方面使得秸秆释放的部分养分沉降于表土层以下,使得养分含量相对减少.

3. 结论

由试验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耕作方式对于西昌市小庙乡麦田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差异明显,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方式比传统耕作方式在调控土壤温度、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采用免耕秸秆覆盖方式,低温时显示增温效应,高温时显示降温效应;可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维持水分均衡,满足小麦在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结构和孔隙度;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综上所述,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方式省时省工,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优化了土壤,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经济效益[10-20].是目前及未来攀西地区地区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

4. 参考文献

[1] 江泽普,黄绍民,韦广泼,等.不同免耕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362-365.

[2] 王志民,薛国祥,陈岗,等.安宁河流域免耕覆盖对稻田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43-944.

[3] 凉山州编译局.凉山气候与农业生产[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74-94.

[4] 陈继康,李素娟,张宇,等.不同耕作方式麦田土壤温度及其对气温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7):2592-2600.

[5] 王宏立,张祖立,张伟.不同耕作方式对寒地旱作区土壤温度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44-47.

[6]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1):45-50.

秸秆还田土壤修复: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 固碳减排效果显著[北京新闻]

[7] 徐增祥,任元.成都平原稻草覆盖麦田免耕栽培的效应[J].作物杂志,1999(6):23-24.

[8] 钱国平,邱宁宁.小麦、油菜田稻草覆盖抗旱保墒节水培肥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3(3):53.

[9] 梁淑敏,谢瑞芝,汤永禄,等.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3988-3996.

[10]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11] 刘宗仁,查养社.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机科技推广,2010(5):38-39.

[12] 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等.秸秆还田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养分变化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4):43-48.

[13] 王小波.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与规避措施[J].蔬菜,2010(5):27.

[14] 潘宁,张守成,徐加健,等.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生长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0(2):22-23.

[15] 科展.小麦秸秆还田模式[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9(5):55.

[16] 王世虎,杜春阳.浅谈肥东县小麦秸秆还田技术应用[J].农业装备技术,2008,34(5):21.

[17] 班赢红.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试验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9):45-46.

[18] 崔雁乐,程学峰,魏贤斌.水稻秸秆还田后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2008(11):39-40.

[19] 杨贵,高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J].吉林农业,2004(2):22-23.

[20] 鲁珍珠.麦苗发黄原因及管理措施[J].种业导刊,2011(12):19.

总结:这是一篇与土壤秸秆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秸秆还田土壤修复引用文献:

[1] 秸秆还田和土壤肥力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秸秆还田和土壤肥力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
[2] 土壤有机质和秸秆还田论文范例 关于土壤有机质和秸秆还田论文范文检索3000字
[3] 秸秆还田和土壤肥力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秸秆还田和土壤肥力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不同耕作方式对西昌市小庙乡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word下载【免费】
秸秆还田土壤修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