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会泽县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主题:亚洲玉米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3-12-27

简介:关于玉米螟玉米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玉米螟玉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玉米螟玉米论文范文

亚洲玉米螟论文

目录

  1. 1. 玉米灰斑病
  2. 1.1 发生特点
  3. 1.2 防治措施
  4. 2. 玉米螟
  5. 2.1 发生特点
  6. 2.2 防治措施
  7. 3. 参考文献
  8. 亚洲玉米螟:玉米螟,论文范文虱,蓟马防治技术

李琼仙1 虎彦芳1 周 琼 2 张 琼2

(1云南省会泽县农技中心,云南会泽 654200; 2会泽县种子管理站)

摘 要 介绍了会泽县玉米常见病虫害玉米灰斑病和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县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云南会泽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193-01

玉米是会泽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种类较多,其中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的主要有“二虫、三病”,即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灰斑病、大小叶斑病、锈病.现将玉米灰斑病、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玉米灰斑病

1.1 发生特点

发病初期病斑呈椭圆形至矩圆形,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逐渐变为灰色、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的病斑边缘为褐色.病斑沿叶脉方向扩展并受到叶脉限制,两端较平,呈长方形,大小为(4~20)mm×(2~5)mm.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两面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密集,相连成片而造成叶片枯死[1].玉米灰斑病由病原真菌侵染致病,病原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尾孢和高粱尾孢.病菌在地表病残体上可存活7个月,但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则很快丧失生活力.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子座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体,成为第2年的初次侵染源进行重复侵染,第2年当气候条件适合,病菌从子座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以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反复侵染[2].据多年观察:玉米灰斑病常与大斑病、小斑病、锈病混合发生,苗期基本无灰斑病,灰斑病主要出现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3个时期,掌握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1.2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和控制灰斑发生的有效途径,目前生产中推广应用抗病性好、适应性广、丰产性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有北玉2号、北玉16号、海禾1号、海禾2号、海禾30号、保玉9号、旭试808、农大68等.二是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等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田间初侵染源引起发病机会.用于饲喂畜类的玉米秆叶堆沤的农家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方能施用作田间底肥.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水旱轮作或与其他科作物轮作.三是合理密植,采用宽窄行拉线条栽方式.根椐玉米品种的类型,掌握披散型种植4.95万~5.25万株/hm2;半紧凑型种植5.7万~6.0万株/hm2;紧凑型种植6.45万~6.75万株/hm2.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玉米灰斑病.四是科学平衡施肥,增加抗病性.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施用微肥.一般产量为8 250 kg/hm2左右的田块,施农家肥15.0~22.5 t/hm2、尿素600 kg/hm2、普钙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左右、硫酸锌30 kg/hm2,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加抗病能力.五是人工摘除病叶.在初次喷药时最好先摘除下部2~3片病叶,然后自下而上地喷施.摘除的病叶要挖坑深埋或集中作沤肥处理.六是掌握关键时期及时防治.根据玉米灰斑病发生、发展和危害特点,掌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将初期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根据多年的药剂试验,对玉米灰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有:斑必克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双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论文范文硫菌灵500倍液.根据玉米病害发生程度,适时防治2~3次,可同时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锈病等叶斑病.

2. 玉米螟

2.1 发生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蛀茎为害,被害植物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造成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吹折断,则损失更大.成虫淡论文范文,体长12~15 mm,翅展24~34 mm.前翅淡黄褐色,翅面上有2条褐色状横纹,两横纹间有2个褐色斑点.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时呈乳白色,后变为淡论文范文,孵化前出现黑心;卵块由数粒至十粒卵组成.幼虫体长20~30 mm,体色有白、灰黄、灰褐等色;背面论文范文有1条明显半透明的纵线,腹部1~8节,背面各有2列横排的毛片,前4后2,前大后小.蛹长15~19 mm,黄褐色,纺锤形,尾端尖细,有钩刺5~8根.玉米螟1年发生数代,因地区而异[3].从全国范围来看,以北向南,以西向东,代数逐渐增多.玉米螟以老熟幼虫越冬,主要集中在玉米及高粱的秸秆、根茬里;其次是玉米穗轴里.越冬幼虫翌年4—6月化蛹,蛹经过5~15 d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将卵产在离地50 cm以上的玉米叶背面叶脉两侧;成虫寿命5~9 d,卵期3~4 d.卵孵化后,幼虫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向植株幼嫩部分爬行.3龄前幼虫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苞叶及花丝上活动取食,4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穗轴、穗柄,蛀食茎、轴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料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粒重降低.

2.2 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防治要做到4个相结合,即越冬防治与田间防治相结合、心叶期防治和穗期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治玉米与防治其他寄主作物相结合.一是农业防治.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在成虫羽化前的冬春季节,采用铡、轧、沤、烧、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和穗轴,消灭越冬幼虫.选种含抗螟素较高的品种,能有效控制玉米螟对玉米心叶的危害.增加春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夏玉米种植面积,可以减轻玉米螟的危害.二是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要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人工繁殖和释放赤眼蜂是生物防治玉米螟较成功的例子,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2~3次,释放15万~30万头/hm2,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可达62%[4].此外,在玉米螟幼虫发生期可以大量使用白僵菌等菌类制剂也有很好的效果.三是药剂防治.心叶期防治,以颗粒剂防治效果最佳,如0.3%辛硫磷颗粒剂、1% 1605颗粒剂、2.5%西维因、3%呋喃丹颗粒剂.穗期防治用50%敌敌畏800~1 000倍液滴灌玉米雌穗花丝.药剂喷雾防治可选50%论文范文对硫磷乳油.

亚洲玉米螟:玉米螟,论文范文虱,蓟马防治技术

3. 参考文献

[1] 韩岐.玉米灰斑病的症状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0(9):77.

[2] 王桂清,张涛,徐秀德.活体条件下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3):231-234.

[3] 白凤珍.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92.

[4] 武予清.加快玉米螟赤眼蜂群体的改良、生产和应用[J].种业导刊,2010(6):8-9.

总结:这篇玉米螟玉米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亚洲玉米螟引用文献:

[1] 玉米螟论文范文集 玉米螟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
[2] 经典亚洲经济论文选题 亚洲经济论文题目如何取
[3] 亚洲经济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亚洲经济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会泽县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word下载【免费】
亚洲玉米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