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主题:国际贸易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2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论文

目录

  1. 1.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 2.课题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思路
  3. 3.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 3.1 调查分析法
  5. 3.2 对比总结法
  6. 3.3 贯彻实施验证法
  7. 4.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及分析
  8. 4.1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9. 4.2 师生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意见反馈
  10. 4.3 针对师生反映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1. 5.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12. 6.结语
  13.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01 东南大学 全48讲 零基础自学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州 510000)

摘 要:在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过程中,针对学院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问卷调查中师生反映的意见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150-02

1.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为了适应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应当如何优化现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化,这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化外贸人才则起着不可估量的关键作用.

2.课题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思路

根据201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理念,并结合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要求,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按照“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订单式”与“模块式”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

3.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1 调查分析法

一方面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收集和分析各高校有关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结合本院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发展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3.2 对比总结法

将我院有关国际贸易课程体系设置的情况与同类院校有关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取长补短,并总结出一套符合我院实际情况适合本院的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3.3 贯彻实施验证法

在将已经进行改革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付诸行动,并通过师生的反馈意见来检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01 东南大学 全48讲 零基础自学

4.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及分析

4.1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1)确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学生的国际贸易经营与组织能力,并能熟悉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增强学生在寻找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备货生产、报关报检、托运投保、单证制作等进出口交易环节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外经贸人才.

(2)确定国际贸易专业的岗位群.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今后有可能面对的职业岗位,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以外贸业务员为主线,并结合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货运*、报关员与报检员等工作岗位来确定国际贸易专业的岗位群,并在具体教学中进行强化,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

(3)按照“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外贸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并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证对学生进行具体职业岗位的强化训练,按照“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明确不同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资格证书,促使学生实现“双证”毕业(表1).

(4)划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块.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外贸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课程按选择的强制性程度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按专业知识体系划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职业岗位群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能力课、职业技能拓展课、人文素质课等.

(5)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合理安排课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教学模式为“2+0.5+0.5”.

在第一学年,重点开设专业基础课,让学生具备起码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专业学习打好扎实基础.

第二学年主要安排考证培训和实训,同时开设职业能力发展课,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三学年上半年,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进行综合技能的培养与应用.

第三学年下半年,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进入企业第一线,让学生体会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工学结合.

在课程安排上,提高了实践课时比重, 从2009年的理论课总学时占79%,实践课总学时占21%,到现在的理论课总学时占45%,实践课总课时54%.

4.2 师生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意见反馈

为了收集我院师生对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本人分别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我院国际贸易教研室的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收集上来的240份毕业生的有效问卷以及14位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反馈的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一些实用性课程,个别课程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大: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应用统计学、机电工程基础.

(2)认为部分课程交叉及重复的知识点太多:如经济法与国际商法实务(或国际贸易法),外贸英语函电与商务英语视听说,国际贸易实务与进出口操作实务,商务礼仪与社交口才,外贸跟单实务与跟单员考证培训,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与报检实务,

(3)部分课程的教学安排顺序不合理,例如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跟单实务同时开设的话,教师在讲外贸跟单时一开始就会涉及外贸合同,但是国际贸易实务却还没讲到合同这一部分,而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学基础同时开设同样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4)有些专业课程的开设与考证时间不吻合,难以真正实现岗证相结合.例如报关与报检实务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但是根据国家有关考证部门的规定,报关员必须要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才能考.因此学生学完了之后还是不具备资格考试,这样就将课程与考证相隔开来了.而且报关员与报检员考试在11月份或12月份,如果安排在第一学期的话,这样有可能学生课程还没结束就要参加考试,导致复习时间不充足.

(5)有些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导致有些知识点多的课程不够课时,或者有些课程安排的课时过多的现象.例如报关与报检实务涉及两门考证,但是总课时量只有64课时,课时量严重不足.而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等课程出现重复的知识点较多,有些内容可以省略不讲,但是课时为80,相对较多.

4.3 针对师生反映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根据专业相关性增删一些课程.

对于一些跟专业关系不大的缺乏实用性的课程,建议删去,如应用统计学和机电工程基础,对于一些跟专业关系较大但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建议压缩理论课时量或者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突出课程核心且重要的理论知识,并与当前的最新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相结合,做到理论够用,与时俱进.增加一些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与商务英语视听说相配套的专业基础课程商务英语,使学生具备了商务英语的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深入的视听说强化训练.增设一些与专业关系较密切的实用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国际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管理等课程、产品贸易实务、企业管理学或公司管理学等,以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2)整合部分知识点重复较多的课程.

对于部分课程出现交叉及重复知识点较多的问题,例如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和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贸跟单实务与跟单员考证培训等部分有关知识点交叉重叠的问题,可以由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协调,根据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来协调与安排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向,避免相关课程的重复教学,而对于一些课程内容相近且知识点重复较多的课程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例如将商务礼仪与社交口才合并,因为社交口才其实是属于商务礼仪中的一部分.

(3)根据外贸岗位工作过程与课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

如可以按照以下顺便安排课程: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前者分别为后者的前续课程.

(4)根据考证时间合理安排与考证相关的课程,真正实现岗证结合.

例如报关与报检实务,因为涉及两门考证,考试内容不同,而且因为学生精力与时间有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报考两门.因此建议将该门课程拆分两门:报关实务与报检实务.建议将报检实务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学生学完后刚好可以直接报考,而报关实务则建议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这样学完后到了大三既符合报关员须具备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报考资格,又有足够时间报考和准备报关员考试.

(5)根据课程内容与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例如报关与报检实务将原来总课时量为64课时,建议将该门课程变为两门课程:报关实务与报检实务,每门分别为48个课时,增加总课时量,国际贸易实务与其他相关课程相重复的知识点可以省略不讲或略讲,如侧重讲贸易术语、进出口报价、合同的签订、修改信用证这些核心内容,因此建议将80个课时削减为64个课时,而外贸跟单实务与跟单员考证培训重复知识点将多,建议将外贸跟单实务原来64个课时削减至32或48个课时.

5.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因为本课题仅限于国际贸易专业,所以其研究的职业岗位也仅限于外贸方面的岗位,但实际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十分广泛,涉及到外贸甚至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专注于专业的同时,还应该要考虑到学生就业面广泛的问题,积极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6.结语

本课题是建立在本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的,并根据师生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其可行性与操作性仍有待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07~2010.

[2]邵作仁.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3]乔庆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总结:这篇国际贸易实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国际贸易引用文献:

[1] 新颖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题目范文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题目如何定
[3] 国际贸易实务外文外文 国际贸易实务参考文献有哪些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word下载【免费】
国际贸易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