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主题:什么是课程模块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5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课程模块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模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课程模块论文范文

什么是课程模块论文

目录

  1. 1. 本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现状与背景分析
  2. 2. 计算机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3. 3. 计算机类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
  4. 4. 结束语
  5. 什么是课程模块:公论文范文华图名师全集 2015国考*班课程 资料分析01 李委明 名师模块班 强化提高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在学院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形势下,秉承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对数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化改革进行探索.本文分析了数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现状,对模块课程进行合理转换,探讨了《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课程整合的思路及内容和考核方案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块化;实训;模块整合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今后谋生的重要技能.在社会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据此对传统专业进行了调整或者改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并非只是一味的具备和掌握专业的数学知识,必要的计算机类课程成为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专业课程理所当然的成为方案中的重要组成,而计算机类课程仅有一门或者是两门课作为点缀.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数学专业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数学功底,但很多人计算机操作能力差、技能低,不能灵活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1. 本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项目的推进,数学与物理系开展了一系列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数学与物理系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性质,针对本专业的两门计算机类课程——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建立了专业基础模块——《程序设计》和专业拓展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并根据模块化改革的要求编写了相应模块教学大纲.模块建立并应用后,为了能更好的完善该模块体系,结合模块课程的讲授工作我继续分析研究两个模块的各自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同时,我重点关注了在模块化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成果.通过多次追踪和分析,发现学生对于拓展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是拓展模块.很多学生理所当然的理解成选修课.既然是选修课,大部分学生的对该课程的关注程度大大降低,没有考虑到该模块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2)《数据结构与算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决定了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以较为抽象的内容展开.很多学生一开始就模棱两可的接受,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学生便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2. 计算机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程序设计》模块课程作为《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的先行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数据结构与算法》则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两个模块课程分开来教学,这无形的割断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模块课程时,仅局限于程序语言的语法规范,不能把程序语言的设计思路和语法知识具体灵活的运用到数据结构的算法中,这就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脱钩.同时,在《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课程教授时,由于学期间隔以及教材等问题,任课教师一般会花费一、两周的时间来复习程序语言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理解模块课程中的算法,也能读懂算法,但却不能灵活的运用程序语言去实现算法.要想全面提高模块化教学的质量,不但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还必须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数学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和数据结构与算法.

什么是课程模块:公论文范文华图名师全集 2015国考*班课程 资料分析01 李委明 名师模块班 强化提高

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模块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专业模块化改革的计算机类模块负责人,长期从事该模块课程的教学工作,秉承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一直致力于将计算机类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夯实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以便于学生进一步取得更高更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3. 计算机类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

(1)模块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由原来的一个学期缩减为两周,即由课程教学变成实训,如计算机基础实验,进而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该实训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或者是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完成,实训内容安排在计算机机房开展,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课时为24学时.

《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模块课程教学以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为主线,将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内容巧妙的融入到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合理进行筛选,适当的进行删减,进而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需要.整合后的课程学时为理论72学时,实验36学时,自主学习学时81学时.两个模块课程整合后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C语言与数据结构概述;

第二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第三章 C程序设计;

第四章 数组与广义表;

第五章 函数;

第六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

第七章 指针与链表;

第八章 栈与队列;

第九章 树;

第十章 图;

第十一章 文件.

(2)模块整合后的考试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整合后课程考核依然采用我校特有的N+2考核方案:

①N等于3.其中,课堂占总成绩的10%,也即平时表现,是指学时是否认真上课、听课,能否积极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上机实验占20%,上机实验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过程考试占10%,该考试以笔试为主,可在学期中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②2是笔记和期末考试.其中笔记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50%.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4. 结束语

本文从数学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入手,秉承合肥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将计算机类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在后期的教学研究中将会适当引入新兴课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夯实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以便于学生进一步取得更高更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昆仑,李红.数据结构与算法[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刘军波.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杨玉洁]

总结:这是一篇与课程模块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什么是课程模块引用文献:

[1] 课程和模块化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关于课程和模块化硕士论文范文8000字
[2] 最新mba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mba课程论文标题如何定
[3] 容易写的标准课程论文题目 标准课程论文题目哪个好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word下载【免费】
什么是课程模块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