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空有博士街,不见“博士景”

主题:博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博士教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博士教授方面论文范文。

博士教授论文范文

博士论文

目录

  1. 6.00米的小街,走出了120多名博士
  2. 博士:女教授论文范文博士生 不是“潜规则”?

蕲州镇虽小,却年年举办全国性的中药材交易会.来参加药交会的人瞻仰李时珍陵园后,都会不约而同地参观有一条名叫东长街的小街道,因为这条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街道不仅是李时珍的故居地,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惊奇不已的名称:博士街.

6.00米的小街,走出了120多名博士

从李时珍纪念馆返回蕲州古镇,约有4公里路,“湖北蕲州中药材市场”在纪念馆与古镇的中间.从中药材市场出来,记者在路边拦了一辆由三轮车改装的出租车,上车后直向古镇驶去.路上,出租车司机向记者介绍,黄冈市有两个全国著名县城,一个是“将军县”(红安),一个是“教授县”(蕲春).有人统计,蕲春这个只有90多万人口的普通县,走向海内外各地的教授就有1800多人(含副教授、博士),如果加上高级工程师等各类高级人才,蕲春籍教授级人物可达4000多人.可称为教授村的有31个,所谓“教授村”,就是一个村里至少有10个以上的教授.

记者问,蕲州有几个教授村?

司机笑着回答,蕲州不叫教授村,而叫“博士一条街”,原名叫“东长街”.这条街不足600米、只有百余户人家,却走出了120多名博士,其中接近一半留洋海外.

博士:女教授论文范文博士生 不是“潜规则”?

“博士街”?像发现了一条重大新闻线索一样,记者的神经突然兴奋起来,接着司机成了记者的采访对象.司机一面手握方向盘,一面告诉记者:在博士街,一个家庭里父子、父女或兄弟双双为博士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有个叫李宝珍的,她的一家,就被誉为“博士论文范文”.李宝珍1918年出生在蕲州城内一个世医论文范文,其先祖父是李时珍12世传人.1938年,高中毕业的李宝珍毅然投考名重一时的中正医学院,发榜时,名列前茅.后又转学华西大学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为纽约某学院的教授.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几个子女也都学有所成:其长子吴永辉是数学博士;次子吴永新是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教授;三子吴永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女儿吴永寿是美国布朗医科大学博士.此外,李的长媳为美国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女婿毕业于美国布朗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还有个叫黄恒学的,在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时参加高考,并被武汉大学录取.此后,他不断求学深造,先后获得杭州大学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学和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蕲州采访,一位老人向记者出示了一本他个人收集的东长街名人名单,单单生于1920年至1959年的,就有40多位.

据蕲州人讲,博士街不仅自己产生了100多名博士,而且还向周边村镇辐射,使周边的村镇也产生了不少博士,如在蕲(州)漕(河)经济走廊以南的范铺村,全村11个村民小组,565户人家,除少量杂姓以外,80%以上为童姓.因清朝顺治年间,有一范姓人家在此开了一家杂货铺,出售油、盐、酱、醋、茶、糖果、糕点和日用小商品及针线布匹而得名.千百年来,范铺人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顽强拼搏、生生不息.该村父子同教授、祖孙同教授、夫妻同教授、兄妹同教授,夫妻同博士,一家三个教授也屡见不鲜.村民童德年家就走出了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学术委员会委员、两个博士和三个教授.据该村老人童能奇老先生统计,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从这里走出了80多名国内知名教授和30多名高科技人才,还有11人在美国任教授(其中8人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任教授),7人分别在英国、德国、南非、奥地利、新西兰、新加坡任大学教授.这个村在清代走出去的举人有童憩南、童树嘉、童德颐、童德禧、童退庵等5人,毕业于清代北京译学馆(外语大学)的童德颐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主事;解放后走出去的知名博士、硕士有一大批.其中童光灿一家有6名教授,妻子是美国人,在新西兰大学任教授,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为著名画家,三人为大学教授;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矿冶系,1943年留学于南非,1945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的童光煦,1955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1958年调入北京钢铁学院(1989年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任矿冶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公派留学美国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的童光志,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病毒学家等

再如,离蕲州更远一点的青石镇大樟树村,则以“黄氏一门七教授”而远近闻名,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北京大学国学教授、“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

在蕲州人的眼中,“博士街”就是蕲春“教授县”诞生教授的发源地.

名扬天下的“博士街”,却是一个普通的集贸市场

记者返回蕲州古城时,已是下午3时,出租车带着记者驶进蕲州的大街,眼前突然闪出“博士街鞋店”几个醒目的大字.记者立即问出租车司机,是否博士街到了.司机回答,刚才走过的那个集贸市场就是博士街,这里已经到了博士街的出口了.记者立即要司机停车,然后,回头寻找博士街的风景,只见街道两旁布满了各种店铺,店铺不大,店名却十分显赫,如“家乐福超市”、“精益眼镜”、“特步专卖店”、“李时珍大药房”等,本来就不宽的街道,被流动的地摊小贩占去了一半,的士勉强可以从街上缓行而过,街道两旁的房子都很陈旧,一般都是两三层楼,四层楼不多.

记者来到街中心一位摆摊论文范文的汉子面前问:“博士街离这儿还有多远?”汉子回答:“这就是博士街.”记者问:“这哪像博士街啊?”汉子说:“博士街并不是每个门面都写着‘博士’,也不是你想象的打着博士招牌形成的旅游街,是因为曾经在这条街上住的人家出了不少博士,才叫博士街的.”记者问:“这些博士的家人还有住在这里的吗?”汉子摇摇头:“考上博士就走了,家人也被带走了,比如有个叫李宝珍的一家5个博士,现在她家没有一个人在蕲州.这里只剩下空房子,有的博士把家人带走后,将房子都卖给别人了.”

记者经过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王姓博士的旧居,当地人叫“教授里”,也称王家弄.从一米多宽的一个狭小通道走进去10多米,可以看到夹杂在楼房之间的一个古式建筑.高檐青瓦,灰砖条石.据王家弄的一位老人介绍,这房子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一大户家庭的厅堂,后被分隔成几户人家居住.可就是从这个狭小灰暗的弄堂里走出了五六位教授.其中,王北平东北师大毕业,任论文范文社译审,一子一女王愚、王卓一个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一个考上清华大学,后双双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有史料说,王家大屋是“博士街”上有名的古老家族.相传,王氏家族的始祖王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随之将,官封明威将军,蕲州卫指挥使.其子孙后代世袭其位,繁衍于东长街,所居之地称王家大屋.王忠将军十一世孙王御龙,由于重视诗书并教子有方,其子孙7人先后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的举人、进士,其中进士5人,也就是闻名遐迩的东长街“一门五进士”.王家好学之风也延续到了现代,据不完全统计,从解放至今,从王家大屋已走出近30位博士、教授.

据蕲州人介绍,一百多年来,由于读书而外出工作的人太多,东长街迁出去的人至今都无法做仔细统计,人口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很多房子因此都是空着的.往往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子女全部读书升学出去,很难有知情人.“这个地基的风水特别旺”,一位中年人指着自己家楼房旁边一栋低矮的旧平房说.这栋房屋原是同济医科大学教授杨仕豪的旧居,60年代他家先后出了4个大学生.由于兄弟姊妹全部离开蕲州,老房子长时间没有人居住,后来就卖掉了.令人惊奇的是,买得这房子的人,还没来得及搬新房子,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考上大学.

走在博士街上,如果你不深入到王家大屋去了解其屋主的历史,你是很难感觉到自己是走在博士街上.这条街非常普通,普通得和全国千千万万的乡镇集贸市场没有两样.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看似普通的街,蕲州镇周边的妇女,怀孕了,都要特意地到博士街上走一走,说这样可以沾上博士街的灵气.

这条街完全可以开发成“中国第一条博士街”

据说,明代在蕲州设置荆王府时,这里的横街、全胜坊、第一社和瓦硝坝是城外的几条小街.横街、瓦硝坝为商业区,全胜坊、第一社为住宅区,李时珍当时就住在瓦硝坝.一些学论文范文求功名者为方便巴结权贵,开始在此建房居住.到清初,这条街道尚还有很多空隙地.随着讲学求学之风的盛行,一些文化名人纷纷在此隐居.巨商余恒丰、李大有、杨庆丰、梁太和,王元丰、刘大兴和富有宦官王伴樵、刘炳福、袁唤、王勉吾、王颂威、汪南懦等,也争相购买空地,与进士名人为邻居,几条街道逐渐连接起来.

清朝晚期,这条街已有顾、董、冯、王、张、李、陈、萧、刘、熊、黄等11大家.由于世代相传,崇尚读书,孜孜不倦,故显功名者代代有人.1958年,在街道居委会的率领下,街道居民用三合土筑成了一条连贯的长街,横街、全胜坊、第一社和瓦硝坝第一次完整连接在一起,正式命名东长街.

东长街地势高朗,东西走向,街道两侧原来的房屋坐北朝南的前庭向南,坐南朝北的后院朝南,均为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新鲜,十分适合读书讲学.而且,后院多深井,水清味甘,极养人.知识分子群居于此,互相影响,彼此促进,读书求学自然渐成风气.从前,东长街人选媳择妻的条件就是:貌中人,性温恭,识文字,善女红.

东长街的房屋很多是明代建筑,有的有四五重深,而且家家都有天井,非常安静,读书环境倒真是非常好.

据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陶书记介绍:在我老家对面是皇子的外行宫,小时候那里常常演戏,看得多了我们一群仔也自己来扮演,过一把名人瘾,非常有意思.小时候,我们还结伴到城里头一些论文范文书院逛.书院中满是名人塑像,很多是蕲州城走出去的读书人.有老人说,只要我们读书能读出去,也可以上这个名人塑像榜.那时心里就立志读书,以便自己也能在此立有一席之地.小孩子的好胜心嘛.当时,蕲州城说书的非常多,这些说书人,把一些古典名著、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编得栩栩如生,听者如云.所以在茶馆听书也是当时一大乐事,像《封神榜》、《施公案》、《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我最初都是从茶馆中获知主要情节的.现在看来,这种经历对以后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促使我走上古汉语研究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蕲州一位朋友告诉记者,民国前,东长街的居民在当地是否有地位不是看他家里有多少财产,而是看他家里有多少牌坊,走出了几位秀才、举人、进士,民国以后,则演变为比谁家里出的大学生多.对这里的居民而言,家里有无读书人,是关系到脸面的大事.经济条件再好的家庭,倘若家里不出几个大学生,也会感觉抬不起头来.邻里吵架时,要是被人骂“连个大学生都没一个”,将是一种奇耻大辱.所以,家家户户父母再穷,也会咬牙让孩子念书.有了读书的孩子,才有了未来出人头地的希望.对于小孩子而言,倘若家里穷,更要发奋努力了.

有人说,东长街之所以成为“博士街”.走出了那么多教授、博士,是因为风水好.从记者采访的事实看来,东长街成为博士街,是因为这里的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好.试想,如果这种学习上进的精神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里有前人匾额,平时说话中有相关谚语,周围厅堂有很多名人传说,等等,这对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种多么大的熏陶!蕲州人历来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从蕲州王家大屋走出的王氏后人、现任蕲春《教育志》编辑的王树蕲告诉记者,王氏家族至今保留下来的祠堂名叫“锄经堂”,已有近700年的历史.祖先起名“锄经”的含义,是“锄则带经,牧则编简”的简称,也就是告诫族人要时刻不忘读书好学,哪怕是在务农放牛之时也要“手不释书”.类似王氏家族这样的门风,也成为当地人一直效仿的榜样.

走在东长街上,记者思索着蕲州和东长街的历史,从李时珍和他的后代们身上寻找着创造这番神奇的答案——明朝时期,朱元璋之子在此建立王府,蕲州城更是成为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一大批名士幕僚在此居住,古城规模比现在大好几倍.明末张献忠部队在蕲州城杀了生活在这里的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子,但这些幕僚并没有离开,他们沦为一介平民后,把自己毕生精力都放在教育子孙和邻里上.这是一种传承教育,他们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点燃了后继者们心灵深处的火炬,这火炬燃烧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智慧.抑或是,李时珍去世后葬在雨湖之滨的蟹子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他在冥冥之中,默应着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

可惜的是,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蕲州人却让她默默地躺在那里,没有让她放射出应有的光辉.

其实,要把这条街变成一条可观可游的旅游街——“中国第一条博士街”,也不是很难的事,只需把那些博士们曾经住过的房屋稍加修整,然后,在门楣上挂上博士的名字,屋子里摆放一些博士曾经学习生活过的用具(可用仿制品陈列),再加上博士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可用图片展示).另外,博士街道两旁的店铺最好是经营文化用品之类,而且要设计得有点创意.让游客看起来是一条由博士文化建造的旅游街,其实是“中国博士教育基地”,让游客们来到这里,得到“读书”的启示,“读书”的灵感!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博士教授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博士引用文献:

[1] 博士论文写作中几大体会 博士论文应该什么样(北京大学教授谈博士论文写作)
[2]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哪个好
[3] 关于国家优秀博士学位的论文选题 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标题如何定
《空有博士街,不见“博士景”》word下载【免费】
博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博士教授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