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全球化视阈下市场“经济人”“道德人”关系探析

主题:经济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9

简介:关于对写作道德经济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道德经济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道德经济人论文范文

经济人论文

目录

  1. 一、“经济人”与“道德人”之辨
  2. 三、全球化视阈下现代“经济人”同现代“道德人”的归一
  3. 经济人:1 道德经

张贝,王爱云

[摘 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迎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在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经济盛宴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规范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道德失范行为,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实现现代“经济人”与现代“道德人”的归一,从而塑造“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经济人;道德人;市场经济;传统道德

[作者简介]张贝,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爱云,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广东湛江524088

[中图分类号] F09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2728(2016)02- 0031-04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演进与中国梦研究”(GD13XMK07)

一、“经济人”与“道德人”之辨

“经济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本质的一个假定.1776年,“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这一经典著作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经济人”这一界定.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产品能得到最大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之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它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1](P261).他认为“经济人”是以自利为动机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指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人”是在理性权衡利益抉择的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作为经济行为取向的最终评判标准,塑造了不断逐利、不知满足的经济人,并以此作为其思想立足点,进而发展自己的整个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道德人”亦可溯源于斯密.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描绘了极具同情心、满足于物质需求、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道德人.该书以人性善为出发点:“一个人,无论被人们认为如何自私,在其天性中总是很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快乐,虽然除此之外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同情,就是当我们亲眼看到,或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流露出的感情.我们往往会为别人的担忧而担忧,为别人的痛苦而伤感,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无需证明.这种情感同人性中的所有其它的原始感情一样,决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绝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2](P2)而正式提出“道德人”这一说法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在《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说到,尽管由新教*创造的资本主义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哺育了近代“经济人”,然而“经济人”的成长又需要道德的支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把“道德人”看作是对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他认为对市场经济运作起决定性的因素不单单是经济因素,与此同时,还有政治、文化、道德*等影响和约束,后来的经济学大家萨缪尔森和凯恩斯同样表达了相关的观点,强调了道德对市场经济的补充[3].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斯密的“经济人”代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性论,它是以功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后现代西方的个人主义就来源于此,他们把追求最大额度经济利润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唯一出发点,以公平正义为最优原则,重视法治的监督职能;而“道德人”是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代表着传统经济*思想.在中国以“仁、义、礼、智、信”为评判标准,尤以集体主义为表征,以追求社会利益为正确的经济行为,强调内在约束性.概而言之,“经济人”与“道德人”之辨即为“利”与“义”之辨,“利己”与“利他”之辨,“重法”与“行德”之辨,“公平”与“仁礼”之辨[4].

当然,“经济人”与“道德人”这两种假说都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抽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某一种纯粹“单面人”.马克思说过,人不可能有什么孤立的不变的人性,从现实角度说,人不过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会使人这一主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人性本质.总而言之,“经济人”与“道德人”既有同一性又有矛盾冲突,既有历史的、文化的,也有主观的、客观的等多种渊源.但不管是哪种冲突,它的结果都是利弊兼有的,因此我们应坚持马克思辩证法思想,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切忌“一刀切”.理性的态度应该是把二者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寻求利益与道德的平衡点,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道德建设发展的现实要求,尤其是对建设和发展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道德人”向现代“经济人”的转变

中国传统道德这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信条的传统道德带有很深的封建经济烙印,它以“非功利性”为动力和依靠主张人们“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并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礼仪秩序.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整个天下的统一安定,传统道德严重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长期深受儒家文化中家本位思想的影响,在论文范文战争以前诸如自由、论文范文、平等、竞争等观念很难在中国社会兴起.在外部船坚炮利加之精神论文范文的冲击之下,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一,戊戌维新运动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社会进步观念,在中国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但是弱小的资产阶级不敢否定封建传统思想,自然未能触及封建社会的根基;其二,新文化运动以“论文范文”和“科学”为要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公然反对以孔子为代表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西方新理念,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其三,1978年我党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束了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但是,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又是长达30年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改革开放30多年,人们长期压抑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还未完全释放.在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工业文明、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以儒教为主流的传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陈旧的传统思想桎梏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等的全面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扮演好“经济人”这一角色,明确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前文指出,“经济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体验到“经济人”所带来的无尽好处.在此之前,人们都是对利益嗤之以鼻,现今通过全面改革,传统的“道德人”*观念逐渐淡出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经济人”.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论文范文性,加强市场经济的人文关怀,不能让“功利主义”侵蚀了“经济人”的核心.斯密的“经济人”并不是纯粹的利己主义,他说,人道主义的软弱力量和自然在人的心中点起的轻微的仁爱的火花不能抵抗利己的强烈冲击,是一更大的力量,更强的动因,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了作用.这里指的是理智、原则、良心、胸中的栖息者、内心的人、我们行为的大法官和仲裁者.在斯密看来,“经济人”并非是“单面人”.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有必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要以辩证法的思辨思维扬弃传统*道德,剔除传统*道德中与自由、平等、论文范文、竞争等相悖的价值观念,使之转化为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道德价值[5].

三、全球化视阈下现代“经济人”同现代“道德人”的归一

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的相互融合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同时也深度融入了全球化的大潮.恩格斯曾说过:“只有通过大工业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才有可能把劳动毫无例外地分配于一切社会成员,从而把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一切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参加社会的理论和实际的公共事务.”[6](P70)近30多年的改革实践,使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且2015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第一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0.5%.建立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公民自主选择的经济极大地释放了市场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依附性”的人向“独立性”的人转型,为人的自由发展以及国家的论文范文政治开辟了光明论文范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一方面促使了人的主体性的“异化”,另一方面又使人深陷“物化”之泥潭而久久无法自拔[7](P158-162).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一伟大著作中,就曾提出“物化”概念,认为劳动的过程逐渐地分化为抽象的、合理的、专门的操作过程,以致工人失去了同最终产品的接触,工人的工作被归为一个专门的固定动作的机械重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无产阶级的意识被完全物化,进而逐渐丧失了批判意识,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人的全面进步发展的.

人们主观愿望上的独立自主与客观推动下形成的“物”于人之主体的主宰和奴役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马克思同时指出,矛盾可分为可调和与不可调和两种,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当下这一社会矛盾在具有市场经济的普遍性的同时,又有社会主义的论文范文性这一特殊性.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货币即成为其交换的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钱”成为了地位的象征,而近乎也成为了人们命运的主宰者,甚至一些商人将其视为“上帝”来顶礼膜拜.诚然,承认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再要求个体或群体盲目地服从社会主导利益,而是更自觉地在社会主导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承认和尊重个体利益,恰当地利用个人利益,而非一般地对所有人以无私奉献的理想道德来扼杀他们对合理个人利益的追求.社会主义有极大的论文范文性,强大的政府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而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发挥好“经济人”的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全社会的财富值,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扮演好“道德人”的角色,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提供各种有利的社会条件,鼓励先富起来的去帮助其他人,发挥互帮互助的优良道德传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虽然当下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但党的十八大以来,论文范文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宏伟战略,并在这近一年的时间内积极将该项目标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指日可待.

不容讳言,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物欲主义膨胀、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道德观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优秀传统道德观,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的现象.论文范文曾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在当今社会转轨时期,伴随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而出现许多丧失道德良知、精神世界麻木的行为.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路边老人摔倒,过路人的第一反应是视而不见,处事原则是少管别人闲事,怕惹祸上身;稍有良知之人上前帮助,得到的是周边人的冷嘲热讽.更有甚者,被救者非但不报恩,反倒将全部责任推到救人者身上.“好人文化”早已抛之脑后,而“道德价值几何”“只要不犯法,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观念近乎被人们当作为人处世的信条.这种道德冷漠、重义轻利的理念绝对不是一个健康、良性运行的社会所推崇的.

分析当下社会中出现上述道德失范的行为,一些人片面地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唯利益至上,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道德的约束.他们把“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牺牲道德为代价”这一谬论作为借口,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反道德的恶劣之风,涣散了人们的道德意识,破坏了正常的道德评价机制,助长了非道德行为的滋生和蔓延[8].因此,我们必须厘正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和道德的向上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用道德滑坡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是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但是我们不必恐慌,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论文范文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如何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市场经济中,形成中国特色的新道德,重树道德的内在约束力.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传统*道德与旧的社会形态相得益彰,构成了稳态的社会价值体系.新时期,经济、政治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形态也要与时俱进.“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思想中的“诚信”“友善”等观念同样适用于当下市场经济,这也是中国道德文化建设、提升中国人的道德素质的论文范文条件.而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相结合形成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党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表征[9].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既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也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同时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它同市场经济并不违背;相反,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观念深入每位公民的内心,是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有效途径.二要完善法制建设.从客观上来看,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事业,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供参考,我党是在摸索中发展,在经验与教训中革新自己.因此相较于实践改革而言,法制建设的滞后是不可避免的,从主观方面来看,长久以来,在道德建设方面我们存在严重误区,割裂了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从而使道德建设得不到法制建设的有效保障.只有把二者协同起来,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中国特色的探索式的改革致使制定的法律缺乏连贯性,不全面,难以形成完整体系,因此一方面必须完善立法体系;另一方面,要提升执法司法的公信力.社会上大量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许多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很弱,无法体现法制的强制力.因此,完善立法体系、提升司法执法的公信力,使法律更加完备,执法更加有力,才能在传统道德体系解体的过程中降低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率,更好地增强法制对人们道德行为的管束.

经济人:1 道德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社会过分重视社会利益而忽略个人利益,该社会将会日趋僵化;相反,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却忽视社会利益,必会造成物欲横溢.总之,在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恰当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只有在外在法律强有力保障以及全体国民内在高尚道德修养的约束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健康有序运行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石上流]

总结:这是一篇与道德经济人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经济人引用文献:

[1] 经济人论文范文 经济人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承载力和经济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承载力和经济人专科开题报告范文5000字
[3] 最新大学生道德修养诚信论文选题参考 大学生道德修养诚信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全球化视阈下市场“经济人”“道德人”关系探析》word下载【免费】
经济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道德经济人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