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实证报告

主题:媒介素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4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媒体素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媒体素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媒体素养论文范文

媒介素养论文

目录

  1. 一、研究概况
  2. 1.研究意义
  3. 5.采样过程
  4. 二、研究结论
  5. 1.主要创新点
  6. 媒介素养:06 媒体素养:对抗道德恐慌的策略

姚利权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 0023)

摘 要: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积极使用者,研究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无论是对于新媒体的发展,还是对了解大学生在新传播时代的思维与能力,在传播学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结合问卷调研和个人访谈,在浙江省范围内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10所本科院校的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四个维度”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实证研究

注:本调查报告获得2009年度浙江省共青团调研奖二等奖,本论文系部分成果

一、研究概况

1.研究意义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积极使用者,新媒体素养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之一.提高新媒体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清晰地认识、合理地选择、理性地使用传播方式,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信息需求,批判性地运用新传播媒介获取信息,理性地评价信息,并能够根据实际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避免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我国的媒体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近年媒介素养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随着新媒体影响的日益扩大,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新媒体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起步阶段的新媒体素养研究,积累实证案例分析资料和第一手原始数据很重要,本调查报告希望在传播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一次实证调查,为新媒体素养研究提供基础素材与初步分析讨论.

本研究报告在浙江省高校范围内对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进行了实证调查,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并分析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希望通过调研、考察和研究浙江省本科大学生新媒体接触的行为,对新媒体的理解、需求与使用状态,为我省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做初步的探索性研究. 2.相关概念 媒体(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CML: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给媒体素养作如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

新媒体素养:美国新媒介联合会曾给“新媒介素养”下过一个定义,即“由听觉、视觉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对这种力量的识别与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能力,以及轻易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

媒介素养:06 媒体素养:对抗道德恐慌的策略

本研究报告根据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出的“媒体素养定义”和美国新媒介联合会给出的“新媒介素养定义”,综合得出新媒体素养的“四个维度”,即:对于新媒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从而来了解浙江省高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理解、使用等新媒体素养基本状况.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研究整合方法”(即“三角交叉检视法”,美国诺曼·丹森,1970),主要特征是:将多个不同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一个且同一个现象,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

(1)理论整合和跨学科整合

为了制定研究假设和解释研究数据,本研究中采用多种理论来解释大学生新媒体素养这一复杂现象,如:使用与满足论、知沟扩大假设、资本类型论等.这些理论分别源于不同学科,比如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

(2)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整合

在本研究中,将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别用于本论文中的不同阶段.其中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定性研究,是通过对个体的深入访谈.

(3)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相结合

本研究是一种典型调查,在不同阶段结合了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力争在调查过程和结果上做到科学、严谨,具有代表性.

第一阶段:样本学校的抽取(非概率抽样)

本研究选择了杭州、宁波、金华、温州4地的10所本科院校(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作为样本学校.

第二阶段:学科、专业的抽取(概率抽样)

在选择好样本学校之后,是对该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抽取.先列举每所学校所有的学科门类,如浙江大学目前已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再按照等距抽取的原则,抽取该所学校的学科门类(按这10所本科院校学科门类的多少,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各抽取3个学科,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各抽取1个学科,其他学校各抽取2个),总共抽取20次的学科,涉及11个门类.

第三阶段:年级、学生的抽取(非概率抽样)

在抽取完学科、专业之后,将所有专业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非概率定额抽样的方法,分配到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年级分布比例达到1:1:1:1,每个年级出现20次,平均分到250份,总共1000份.同时在抽样的过程中,也适当考虑男女性别的比例,尽量达到1:1,但是对于一些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专业,不一定达到1:1.

深层访谈

深层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以揭示被访者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进一步了解被访者思想的脉络.本研究用深层访谈法,深入研究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状况,可以丰富定量研究所无法达到的一些成果,使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行为更加生动、具体和全面,这是对定量分析的一种必要补充和完善,从而也能够测定定量分析的结果是否合理.

基于此,深层访谈主要采用10个问题,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理解、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其中重点主要放在“如何”、“怎样”和“为什么”上,从而进一步来分析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现状.本研究对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的30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深层访谈. 4.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在充分考虑要调查的各块内容的基础上,以简洁明了为主要原则,结构合理,题量适中,主要以“五分量表”的模式,全部以选择打“对”的形式,总的答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在反复推敲、斟酌、修改之后,形成了一份试用性的问卷草案,随后根据问卷草案进行了两次试测.在试测之后,对反馈的问题再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调整,主要是更改了一些问题的顺序、删掉了部分问题,使问题的分布更加合理,答题的时间大大减少,最终完成了本研究所需要的调查问卷.

5.采样过程

在10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对问卷进行了编码,从0001-1000,方便数据的录入和查实.通过各高校学生会的协助,最后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清除无效问卷,共回收问卷945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834份,有效率为88.25%. 6.数据分析方法 将所有问卷所采集的数据全部输入社会数据统计程序SPSS(14,0版本),并利用该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结论

1.主要创新点

(1)本研究是传播学领域学理研究的有益探索

本调查研究主要是围绕“新媒体素养”而展开的.对于”媒体素养”的研究,西方国家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我国来讲,“媒体素养”概念的引进还只有十来年的时间,对此的研究成果较少.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开始重视并加大对此的研究力度,此项研究也逐步升温;但这都只是针对“媒体素养”的研究.随着新媒体日渐走入大众的生活,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因此对于“新媒体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需要和迫切.“新媒体素养”作为“媒体素养”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成果正在起步当中.

(2)本研究是媒体素养研究对象的有效拓展

本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之所以定义在大学生这个群体,是因为大学生是接触、使用新媒体的主要人群,对新媒体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大学生们也会将各种新媒体的使用传授和教给自己的父母,以至今后的子女.因此,本报告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了新媒体素养的调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调研的数据结果也能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主要结论 (1)整体分析结果 从新媒体素养“四个维度”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整体较高.在对新媒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方面,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42(五分量表),处于“基本赞同”和“赞同”之间,说明大学生对这些关于新媒体方面的说法有很高的认同度.在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方面,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204(五分量表)和3.153(五分量表),处于“半信半疑”和“基本符合”的状态,说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信息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相信其中的内容,并会通过其他的途径去核实.在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方面,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533(五分量表)和2.783(四分量表),可以看到:在参与新媒体方面大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而在使用新媒体方面,大学生的使用程度较高.在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方面,维度的平均得分为1.983(四分量表),因为这些项目的开展需要依托一定的新媒体技术,而这在大学生中还不具普遍现象,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加强.

(2)相关性分析结果

性别与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能力、质疑能力、参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上,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相信.

在对新媒体信息的质疑上,男生和女生的情况极度相似.

在参与新媒体上,男生的参与度要比女生高.

年级与对新媒体的识别、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

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大二年级比其他年级赞同程度略高,其他年级相差不多.

学科专业与对新媒体技术的创造、传播能力之间的关系.

与新媒体专业有关的学生要比与新媒体专业无关的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创造、传播方面更具有优势.

偏文科的学生比偏理工科的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创造、传播方面更活跃:文学排在第一,理学排在最后.

上网时间与使用新媒体能力之间的关系

上网时间越长,使用新媒体的频率越高.

在新媒体的数字娱乐方面,上网时间与使用新媒体频率的关系更加密切.

经济能力与参与和使用新媒体能力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讲,每月消费越多,新媒体的主动参与度越高.

总体来讲,每月在新媒体上的花费越多,新媒体使用程度越高.

总结:本文关于媒体素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媒介素养引用文献:

[1] 媒介素养和新媒体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媒介素养和新媒体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8000字
[2] 媒介素养和新媒体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媒介素养和新媒体方面论文怎么写10000字
[3] 媒介素养和新媒体论文怎么撰写 关于媒介素养和新媒体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2万字
《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实证报告》word下载【免费】
媒介素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