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依托地球科学实验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主题:地球科学概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8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地球科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地球科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地球科学论文范文

(一)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教师根据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和本区优质的地质资源,结合学校育人特色,开展适合高中学生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几乎辐 射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地球科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鼓励教师进行多学科的整合,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跨学科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各科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地球科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研究性学习、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

(三)丰富的校内外资源为依托

学校拥有先进的北京市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和一座现代化的天象馆,共计400余平方米.

门头沟地质资源非常丰富,在地质界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工作摇篮”的美誉.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为开展“地球科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资源保障.学校教师依托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地球科学实验室,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性活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二、依托地球科学实验室,建构特色校本课程

(一)特色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

1.基础性课程——基础知识学习

基础性课程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开展地质科普讲座,创造科研氛围.

2.探究性课程——地学实验研究

探究性课程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地球科学实验室为依托,在高一高二年级通过双向选择,针对一些对地球科学充满热情、拥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拔尖学生,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和微课题研究活动,并聘请大学教授、科普场馆的专家等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小课题研究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整合优势资源,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教学化开发

1.校内资源

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经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天象馆、完善了拥有二十年观测历史的地震监测室,还有北京市“地球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丰富的校内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设备保障.地球科学实验室有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各种各样的岩石矿物,还有内外力作用模拟台等,教师以此为依托,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能力,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2.校外资源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科技、文化与教育等资源,在地球科学系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普场馆建立联系,不断的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和课程特色的开发,如走进灵溪地质科普走廊、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探寻沿河城古火山口等,形成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探究类校本课程,并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三)“跨学段、跨学科”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模式

1.初高中跨学段阶梯式培养模式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具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尝试初高中衔接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包括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完善,以及在此推动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美丽的石头会说话》在开发课程中,也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将课程进行分段分类有效整合,面向初高中学生开展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科普讲座、野外地质考察等活动,引导不同阶段的学生共同参与和交流.

2.物化生跨学科合作式培养模式

教师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方面深入挖掘岩石的特点,如生物教师结合化石讲解地球的古环境,化学教师结合分子式探索不同岩石的成分,物理教师结合物理知识探索变质岩的形成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岩石矿物的成因和特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研究性学习、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

三、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

(一)转变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和参加的各种地质考察过程中,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等,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更加热爱周围的一切,开始尝试着用发现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一切.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聘请高等院校和科普场馆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与教授们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会了思考与质疑,科学素养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对地球科学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校本课程开放与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依托区域地质资源和地球科学实验室,积极进行特色实践活动开发与研究,地质知识不断丰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在课程建设与考察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外出考察,积极聘请高等院校与科普场馆的专家、教授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三)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形式

依托地球科学实验室建构特色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形式,为创新实践类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学校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地球科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实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同成长、共进步.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对该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不断的提升与完善,力争成为学校的品牌,师生的幸福港湾.

课题类别: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名称: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2013立项)课题批准号(BBA13034)(上接第80页)

大.对于以上情况,猜测可能与取材位置、植株生长状况、植物生活习性、时间、环境等多种条件有关.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次实验的广度与深度都有限,对于以上问题与猜想,尚待后续实验验证.

3.3实验评价、局限性及改进方法

在本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许多步骤只能用较原始的方法进行,导致实验误差较大.但总的来说,本实验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保证了实验精度,初步达成了实验目的.

在叶绿素的提取中,本实验使用了手工研磨的方法,使得叶绿素含量低于真实值,但其比例相对准确,因此本实验主要着眼于两种叶绿素的比例而非其具体含量.

在局限性方面,本实验的调查对象主要为校园中常见的灌木类观赏植物,对于其他种类的植物,该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尚待证实.

针对上述问题,在进一步的实验中,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方法:

(1)增加器材套数和实验组数,改进仪器质量;

 (2)将叶片制成匀浆,保证叶绿素提取完全;

(3)采用离心方法除去杂质;

(4)扩大实验范围,研究更多种类的植物.

除了以上改进方案外,我还提出以下拓展实验和研究方向:

(1)除了叶绿素a、b,有些植物还含有叶绿素c、d,在这些植物中不同种叶绿素含量及比例?

(2)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a、b分别扮演了怎样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叶绿素有何异同?

(3)除了叶绿素,叶片中还可能含有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

(4)色素含量的种间差异有何意义?

(5)叶片中色素含量及比例在不同环境和时间中的变化?

综合来看,本实验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一次试探性的实验.该实验虽然存在许多瑕疵,从该实验可以衍生出无数改进和发展方向.当然,正如上文所言,本实验结果本身的准确性以及在更大研究范围内推广的可行性仍有待商榷,但无论如何,本实验能给我们以或多或少的启发.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加严谨而完善的实验弥补本实验的缺憾,得 到更精确、更普遍的结论.

附 录:

注 释:

①由于纱布网眼过大,无法除去细小的碳酸钙粉末,此处通过物理沉降方法除去碳酸钙

②步骤(5)-(9)为光密度值的测量,具体过程详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地球科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引用文献:

[1] 地球科学类论文题目 地球科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地球科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地球科学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地球科学论文提纲模板样本 地球科学论文大纲如何写
《依托地球科学实验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word下载【免费】
地球科学概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