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网络化时代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困境成因

主题: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0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教育道德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育道德教育论文范文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论文

目录

  1. 一、网络化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冲击
  2. 二、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
  3. 三、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与基础
  4.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弘宇文化道德教育公益讲座05

网络化使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对思想品德课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并不是造成思想品德课困境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德育模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现实,是使教学陷于困境的真正原因;我们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使教育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本质,是我们面临的真正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逐步被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增强高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吸引力和时效性涌现了许多对策,但落实起来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治标不治本的状况现在已经构成了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新的困境.可见,要彻底走出困境,我们不能局限在教学框架中思考教育,应该把它放在更深更广的背景中来考察,使之与德育本质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高校思想品德课教育中的困境,找到根本出路.

一、网络化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冲击

网络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生活特征.网络已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日益成为当代人独特的生存样式,毋庸置疑,它所蕴含的独特价值理念会对道德教育造成不小的冲击.

首先,网络社会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得人类技术理性无限膨胀而价值理性失落.数字化高科技产生的神奇功能吸引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引致人们对它极其崇拜与敬畏,丧失对价值世界和人文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其次,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掩盖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真实面目,极度膨胀的人的主体性掩盖了人是一种“关系的存在”,这些状况都会导致道德意识的淡薄.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弘宇文化道德教育公益讲座05

此外,网络化使虚拟学校和网络课程得以产生,学校不再是人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所,并且虚拟学校和网络课程以其形象、便利、内容广泛等优势,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日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瓦解着教师的权威.这种情况加大了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难度,使德育环境日趋复杂.而价值多元化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盛行,以致产生了需不需要道德教育的困惑,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面临着可有可无的危险境地,道德教育被各种技术教育所压制.

道德教育衰微而技术教育兴盛,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话来说是“失真”的教育,即失去本真意义的教育.因此,网络社会当中德育的困境虽是事实,但并非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趋向,并不意味着将被社会所淘汰.相反,由道德失范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意识到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社会的网络化和多元化不可能取消道德教育,它们改变的仅仅是教育的环境,冲击的是不适应新环境的德育模式.

二、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德育的重心也要发生相应的转移,而传统德育模式严重束缚了我们的德育观念,使高校思想品德与现实脱节,陷于困境而不能自拔.

弊端之一: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等于价值观教育.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素质是知识、能力、信念的综合统一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学习过程而言,被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需要、动力系统和知识系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因此,道德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力系统,调动其知识系统,使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与自身的成长需要、认知水平相符合.但在现实的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价值观的灌输,即思想信念教育,而不太注重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都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最终影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弊端之二: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等于“灌输”.在长期实践中,“灌输”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逐渐被形式化、固定化,变成一种以强制性和封闭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法,给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弊端.首先,反复的灌输使高校思想品德内容出现了多层次、多方位的重复,一方面造成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混乱而枯燥,另一方面使德育的切入点与教育对象的认识起点不同步,造成教育主客体的矛盾与分离,无法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其次,灌输的封闭性使德育目标一成不变,不能客观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趋势,与现实脱节,成为束之高阁的理论.最后,最关键的一点,这种自外而内重复性的灌输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仅把学生视为客体,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这种缺乏情感体验、意志考验和行为表现的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注定收效甚微.

弊端之三: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等于课堂教育.高校思想品德的理论性比较强,这一点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加大了高校思想品德的教学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往我们只注意在讲解上下功夫,向课堂要效果,把理论当成具体的知识来剖析,努力再现理论的抽象过程,使高校思想品德变成了“满堂灌”的课堂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重“知”道,不重“体”道,面向“理论”而不是“现实”,是一种“知性德育”.“知性德育”从道德的理性能力出发,把德育视为智力训练,用虚构的、抽象的道德材料作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把德育变成了知识教育,把道德学习变成了概念学习,结果使德育脱离现实,成为一种与社会无关,与生活无关的思维活动,缺乏实践性.事实上,德性的发展不是在个体独自的抽象道德知识中进行的,而是在人际关系背景下,通过交往、互助进行的.因此,德育不应当脱离实际生活沦为抽象的课堂教育,与生活相背离的德育是病态的、无效的道德教育.

三、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与基础

以上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造成思想品德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得出高校思想品德过时,道德教育已无必要的结论.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所处的困境是传统的德育模式与现实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并不在道德教育本身.

现代社会充满了选择与冲突,尤其在网络数字时代的电子空间中,在这里时空被压缩,控制和干扰主体自由活动的各种障碍都已消失,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空间.面对无数多的可能性,怎样保持自我,摆脱不知所以、依附顺从的生存发展困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的任务不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已有的知识和规范,期待他们的接受与遵从,而是要指导他们学会判断、选择和创造,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人格,实现人格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不可缺少的,如果主体性缺失,人就难以在成长和发展中主宰自己;同时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的良好发展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可见,主体性人格不但是现代人在高度自由的社会现实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而且是人的本位性人格,对人本身的完善与超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人的主体性人格作为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用正确积极的价值导向发扬人的主体性.

随着现代生活交往规模和交往领域的无限延伸,人的公共空间不断得到扩大,道德的公共性和社会合作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形态的这种变迁必然会引起*价值方面的相应改变,社会学家帕森斯就认为社会的复杂性必然会带来价值普遍性的提高,普遍性的*已经成为构筑现代生活的道德基础.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以人为本,开拓全新的道德视野,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从传授道德知识转向培养道德实践能力,这样公共道德不仅是一种*价值,而且内化为一种人格,使之得到自觉践行,从而保证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新时代所要求的是以人为本、复归德育本质的道德教育,而我们的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无疑也应该以这种本真的道德教育作为自己的基础.只有这样,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在时代立足,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发展的原动力,从而摆脱目前的困境,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重任,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新余学院思政部)

总结:这是一篇与教育道德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用文献:

[1] 最新思想道德教育论文选题参考 思想道德教育论文题目如何取
[2] 思想道德教育外文外文 思想道德教育外文文献怎么找
[3] 思想道德教育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思想道德教育论文大纲怎么写
《网络化时代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困境成因》word下载【免费】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