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教育质量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生教育质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高校教育质量服务观和顾客满意度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位(MTA)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经过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验证了学生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学生满意度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变量.最后据此结论本文构建了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和培养模式.
一、导言
基于我国高等院校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优化我国研究生的教育结构,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而且满足了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据WTO统计和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从而迈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基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未来对于MTA学生的要求必然是实践技能强、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经营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然而我国目前高校对MTA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模式正在不断的探索中,其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优秀的案例与教材尚不够完善;MTA学生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尚不够完善等问题.这就必然需要根据旅游业对MTA人才的需求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机制以保证MTA教育质量,并构建适合MTA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文献回顾
上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国纷纷建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于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国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从类型上看,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一社会一高校三者协调运行型,分别对应三种发展模式:大陆模式、美国模式与英国模式.大陆模式最先在西欧大陆国家发展起来,由政府主导,通过外部系统进行评估教育质量.美国模式是由市场主导,由非论文范文组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获得政府的认可.英国模式的教学质量由学校自己主导,注重满足顾客需要,多由学术专家进行教育质量的评估.
由于我国的MTA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学者大多关注其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李锋等人从建立前提、关键环节、必要手段、有效途径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框架.田恩舜系统阐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兴起的背景,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仍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对其影响还没有占主要地位,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三、理论基础
当前旅游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巨大,高校之间也为获得优质的生源而不断竞争,以保证MTA教育的人才输入的高质量.而MTA作为一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MTA的学生需要支付的成本更高,更注重与职业岗位的衔接和应用性,对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将结合高校教育服务质量观和顾客满意度理论对MTA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对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构建.
(一)高校教育质量服务观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是受到普遍关注的观点之一.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消费者主要就是指学生,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应该首先符合他自己的需要,就像产品和服务一样,应该首先是顾客满意.所以高校教育服务质量观认为学生是高校教育的直接服务对象,将教育看作消费的过程,将学生看作消费者一方,关注的是高校教育的服务过程.在对于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需求,并且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目前,对服务质量的评估,大多直接采用Parasuraman、Zeithaml与Berry(简称PZB)三位学者于1985年所提出的服务质量衡量一般性模式(SERVQUAL模式)来研究.SERVQUAL量表的理论基础是利用差值函数“服务质量等于感知-期望”来测量服务质量的.1988年PZB通过两个阶段的实证研究,把量表的陈述项五个维度,分别是: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移情性和有形性.
(二)顾客满意度理论
顾客满意度(CSD)的概念是由卡多佐在1965年首次提出的.很多学者认为顾客满意度指对一个产品的实际感知与预期感受相比较后,顾客所获得的一种心理状态.首先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会形成一个总体期望标准,然后在购买活动中形成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个总体感知,最后顾客会将总体期望标准与总体感知进行比较,通过产生差距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顾客是否满意和满意的程度.顾客满意度可以用公式简要表示为CSD等于实际感知—期望值.
四、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框架的构建
结合学生满意度和教育质量服务观,以SERVQUAL量表为基础,本文拟从市场客户导向维度对我国的MTA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依据满意度指标体系,MTA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对高校教育服务质量的主观评价,不能被直接观测,是由学生对其所接受服务的实际感知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结果,而学生对高校教育服务价值的感知同样影响学生满意度.关于此评估模型的期望值、价值感知和学生满意度本文均采用总体指标,而在学生的实际感论文范文面将采用具体指标.本文将结合MTA学生具体的特点和需求对SERVQUAL量表中关于服务质量测量的维度进行改进,以测量其对教育服务质量的实际感知,拟提出以下5个MTA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的维度:
(一)有形性.主要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情况.因为MTA的学生上课时间多集中在周末,这就需要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方便学生随时使用.此外,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也可形成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二)可靠性.主要指学校在MTA教学领域里的口碑和师资情况.MTA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因而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要求授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学生选择学校时也会考虑该学校MTA毕业生在相关行业里的就业情况.
(三)态度性.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态度.MTA学生付出的成本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更高,因而他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老师的帮助,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四)保证性.主要指教学的内容方面能满足MTA学生对就业的需求.MT学生对理论与实践均比较注重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应注重创新性,加强基础和实践教学,突出体现行业运作特征,以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五)互动性.主要指为学生提供的交流机会.由于MTA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从业经验,他们有了更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因此希望教师能应用相关案例进行教学,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MTA学生对实践性的注重,他们更希望能与不同的人才和企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的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构建
如图1:
五、问卷设计与研究结果分析
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问卷设计
根据上述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的初步构建,有四个潜变量: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学生满意度,我们需要将其转换成一系列具体指标进行测量.本文对四个潜变量的具体测量指标如表5-1所示:
所以,本文的问卷将依据上述测量指标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满意度,根据李克特记分法以同意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到5分,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问卷发放以福建省几所高校(包括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MTA的学生为对象,进行教育质量评估.问卷是通过问卷星发布,最终回收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
1.19份.
研究结果分析
1.问卷的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检验方法,利用SPSS17.0.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用Cronbach&,acute,s Alpha值来衡量,一份信度高的量表,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表5-2表明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45,说明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2.模型计算结果和模型拟合分析
利用AMOS17.0将上述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画成因果关系路径图.模型计算之前,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即每个潜在变量对应的测量指标中的一个系数为1,规定外生潜在变量、内生潜在变量的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系数为1.设置好因果关系路径图后,运行程序得到结果,如表5-3、5-4所示.
(1)模型计算结果的初步分析
如表5-3所示,学生预期对学生满意的路径系数为负数.首先,学生期望与学生满意之间路径系数为负值,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这与许多学者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其次,感知质量与感知价值之间的路径系数为负值,这与大多数学者所提出的感知质量与感知价值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有所冲突.对此,本文的解释为感知质量中涉及到16个题项,5个维度,而感知价值只有2个题项,在运行数据的时候可能是由于感知质量中存在一些题项与感知价值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进而导致了感知质量与感知价值之间的路径系数为负值,这在模型修正中可以得到
解决.
(2)模型拟合度分析
表5-4中列出了几种主要的拟合指标结果.首先是CMIN(卡方值),卡方值越小表示整体模型的因果路径图与实际资料越适配,本模型的卡方值为311.611,自由度(DF)为203,其比值为1.535,位于1-3之间,RMSEA为0.067,小于0.08表明模型的综合拟合度较好.而PNFI小于0.5,说明数据和模型拟合效果还没有全部达到较好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对模型进行优化修正.综上所述,本文的模型总体上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具体的方面还需通过进一步的修正进行改进优化.
(3)模型的修正
通过对模型经过反复的调整和运算,最终确定了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的主要路径系数(见附录图5-1).修正后的模型去掉了学生期望与学生满意度之间的路径关系,感知质量中去掉了F1、F4、F6、F7、F10、F14,增加了F2和F3之间、F15和F16之间的残差相关的路径.表 5-5是对修正模型进行计算后的结果,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数明显比初始模型要更好.修正后的卡方值数值明显减少,说明综合拟合度很好.其余的拟合指标PNFI大于0.5,RMSEA的值小于0.05,AIC的值与初始模型的值相比明显降低,说明修正后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基本判断标准,拟合效果较好.表5-6为修正后的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各潜变量之间都是显著相关的.
六、结论
(一)主要结论
首先,以福建省内几所高校为例对MTA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学生满意度的均值分别为3.67、3.10、2.93和2.79,表明学生对学校的MTA教育质量满意度不高,而学生期望值明显高于其他变量的均值,表明学生对学校MTA教育质量期望很高,但是最后的满意度却较低,说明学校在改进MTA教育服务质量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考试质量分析: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第三讲撬起教育质量2
其次,学生期望对学生满意度存在非线性影响.虽然在本研究中学生期望对学生满意的路径系数为负值,但是并不能说明关于MTA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期望——满意度模型是错误的,因为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学生对于教育质量的期望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满意度水平.
最后,通过修正后的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可以看出,感知质量这一潜变量中最后只剩下了10个题项,其余的6个题项在修正中因为对评估结果的不显著而被删掉,所以在构建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培养模式过程中,应着重从这10个题项入手,构建适合的MTA培养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二)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的最终构建
根据修正后的计算结果和模型拟合分析可知,最终的MT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型如图6所示:
MTA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以上对MTA教育质量评估的结论可知,要想提高MTA教育质量的满意度,需要从有形性、可靠性、态度性、保证性和互动性五个方面进行.首先有形性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可靠性方面要注重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打造良好的业界口碑,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在态度性方面MTA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在保证性方面,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设置的课题体系还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符合MTA的专业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更多创新思维;在互动性方面,教师要注重授课与案例分析并重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能更多地 与同学、企业交流,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实践技能强、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经营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
人才.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学生教育质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学生教育质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学生考试质量分析引用文献:
[1] 热门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题目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学生教育学论文题目 学生教育论文题目如何取
[3] 中职学生教育方面论文选题 中职学生教育论文标题怎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