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纪录片故事化中的声音运用——《音乐人生》和《幼儿园》为例

主题:纪录片配音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2

简介:适合纪录片声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纪录片声音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纪录片声音论文范文

纪录片配音论文

目录

  1. 纪录片配音:昆虫的声音A(本纪录片共3节)

[摘 要]纪录片故事化是指在真实纪录的前提下,纪录片的表述借用故事片的一些叙事元素,使得真实的事件对观众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j其中,声音作为纪录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纪录片故事化中重要的艺术元素,也是故事化叙事的关键表现途径

[关键词]纪录片 故事化 声音 《音乐人生》 《幼儿园》

在观众口味越来越挑剔的今天,纯纪录、平铺直叙模式的纪录片早已无法立足,而故事化叙事的纪录片则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故事化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通过借鉴和运用故事片的艺术手法,将纪录片真实纪录的纪实性与故事片叙事的艺术性有机结合,使讲述的事实对观众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故事化叙事方法的运用往往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其中声音是故事化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艺术元素.纪录片的声音分为画内声音和画外声音,即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声音和后期加入的声音,包括同期声、解说及配乐.

导演张经纬的《音乐人生》以及导演张以庆的《幼儿园》是两部成功运用故事化叙事手法的纪录片,在其声音运用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它们对同期声、解说和音乐的处理精巧,声音与画面一起创造出一种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效果,将表现与再现有机融为一体.

巧用同期声

当代电视纪录片的纪实走向.使我们在声音处理方面,在技术上注重前期录音,在制作中讲究同期声的运用,在整个创作活动中增强纪实意识.同期声在《音乐人生》和《幼儿园》中的处理不仅没有停留在技术性的层面上,而且十分注重艺术性,对声音的处理有完整构思和编导意识,通过采访与现场拍摄两条线交叉呈现,有设计地用声音来“讲故事”.

《音乐人生》获得第46届台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最佳音效.该片在声音剪辑方面确有独到之处.《音乐人生》使用同期声作为叙事方式,作品中的环境声音与画面并不完全同步,片中的音乐往往先于画面出现几秒,并且延续进入下一个场景中,这种剪辑方式使得声音与画面契合的同时产生了情感韵味.声音的交替剪辑则加快了叙事的节奏,丰富了事件内涵.例如,家正与罗老师通电话,11岁和17岁的声音交叉:老师教琴时的弹奏与比赛现场的弹奏并列交替等同一段音乐两次或更多次弹奏,不相同的画面连接精确,恰到好处.同时,通过声音的交叉剪辑也产生了对比,例如,在团体比赛获胜同学们欢呼时,家正却独自沉默,此时加入采访他对于比赛和团队精神的看法的片段,家正和同学、朋友及家人回答同一个问题截然不同的答案和态度通过声音的剪辑产生强烈对比,从而加强了该纪录片的故事性.

纪录片配音:昆虫的声音A(本纪录片共3节)

从纪录片本身来看,坚持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排斥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合理的声音剪辑能够起到纯客观声音记录所不能替代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幼儿园》一片中,同样是现场拍摄与采访拍摄的交叉剪辑,通过声音的对比,我们看到孩子们前后的巨大变化.片子的开始是小班入托第一天孩子们哭喊吵闹的声音.此时插入幼儿园心算班优等生熊经纬的心算问答,接着声音切回小班,一个孩子大声哭泣,另一个被拖入幼儿园班大门时吵嚷着的声音.片中声音配合画面,通过合理的剪辑更好地表达了创作意图,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无解说——无声胜有声

通常,解说词是纪录片声音中的一部分,它对画面有种依附感,并且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然而,在《音乐人生》和《幼儿园》中,创作者皆摒弃了解说词,充分发挥纪录片的视听记录作用,而不是依靠解说词构成一部再现性的作品.

解说往往给人以主观色彩,减弱真实感,《幼儿园》中没有一句解说,仅有几段音乐,作为连接过渡.《幼儿园》在创作中善于抓住并有技巧地表达出人们没有看到和听到的幼儿园内发生的事情,作品捕捉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历的真实的生活,聆听孩子们无忌的童言,从而吸引观众注意力,带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力及冲击力.作品虽然免去解说却是无声胜有声,在导演高超的“讲故事”技巧中,真实纪录成为故事情节,叙事进程则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的.这种不用解说的“讲故事”方法比起解说更好地达到叙事目的,而且给观众留下的记忆更深刻,引起的共鸣更强烈.这种方法在《音乐人生》中同样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导演并没有通过解说将作品的立意、观点直抒胸臆地表露出来,而是通过故事化的叙事,让观众从主人公——黄家正的经历和他的想法中思考一些什么.导演摒弃了解说,将对事件的干预降到了最低程度,除了采访外导演没有更多地影响黄家正的生活,而是静静在一旁记录他的练琴、比赛、和家人在一起的真实生活.

两部作品都舍去了解说词这一外部声音,让片中人物的声音去诠释一切,去说明一切,让观众自己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正因为是这样,作品更好的还原了现实,给纪录片以真实的灵魂.

主、客观音乐灵活运用

伴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叙事方式的故事化,纪录片不再被本身概念和过去的纪实主义观念所束缚,音乐这一艺术元素在纪录片中逐渐受到认同和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叙事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人生》的导演张经纬是大提琴家出身,他对作品的音乐处理十分精当.在纪录片里,客观音乐指影片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音乐.在《音乐人生》中存在大量客观音乐,创作者不仅及日寸地捕捉客观音乐,而且在后期剪辑时充分利用使其成为有力的叙事手段.在该作品中音乐出现的起止时间和节奏的把握都经过了精心设置,音乐构成电影的筋骨与灵魂,起到强化声画结构的作用.同时,客观音乐参与了影片的观念与意识,音乐形象的酝酿、积累,为影片的论文范文部分增强爆发性的艺术效果.例如,片中反复展现11岁的黄家正练琴时弹的音乐,并且和他在捷克时现场的演奏穿插;17岁的黄家正排练的音乐和室内乐比赛现场的音乐结合.这样反复而不重复的音乐在片中起着勾连结构的作用,它使镜头语言更为集中,从而在观众心理上形成前后统一的感受.事实上,客观音乐在片中不仅发挥着叙事的作用,而且也起到了写意传情的功效.例如,室内乐比赛时,导演运用黑场的方式处理画面,仅仅保留一段音乐演奏的客观声音,这样的处理使得客观声音彻底与画面分离,使观众的注意力完全放到音乐上去,视觉的突然放空也给了观众很大的思考空间.

所谓主观音乐,是作为背景出现的乐音或歌音.从纪录片本身来看,坚持真实性不意味着排斥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合理的主观音乐在表达创作意图、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情绪基调、提升镜头韵律等方面能够起到纯客观声音所不能替代的画龙点晴作用.《幼儿园》片头一曲口琴吹奏配合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为接下来的影片奠定了基调.全片五次响起儿童合唱《茉莉花》,一方面,插曲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在淡淡的忧伤曲调中,观众看到了属于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当然,音乐的情绪渲染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以实际拍摄到画面为载体:另一方面,插曲作为转场的方式,结合画面的虚化、定格等特效,起到了承接的作用,这样的方式既避免了生硬转场所带来的尴尬,又延续了观众的情感.

合理运用纪录片的故事化中的声音元素,有利于使原本真实的故事更生动、更具震撼力和影响力,这种创作方式对于提高纪录片的质量和收视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纪录片故事化的探索不仅局限于声音元素的运用,故事化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声音的运用方式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纪录片声音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纪录片声音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纪录片配音引用文献:

[1] 纪录片论文范文 纪录片类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2万字
[2] 纪录片论文范文 纪录片论文写作资料范文2万字
[3] 纪录片论文范文 关于纪录片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2000字
《纪录片故事化中的声音运用——《音乐人生》和《幼儿园》为例》word下载【免费】
纪录片配音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