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汉语谦词——电影《孔子》中人物语言出发

主题:人际交往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简介:适合社会交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社会交际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社会交际论文范文

人际交往论文

目录

  1. 一、谦词及谦词使用
  2. 二、谦词的由来
  3. 三、谦词的文化内涵
  4. 人际交往:三行情书__厦门工学院社会交际协会

[摘 要]中国古代社会严格使用反映等级尊卑及交往礼仪的谦词.谦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与文化传承的载体的一个方面,能够深切地反映并影响社会人文.谦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一种“象”与“镜”的关系.探究谦词的文化涵义,是探究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汉语谦词 语言文化 《孔子》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0.046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礼仪讲究的表现之一是礼貌语言的使用.汉语谦词是礼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谦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一种“象”与“镜”的关系.探究谦词的文化涵义,是探究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个视角.

一、谦词及谦词使用

“谦词”即表谦让推辞的词汇,包括谦称和社会人际交往时所用的其他言辞.谦词的产生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中国仁礼文化可上溯至两千年前,仁礼文化要求人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19》).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遵守礼制,讲究等级辈分.记载中国文化的汉语由此形成了谦词系统,成了汉语乃至中国文化独具的特色.《论语》中有明确谈论谦词的使用:“邦君子之妻,君称之日夫人;夫人自称日小童;邦人称之日君夫人,称诸异邦日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日君夫人.”儒家先圣孔子将君王之妻的不同称谓弄得如此清楚,显然是要求注重语言的场合和交际的规范以体现礼制.

电影《孔子》反映了古代仁礼文化,多次使用谦词.以其中的人物语言为例:鲁囡君主和卫国君主自称“寡人”,如鲁定公说: “寡人听说,你任中都宰不过一年光景,使中都的面貌大变.”孔子自称的谦词,有“在下”,如“——来人可是中都宰大人孔丘?——在下正是.”有“微臣”,如“微臣孔丘拜见君上.”有“卑臣”,如“卑臣极为赞同叔孙大夫的意见.”与季大夫对话时自称“小人”: “小人好学,并无常师,全在自己.”流亡到卫国时对卫灵公也自称“小人”:“小人流亡之人,何敢言兵啊.”在鲁定公请他做官时说: “丘德薄才浅,恐难胜任.”与南子见面时自称“微臣”,尊称南子“君夫人”;而南子称卫国为“敝国”,称自己为“小童”:“听说你在敝国传授诗.小童也爱读诗.”颜回等学生们都自称“弟子”;冉求郎邑一战大败齐军,向季大夫请求时说: “小人不要汶上三城,小人只有一个请求.”谦词在古代社会中的严格使用可见一斑.

谦词的使用一直在社会中传承.直至明清,我们还可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水浒传》其语言风格具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民间色彩,其中也有大量谦词,如谦称自己的“小人”、“小弟”,敬称别人的“拜问”、“足下”、“高姓”、“兄长”等.再如《红楼梦》中贾政引众人游园宝玉给阁楼取名一段,下众人尊称贾政“老世翁”、 “老爷”,尊称贾宝玉“二世兄”,而对己则言“愚见”、 “读腐了书的”;贾政称自己的拟题“迂腐古板”,称别人对宝玉的夸奖是“谬奖”等

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谦词的使用情况也发生很大变化,很不平衡.大陆地区、港台及海外华人区以及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现在,谦词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知识阶层,而且主要是书面语,比如“拙作、愚见”等;口语使用谦词的情况还存在,如“失陪、失迎、不肖”,却已经非常少见.而古代常用的称谓谦词的废用也造成了现代汉语中称谓现象的缺失情况.

二、谦词的由来

谦词现象的产生原因,最根本的是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出于交际目的和交际规范的本质要求:而最直接的原因是社会成员的等级概念和尊卑有序的社会文化.具体表现在:

1、 “孝”的推己及人.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孝”,曾是古代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们对辈分、等级的重视是一体的.文化中的由“孝”至“忠”,由“孝”至“敬”,是发散的也是必然的.由“孝”而产生的等级社会、宗族概念是“礼”的源头.

2、 “礼”的尊他卑己.《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对“礼”的最好阐释,解释了语言中尊他卑己的原因.如启蒙读物《弟子规》分五个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其间的尊卑意识是显而易见的.

3、 “恩”的等量回报.如果说对“孝”、 “礼”的要求是属于群体文化意识的话,那么在交际中遵守尊他卑己的行为规范就是出于个人对交际的目的意识了. “恩”的等量回报概念是人类交往的共识.

4、“言”的严格谨慎.由“孝”至“礼,”知“恩”望报,这种心理意识反映到具体行为中就是“言”的严格谨慎.

三、谦词的文化内涵

谦词,不仅是语言符号的一种,也是社会文化符号的一种;谦词的使用是一个语言行为过程,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传递过程.

中国传统意义上是一个提倡尊卑有序的社会,因此它必然强调“内外有别,亲属有别,长幼有序”,这种等级层次在汉语结构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一是社会约定俗成和文化历史传承.包含谦词作为语言符号和等级观念、地位划分的标准及看待角度的约定性.二是等值回报概念.即人们对自己、他人的社会地位判断以及行为回报期待的内容.三是交际思维方式.语言的使用是交际的重要方式,谦卑心理包含自我警觉及自我监视的内容.四是“个人主体”与“他人主体”概念.“个人主体”和“他人主体”指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在意自己被注意及其自视程度.个人往往是社会群体的观察对象,同时又是社会群体的旁观者.交际用语的选择,提醒我们在交往时处于不同的角色之中.五是“各得其所”的心理存在.人际交往中有些自然形成的规范,有些则是社会经验所培育的生活信条.而“谦虚”和“尊重”的心理属于后者.在等级制度严格的社会,每个孩子从刚开始在家庭中学习长幼有序,然后把这种心得运用到经济生活和政治等更广阔的领域.

“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中国仍是一个注重儒家道德文化的社会,中国文化是*政治型文化,以谦词为代表的礼仪文化、行为规范从论文范文文明的土壤中孕育而生.从小的方面来说,人与人间的交往需要以谦词为代表的表示礼貌的词汇系统.友好的交谈态度、和谐的生活环境自始至终都是我们的追求.

结语

如今,作为礼貌语言及礼貌原则体现的谦词系统已经日益萎缩.有人认为谦词的废用是社会政治精神文明进步的表现,因为谦词中毕竟包含了部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概念.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已没有古代封建社会那种界限明显的等级制度、辈分秩序,但是人与人交际的礼貌原则和礼仪文化依然存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场合和关系改变语言表达形式是正确把握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不拘礼仪,并不等于不分尊卑.当然,这也不是说要全盘恢复所有谦词的使用,而可“取其所需,复其所宜”,以进一步丰富我们的词汇表达,完善我们的社会交际,丰厚我们的礼仪文化,建设我们的和谐家园.拙言浅见,还待探讨指正.

人际交往:三行情书__厦门工学院社会交际协会

总结:该文是关于社会交际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人际交往引用文献:

[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专业论文题目 大学生人际交往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题目推荐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标题如何定
[3] 比较好写的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题目 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题目如何取
《汉语谦词——电影《孔子》中人物语言出发》word下载【免费】
人际交往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