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学群自觉·学人气质·学术担当——《北大学人电影自选集》丛书首发式暨“北京大学的电影”会综述

主题: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7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电影学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电影学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电影学人论文范文

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论文

目录

  1. 一、学群自觉
  2. 二、学人气质
  3. 三、学术担当
  4. 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这不是杨过小龙女》学人解说电影篇第七集

石小溪

2015年7月10日,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大培文等联合主办的“《北大学人电影研究自选集》丛书首发式暨‘北京大学的电影研究一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举行.北京各大高校电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各大相关著名报刊杂志的编审,以及部分电影界业内人士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北大学人电影研究自选集》丛书的出版,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电影批评与艺术批评的态势、电影批评的方法论、学院性、独立性、现实有效性,北京大学电影学者的批评特色和批评追求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北大学人电影研究自选集》丛书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编辑,北大培文出品,北大出版社出版,历时三年,是对当下北大电影研究成果的一次较为集中的集团性展示.这套丛书在编辑体例、风格等方面精心策划,每卷包括作者自序或学者访谈,是学者对自己研究电影的历程的总结和方法论的思考,正文主体部分为其代表性论文精选,文末附有作者学术著作及论文一览,详细译著论文目录索引.

目前,这套丛书已经出版的北大学者自选集有:《昨日之岛》(戴锦华)、《跨世纪的中国想象》(张颐武)、《银幕世界与艺术人生》(彭吉象)、《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等四种.第二批即将出版的还有王一川、李道新、陆绍阳等北大学者的自选集.

一、学群自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在致辞中回溯了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围绕“北大学人的电影研究”这一主题,提出了“学群”的概念.他认为,“学人”构成了学术的群体或群落;作为一个“学群”,既要拥有鲜明的个性,也要发出群落的声音.在进一步明确北大学群的自身特点、寻找北大学人共通个性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种“学群的自觉”.这就要求在自我努力、梳理的基础上,与在座各位交流,向全国学人学习,进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学术园地,正如伏尔泰所说的,种好自己的园地.

北大培文总经理高秀芹也在致辞中提到,这些年来给这几位学者都单独出版过书籍,她认为每位学者都是一座高山,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能将大家汇聚在一起出版这样一套丛书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因此,她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套书籍的出版,借助“高山”们的集体力量,共同建构起北大“学群”的“高原”.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际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表示,北大不仅是中国高校之重镇,也逐渐发展成为电影研究之重镇.这套书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也是一份重量级的成果,它连同七位作者,共同支撑起了这样一座重镇、一个群落,而这也是一种整体实力的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这不是杨过小龙女》学人解说电影篇第七集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同道就王一川院长提出的“学群”概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王院长不提“学派”,是一种学人谦逊的态度,但若真的能够从文化出发,形成电影研究的“学派”,自然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繁荣的标志,而这并非没有可能.他进一步期待北大电影批评、北大电影研究能够为整个中国电影学界、业界带来新的东西.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则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电影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话语权逐渐由“影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转移至高校,一些文学、艺术学专业的老师开始进入电影领域,支撑着电影学研究的内涵扩展与理论深度.这七本书是非常重要的文本,它们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方法以及一个跨界的场域.某种意义上,这套书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认为,“学人”应当一起来建构“学群”,既然朋友圈可以改变命运,那么学术圈也可以改变未来学术的面貌.作为“学群”的一分子,应当在有趣的环境下做更有趣的事情.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学群”的概念无疑是一个创新.他将北大比作“老干”,而电影研究则是一个“新枝”,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进而得出“老干新枝”应是北大“学群”的一大特色.作者们都是学哲学、美学、文学出身,并散布于北大艺术学院、中文系、新闻传播学院等多个院系,身份本身便具有非常浓厚的跨学科性质.接着,他提出了会议的另一关键词“高思在云”.他认为,身处“云时代”,应高思在云端.另一方面,电影研究也应脚踏实地,从文本出发.而这也是北大的特色.

二、学人气质

《当代电影》主编、社长皇甫宜川在发言时表示,几本书的作者既是学界的专家,又是《当代电影》杂志非常重要的作者,因此,此次会议是一次很好的学术讨论机会.他认为,北大电影研究以七位学者为核心,他们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著述以及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同时又都十分博学,拥有文化学的学术背景,并且各具特色.此外,皇甫主编还感性地以“帅”定义了几位学人的共通气质,从他们的温文尔雅中渗透出群体的共性与北大的学风.

文化评论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也对前面几位学者的观点表示赞同.同时,他还指出,每本书的书名和内容都能够反映出每位学者各自独特的文化视角.张颐武的《跨世纪的中国想象》表现了一种宏大视角的展开,陈旭光的《存在与发言》则寓意了他作为一名北大学人始终的在场与发言,而戴锦华的《昨日之岛》,这一书名连同此前“中国电影之崩溃”的言论,都体现出她对中国电影三十多年来由赞赏、呐喊到最后一声叹息的无奈,其中内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寄寓.此外,她还在对中国电影发展现状表示忧虑的同时,呼吁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具有深度的考察性文章的出现,因此也期待王一川等后面几位学者的“发言”.

《中国广播影视》总编辑江耀进认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彰显了北大电影研究的特色,并从个人角度讲述了他对几位作者的关注.例如,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接触彭吉象教授的美学文章;90年代从戴锦华教授既富诗意又具穿透力的论述中熟悉了大众文化与女性主义;张颐武教授亦是良师益友,在90年代初发表了大量文学、电影评论;而陈旭光教授的研究视野也非常开阔,从诗学、散文研究而进入电影研究,也正是他的努力,使得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日益成为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江耀进总编认为,几位学者拥有一个共同的学术研究轨迹,即都具备深厚的美学与文学功底,他们学涵丰富,与其他学术研究群体的学术路径显现出鲜明的区隔.因此,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北大学人研究学术成果和学术风格的特有标志和符号.

三、学术担当

《综艺报》电影中心总经理朱玉卿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能够出版这样一套优秀的丛书,各个方面都值得学习.他指出,在市场过度娱乐化的当下,业内电影人不能忘记学术尊严.现在电影业界的核心骨干力量,大多受过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大等专业院校的教育,因此,更应时刻铭记,不忘初心,即便产业热度再高,也要尊重学术.

电影评论家、新影联总经理周铁东则从学术与市场的角度,谈了他对学术研究之于电影产业发展意义的理解.他指出,从这几本书的目录来看,好多文章写作的时间也是在多年之前,文章分析内容的跨度至少有二十年,也就是说这几本书对中国电影进行了跨时代的分析,并且抓住了电影发展中前沿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中国电影发展快,问题多,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尤其是市场结构和产业链的问题.正在上映的《小时代4》的排片量是否正常?从资本趋利的自然流向的角度来看也许是正常的,但从整个电影的市场结构来看,它是很不正常的.这些现象都是需要学者认真去思考和研究的.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缺乏方向,整体呈现出一种散漫的状态,正因如此,学术研究才更需要有方向,需要去引领潮流和风向.既然可以抱团,就可以形成一种电影学术流派,让学术真正走出殿堂,走出论文范文塔,与产业和观众结合得更为紧密.

《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杨晓华提出了“以艺术塑造新的国民性”的观点.他认为,当前所处的这个时代需要反省和深思,尤其是在学术研究与艺术批评方面.这套丛书反映了北大学者的一种担当,即以艺术塑造新的国民性,以理论批评与学术研究来启发、引导大众,既有历史的纵深,也有横向的比较,借鉴异域的方法,进行自我的创新.目前中国经济世界第二,具备了文化复兴的基础,但如果艺术领域里的实践不具高度、广度和深度,那所谓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发表了她的看法.她认为尽管在成立的电影研究机构单位中,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成立的时间较晚,但正因如此,它才少了很多传统的羁绊与束缚,其当下性、开放性与跨学科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在肯定这套丛书价值的基础上,她强调了传统纸媒对于传播电影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如何使研究成果在媒体上得到更多的宣传,如何实现电影研究的传播价值,如何让更多人品尝到理论的果实将会变得非常重要.当前,网络将成为一个有效的渠道与平台,当然也要增强电影批评的学术性.

北大社科部副部长耿琴在总结时充分肯定了北大学群的概念与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她指出,电影是跨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是国内前景很好的新兴学科,作为北大电影学人,就应该承担起脚踏实地的理论研究重任.

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在总结中认为《北大学人电影研究自选集》丛书首发式暨“北京大学的电影研究”座谈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他表示,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北大电影学人的一次实力的巡礼和成果的检索,而且展现了北大电影研究的视野、胸怀和气象.将七位著名学者的文章予以整合、成套出版,无疑彰显出“学群”团体大于“学人”个体的力量.本次活动颇具学术含量,涉及到当下电影批评和电影研究的很多重要问题,多个热议的关键词如“北大学群”“高思在云”、批评的“学术担当”等等,还会继续引发关注和思考.这次研讨充分展现并初步总结了北大电影学术研究之特色,而它也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整个中国电影的研究格局与批评事业.

(石小溪,2015级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100871)

总结:该文是关于电影学人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引用文献:

[1] 东北大学学位学论文选题 东北大学学位论文题目哪个好
[2] 东南大学学报学论文题目 东南大学学报论文题目怎样取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论文题目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学群自觉·学人气质·学术担当——《北大学人电影自选集》丛书首发式暨“北京大学的电影”会综述》word下载【免费】
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