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毕业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10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一带一路和国际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1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论文

目录

  1. (一)教学应体现法学教育的双向国际化
  2. (二)教學应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
  3. (一)课程体系缺乏中国特色
  4. (三)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的生源结构
  5. (四)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
  6. (五)课程的实践性不强
  7. (一)加强对非传统形态国际组织制度的教学
  8. (二)增加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国际实践案例
  9. (四)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开展多语种教学
  10. (五)开发多种辅助性实践教学方式
  11. 一、国际法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12. 二、当前国际法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三、国际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法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该文是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方面毕业论文范文与国际法专业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国际组织法” 国际法教学 法学教学 课程改革 研究生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的安全预警与应急国际法律机制研究》(18BFX201); 2019年暨南大学港澳台侨研究生专用教材资助项目《国际组织法》(2019-4).

作者简介:程荃,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98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在诸多领域开展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应当把为“一带一路”服务作为我国法学教育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所必须履行的时代重任.[1]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制度多样、文化多元、民族宗教因素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国际合作,亟需法律领域的交流与创新,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法律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迫切需要新型的国际法人才.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是现代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形式.近三十年来,中国学界日益关注国际组织法这门学科,逐步加强国际组织法的相关研究.很多高校的国际法专业在硕士阶段专门设置了《国际组织法》课程,它是国际法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国际组织对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实施有着重大作用.同时,“一带一路”也影响着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发展.因此,《国际组织法》课程教学也需要根据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关系的新情境、国际关系及其理论的新发展,去理解和分析相关国际组织法的问题,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国际法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育部、政法委员会2011年在《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要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3].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对国际法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应体现法学教育的双向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我们对法学教育国际化观念进行新的思考.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中国推动法学教育国际化的方式主要是一种单向的、“送出去”的国际化路径.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但中国亟需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法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方面的法律人才也十分紧缺.

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法学教育国际化应当是双向的.不仅要将法学人才“送出去”接受国际化的培养,它同时还意味着应当立足中国,持续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法学,为国际社会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法人才.这就需要国际法专业在课程建设中,坚持以这种双向国际化的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具体到《国际组织法》课程改革中,则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需求,为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将来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国际组织法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教學应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努力将中国的诉求和法治观念融入国际规则中.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应以培养能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服务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为目标,将“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国际组织法》教学不应把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核心内容,而应在讲授国际组织法基本概念、原理、规则、制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国际组织法的原理、规则去分析和解决国际实践中的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实现研究性和实践性并举,才能全面提高《国际组织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中国培养的国际法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实践中既要能够利用现有国际组织去推动国际规则的发展,也包括参与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从而产生新的国际规则.

二、当前国际法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理念的转变,对《国际组织法》课程教学的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当前,如果按照“一带一路”倡议下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来进行衡量,可以发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缺乏中国特色

目前,国内高校《国际组织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系通常划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对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的概念、性质、形态、功能、渊源、体系、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分论部分则对全球性组织制度、区域性组织制度、综合性组织制度、专门性组织制度分别加以研究.在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力图囊括所有主要理论和制度,在各部分的比重上力求平衡.这很容易导致课程表面上看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对具体国际组织制度的研究和教学难以深入,更难形成明显的中国特色,也不能反映“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组织法发展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组织法》课程亟需结合国际法的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增加中国实践,尤其是“一带一路”有关国际实践的内容,反映中国践行国际法治,对国际组织法发展的贡献.课程内容设计上不应求大求全,应适当突出实施“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以来,中国实践对国际组织法的影响,并力争以此为契机形成国际组织法研究和教学的中国特色.

(二)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组织内容较少

由于受中国的国际组织法研究现状的影响,《国际组织法》课程教学过度集中于传统形态的国际组织(主要是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制度的讲解,忽视非传统形态的国际组织,甚至基本上将其排除在外.而在当前形势下,非传统形态的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着重大作用,不仅不应将其排除在课程之外,还应加强对它的研究.

而从区域组织制度方面来看,我国则对欧洲、北美区域组织的研究较多、较深入,在《国际组织法》课程教学的案例选择方面也以涉及欧美的案例为主.在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国际组织中,对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中亚、西亚、非洲国际组织的内容很少.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法律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的生源结构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达到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平均增速.[4]与2012年相比,2016年我国法学专业留学生数量增幅超过50%.[5]国际法专业是来华学习法学的硕士研究生较为青睐的专业,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法专业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申请人,并有人数逐步增加的趋势.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生源结构的变化对《国际组织法》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以及区域性国际组织的章程、国际条约等法律文件所使用的语言种类很多.在此情况下,国际法专业学生所掌握和使用的语种也日趋多样化,传统的中文或中、英文双语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四)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

《国际组织法》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法.国际组织法以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讲授法可以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国际组织法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国际组织法的理论体系,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讲授法容易导致过度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对于《国际组织法》这样一门教学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专业性、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单纯的课堂讲授往往使学生感到自己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即使在课堂上讲解案例,案例的选择也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的偏好,很难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五)课程的实践性不强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大量精通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法人才.然而在国际法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学时安排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国际组织法》课程也不例外.与国内法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实务部门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相比,《国际组织法》课程在实践方面显得十分薄弱.加之《国际组织法》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主要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很难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如何根据建设“一带一路”的需要,增加、完善《国际组织法》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国际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国际法教学应当跟踪国际组织发展的最新实践,对国际组织法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内容作出新的思考.《国际组织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科学地反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当代国际组织法及其理论、实践的新发展.

(一)加强对非传统形态国际组织制度的教学

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多边合作中最为重要、最值得关注的一种形态.[6]但是在目前阶段,它并不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所采取的主要形式.非传统形态的国际组织极大丰富和扩展了国际组织的职能,它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际上更易于适应和满足国际多边合作的需求.因此,在《国际组织法》课程中,需要加强对非传统形态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成员构成、职能范围、组织机制、程序规则等的研究和教学.例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6个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主要机制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简称“16+1合作” ).[7] 但是,“16+1合作”当前仍然属于一种对话机制,并不是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因此,在以往的《国际组织法》教学中通常会简单地将“16+1合作”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而从实践的发展来看,如果能够采取一定措施推动“16+1合作”的发展,它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将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联系“一带一路”实践,拓宽学习思路,重视对非传统形态国际组织制度的研究.

(二)增加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国际实践案例

國际组织法课程并不应该是静态的纯理论教学,它应当关注国际组织及其规则、制度、体系的发展.从目前《国际组织法》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国际组织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8]由于欧美学者在国际组织法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在教学中不论是经典案例还是热点案例,国内教师都有偏重于选择与欧美国家相关的案例的现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国际组织实践的案例不断增多.虽然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经典案例,但是可以从“一带一路”实践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内容打造热点案例.比如,在讲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案例的同时,增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内容,并让学生对两者的制度加以比较,激发学生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

(三)突出相关区域性组织制度的内容

随着区域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发展地区经济与解决地区争端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9] “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是沿线特定区域内的若干主权国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在《国际组织法》课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性组织相关制度的内容.一方面,应加强现有的“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内容.对于东南亚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原来课程中已经包括的国际组织,要结合“一带一路”的实施加深对其研究;同时还应当将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东非共同体等与“一带一路”相关但是研究较少的国际组织包含到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在介绍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可能性及其途径,以及如何进行基本制度的构建.

(四)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开展多语种教学

语言是用来传播、获取知识的工具,使用单一语言还是双语、多语种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有效地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国际组织法》教学中的语言问题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授课时,除了中文以外,如果能辅以英语、法语等联合国、国际法院、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的语言,则有利于准确讲解有关知识点.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来说,教师通常在《国际组织法》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中文和英语既不是其母语,也不是其国籍国的通用语言.有些留学生的中文和英语水平都有限,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学过英语.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很多非洲学生来自法语区国家,能够熟练应用法语学习和交流;而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亚国家的学生中除了其本国语言外,俄语水平也较好.而对于中文水平有限的来华留学生,如果老师能够使用学生更为熟悉的语言与之交流,则有利于防止学生因为语言障碍而产生畏难情绪,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理解专业知识.

为了适应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形势,国际法专业教师的外语能力应向多语种方向拓展.这不但有助于教学和互动,也有利于任课教师对相关区域性国际组织法律制度的研究水平,可以作为促进《国际组织法》课程教学、科研共同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开发多种辅助性实践教学方式

《国际组织法》的实践教学学时安排通常是总学时的10-20%左右.由于总学时有限,实践教学大多数都是采用邀请校外实务专家进行4-8学时的专题讲座、交流.《国际组织法》课程本身理论内容多、总学时少,这种情况下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开发多種形式的辅助性实践教学是可以采用的一个在学时数以外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方法.目前,最切实可行的辅助性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学生到国际组织驻中国的机构参观,二是推荐学生前往“一带一路”相关国际组织实习.

近年来,各国际组织与中国的联系更为密切,很多重要国际组织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这为学生前往参观、实习提供了更多机会.《国际组织法》课程的任课老师应主动收集各国际组织的实习招聘信息,推荐学生申请各国际组织的实习岗位,帮助他们获得在课堂之外、在实践中学习《国际组织法》的机会.

总之,国际法的研究和教学应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关系的新发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在为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推动我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为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国际法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培养一流法治人才.王瀚主编.法学教育研究(第十六卷)[M].法律出版社,2017:3-4.

[2]饶戈平.本体、对象与范围——国际组织法学科基本问题之探讨[J].国际法研究,2016(1):63.

[3]教育部,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12-2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_739/s6550/201112/t20111223_168 354.html.

[4]教育部.规模持续扩大 生源结构不断优化 吸引力不断增强 来华留学工作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EB/OL].[2018-03-30].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 03/t20180329_331772.html.

[5]教育部.44万: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EB/OL].[2013-3-01].http://www.jsj.edu.cn/news/1/944.shtml.

[6]饶戈平.本体、对象与范围——国际组织法学科基本问题之探讨[J].国际法研究,2016(1):64-65.

[7]程荃.中国与欧盟能源应急合作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118.

[8]张晓京.财经类教学型院校国际法教学改革初探[J].决策与信息,2016,3(上):138.

[9]梁西著.杨泽伟修订.梁著国际组织法(第六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37.

上文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国际法专业方面的一带一路和国际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一带一路和国际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引用文献:

[1]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5000字
[2]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毕业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10000字
[3] 一带一路论文选题范文 一带一路论文题目怎么取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毕业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10000字》word下载【免费】
一带一路和国际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