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矿业经济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2

矿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矿业经济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矿业经济学发展现状综述
  2. 第二篇摘要范文: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3. 第三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
  4. 第四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模板:矿业政府规制研究
  5. 第五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矿业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探讨
  6. 第六篇摘要范文:新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7. 第七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范文:生态脆弱区矿业EEES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8. 第八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格式:矿业经济学的案例教学
  9. 第九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100篇】免费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矿业经济学发展现状综述

从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出发,结合矿业特点和实际,评述了矿业经济学研究内容和应用现状.重点从矿业的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技术进步、信息技术、研究热点等内容阐述了矿业经济学的具体应用领域和作用,分析了矿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摘要范文: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煤炭工业属资源型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煤炭是我国的主体消费能源并一直在持续较快地增长,但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煤炭工业粗放经营,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面临压力,这就决定了煤炭工业是我国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所谓绿色矿业就是指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或等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矿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矿业,就是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以下简称平煤四矿)是平煤集团下属大型骨干矿井之一,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开采深度的延伸、地质复杂程度的加大及长期大规模的粗放开采,使得资源型企业所具有的种种问题表现出来,矿井瓦斯、煤矸石、矿井尾水“三废”的无序排放,对矿区环境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生态环境对企业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等问题.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如何延长产业链、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减少污染和废气、废水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绿色矿业经济发展之路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以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平煤四矿为例,对矿产资源型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经济进行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研究重点,并对全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概括,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分析比较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绿色经济等诸多概念及其内容的基础上,界定并分析了绿色矿业及其特点;综合运用外部性理论、产权交易理论和产业生态学理论对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进行了理论解释.绿色矿业就是在矿业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自始至终在矿区内进行全面规划,在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

第三章,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综合运用博弈分析、价值分析和减量化分析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绿色经济的主体,存在着多种博弈行为,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但由于绿色矿业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很多,很多经营都是微利甚至不盈利,企业动力明显不足,为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节能、减少碳排放中的生力军作用,政府必须实施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

(1)对企业发展绿色矿业进行了博弈分析.煤炭企业要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建设绿色矿山,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企业经济收益相对偏低,导致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为此,社会各方面、各个环节均在进行博弈,动力明显不足.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都将选择不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煤矿资源,最终造成效益最低和环境的污染;企业与政府间博弈的结果取决于政策的设计和执行程度.否则,企业宁愿选择缴纳罚款也不治理环境污染,甚至逃避治理污染的责任.

(2)对企业实施绿色矿业进行了价值分析.绿色矿业价值链可以通过实现矿产资源环境价值和矿产资源自然价值的二个不同方面中,通过对价值投入与资源配置、价值物化与价值增殖、价值产出和价值实现、外显价值和潜在价值的系统分析,得出不同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矿业,首先是将矿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采取提高正价值V5减少负价值V6,实现正的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综合价值(△V>,0),且尽可能使其最大化.

(3)对实施绿色矿业经济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在研究绿色经济的物质循环与平衡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减量化是资源投入减量化和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和低碳化.生产过程的减量化要求企业、产业,地区或国民经济系统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绿色经济的减量化和自然生态规律;消费过程的减量化要求个人、家庭和政府消费过程等经济行为也必须与绿色经济的减量化和自然生态规律相符,达到资源利用的均衡发展.

第四章,对平煤四矿经营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煤矿资源禀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平煤四矿为例,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碳化”为原则,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势在必行.

(1)系统地调查了平煤四矿经营现状.平煤四矿是平煤集团下属二级机构,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以特级质量标准化、现代化矿井及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为基础,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以上,煤矸石、废气、废水等副产品以及耗电量随产量稳步增加的煤炭综合利用型企业.

(2)系统的计量经济学研究.综合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分析对平煤四矿收入与煤矸石、废气、废水三者之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总值和煤矸石产量间存在平稳关系,而与废气、废水间的关系不稳定;企业收入的增长导致煤矸石和废气排放的增加,但不会导致废水排放的增加;反之,煤矸石的增加也会导致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废水和废气排放的增加均与企业收入增加无关.

第五章,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平煤四矿的实践出发,初步构建了基于不同产业链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综合发展模式.

(1)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的一般模式.以系统分析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3R+L”原则为基础,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通过“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和低碳化”,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

(2)初步构建了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平煤四矿矿井每年都排放大量的煤矸石.按照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要求,完善了采煤—煤矸石—电—供暖和采煤—煤矸石—电—井下降温工程微型绿色产业链;在对平煤四矿煤矸石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工业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煤矸石主要适合做烧结砖原料,烧制水泥熟料时替代部分粘土,做工程回填的填充材料,塌陷区复垦的回填材料,并系统地构建了采煤-煤矸石-建材绿色产业链,实现煤矸石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平煤四矿矸石利用率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00%.

(3)初步构建了采煤—煤层气—电开发绿色产业链.平煤四矿的矿井为突出矿井,在分析统计矿井煤层气储量、浓度、煤层气涌出量、抽采纯流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瓦斯抽采-发电余热回收—乏风氧化—制冷降温低碳绿色产业,是一项集安全、低碳、节能、环保为一体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瓦斯还可做燃料或生产炭黑、甲醛、甲醇和化肥等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链,提高了煤矿抽采瓦斯的积极性,减轻了对平煤四矿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节约了宝贵的优质资源,达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初步构建了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在统计平煤四矿井下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煤四矿矿井水地下—地上循环处理回用系统,参照国家不同用水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研究.通过矿井水井下-地上处理系统的循环运行,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达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

(5)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绿色矿业经济的基础.在上述绿色微循环产业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和延伸矿井循环和低碳产业链,提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在全矿形成了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低碳和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使长期困扰平煤四矿可持续发展的矿井“三废”变成了特色产业资源,达到了“矿产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目标,促进了平煤四矿绿色矿山的建设,也为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提供参考.

第六章,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建设绿色矿山,必须将重点放在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和行为转变上来,需要利用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参与性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本文主要存在以下创新之处:

(1)在界定并分析了绿色矿业的特点.绿色矿业就是在矿业开发利用过程中,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通过矿区内的全面规划,在环境扰动量小于或等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

(2)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综合运用博弈分析、价值分析和减量化分析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绿色经济的主体,存在着多种博弈行为,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但由于绿色矿业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很多,很多经营都是微利甚至不盈利,企业动力明显不足,为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节能、减少碳排放中的生力军作用,政府必须实施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

(3)定量研究了平煤四矿的相关参数.综合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对平煤四矿收入与煤矸石、废气、废水三者之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总值和煤矸石产量间存在平稳关系,而与废气、废水间的关系不稳定;企业收入的增长导致煤矸石和废气排放的增加,但不会导致废水排放的增加;反之,煤矸石的增加也会导致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废水和废气排放的增加均与企业收入增加无关.

(4)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以系统分析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3R+L”原则为基础,从平煤四矿实际出发,优化分析了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采煤-煤层气-电开发绿色产业链、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条,提出了平煤四矿矿井水地下—地上循环处理回用系统,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并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第三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

如果矿业城市不能正常运转,中国经济就难以健康运行.矿业城市社会问题,与矿业城市其他问题密切关联,其形成、变化与解决过程都与矿业城市资源发现、资源开发、资源衰竭的特殊过程及政府公共管理等因素息息相关,只有找到这些联系的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找到矿业城市社会问题乃至矿业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辽宁矿业城市(城镇)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群体进行社会抽样调查显示,辽宁矿业城市社会问题按照强弱程度依次表现在子女教育压力大、失业或准失业率高、企业绩效低下、企业与职工冲突、*问题多而解决困难、居民和职工实际收入水平相对降低、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困化(居住条件差距等)、人口老龄化和人才外流、市政服务混乱、城市卫生和环境恶化、居民对未来失去信心、群众对政府的信任降低、犯罪率提高等15个方面.

对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实现过程和社会演进过程进行资源经济学分析显示,辽宁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在计划化资源配置体系下矿业城市建设过程中孕育,在矿业城市产业关联演进中积累,在资源配置形式由计划化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转型中叠加,在矿业城市矿产资源走向衰竭和产业转型中凸显.矿业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间序列性,按照原生性矛盾、因素性问题和表象性问题三个层面依次显现冲突.矿业城市社会学问题有其深刻的资源经济学根源.辽宁矿业城市社会问题是百年来东北资源产业经济先发展优势在新经济时代走向消失、资源产业成本和效用错位、资源配置体系矛盾叠加和资源经济惯性扩张而形成的转型成本抬升等一系列资源经济矛盾运动的结果.

解决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必须正确认识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形成、演进规律及其与矿业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建立社会问题预警机制,做好社会问题调整规划,积极构建市场配置资源的社会发展模式,做好区域经济结构整合与分工设计,建设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构筑矿业城市社会问题复合调控机制,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矛盾缓解释放通道,实施矿业城市职业能力发展计划.

第四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模板:矿业政府规制研究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矿产业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经济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宏伟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要求下,中国矿产资源需求呈刚性增长.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中国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总体不足,资源短缺将呈“钢性”状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石油、铁矿石、铜、钾等资源面临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压力.资源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特征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大幅消耗在短期内难以转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国内矿业在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矿业粗放式的经营、矿业市场化程度低、矿山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下,使得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建设,目的是通过对矿业区域的建设来统筹资源配置,以资源为基础,引导和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和结构,提高矿业集中度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矿产业良性发展的示范和试点,除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外,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政府规制,因此研究对矿业的政府规制问题就显的十分必要和迫切.这不仅对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矿业竞争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本文主要运用规范分析、制度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当前矿业规制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矿业规制中反映出的问题的研究,寻求改进完善的对策.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分析了关注矿业、关注政府规制问题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选题研究意义,对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矿业、矿业经济区和政府规制的内涵做分析和界定;介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就政府规制的理论基础——规制经济学的国内外研究,以及目前国内有关矿业的规制研究做了评述.在放松规制浪潮后,西方的规制更注重对经济性规制中委托——*关系的研究,同时规制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向正在起步的社会性规制研究转移.我国在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外规制经济学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也开始对矿业发展从制度、市场、法律等方面尝试用规制的视角进行研究.第三章矿业政府规制变迁,对当前我国矿业政府规制的基础——矿业法律体系、矿业政府规制的机构都做了详尽的梳理,并就这一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剖析,主要是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规制机构较为分散,以及对规制机构本身缺乏监管机制等.

第四章矿业经济性规制和第五章矿业社会性规制为本文的主要部分,从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矿业领域内的政府规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矿业经济性规制看,主要是在进入和退出以及矿业权市场这三个方面的规制.就进入规制而言,它是对矿业权申请人的资格审查.之所以对其进行行政许可的限制,原因主要是矿业权是“准用益物权”.它的获得不同于其他用意物权,不需要通过设定用益物权合同的方式来完成,而要通过行政许可,即采矿企业对矿山的开采经营权利须经国土资源部门行政审批获得许可,即获取采矿权.这种行政许可实际上是在申请人符合法定的条件时,政府授予其具有探矿、采矿等资格.由于不动产的开发和利用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问题,且矿业权客体包括矿产资源和矿区,具有复合性,又因为矿区及其所蕴涵的矿藏种类规模不同对采矿权的取得及行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对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都应当进行必要的管理,所以对矿业权的取得必须要采用行政许可的方式.当前,在进入规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对市场主体在所有制间的人为歧视,致使我国矿业市场的交易主体并不丰富;对进入须具备特定的行为能力及相关实质要件规定的过于原则化,并无具体操作标准;审批资质条件的环境、安全约束性不强,成为导致在目前矿业生产中事故不断的重要原因,加重了社会及政府行政成本;行政许可性质不清,一个采矿权实际肩负了财产权和市场准入资格两种属性,这就有悖于让市场配置资源这一前提.在退出规制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矿业退出规制.《矿产资源法》中也未涉及矿业企业正常退出的机制.实际情况中矿业生产具有投资大、沉淀成本高的特点,退出壁垒较一般行业高,企业自身难以全身而退,一方面必须完成对开采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另一方面需要解决企业员工的安置问题,其中一些问题超出了企业的控制范围,而我国退出机制的缺失给对大型矿业企业退出造成更大难度,矿业市场无法实现优势劣汰的竞争机制.在矿业权市场方面,作为矿业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最新出台了专门的矿业权交易规制对矿业权交易机构、矿业权人交易行为做了较全面的规范,但在以往规制执行中暴露出几个问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国家进行矿业权交易的同时又是规制者的特殊定位,使得政府对交易本事干预过多;法规条例多而杂;对交易主体的限制和监管越位和缺位等问题,矿业权市场不能很好发挥配置矿业权的作用,市场失灵较为明显.

从矿业社会性规制看.矿业活动的特殊性使得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和内部性无法避免,市场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失效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规制手段将负外部性内部化、降低内部性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过,政府规制的目标并非彻底消灭污染或破坏,而是将其限制在最适范围内.矿业社会性规制主要是矿山环境规制、矿山生产安全规制两大内容.对矿山环境的规制,我国主要实施的是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矿山环境标准作为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是一种见效快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政府职能部门依照命令的要求监督、检查手约束企业是否有违规情况存在,所以存在较高成本,需要对机构、人员、资金的投入.并且由于规制和被规制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环境标准方式的实施成本和对污染的控制体系成本偏高.作为经济手段,我国使用矿山排污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方式间接通过市场干预企业行为.排污收费作为庇古税,它的征收会促使企业在成本压力下进行控制污染排放的技术革新.对政府而言,不需要大量投入来核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只要确定需征收排污费的企业以及相应生产规模下的排污量征收排污费即可.而在实际中存在操作难的问题,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政府无法准确计算对环境的最优排污量.除了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与土地复垦费和水土流失防治与补偿费也是出于对环境的补偿,但他们之间重复征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在矿山生产安全上,矿业属高危行业,其生产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等切身利益,同时,只有做好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保持矿业企业的发展.国家从法律层面和其他配套具体实施办法对矿山安全生产进行规制.但具体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反映出,矿山安全作为一项标准,其技术标准更新缓慢、严重老化,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管因经费、人员配备、执法设备投入等问题上的监管不力,对规制者本身监督的匮乏也导致监管部门的无为甚至是合谋,在鼓励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上的激励机制亦不显著,包括对矿山开采人员的职业健康和职业教育培训的不重视都严重制约了矿山安全规制的实际效果和对劳动职工的保护力度.

第六章,矿业政府规制安排建议.在结合之前章节的分析后,尝试在矿业经济区这一试点范围内,给出健全、完善政府规制的制度安排的对策和建议.在法律层面,需要理清矿业现行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法律体系,降低规制的随意性,建立独立矿业规制机构,将规制从相关管理部门中抽离,做到从产业发展角度的有效监督;在进入退出规制上,进入行政许可要明晰和区别矿业权的财产权和经营权,简化行政手续的同时强化进入中的资金、生产技术、环境等进入门槛;建立普遍适用的矿业企业退出援助机制,疏通市场进出机制;放松矿业权交易的进入规制,加快矿业权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强化矿业的社会性规制,包括对矿山安全与健康监管体系的建设,进行矿山排污权交易试点;树立规制信息公开意识,建立规制信息披露制度和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第七章,主要结论和展望.总结全文研究后,指出今后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矿业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探讨

探讨了中南大学",矿业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经验,包括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青年教师培养及取得的成效.

第六篇摘要范文:新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新疆北端,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三国接壤.从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来看,阿勒泰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接合部位,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新疆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区域黄金-有色金属带成矿带,素有“金山银水”之称,是我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集中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前,矿业已成为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延长矿业链、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和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决定了阿勒泰地区的绿色矿业发展之路,即:“资源开发可持续,社会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因此,创建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研究实施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论文以阿勒泰地区申请到国家第三批、第四批绿色矿山创建示范矿山为契机,系统地调研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现状,界定并分析了绿色矿业经济特征,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设计指标体系,评价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战略的政策支持体系.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从学术研究和应用的角度,对国内外绿色矿业经济发展领域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选题的重要意义,对论文研究的主要路线、思路、基本框架、野外调研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高度综合,并指出了论文中的关键创新点.第二章,系统调研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现状.阿勒泰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配套,各类型矿床成带分布,分段集中,主要矿产储量大,矿石质量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矿业是阿勒泰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大量的“三废”副产品,既影响企业的收益,也污染环境,增大社会治理污染的成本,目前正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闭坑矿山生态化”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章,探索并归纳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的容量及其自净能力的条件下,在寻求社会—环境—经济综合系统相协调的过程中产生了绿色经济.所谓绿色矿业经济就是以绿色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绿色技术体系,融合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矿业环境扰动量不大于区域环境容量的条件下,实现矿产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形态.建设绿色矿山是手段,发展绿色矿业是过程,实现绿色矿业经济是目标,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绿色矿业经济的实践中,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出发,外部性理论、产权交易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博弈理论的综合,成为指导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设计并评价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依据APRP(活动Action--压力Pressures--反应Response--绩效Performance)分析思路和相关原则,结合新疆阿勒泰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初步设计了阿勒泰绿色矿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目标集、因素集(一级指标)和子因素集(二级指标)共三个层次.综合运用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社会对区域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认可程度及赞许程度最高;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矿企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较大.但对绿色矿山创建的内涵、社会对绿色矿山的认知速度、矿企对绿色矿山创建的态度这三个指标还不够满意,矿政管理部门在绿色矿业经济政策的制定、不同层次创建绿色矿山的申报、对社会公众的宣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章,提出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阿勒泰不仅是典型的资源大区,还是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域.这决定了阿勒泰必须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社会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双赢的路径.从战略的界定、战略目标定位、战略规划等要素出发,适时提出独具特色,并适合新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层次性发展战略、矿业集群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制定支撑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第六章,提出区域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支撑体系.政府、矿企和社会大众是绿色矿业经济运行的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创建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矿山企业等微观主体的广泛参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政策的层次性,从“对象-主体-政策-工具”思路出发,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由宏观政策支撑体系、微观支持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构成.本文主要存在以下创新之处:1.定量研究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增长与“三废”之间的关系矿业是阿勒泰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大量的“三废”副产品,既影响企业的收益,也污染环境,增大社会治理污染的成本.因此定量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发展绿色矿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ADF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Granger检验.研究表明:总体来看,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固体矿产的开发利用,矿石量和废石量增长较快,废水量波动较大,矿业产值和废气量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废矿石、矿井水等副产品的量也在增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在增加,如果运用相应的技术,对副产品循环利用,势必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的收益,这是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急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而废气由于技术等原因,利用率低且不稳定,是实行绿色矿业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三废”量和结构的变化,为建设绿色矿山,开发利用副产品,实行循环、低碳的绿色矿业经济的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2.探索并归纳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由于矿业的特殊性,创建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实现绿色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对于矿山而言,在矿产资源开采、洗、选、冶炼等过程中,要有创新绿色技术,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和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建立剩余物质最小化的经济动力;对于政府而言,实现由传统矿业经济向绿色矿业经济的转变,是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职责和社会义务.在这过程中,由于各自目标不同,而存在着外部性、产权不明晰以及生态破坏等行为,社会各方面、各个环节均在进行着博弈.矿山之间博弈的结果都将选择不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终造成效益最低和环境的污染;矿山与政府间博弈的结果取决于政策的设计和执行程度.否则,矿山会选择缴纳罚款、污染环境,逃避治理污染的责任.因此,在实践中,指导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交易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博弈理论.3.评价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通过指标体系的设计,综合运用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社会对区域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认可程度及赞许程度最高;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矿企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较大.但对绿色矿山创建的内涵、社会对绿色矿山的认知速度、矿企对绿色矿山创建的态度这三个指标还不够满意,矿政管理部门在绿色矿业经济政策的制定、不同层次创建绿色矿山的申报、对社会公众的宣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为创建绿色矿山,制定区域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政策体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4.提出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支撑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打造新疆重要会客厅和两个可持续示范区”以及“北部生态核心区、中部优化发展区、南部重点开发区”的空间布局要求,实施“一一三三”战略规划,提出了阿勒泰地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层次性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得到政府、矿企和公众广泛参与,从政策的层次性出发,提出了由宏观政策支撑体系、微观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构成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第七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范文:生态脆弱区矿业EEES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然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给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从1978年-2004年期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1.5%左右,高于同期我国GDP2个百分点.中国在2008年就成为钢铁、煤炭、水泥、化肥以及电视机等行业的头号输出国.

从工业革命以来,矿业一直作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的证据表明,采用现代矿业立法和提供有利环境的国家能够吸引矿业勘探和生产投资.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加国家和地区税收、出口收入、就业机会,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东道国技术引进.2012年我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储量15亿吨,天然气9610亿立方米,煤炭616亿吨、铁矿40亿吨、铜矿431万吨、金矿917吨、钾盐1461吨.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19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3处,中型矿产地96处,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贵州和吉林等省区.主要矿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国内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煤炭、粗钢、水泥等矿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2012年,全国一次性能源产量为33.2亿吨标准煤.然而,在矿产资源开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相当大机会的同时,有风险或不合理的采矿业务可能导致当地经济社会畸形发展,造成环境破坏.特别是在生态脆弱地区,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破坏更为严重.

生态脆弱区作为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问题重叠区域,依照传统模式继续发展,其矿业发展极有可能陷入矿业发展越快→生态环境问题越多→生态环境失衡→矿业发展停滞的恶性状态.然而,矛盾不是必然的,耦合协同作为一种哲学的、系统的思想,伴随着整个发展过程,论文研究生态脆弱区矿业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间的正向耦合与协同,力图打破彼此割裂的局面,寻求生态利益、环境利益、经济利益的统

一,为矿业全面、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融合运用了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矿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政策学、地理科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贯穿了系统分层的思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在阅读了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的相关学术成果之后,对耦合协同关系认识、耦合协同量化研究和耦合协同机理分析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本文从认识论、耦合观、方法论研究等三个层面对生态脆弱区矿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耦合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评价.认识论上经历了传统的财富追求观、悲观的零增长论、乐观的经济发展论直到辩证耦合协调观的形成;耦合观层面生态化理念已渗透到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产生了零资源经济、排泄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碳汇经济等新理念;生态系统与管理系统耦合产生了生态型领导、生态管理、生态型服务、生态供应链及生态型设计等理念;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耦合在执行层面产生了生态型政府、生态型企业、生态型社区、生态型城市、生态省、生态功能区等实施方案;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耦合在具体操作层面产生了清洁生产、生态型生产、环境经营、生态产业等做法;方法论上将国内外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评价方法分为基于指数综合加成、基于功效系数、基于变异和距离、基于动态变化、基于模糊理论、基于灰色理论、基于DEA模型、系统演化及系统动力学理论的耦合协调度测量;最后,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认为国内外研究中存在构成论研究多,生成论研究少;概念界定不一,研究方法重叠;理论成果难与实践对接等问题.

第二,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生态脆弱区划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生态脆弱区、六大生态脆弱区、七大生态脆弱区和八大生态脆弱区.本章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域区划基础上,将生态脆弱区划分为东部生态脆弱区、中部生态脆弱区、西部生态脆弱区,并从每个生态脆弱区中挑选两个省份进行典型生态脆弱区矿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基于生态脆弱区矿业发展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社区和矿业企业视角,构建三方动态博弈模型,采用逆推归纳法,得出生态脆弱区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容三方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博弈结果.

第四,选择DEA模型,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实证研究了青海省EEES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首先,用DEA的技术效率反映协同效度,用规模效率反映发展效度,综合效率反映协同发展效度,定义了两两子系统、三个以上子系统协同效度、发展效度、协同发展效度的计算.运用DEA模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入手,评价了青海省矿业EEES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状态,纵向上以青海省时间序列2005-2012年间每一年作为评价单元,分别建立了生态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共20项输入输出指标,评价了各子系统内部、两两子系统之间、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发展效度、协同效度和协同发展综合效度,评价结果如下:青海2005年、2006年、2008年、2012年矿业EEES耦合系统协同发展效度评价可知,这几年耦合系统的发展效度、协同效度、协同发展效度均为1,表明这几个年份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同时满足发展有效、协同有效、综合有效,系统输入、输出间的效率最佳,投入产出规模最优,耦合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各要素间结构比例恰当,相对而言,耦合系统整体协同发展效果最好.而2009年、2010年、2011年这3年是协同有效、发展非有效,即各子系统和要素间结构比例适当,但投入产出规模不是最佳状态,存在投入不足或者投入冗余.横向上,以2012年我国14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和富有矿产资源的省份为决策单元,选取了包括生态环境投入、经济投入、社会投入三组12项输入指标,经济发展指数、环境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态指数四组9项输出指标,并在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加成,评价了我国各地区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将评价效率聚为三类,结果如下:内蒙古、吉林、辽宁、湖南属于第Ⅰ类地区,协同发展状况很好;湖北、黑龙江、甘肃属于第Ⅱ类地区,协同发展良好;其余省份属于第Ⅲ类初级协同地区.其中,青海EEES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属于第Ⅲ类,处于初级协同状态,资源投入、环境投入冗余率高,且规模收益递减,表明通过增加资源的消耗并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利用效率,积极采取协同发展模式.

第五,制定面向政府、企业、公众不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措施,首先,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参照绿色GDP、GPI等指标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实行领导干部环境问责制,理顺矿业环境管理体制;使企业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通过绿色消费需*动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政策优惠激励企业发展,缩短环境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实施层面制定面向政府、企业、公众不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措施,首先,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参照绿色GDP、GPI等指标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实行领导干部环境问责制,理顺矿业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合理有效地社区冲突解决机制;使企业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通过绿色消费需*动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政策优惠激励企业发展,缩短环境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第八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格式:矿业经济学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新型教学方法,与矿业经济学的综合*叉学科性质相吻合.介绍了案例教学方法在矿业经济学中的应用,包括案例教学设计中的案例准备和教学组织两个环节的主要工作.讨论了矿业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九篇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研究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许多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浪费.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些潜伏的深层症结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资源税费单薄无力,失去了应有的调节作用;税费偏低导致资源价格相对较低,不利于资源消耗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尚需通过包括税费在内的各种手段加以治理;矿业权市场较薄,矿业权费不规范、不公平.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经济增速减缓,从而导致对矿产资源需求减弱,价格大幅下降,矿业突然进入寒冬.经历了经济冷暖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必须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调整包括矿产资源税费在内的相关政策,保护矿产资源国有权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通过设立相关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使矿产资源开采外部成本内部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矿产资源矿业权体制改革,加快矿业权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矿业权费制度.本文力图对这一理论与现实问题作出自己的探索.

全文共分为8章,主要由理论分析和制度分析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制度分析又包括制度变迁和制度安排两部分.第0章是导论.第1-2章是理论分析.第3-6章是制度分析,其中第3章是制度变迁,第4-6章是制度安排.第7章是结论与展望.

第0章,导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作了简要评述;介绍了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结构安排;指出了论文的可能创新点与主要不足.

第1章,理论基础:矿产资源的经济分析.本章对矿产资源进行了经济分析,为矿产资源税费研究建立理论基础.首先,对矿产资源进行了一般经济分析,介绍了矿产资源及其分类、作用、特征和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本文采纳的资源定价方法即社会成本定价法及资源价格各部分的含义和内容;其次,介绍了矿产资源的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和市场结构;最后,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矿产资源税费理论基础: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代内、代际外部性,对开采时间行为市场失灵、国际垄断等造成的世界性矿产资源的市场失灵等予以矫正;通过明晰矿产资源产权,规范矿业权收费,满足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前提的要求.

第2章,矿产资源税费的运行机制.本章包括矿产资源税费的课征机制和效应机制两部分.矿产资源税费的课征机制*绍了矿产资源税费的相关利益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国有矿产收益、矿产资源收费及矿产资源税收等不同性质税费的课征机理.矿产资源税费的效应机制又包括矿产资源税费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两部分.矿产资源税费微观经济效应主要对不同市场结构下,不同课征方式的矿产资源税费对开采量路径变动的影响进行了数理分析,并从课税对象、市场结构、课税方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矿产资源税费的负担与转嫁;矿产资源税费宏观经济效应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矿产资源税费与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经济周期的关系,其中重点分析了矿产资源税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政府部门加入到彭*等(2005)构造的包含不可再生资源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五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存在政府的情况下,政府税费制度的合理(包括征收和使用)安排,可以保证经济稳定平衡增长.

第3章,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变迁分析.分析了我国自夏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尤其对我国建国以来矿产资源无偿使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变迁的过程.对我国矿产资源税费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总体及各个具体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制度安排分析奠定基础.

第4章,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总体安排.在对国外普遍开征的矿产资源税费以及几个主要矿业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对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安排的启示与经验.详细阐述了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安排应坚持的效率、公平、可持续、合理分配四原则.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的总体构想,构想中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包括权利金、矿业权费、特别收益金、收益调节基金和矿产资源环境税,并针对中国矿业实际情况,提出实现矿产资源构想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5章,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子系统制度安排.本章是在上一章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构想的总体框架下,在详细分析对比各国具体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基础上,对税费体系内各税费子系统进行了制度安排.矿产资源权利金的课征依据源于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和矿产资源代际优化配置两个方面.根据国际通行的权利金、资源租金权利金、红利制度的做法,将我国权利金设计成由基本权利金、优势权利金和预付权利金组成的权利金体系.收益调节基金的设立依据是矿山收益的周期性导致的矿山开采市场失灵,可借鉴耗竭补贴的设计原理,将收益调节基金设计成由收益调节税和收益调节补贴组成的制度体系.矿产资源环境税是矿产资源开发代内外部性内部化的合理选择,可借鉴部分国家对开发资源破坏环境而开征的环境税,安排我国矿产资源环境税制度.特别收益金的征收是由于国际垄断、投机操作等原因使国内开采具有国际流通性质的商品形成超额利润而产生的市场失灵.因此可参考开征“暴利税”的国家的成功经验,规范我国特别收益金制度.矿业权费的征收依据是国家为了实现市场准入、国家投资回收、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等目的.各国的矿业权费总体上包括矿业权取得费和矿业权保持费.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深化矿业权出让方式,逐步将我国矿业权费制度规范成只包括矿业权使用费的新型制度.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65860.html

第6章,中国矿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推进与协调.本章从行业视角和体制视角审视了矿业税费改革.摈弃将矿业列为第二产业的错误观点,使矿业回归到第一产业,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矿业一般税费改革.基于行业视角,对矿业税费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当前我国矿业税费负担总体适中,但存在矿产资源税费过轻、一般税费过重的结构问题.借鉴国外增值税、所得税及关税等矿业一般税费制度的成功做法,改革我国矿业一般税费制度,降低一般税费负担,推进矿业税费改革.分析了我国矿业体制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当前矿业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市场经济对矿业体制的客观要求,提出改革矿业体制及矿业权市场的具体措施.

第7章,结论与展望.重点介绍了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并对未来研究予以了展望.

本文基于矿产资源税费理论、我国矿产资源历史与现状分析及对国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借鉴,运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借鉴分析与实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尝试构建了一套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可能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视角的多维性

本文综合应用了理论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从资源属性、运行机制、税费适用性、考察区域等多视角、多层面全面深入地研究了矿产资源税费问题.

(1)矿产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基于资源自然属性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得出了解决外部不经济等市场失灵的各种手段;基于资源社会属性的产权视角分析,要求必须规范和健全两个矿业权市场、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及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

(2)矿产资源税费的运行机制包括课征机制和效应机制两方面.课征机制中分析了不同资源税费的课征机理;效应机制又包括两个层面:微观分析包括不同市场结构下,税费不同课征方式对开采路径的影响及税费负担转嫁与归宿;宏观分析包括矿产资源税费的经济增长效应、经济增长方式效应和经济周期效应.

(3)矿业税费按其适用性可分为矿业专门税费(矿产资源税费)和矿业一般税费两个层面.在矿业税费结构中,矿产资源税费是本文分析的主题,但不是全部.在分析矿产资源税费的基础上,从行业视角审视矿业税费,得出完善矿业一般税费的具体措施.

(4)矿产资源税费的考察区域包括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借鉴许多国家尤其是市场经济国家矿业税费制度及体制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税费现状及具体国情,探索矿业税费制度及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2.理论分析的拓展性

(1)数理模型的拓展.本文在两方面对数理模型进行了拓展.

第一,矿产资源优化开采路径模型的拓展.在矿产资源微观分析中,将不同征收方式的税费植入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矿产资源优化开采路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在不同市场结构下不同税费征收方式的微观经济效应.

第二,不可再生资源内生增长模型的拓展.将政府部门加入到彭*等(2005)构造的包含不可再生资源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五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存在政府的情况下,政府税费制度(包括征收和使用)的合理安排,可以保证经济稳定平衡增长.

(2)矿产资源社会属性的阐释.提出矿产资源具有基础性、价值构成多重性、收益分配复杂性、负外部性等社会属性,为进一步对矿产资源税费进行分析奠定基础.

(3)矿业产业性质的纠正.纠正长期以来将矿业列为第二产业的错误认识,揭示了由于矿业产业性质的错误认识导致的矿业一般税费负担过重的现状.提出恢复矿业第一产业地位,并将这一观念落实到矿业一般税制的具体安排中,改革现行增值税、所得税、关税等矿业一般税费制度.

3.制度安排的系统性与应用性

(1)提出了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体系的总体构想.针对中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基本国情以及其它矿业国家税费设计中的成功经验,构建了一套包括权利金、矿产资源环境税、收益调节基金、特别收益金和矿业权费在内的完整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体系(具体见图4.2)

(2)提出了系统的权利金制度设计方案.在借鉴国外权利金、资源租金税及红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基本权利金、优势权利金及预付权利金的权利金制度体系.

(3)提出了构建收益调节基金制度的设想.根据矿山收益和产量的周期性特点,为矫正资源开采时间行为市场失灵,提出建立由收益调节税和收益调节补贴组成的收益调节基金.

第十篇摘要范文: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矿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业权市场机制的约束.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是指矿业经济发过程中,矿业权市场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及其方式.主要包括矿业制度、矿业体制内矿业权市场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就是以矿业权为依托,对相关矿产资源所表现出来的财产关系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协调;矿业权市场的运行就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并通过探矿权和采矿权在市场中的流转而体现出来.多年的矿业权交易,初步形成了全省的矿业权交易市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系统地总结这些年来我国矿业权市场化运作的经验,研究建立黑龙江省矿业权有形市场、完善其运行机制,为黑龙江省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促进矿产资源财源建设具有十分重的要意义.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主流经济学、资源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地比较了国内外矿业权市场运行情况,调查统计了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特点及其矿业权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探索构建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支撑体系.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系统地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矿业制度及其矿业权市场运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矿业大国均有明晰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基本上解决了矿产资源所有权归属、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以及国家在矿产资源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同,尽管国内外矿业权的流转方式基本相同,但受到时间、资源价值、行政权力等因素的影响,矿业权流转的灵活性及其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南非等国矿业权市场化程度高,运行较规范,蒙古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我国近几年的矿业权流转数量和交易金额也在迅速上升,其中采矿权数量和金额均高于探矿权,矿业权交易对市场化运行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

2、详细地调查统计了黑龙江省矿业权现状.初步绘制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分布图,并把矿业权的分布与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叠加处理,结果表明成矿条件好、勘查程度较高的区域也是矿业权分布较集中的地区.通过对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情况的研究表明,黑龙江省2004-2011年矿业权转让市场不活跃,而且由于审查批准的相对滞后,统计也不系统;矿业权出让市场相对活跃,其中以行政审批为主,招、拍、挂市场和业务较少,仅零星出现,而且探矿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远远小于采矿权.除2005年外,由于矿业权经营的周期性,导致其它年份矿业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较平稳.同时,由于矿业权有形市场及其运行机制未建立,缺乏矿业资本化运作平台,导致矿业权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出现了矿业权与土地权利的冲突、地矿勘查新机制滞后,矿业权的设立、市场化和矿业权市场管理相对滞后,矿业权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

3、综合运用关联分析法和格兰杰检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探矿权与采矿权之间,以及与矿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度均较低,对矿业总产值的贡献不大;采矿权的变化不影响探矿权,但探矿权的变化会部分地影响采矿权的变化.反应出矿业权市场化运行程度不高,探矿权与采矿权转换的通道不畅,矿业总产值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矿产资源的实体开发利用.

4、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系统研究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

(1)界定了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的内涵.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是指矿业经济发过程中,矿业权市场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及其方式.主要包括矿业制度、矿业体制内矿业权市场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矿业权市场的运行就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并通过探矿权和采矿权在市场中的流转而体现出来.由于矿业权的特殊性,其市场运行机制主要由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矿业权交易机制以及矿业权信息披露机制构成.

(2)分析并构建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矿业权基础定价机制就是在矿业权评估准则体系规范下,矿业权评估类型、定价方法、相关参数的选择和调整等要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评定和估算出矿业权公允价值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动态的定价过程,为矿业权交易机制设计中保留价格的确定提供参照物.

(3)系统总结了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的基础理论.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就是博弈结构设计与博弈过程分析作为一个整体所引出的问题,实质上是“委托-*”模型在拍卖或招标领域中的一个应用.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常见的拍卖规则的特点、拍卖机制设计的步骤、直接机制和显示原理,对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机制设计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机制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

(4)对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设计.通过基本假设、矿业权保留价格的设置,系统地设计了黑龙江省矿业权最优拍卖机制,并进行了市场配置效率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中,每个竞价企业都低报价格,但b*(u)随n的增加而增加,当n趋向无限大时,b*(u)趋于u,即竞价企业愈多,矿业权拍卖人得到的价格就愈高.故让更多的企业参加矿业权的竞价,既符合黑龙江省政府的利益,也符合矿业权拥有者的利益.在二级密封拍卖中,使矿业权竞价企业报价反映出他们心目中对矿业权的真实估价,如果说每个竞价企业的估价相同,则这种方法将矿业权以最高的价格卖出去,黑龙江省政府及矿业权拥有者将获得最大的拍卖价值,当不同矿业权竞标企业的估价不同,但相差不大时,黑龙江省政府及

矿业经济学引用文献:

[1] 新颖的矿业经济学论文选题 矿业经济学论文题目如何定
[2] 优秀矿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矿业经济学参考文献
[3] 矿业经济学论文提纲 矿业经济学论文框架如何写
《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矿业经济学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矿业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