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参考 教授级高工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教授级高工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5

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

教授级高工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参考:澜沧江乌弄龙水电站坝址右岸大型倾倒体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2. 第二篇教授级高工论文样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性能研究及新桩型开发
  3. 第三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模板:陕北煤炭大规模开采含隔水层结构变异及水资源动态研究
  4. 第四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例: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5. 第五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格式: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理与基本输水输沙通道规模研究

★100篇免费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教授级高工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参考:澜沧江乌弄龙水电站坝址右岸大型倾倒体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我国西部环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河谷深切,地形坡度大、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众多高陡斜坡(边坡)是孕育大型地质灾害、工程边坡大规模失稳的主要区域,尤其是分布面积较广的层状岩体地区,岸坡岩体倾倒变形,孕灾、成灾的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国内外对倾倒体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多数研究对象为纵向河谷岸坡倾倒体.本文研究的澜沧江乌弄龙水电站坝址右岸大型倾倒体(Qd1),属横向谷岸坡上部发育的倾倒变形岩体,位于右岸坝顶以上部位,是威胁工程建设安全、运行正常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其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从倾倒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及创新、岩坡初始结构、倾倒体变形的时空特征、成因、倾倒体的力学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开展了研究:

(1)由于倾倒体发育在横向谷,且分布于工程拟开挖区域的外部,在普通测绘中容易忽略,作者通过多层次不同精度的测绘获得了倾倒体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钻孔、平硐的综合勘探布置,从立体形态上查明了倾倒体的边界.

(2)采用了*植物胶护壁钻探技术,并对钻进参数和*植物胶的配比进行了试验性调整,得到了适合倾倒体呈砌块状、碎屑状的原状岩体取样方法和技术;运用新技术-“缩封固定技术”,解决了倾倒岩体岩样难加工、难固定、难搬运等问题,基本上采集到了原状试样;并在MTS岩石试验机上进行了力学试验,获取了大量的力学试验数据.

(3)以谷德振先生岩体结构理论及划分指标为依据,采用精细的层位测量、调查方法,在获得详细的资料基础上,针对该地层岩性、岩相复杂的特性,先开展岩组划分,再进行精细的岩体结构划分,较深入地剖析了倾倒体部位岩体结构为薄-互层状结构,坡体结构为横向斜坡,若考虑岩层倾向方面的地形坡度,在此方向有顺层结构特征.

(4)根据右岸坝肩主要平硐揭露倾倒体结构面拉张的方位、开度等大量资料,分析了倾倒体拉裂变形对既有结构面的追踪特征,以较多的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研究了倾倒体的变形方向、变形程度、变形类型,以及变形深度和边界条件.

(5)从地形地貌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岩性变化规律、断裂发育情况、河谷应力场特征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倾倒体的成因机制,并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顺层高倾斜坡的倾倒变形.

(6)作者在分析倾倒岩体形成持续时间和成因机制及乌弄龙倾倒体严重变形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倾倒体原始层状地层与倾倒后地层“质点”的位移量值,提出分析倾倒体位移量值的新方法和利用地质年代初步获得倾倒体流变速率(含可能的少量突变)的新方法.采用FLAC3D程序进行反演分析,得出倾倒弯曲变形的总位移量与地层质点位移分析法基本一致.地层质点位移分析法的应用是对岩体流变参数选取方法的丰富,也是对倾倒体研究方法的创新.

(7)选择代表性剖面和合理的强度参数,利用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强度系数折减法对倾倒体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特别是对强度系数折减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倾倒岩体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便于后期针对各个参数影响的敏感程度,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工程处理建议.

第二篇教授级高工论文样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性能研究及新桩型开发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强度高、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保证、节能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城乡建筑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天津市大量使用的桩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剪强度、抗拔桩受力性能及注浆提高承载力等关键性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箍筋配筋率、剪跨比、混凝土强度、有效预压应力和以及主筋配筋率等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专项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试验,综合分析了试验结果,结合管桩结构受力理论,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管桩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管桩受水平力荷载下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管桩抗震验算提供参考.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焊接接口、与承台连接强度和抗拔静载性能等专项试验,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受拉承载性能,量化分析了将其作为抗拔结构时的端板、墩头、焊缝及桩身的抗拔性能及破坏形式,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管桩用作抗拔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抗拔管桩的控制节点.

本论文开发出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扩孔灌浆管桩,将灌注桩中的后注浆工艺和采空区灌浆工艺引入管桩工程中,将管桩端部通过扩大钢板挤扩出孔隙以方便灌浆和注浆,使桩周土、灌浆注浆体与管桩密切结合,形成高抗压承载力、高抗拔承载力、高水平承载力以及利于抗震性能提高的新工法.对扩孔灌浆管桩的桩*同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针对不同的受力特性选择了适宜的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控制标准和注浆量,研究了管桩经注浆后承载力提高的工作机理.通过对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可以促进管桩的科研开发、设计、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为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实施和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模板:陕北煤炭大规模开采含隔水层结构变异及水资源动态研究

我国西北部煤炭资源总体埋藏浅、厚度大、储量丰富,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整体匮乏、生态环境脆弱,随着我国煤炭开采的战略西移加快,煤炭资源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将日益突显.本文以毛乌素沙漠东缘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的陕北神南矿区为例,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勘探和原位测试、室内实验、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岩土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理论分析计算等手段,研究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受采动影响的变化,浅埋大规模煤炭开采含隔水层结构变异、类型划分、空间分布及其对水循环的动态影响,提出利用采空区储水供水的“保水采煤”等技术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大量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测试,查明了神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赋存现状,认为神南矿区有较丰富的砂层潜水常年稳定补给地表水,为矿区生态用水的主要水源,形成了干旱矿区珍惜的“砂层潜水补给——沟网”生态环境,是“保水采煤”的主要保护对象.

(2)通过室内变水头渗透、X衍射、膨胀性、三轴渗透、原位双环注水、钻孔压(注)水等试验结合土体微观结构,阐释了煤层回采前后砂层潜水下伏离石组黄土和保德组红土渗透性及采动变异特征.揭示了煤层回采前,离石黄土和保德红土是砂层潜水的相对隔水层,为“保水采煤”的关键.基于离石黄土和保德红土受不同采动影响程度下(裂隙贯通区、边缘拉张区、中部压实区、整体移动区)隔水性及破坏后可逐渐恢复特性,提出矿区内受采动影响,整体隔水土层残余厚度40m为保持对砂层潜水隔水性的阈值.

(3)从导水裂隙、地表拉伸裂隙及开采沉陷三个方面量化分析了含隔水层结构采动变异受控因素.将含隔水层结构采动变异划分为三类,即渗漏变异、越流变异及沉降变异,并进一步将越流变异分为超限越流变异和有限越流变异,将沉降变异分为超限沉降变异和有限沉降变异,分析了不同采动含隔水层结构变异类型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意义,认为渗漏变异和超限越流变异主要造成砂层潜水的漏失,有限越流变异和有限沉降变异主要造成潜水位波动,超限沉降变异主要造成砂层潜水侧向补给受阻而逐渐干涸.

(4)采用固液耦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和地下水动力学,分析了含隔水层结构采动有限沉降变异对砂层潜水位动态影响机制,提出有限沉降变异和有限越流变异条件下砂层潜水下降及动态恢复过程的历时计算方法,认为区内有限沉降变异条件下1a时间砂层潜水位可基本恢复,得到开采实践的初步验证,并给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响应特征及防治措施.

(5)在分析含隔水层结构采动渗漏变异和超限越流变异条件下各类水资源循环过程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空区储水水资源形成条件、储水特性和采空区储水量的极限及动态历时过程,提出利用采空区储水供水的“保水采煤”新模式,并通过实践检验其在技术、经济及生态上的可行性.

(6)基于不同采动含隔水层结构变异类型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了神南矿区首采煤层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预测了“十二五”末矿区水资源分布,提出了适宜的“保水采煤”技术措施,初步实现了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协调开采.

第四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例: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高拱坝承受巨大荷载,经拱坝结构传递最终由建基岩体承担.拱坝荷载首先和直接面对的,是建基岩体表层的卸荷松弛岩体.深入研究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可为松弛岩体工程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减少工程投资,并可丰富、提升开挖卸荷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对高拱坝坝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与运行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2500字本科论文、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教授级高工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选题

论文依据作者多年参与的黄河拉西瓦水电站高拱坝坝基工程生产、科研与实践,并结合小湾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等国内高拱坝坝基工程实践,广泛收集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对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目的一方面系统总结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一方面结合小湾、锦屏一级等坝基开挖已有成果,力图得出高陡峡谷高拱坝建基岩体在开挖卸荷松弛过程中一些具有共性的表象、机制与规律,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有用的借鉴参考.

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论文从区域与河谷应力场出发,以坝基开挖岩体卸荷松弛机理、卸荷引起的变形破坏特征、卸荷松弛时间效应、卸荷松弛力学成因类型、坝基开挖后建基岩体松弛测试方法、松弛带划分及岩体质量级别确定与参数选取、固结灌浆对松弛岩体的恢复程度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在高拱坝或特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方面首次全面、细致、深入地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2)关于河谷下切应力场模拟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即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坝址岸坡地形地貌特征与河谷阶地发育特征,对河谷下切分期分段,按与地质历史时期相对应的谷坡形态进行了河谷下切模拟,模拟方法更接近河谷真实演化过程.

(3)阐释了开挖卸荷岩体松弛机理并对其进行探讨,将其与岩体内部的微观、细观、宏观等不同级序结构面联系起来,分析建基岩体表层产生变形破坏、并形成一定厚度应力松弛带的结构构造背景.分析了坝基开挖应力释放全过程,认为高拱坝建基面附近岩体原本处于天然岸坡一定初始应力场{σ0,ε0}中,建基岩体在遭遇开挖爆破高强度爆炸应力冲击波之后,经历了爆后卸载(脆性)→卸荷回弹(弹性、塑性)→卸荷松弛(流变)等应力释放的全过程,这一点与模拟实验中应力从零开始加载完全不同.

(4)分析了多个水电站工程高拱坝坝基开挖后建基岩体表层发生的变形破坏现象,对其具有普遍性的表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深度建基岩体变形、破坏的张性、剪性及张剪复合型力学模式,总结了坝基开挖岩体卸荷松弛时间效应的阶段性特征及各阶段相应变形模式,并认为变形持续时间随坝基人工边坡开挖高度的增加而出现一定程度延长.

(5)基于卸荷松弛主导因素,比较分析了多个高拱坝坝基开挖岩体松弛特征,从力学成因上首次将岩体开挖松弛分为卸荷回弹型、结构松弛型、开挖爆破型、浅表时效型四种类型及不同类型所处部位、形成机制等特点.并详细研究了钻孔爆炸对拉西瓦建基花岗岩影响,建立了钻孔爆破动荷载与建基岩体埋深之间关系式,并按距离建基面不同深度将建基岩体分为破坏区、强卸荷区、弱卸荷区及无影响区.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84481.html

(6)根据宏观判断、数值模拟、爆炸分析、物探测试、工程类比等方法得出的高拱坝建基岩体松弛带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7)阐述了坝基开挖建基岩体松弛带概念,系统归纳了坝基开挖松弛带判定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及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划分了拉西瓦坝基岩体松弛带.其中坝基开挖有限元模拟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如随开挖进程,建基岩体某处一点的应力变化不断发生调整的复杂过程等.根据岩体波速分层划分得出的不同松弛分带岩体质量分级及各级岩体力学参数,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可作为今后类似高拱坝工程坝基开挖建基岩体评价的参考和借鉴.

(8)坝基岩体灌浆成果表明,浅层固结灌浆可大幅度改善松弛岩体完整性、提高或恢复其原有力学参数,而深部原岩灌浆前后完整性变化很小,类似工程可视岩体地应力条件与完整性,考虑对其是否采取固结灌浆或帷幕灌浆等的工程处理.

第五篇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格式: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理与基本输水输沙通道规模研究

20世纪80~90年代,黄河下游经历了一场历史上少有的河床演变过程,河道萎缩,河床严重淤积,过水断面减少,河道泄洪排沙能力降低,威胁黄河的防洪安全.本论文针对黄河下游迫切需要解决的河道萎缩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分析了黄河下游水沙变异特点和河道萎缩现象,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制和调控临界指标,研究了不同水沙系列对塑造黄河下游输水输沙通道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下游可能塑造与维持的基本输水输沙通道规模和综合措施,从而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下游萎缩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及其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减小趋势,特别是1986年以后,来水来沙量及其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异.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量显著减少,水沙关系更不协调,来水量年内分布颠倒和大流量出现几率显著减低.

(2)黄河下游出现的河道萎缩是在特定的水沙系列条件下的河床演变现象.其基本特点是:河道严重淤积、过水断面强烈缩小、河道排洪能力降低,并伴有畸形河弯发育和驼峰现象凸显等特殊现象.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成因是连续多年枯水和含沙量偏高造成的河床持续淤积,这是河道萎缩的基础;中小流量历时加长,加剧了主槽的淤积;频繁的高含沙洪水增加了嫩滩的淤积,促进了河道的萎缩.据1986~1999年资料,提出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综合条件和水沙判别关系.黄河下游河道平面河势及断面形态的不稳定性表明,只要来水来沙条件有利,萎缩河道是可以复苏的.

(3)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河段冲淤相对平衡时的花园口的来沙系数约为0.012kg.s/m6、年平均流量约为1850m3/s;小浪底-利津河段冲淤相对平衡时的洪水来沙系数约为0.012kg.s/m6.黄河下游典型断面平滩面积随当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平滩宽深比随汛期来沙系数(S/Q)的增加而增大,当汛期来沙系数大于0.04kg.s/m6时,各典型断面形态趋向于稳定.洪水过程中各典型断面最大过流面积随洪峰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不漫滩洪水过程中,如果发生洪峰流量4000m3/s、最大含沙量45kg/m3的洪水,花园口断面和利津断面需要的最大过流面积分别约为1987m2和1603m2.花园口断面不漫滩洪水的最小宽深比随洪水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高村、艾山和利津断面的最小宽深比则随着洪水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当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断面的洪水平均来沙系数分别大于约0.04kg.s/m6、0.035kg.s/m6、0.03kg.s/m6和0.025kg.s/m6后,各断面最小宽深比变化不明显.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具有随年来水量(汛期来水量)和当年洪峰流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若未来通过小浪底水库调节进入下游的年平均径流量维持在1986~2010年的水平,未来下游河道可能维持的平滩流量约为4000m3/s左右.

(4)小浪底水库采用泥沙多年调节运用方式,为黄河下游塑造一个平滩流量为4000m3/s左右的基本输水输沙通道提供了可能.基本输水输沙通道的塑造是通过牺牲小浪底水库的拦沙库容得到的,维持也是以部分牺牲拦沙库容为代价的.比较理想的基本输水输沙通道塑造和维持过程应该是,前5-8年水库应采用拦沙运用,控制排沙比不大于0.3,塑造出下游河道平滩流量4000左右的基本输水输沙通道,然后水库运用方式调整为泥沙多年调节、相机排沙运用,排沙比可提高到0.7左右,以维持这个基本输水输沙通道,避免出现河槽继续扩大再萎缩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的使用年限,而且对于黄河下游河道基本输水输沙通道的稳定也是有利的.

(5)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对于增加黄河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有利,还可以使塑造的下游基本输水输沙通道更窄深;河床粗化后将使塑造基本输水输沙通道要求的来水来沙条件更高,塑造的基本输水输沙通道更宽浅.黄河下游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在塑造基本输水输沙通道中作用不明显,生产堤需要与河道整治工程相配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排洪输沙通道,疏浚工程应与护滩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统一考虑才能有利于基本输水输沙通道的稳定.

(6)塑造和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基本输水输沙通道,近期主要通过小浪底水库调节出库水沙过程和河道综合治理措施的配合来实现;中长期应通过在中游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并通过跨流域调水来调节水沙过程,长期维持基本输水输沙通道.按目前黄河下游实际的来水来沙情况,黄河下游河道塑造和维持约4000m3/s左右平滩流量的基本输水输沙通道是可能的和适当的.

这是一篇与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教授级高工引用文献:

[1] 教授级高工论文题目范文 教授级高工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教授级高工外文外文 教授级高工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教授级高工论文大纲模板样本 教授级高工论文提纲如何写
《教授级高工论文范文参考 教授级高工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教授级高工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