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西医结合医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6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参考: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历史研究
  2.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样文: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3. 第三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国中西医结合史论
  4. 第四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例:中西医结合研究史论
  5. 第五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格式:杨柳教授关于白癜风的学术思想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参考: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历史研究

自从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医的关系就摆在了中国人的面前.直到如今,中西医并存仍然是我国医学界的特殊文化景观.*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他们出于善良的愿望,致力于中西医的比较汇通,但这一愿望没有实现,是条件不逮,还是认识不对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说清.五四运动后,从中医学内部产生了另一种认识和主张,强调中医科学化,为什么要求中医科学化呢这种要求是对还是错呢这种思潮与中西医汇通思想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对这些问题也是至今没有回答清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和*主席提倡中西医结合,以国家力量发动并展开了浩大的“西学中”活动和持久的“中西医结合”运动.可是直到如今,中西医汇而未通,结而不合.对这些问题,至今也是莫衷一是.对这些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应该给出总结,更应该给出理论上的分析和回答

本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是对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和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沿革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论述其过程中重要代表人物的学术主张及思想倾向,分析其产生、发展的根源,以期客观地呈现、评价近现代中西医学关系的历史.中篇主要是对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和中西医结合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探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从思路和方法学角度对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与失误的原因展开深入论述,进而分析中西医学本质的差异.下篇主要是对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和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地分析,探寻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指向和途径.论文指出:中西医不仅是两种医学技术,更是两种医学文化,如何处理中西医的关系,需要深入明晰的理论指导,需要有深刻和明确的实践方向,需要确定合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需要得出可检验的普遍性结论.这一切都需要对中西医的关系进行深刻和广泛地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繁荣人类医疗事业,为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增添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诊疗模式.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样文: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2000-2009十年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研究概况,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筛选出最佳临床证据,为下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提供依据.

方法:

(1)检索资源:选用国内权威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中华医学会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在线数据库作为资料源.

(2)检索方法与策略:

①检索词: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医、中草药、中药、汤药、膏丸、针灸)/中西医结合.逻辑:“+”等于并且等于AND.

②检索式: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西医结合.

③检索年限:2000年1月-2009年12月.

(3)文献计量学分析:

①选择标准:关于冠心病室性早搏方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文献.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3000字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西医结合医学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题目

②排除标准:非临床研究的文献;与人体冠心病室性早搏研究无关的文献;单纯西医药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各数据库间重复的文献.

③由两名评价员分别独立对入选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分别从文献的年度发表量,作者来源地区及期刊分布、文献研究方向以及文献中涉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

(4) RCTs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①纳入标准:十年间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具有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观察的内容;主要干预措施类型为对照组加中医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

②排除标准:内容非临床治疗性研究的文献或者个案报道;单纯中医药和西医药类临床治疗性研究的文献或者翻译国外发表的文献;与人体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研究无关和严重并发症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

③系统评价:对于检索到的文章,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内容摘 要 进行初筛,对初筛选中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再进行修改后Jadad质量记分法评分(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纳人研究的文献必须是经过方法学质量评价Jadad量表评分为2分以上的文献.最后依据CONSORT statement的22条国际通用标准结合Cochrane生存质量评价原则,自制系统评价信息采集表对纳入研究的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④Meta分析: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所有4条质量评价标准均完全满足的评为*;若其中一条或多条不充分或未实施的为B级;如果其中任1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的为C级.同时采用改良Jadad质量记分法进行评分,随机对照试验(RCTs)总分为7分,≥4分为高质量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结果测量的度量衡单位相同的连续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两者效应量均用95%CI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①年度发表量:通过对查获的文献分析发现,文献的发表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0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占十年总文献量的4.2%,到2009年发表量已经增加了四倍多,2009年文献发表量最多,占总文献量的18.1%.

②发表的期刊及作者分布:文献较多见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中国中医急症、内蒙古中医药等5种期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只占总文献量的14.6%.作者来源虽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但相对集中在东北、华东地区,西部地区则较为稀少.

③临床研究方向分布:文献主要集中在防治措施方面,占总文献量的90.9%,其次是护理研究.说明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对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防治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④中医证型分布:查获的文献中医证型的描述有70余种,对于同一类证型,其名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称谓繁多、凌乱.其中,气阴两虚证与心络瘀阻证最多.

(2)RCTs系统评价:

①文献Jadad评价结果:入选的309篇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改良的Jadad量表计分评价筛选.最终2分以上的文献30篇,3分以上RCTs文献8篇.

②RCTs质量的CONSORT评价结果:Jadad评分2分以上的30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全部总病例数达到2991,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病例数1657例.全部30篇文献都提到“随机”分组,7篇采用完全随机法,19篇采用简单随机法,其余4篇仅提及“随机”,具体方法不详.30篇文献中11篇提到盲法,7篇交待为“双盲”,4篇交待为“单盲”,其余全未提到是否采用了盲法.30篇文献中仅有4篇报道了撤出,2篇有病例失访记录.因此,所有报道均为方法学低质量文献.

③统计学处理:全部30篇文献中26篇统计方法合理,4篇未交待使用任何统计方法.完全提供数据的文献13篇,部分提供的17篇.

④研究结果:纳入的30篇文献均同时考虑了统计学及临床意义,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及可行性较好的占到86.7%.试验效应的评定具有标准化程度较好的不足1/3;试验结果的推广应用性较好的占到全部的56.4%.只有2篇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后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生命质量”的结果.

(3) RCTs的Meta分析:

①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方法学质量等级:1篇*、7篇B级.

②室性早搏疗效:共纳入7个研究,因治疗方案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组疗效优于美西律组(RR等于1.39,95%CI[1.14,1.69],P等于0.001);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R等于0.98,95%CI [0.85,1.12],P等于0.750);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等于1.37,95%CI [1.18,1.69],P<,0.001);复律保心平口服液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RR等于1.48,95%CI[1.21,1.80],P<,0.001).稳悸合剂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疏肝丸组(RR等于1.42,95%CI[1.06,1.91],P等于0.020).

③中医证候疗效:共纳入4个研究.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等于1.34,95%CI[1.21,1.49],P<,0.001);复脉颗粒组优于美西律组(RR等于2.17,95%CI[1.37,3.43],P等于0.001).④心电图疗效:共纳入6个研究.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等于1.48,95%CI[1.15,1.90],P等于0.002);复律保心平口服液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RR等于1.39,95%CI[1.00,1.94],P<,0.05).稳悸合剂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疏肝丸组(RR等于2.08,95%CI[1.31,3.32],P等于0.002);复脉颗粒组与美西律组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R等于0.93,95%CI[0.76,1.13],P等于0.450).

⑤不良反应:8篇均报道了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指标.

结论:

(1)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具有很大潜力,但在很多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发展.

(2)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治疗性文献总体方法学质量评价不高,随机盲法的应用较少,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尚需更严谨的试验设计.

(3)现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RCTs的Meta分析证据提示,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西药.

第二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优化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

(1)主要目的: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与公认阳性药胺碘酮对照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确认中西医结合不同方案在临床具体实践中的确切效果.

(2)次要目的:

①分析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及发病趋势,

②遴选中西医结合治疗时用药优化方案.

方法:

(1)试验设计: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临床试验.

(2)试验中心:广州市中医院、黄埔区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省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3)受试人群:病例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方可纳入.(4)样本量:根据主要疗效指标治疗有效率估算.依据文献报道及预实验结果,假定总体治疗有效率胺碘酮为73%,定心方为80%,定心方加胺碘酮为90%,设定a等于0.05,检验效能取80%,用nQuery Advisor7.0软件求得每组样本量102例,考虑约20%的脱落剔除率,每组各需120例,共需病

例数360例.

(5)试验分组:对照组(胺碘酮组)、试验1组(定心方组)、试验2组(定心方+胺碘酮组).

(6)盲法:双盲双模拟.

(7)随机化:采用分层区段随机分组方法,用SAS9.2的相关过程实现.

(8)治疗方案:定心方组:定心方颗粒剂每天两次,开水冲服.连续服药4周.胺碘酮组:盐酸胺碘酮片,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餐后顿服;1周后改为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餐后顿服;2周后改为每次0.2g,每天1次,口服,餐后顿服维持.连续服药4周.定心方+胺碘酮组: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间隔半小时后服定心方颗粒剂.

(9)疗效指标:①主要疗效指标:室性早搏的治疗有效率;②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心率变异性分析.

(10)统计分析:主要疗效与次要疗效评价均采用差异性检验,同时考虑中心效应,等级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定性变量采用Pearson x2,考虑其他因素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入组试验病例360例,其中脱落或剔除病例共17例,343例完成试验.MITT共有357例,PP共有343例,SAP共有358例.

(2)依从性:受试者均无不配合或配合不良记录.

(3)人口学和基本临床资料的描述与比较:三组病例的性别(χ2等于0.024,P>,0.05)、年龄(F等于0.166,P等于0.847)、病程(F等于0.283,P等于0.754)及室性早搏分级(P等于0.7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4)有效性评价:

①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对照组室性早搏有效率为72.3%,试验1组为73.9%,试验2组为90.7%,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01),试验2组与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等于0.001).校正中心后,三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②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三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04),且同时存在中心效应,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心电图疗效: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等于0.772).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43),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心悸评分: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15).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后,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等于0.145).

综合上述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室性早搏有效率以及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显示试验2组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

结论:

(1)本试验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设计原则,同时在广东、浙江、江西、山西四个省市的7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总共纳入360例如何研究方案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试验.

(2)对三组人口学和基本临床资料分析看出,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室性早搏分级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的基线水平一致性较好.

(3)综合分析有效性评价指标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方案在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室性早搏有效率以及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中药组合单纯西药组,证实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第三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国中西医结合史论

一、“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形成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的局面是中国医学界独具的特点.

党和国家提倡的“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到1960年已基本定型.*指示、党报社论、政府文件等,应该成为理解“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基础.我们有充分依据为“中西医结合”下这样一个定义: 中西医结合,就是在中西医团结合作的基础上,主要由中西医兼通的医学人才,用现代科学方法,发掘、整理、研究祖国医药学遗产,丰富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统一的新医学的过程.

简言之,中西医结合是一个研究过程.明确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哪些工作属于中西医结合,哪些正确的研究结论应属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与实现最终目标有关的自觉活动,都当视为中西医结合工作.因此“中西医结合”具有比较宽泛的外延:中西医生的团结合作、中西医疗技术的并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中西医理的互证、中西医学的交融,都属于“中西医结合”的范畴.

二、“中西医结合”定义中的几个要点 中西医团结合作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过程的 中文摘 要 开端.建国初期制定的“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1954年以后中西团结合作的真正实现,是中西医结合迈出的第一步.

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西学中”人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体.后来随着中医院校正规教育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学习西医而由中医成长为中西医结合人才者逐渐增多.这类人才与“西学中”相比,虽有西医学基础不够坚实的缺陷,但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 中医学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确立现代科学方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关键.关于“现代科学方法”的含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西医结合专家即进行过专门论述.现代科学方法当然包括现代医学方法.一般而言,生命科学不过是物理、化学、数学等非生命科学在生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方法论的统一性,现代医学与不断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的高度亲和性,是传统医学所无法比拟的.直接应用现代医学以外的现代科学对中医药进厅研究,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不会占有太大的比重.

在关于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的讨论中,曾经萌生过用传统医学方法研究西医药的思想.例如有人专l门围绕着“西药中药化” 问题发表论著,主张“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研究现在使用的西药,使之具有中药的理论、特性和功效内容,从而不仅能为西医使用,也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来使用”.西药具有特定的西医诊断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严格的配伍规律和使用剂量,这些精确的定量参数,是笼统的中药件味归经理论无法概括的.按照中医 中文摘 要 药理论使用西药的设想不过是无法操作的空论,有违于科学发展规律, 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三、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与“统一的新医学” 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统一的新医 学”.

“统一”是“结合”的结果,而“结合”是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传 统中医药学的历史过程,决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也不是所有内容的 水乳大融,而是在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统一于实验科学的基础上,两 种医学的全部理论精华和经验真知的融会贯通/‘统一的新医学”的科 学形态必然是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形态,不可能是传统的科 学形态,也不可能是传统与现代相混合的科学形态.当然,作为“统 一”基础的实验科学决不是停留在目前水平的实验科学.实验科学对 于人类各方面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吸纳力,对文验科学 的发展速度和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应当给予充分的评估.

“新医学”的“新”,不是科学形态的前所未有,而是获得的极为 丰富的民族性科学内容为目前西医学所不备,完成科学形态转化之后 表现出来的科学性又为传统医学所个及.

有人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统一的新医学”称为“中西医结合 医学”,但这两个词语表述的必须是同一个概念,必须具有相同的外延 和内涵.若将中西医术语混杂的过渡性概念当作“中西医结合医学” 的新理论,而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己是目前存在的医学体系之一, 3 中文摘 要 必然引起概念的混乱.依照人们的一般理解,中国并存的只是三类学者组成的三支卫生力量,而不是三类学者创立的三种医学.如果

第四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例:中西医结合研究史论

中西医结合是什么中西医为什么要结合它们能否结合我们应该怎样对其进行结合本课题主要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历史全面系统地梳理,进而站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中西医结合研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着重从思路和方法学角度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失误的原因进行剖析.仅仅如此还不够,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证,只有把历史经验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正确把握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为现在和未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作出合理的规划.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历史过程进行描述.根据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将其分为三个时段,即中西医结合研究思想的自发萌生时期、中西医结合研究道路的自觉摸索时期、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时期.上篇的最后章节中,介绍了一些国外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动向,希望读者能从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比较中得到一些启示,同时也感到一些压力.下篇分两部分,首先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展开分析评价,并从思路和方法学角度对其出现失误的原因深入探究.接着,从理论上论析了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中西医学的差异与统一、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思想、目标指向和途径.最后,论文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着重指出了未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论文指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应该以发展人类科学医学作为最终目标,其正确思路和途径应该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及工具,对中医的合理经验内容进行重新研究,将传统中医的实践和认识提高到现代医学水平,从而为人类科学医学增加新内容.

第五篇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格式:杨柳教授关于白癜风的学术思想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杨柳教授从事中医外科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笃重临床,对痤疮、脱发等损容性疾病,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障碍性疾病,疮疡等感染性疾病,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疾病都有独到的见解,总结出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法及经验方.尤其是对白癜风的治疗,通过分期论治,擅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等联合疗法;且通过总结药材颜色与疗效相关的经验,提出”中药色象”理论,在临床中使用“色象中药”,疗效显著.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难治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发病率1%~2%,治疗方法虽多,但起效慢、病程长、治愈率低,是皮肤科顽症之一.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各家学说与疗效报道很多,但是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很是缺乏,直接影响疗效的评价与疗效的提高.

为了解国内医学领域对白癜风的治疗现状,我们用循证医学来评价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试验,以期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此次临床研究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按照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系统疗法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临床效果.

目的

1通过跟师学习,记录医案,文献复习,总结杨柳老师治疗色素病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特别是治疗白癜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分期论治、运用“色象中药”,归纳理法方药.

2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在白癜风流行病学、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西医结合诊疗与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方案研究,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案在临床具体实践中对白癜风的确切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3通过观察复色1号联合方案与达成共识的西医治疗常规为对照进行临床试验研究,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案在临床具体实践中对进展期白癜风的确切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白癜风的诊疗方案提供思考,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

方法

1经验总结:通过门诊跟师临证,记录医案,分析医案,查阅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总结老师学术思想、学术特点、治疗特色.

2循证医学:①选用国内权威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近十年国内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②通过检索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相关文献,对其中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的文献,进行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3临床研究:将2010.8-2012.7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门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医外科门诊确诊为进展期白癜风的94例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对94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中西医结合组47例、西医组47例;观察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半年.通过对疗效指标(主要疗效指标:白斑消退面积百分比;次要评价指标:色素积分)进行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临床效果和对白斑的改善程度.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94727.html

结果

1经验总结:归纳出老师临床论治白癜风的理法方药,构建基于“中药色象”理论分期论治白癜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

2循证医学

2.1文献计量学分析:①近10年来,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白癜风临床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而且总的趋势是增多的,在2005年达到最高,2006年以后有升有降.②收录文献较多的5种杂志中,以《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居第1位,共25篇,占8.6%;核心期刊收录文献70篇,占24.1%,不到总量的1/4.另外,近10年来国内有关白癜风临床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皮肤科杂志.③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是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其次是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说明这些学术机构在此领域的研究较为活跃.④近10年来,国内有关白癜风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防治措施的研究方面,说明白癜风的治疗是难点,且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其次是关于临床诊断的研究,关于白癜风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的研究;关于白癜风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的研究,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

2.2循证医学评价:最初检索出文献291篇,通过阅读全文,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238篇,包括西医治疗、实验研究、个案报道、文献综述及重复发表的文献等.剩余53篇文章阅读全文作进一步分析,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最终8篇文献纳入研究.研究显示:经优化的治疗方案疗效优于中药组/西药组;且中医药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47例患者,痊愈4例,显效17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有效率76.6%;西医组47例患者,痊愈0例,显效5例,好转21例,无效21例,有效率55.3%.两组经卡方检验,有效率比较χ2等于4.738,p等于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疗效指标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白斑消退面积百分比比较显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等于5.039,p等于0.000);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白斑色素积分比比较,中西医结合组(z等于-5.553,p等于0.000),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西医组(z等于-5.518,p等于0.000),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疗后色素积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等于-0.426,p等于0.670).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组在白斑面积消退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组.

3.3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组47例患者,开始有1例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停用3日后症状缓解,继续服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西医组47例患者,有3例出现轻中度胃肠道反应,1例恶心,2例胃痛,均停药7日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继续服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吡美莫司乳膏外用局部出现一过性瘙痒5例,其中中西医结合组3例,西医组2例,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

3.4随访:94例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我们成功对7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有35位患者仍在继续治疗中.通过随访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停止治疗后出现局部白斑扩大,其中治疗组5例,1例发生在半年内,4例发生在半年后;对照组6例,4例发生在半年内,2例发生在半年后.

结论

1学术思想

杨柳教授关于白癜风学术思想:白癜风是中医病名,病机特点分期各有倚重;白癜风临床论治勿忘祛风,病初祛风解郁为要,病久滋肾养血,行血以祛风;白癜风调和气血法通过祛风解郁、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综合运用而实现;根据分期论治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出“中药色象”理论.

2循证医学

2.1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的不统一:疗效指标的不统一;所选试验均方法学质量不高,大多研究只提及随机,无具体随机方法描述,更无随机方案的隐藏;仅1项试验提及单盲外其他均未使用盲法;这些因素都导致很难避免实施性偏倚.

2.2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西医体系的差异导致循证医学方法学运用中医疗效评价存在着局限性,建议应根据中医临床诊治特点建立适合评价中医疗效的循证医学方法.

3临床研究

3.1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的疗效,

3.2复色1号联合疗法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有效率显著优于西医组,

3.3复色1号联合疗法治疗进展期白癜风在白斑面积消退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组.

该文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中西医结合医学引用文献:

[1] 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论文选题 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中西医临床医学学论文题目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3]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参考文献集 中西医结合医学外文文献怎么找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中西医结合医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