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环境治理论文范文参考 环境治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环境治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参考: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模式转变
  2. 第二篇环境治理论文样文:全球环境治理的结构与过程研究
  3. 第三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模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
  4. 第四篇环境治理论文范例: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研究
  5. 第五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格式: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100篇免费环境治理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环境治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参考: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模式转变

随着环境危机和风险的扩大,环境治理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任务.它既关乎一国法律制度的建构,亦与这些制度的运行息息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与一国家社会治理模式及其背后深层的政制体制和权力结构密不可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不可否认,这些成就与环境保护的应然目标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的分析,学界存在一种以“法律缺位造成治理混乱”为核心的“法制建构主义”解释路径,它们试图从以“制度缺位—制度建构”的进路出发,尝试将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全都纳入法律规范之内,建构一个无所不包的环境法律体系.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环境法律制度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环境治理的困局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国家环境法律运行的困局,因而,意欲探究这种治理乱局的成因更应以法律运行的制度逻辑为切入点.从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出发寻求治理困局的成因及突破构成了当前环境法治返本开新的核心任务.同时,由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权威型”治理范式,权力的触角延展到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关于环境治理的现状解释和未来重构的分析工作还应这一论域中展开.本文正是在此情境下,以环境治理范式的转换为立论,在指出环境治理中国家、科层制和公众三重逻辑的基础上,分析权威型环境治理的实践困局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一种可以称之为“环境公共治理”的替代性方案,并分析其框架结构及其中公共参与的规范模型.

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导论.文章指出了学界当前对环境治理的研究没有摸寻到其根源,而环境治理研究的关键是分析环境问题如何从具体形态的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的,以及在其进入公共政策的视阈之内后它又应当如何被纳入系统的制度化议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及其模式的意义就在于:它既有利于厘清当下中国环境治理运行的基本逻辑、制度约束和体制性困局,又在于它有利于厘清未来中国的环境事务治理之道应走向何处.

第二章,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演进与逻辑.文章分析了社会治理随着政治体制的演变而呈现出的嬗变规律,以此作为环境治理当下反思和未来重构的理论前提.具体分析了统治型治理模式、管理型治理模式、服务型治理模式、多中心治理模式四种社会治理模式,并对这种演变的基本脉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第三章,中国视野下的环境治理:权威型范式的制度逻辑.文章指出中国的社会治理是权威型范式,它使中国社会事务呈现出不同样态的治理悖论,即现代化与个体权利之间的悖论、立法与法治之间的悖论、公共领域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悖论和转型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悖论.在中国视野下,和其他社会事务一样,权威型社会治理范式同样整体地嵌入到环境治理之中,它在环境事务领域的显现构成了困扰中国环境法治实践的根源.环境治理的成效受到占据不同利益的个人、组织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约束,而不同主体的行为受到其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的制约.在权威型范式下,环境治理的成效与未来轨迹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国家、科层权力和公众三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间的作用.

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境治理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3000字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环境治理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环境治理论文范文选题

第四章,权威型环境治理的实际样态及其成因.该部分指出了在制度逻辑的导引下,权威性环境治理呈现出来的各种现实困局,如“权法矛盾”与法律的隐匿、“不出事逻辑”与运动式环境执法、环境法律的地方性“变通”与“悬置”、利益合谋与利益俘获、公众维权演变为大规模环境事件、环境NGOs处境尴尬与选择性失语等等.进而,从国家与地方、权力与公众、权力与法治三重关系出发解释环境法令在权威体制下是如何失败的.

第五章,通向公共治理之路:环境公共治理的框架及其实现.该部分是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尝试性建构,在比较权威型治理和公共治理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公共治理的概念,并以环境公共*、环境共同体法治、公众参与为基础,建构一个网络化、多样性和超稳定的合作治理模式.意欲实现环境公共治理这种超稳定的治理模式,应当注重搭建理想的合作规范模型,建立连带制衡机制、合作伙伴关系和复合的策略工具,发挥软法机制的功能,塑造公民环境义务观,互换个体行动者归来.

第六章,结语.该部分指出了环境公共治理中合作、参与、协商、沟通、互信都应是在法律约束下进行.

本文因循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分析路径,以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构成的宏大背景为依凭,经由对中国环境治理的“问题化”处理和结构化解释,使现有的理论资源与中国当下权威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实践勾连在一起,并提出一种新的治理范式——环境公共治理.从这一进路出发,本文坚持方法论多元主义,既有在据理观察和价值参照基础上的诠释方法,亦有依托经验材料的实证分析方法;既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更注重更具一般意义的法学研究范式.将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实证调查和规范分析、描述性手段和评介性方法统协在一起,适为共济.

第二篇环境治理论文样文:全球环境治理的结构与过程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日趋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众多全球环境治理安排.然而,全球环境问题却依旧持续甚至加速恶化,也依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为什么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未能有效治理全球环境问题?这是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研究的重要理论与现实课题.本研究以全球环境治理理论为出发点,着力分析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安排在结构与过程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而阐释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这对于全球环境治理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设计方面,本文采取提出问题、提出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和案例分析的三段式研究模式,对全球环境治理的结构与过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导论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全球环境治理结构与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本文的研究边界,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第一章研究了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安排.本章首先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安排的构成与特点.进而分别论述了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环境、有害物质跨界转移四大类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安排.这其中,本章分别论述了各领域国际环境条约的达成、发展及其面临的困难;并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社会运动等治理安排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其作用和存在的局限.

第二章阐述了全球环境治理结构与过程的基本理论.本章首先阐释了全球环境治理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六类主体及其地位与作用.进而,本章分别论述了现有全球环境治理理论对结构与过程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章提出了影响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有效性的三个因素:结构方面的各类治理主体间的权威分配、国家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时发生的变化;以及过程方面的诸治理主体间的互动.为后续章节对这三个因素分别进行具体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着重对全球环境治理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安排在结构方面存在的缺陷.首先,本章分析了全球环境治理的理想结构模式,论述了合理的权威分配和完善的国家跨国转型对于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效能的重要意义.其次,本章具体分析了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威分配对治理安排效能的影响,这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结构的第一个要素.一般来看,能够承担一定的全球或区域环境治理功能,分享环境治理权威的治理主体共有六类:国家、次国家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科学机构.而全球环境治理的功能(Governance Function)则包括议程设置、建立框架、环境监测、履约核查(Verification)、规则制定、建立规范、强制执行、能力建设、资金供给九个方面.本文经过研究和论证,阐释了在特定的全球环境治理安排中,上述诸治理主体在各个功能领域中的权威分配缺陷,是导致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效能不足的第一个因素.再次,本章具体分析了国家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时发生的变化对治理安排效能的影响,这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结构的第二个要素.本章提出,国家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时的“跨国转型”(Transnational Transformations)构成了这里的重要变量.国家的跨国转型是指,从*政府作为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唯一重要代表,转变为*政府各部门、次国家政府、乃至立法、司法机关共同参与到全球或地区环境治理事务中来,并形成部门间、次国家政府间和立法、司法机关之间的跨国合作这一过程.本文的研究认为,次国家政府间、各国立法和司法部门间的跨国合作,对于全球环境治理安排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安排中国家跨国转型的不完善,是导致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效能不足的第二个因素.

本章的研究中,选取了《斯德哥尔摩公约》框架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确认程序、《维也纳公约》及其《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对于臭氧破坏物质的管控问题,以及东亚酸沉降治理等案例对权威分配失衡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气候保护城市计划”和《巴塞尔公约》框架下跨国法律合作不足等案例论证了国家跨国转型不足对全球环境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对全球环境治理的过程进行研究,论述了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安排在过程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章首先论述了全球环境治理的“三环过程模型”,并以此阐释全球环境治理的理想过程模式.具体来看,全球环境治理是在科学研究、政治—政策、市场这三个相互影响的环节中进行的.而国家、次国家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科学机构这六类全球环境治理主体则在上述三个环节中发挥作用、行使治理权威.由此,便形成了上述六类治理主体在科学、政治、市场三个环节中的互动.本章研究提出,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安排中各类治理主体在三个治理环节间的互动缺陷,是导致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效能不足的第三个因素.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82703.html

本章的研究中,使用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评估报告(IPCC报告)“决策者摘 要 ”的编纂程序、2℃长期升温控制目标的确定、《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编纂过程等诸多案例,对全球环境治理安排中的过程缺陷导致其不能有效治理环境问题这一观点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五章对前述三个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全球气候治理实践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性地论证全球环境治理结构与过程对治理安排效能的影响.本章首先对前述各章分项论证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归纳,以影响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效能的三个因素作为变量,建构起一个三维坐标系,即“全球环境治理安排的效能分布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对现有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未能有效治理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随后,本章以全球气候治理实践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综合性地验证了全球环境治理的结构与过程对治理安排效能的影响.并以《京都议定书》减排额度的确定、清洁发展机制框架下项目减排额度认定、“总量限额与排放贸易”机制的缺陷等案例,站在全球气候治理实践的视域中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综合性的验证.

结论部分进行了研究总结.在全球学、全球治理理论与实务的视角下,对全球化时代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进行了总括性分析.

第三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模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整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已大为改观,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也更为稳固.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复杂,区域差异性大,加之本身极度脆弱,虽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局部改善、但是整体不断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有关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从调整的范围、手段、内容和取得的实效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要素,加快推动和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创新,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西部地区资源和环境现实而迫切的需要,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为研究内容,对我国三十多年来环境政策的演变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做了客观评价,深入剖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环境政策内容不够全面、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调整方法和手段单一、执法不严;退耕还林政策、天然林保护政策和水土保持政策等强化行政命令、忽视市场作用、多头管理出现部门冲突、政策缺乏激励措施、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等.上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在政策理念、政策体系、调节手段和范围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在实践中集中表现为政策理念相对滞后、政策体系不够完整、政策执行环节薄弱、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公众参与不足等方面.

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立足当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和实践的分析考察,提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应在战略层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在观念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道路方面走生态文明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生态文明为理念,遵循协调统一、环境*、制度创新和本土化原则,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治理网络,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全面创新,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宏伟目标.

第四篇环境治理论文范例: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研究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是支柱型矿产资源严重短缺,分布和储量也不理想.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高强度资源开采,资源的供需矛盾和生态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当前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盲目性和短视性.在过去的发展中,工艺落后、破坏浪费巨大、回收比例过低,再加上体制不顺、市场不稳、管理效率低,资源环境的代价过大.矿山环境问题处于这个节点上,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着极为严峻的压力,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保护矿山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矿业城市和谐发展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各国企业在协调经济、社会环境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矿山环境保护的经验,其成功之处在于矿山环境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以超前预防替代了被动治理,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比较欠缺的.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矿山环境管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矿山环境治理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矿业发展的需求.绩效评估,尤其是环境绩效(也称绿色绩效)评估,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随着企业绩效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验型、主观性绩效考核方法己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其中,对环保绩效进行定量、精确考核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型、定量化的方法越来越受欢迎.虽然这些年我国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不管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均有所发展,但对于矿山企业的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研究还处于较为零散的状态.因此,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改变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由于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理论,包含企业绩效理论、矿山治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当前对绩效进行定量的、精确考核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型、定量化方法尤为必要.建立科学的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指标的选取甚至建模问题都亟待解决.第二,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检验方法的好坏离不开实践.本文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实证验证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方法,以检验并完善其功能,使该方法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和适用性,这也是本文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矿山治理的现状,研究针对我国的矿山环境治理绩效,探讨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矿山环境问题产生的特点、类型,结合矿山开采前、中、闭矿期对矿山环境问题治理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评价与预测的模型以及方法.在实证分析方面,以矿山案例数据为例,验证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的方法,使其具有通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科学性,灵活性,适应性六大特点,发现了矿山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结构共分为八章,主要包括理论与方法研究、定量研究和对策研究三个部分.

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提出了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认为我国企业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主要限于对国外绩效评估理论的介绍和评鉴,对国内企业绩效评估的实践总结提炼不够,而且大多数文献中有关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的论述也相对较少,只是讨论了一些有关具体运作的表层性问题,国内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系也尚未形成.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在理论与方法研究部分.第二章是理论研究,一方面对当前理论研究现状探讨了矿山企业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研究的意义,明确了论文的研究价值与方向;另一方面对已有研究理论的分析与掌握为论文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首先,系统地梳理了绩效、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详细地阐述了绩效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目前,绝大多数文献对于矿山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绩效论述相对较少,也没有较为清晰的解释,而只是谈论一些有关具体运作的表层性问题.本文通过对绩效理论的研究,界定了绩效评价的概念.从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和谐的角度,阐述了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业理论在理念、方式、目标三个方面也为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的指导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章是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方法的选择.对于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是建立在专家的能力、指示、偏好、经验之上,这种评价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灰色性),为了减少误差使用分辨率高、精确度高、应用简单的灰色理论比较合适.对于矿山环境治理绩效预测这一块,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很重要,需要大量的整理和计算工作.MATLAB工具箱以及粗糙集理论的引入,大大简化了工作量,在排除会干扰预测结果含有冗余信息的多余指标后,留下对最终结果影响最为明显的指标,然后将约简后的指标数据作为输入样本进行未来绩效的预测,并最终验证了这样的组合模型比单一神经网络模型有优越性.通过分析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及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行性,最终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作为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方法;采用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方法作为矿山环境治理绩效预测的方法.

定量研究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主要由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组成.第四章首先概述了矿山环境问题、治理方式和现状.认为国内对于矿山环境的研究、防治水平还比较低,矿山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易造成矿区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简述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明确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是以政府为指导,以企业为主并实施,以公众参与的三方主体.然后在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部分指出本文矿山环境治理绩效将结合开采前期、中期、闭矿期分别从业务绩效、财务绩效、效益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以模糊APH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以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作为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的评价方法对受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第五章阐述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预测的方法和步骤,用已建立好的指标体系,通过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方法,约简了评价指标个数,再通过神经网络进行绩效的预测分析.最后第六章是根据前两章的方法研究,结合矿山案例数据,通过实证进行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评价.然后进行数据、图表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最后对比分析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方法与预测方法,总结了他们的优缺点,相同不同点,以及泛化的适用性.

在对策研究部分,提出了提升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的建议.矿山环境治理是矿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是对矿山环境治理[作的检验.从政府层面看,需建立统一相关的政策指导和法规保障,营造矿山治理绩效多方参与监督的环境;从企业层面看,积极构建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如科学选择适用的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绩效评估制度化;从公众层面来说,强化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则尤为重要.

最后是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由于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所涉及的研究问题较多,本文的侧重和覆盖面也有限,所以在未来,作者还将在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深度方面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基于对绩效理论、综合评价理论、粗糙集理论、神经网络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概念的研究分析,本文系统地选择了矿山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的方法,建立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相应指标及其权重,构建了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

(2)将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方法与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构建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预测模型,同时完善了矿山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的方法.

(3)运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评价指标的适用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期形成科学实用的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的评价与预测方法,促进矿山环境的有效治理.

第五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格式: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呈现常态化,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中国将改革消费税和资源税,加强环境税立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污染,并且前所未有地宣布“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治理环境污染,将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中国关于环境治理财税政策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税收政策方面,主要从税收政策的不足,OECD国家环境税收政策的经验借鉴以及开征环境税等角度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为本文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基于财税结合的视角研究环境治理的文献相对较少.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作为推动环境治理的两个重要经济手段,是一个有机整体,税收政策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地方需要财政政策直接或者间接弥补,这就像拳击手的一套“组合拳”,只有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协调发挥作用,才能取得环境治理的最佳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展开研究,力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财税政策促进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中国环境财政政策和环境税收政策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这些财税政策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有哪些不足中国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如何考虑污染溢出性,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会发生什么变化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如何中国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如何考虑污染溢出性,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会发生什么变化税收优惠的环境治理效率如何基于以上分析,中国下一步该如何进行提高环境治理效应的财税政策改革和优化

在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备受关注的今天,本文对中国环境财税政策的实施状况、环境治理效应和政策改革建议进行详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共分6章,第1章导言,第2-3章是本文的研究基础,第4-5章是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分析,是本文的重点,第6章是全文结论和政策建议,具体内容为:

第一章为导言.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为财税促进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首先从污染治理投资、财政转移支付、政府绿色采购等方面,对财政政策促进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其次,从征收排污费、征收环境税、税收优惠等方面,对税收政策促进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对环境财税政策与“命令——控制”行政手段、许可证交易手段进行比较.

第三章为中国环境财税政策实施状况.财政政策方面,污染治理投资、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政府绿色采购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治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与教育、卫生等公共财政支出相比,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相对较低,结构有待优化,发挥作用有待加强.税收政策方面,征收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排污费等环境税费,起到了约束污染物排放的作用;给予生产者或者环保产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减免优惠,起到了激励节能减排的作用.但是,从总体效果看,由于各个税种设计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环境治理,因此,在实践中发挥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改革.

第四章为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由于2007年环境保护支出才列入财政预算,缺乏细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绿色采购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用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代表环境财政政策变量,建立一般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旨在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考虑到污染溢出导致相邻地区环境污染的空间集聚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并将实证结果与一般面板分析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中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均较为明显,增加环境保护财政支出能有效降低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然后,从“投入—产出”角度,对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分析,并且对影响效率的财政分权、公众参与等因素进行Tobit面板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治理效率差异较大,效率高低与其经济发达程度无关,与财政分权和公众参与等因素有关,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其财政政策的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第五章为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分析,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从征收税费角度,对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排污费的环境治理效应进行一般面板回归分析,并对面板模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到污染具有溢出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征收税费的环境治理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且把实证结果与一般面板回归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征收排污费作为中国目前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抑制污染作用,反而与污染物排放呈正相关关系,其他各个税种的环境治理效应各不相同.从税收优惠角度,对中国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DEA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收优惠的治理效率差别较大,总体上效率普遍偏低,应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生产者及时了解并用足优惠政策,实现税收优惠的激励目的.

第六章为结论与建议.财政政策改革方面,要继续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税收政策改革方面分两步走:第一步,继续完善现有税费体系;第二步,开设新的环境税税种,重点是要合理设计税率,使生产者应纳税额高于治污成本,促使企业积极治理污染.同时,治理环境不能单靠财税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环境政策的组合以及优化选择.

本文的创新之处:

(1)基于面板模型的财税政策环境治理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方面,以2007-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包含污染治理投资、财政转移支付、政府绿色采购等手段)为解释变量,以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加上一系列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进行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面板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财政政策能有效抑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税收政策方面,对2004-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排污费的环境治理效应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并且加入政府竞争、人口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税费的环境治理效应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改革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2)基于污染溢出的财税政策环境治理效应分析

环境污染具有溢出性,导致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本文在一般面板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空间地理位置对环境治理效应的影响,并在空间相关性检验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分别对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空间效应明显,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空间效应表现不一.总体上,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不如财政政策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3)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效率分析属于效应分析的一种.财政政策方面,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为投入指标,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和废气中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去除量为产出指标,对财政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DEA分析,并且分析了财政分权、公众参与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治理效率差异较大,普遍偏低,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其环境治理效率.同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收优惠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DEA分析.结果表明,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率总体不高,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4)把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融合到一个体系,进行综合环境治理效应分析

从研究内容上,以往单独研究环境税的文献较多,单独研究环境财政政策的文献较少,把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融合到一个体系中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更少.从研究方法上,以往的同类文献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这些文献都为本文开展研究提供了很多启发和借鉴.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把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融合到一个体系,阐述中国财税政策的实施状况,对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分别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实证研究,并提出改革建议,希望对中国环境财税政策改革有所借鉴.

本文关于环境治理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引用文献:

[1] 关于城市环境治理的论文题目 城市环境治理论文题目怎样取
[2] 环境治理论文选题范文 环境治理论文标题怎样定
[3] 城市环境治理类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治理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环境治理论文范文参考 环境治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环境治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