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吉林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吉林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吉林医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9

吉林医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吉林医学论文范文参考: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诊断及指导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2. 第二篇吉林医学论文样文: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
  3. 第三篇吉林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人参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4. 第四篇吉林医学论文范例:人参皂苷微生物转化的研究
  5. 第五篇吉林医学论文范文格式:安多曼巴扎仓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吉林医学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吉林医学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吉林医学论文范文参考: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诊断及指导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脓毒症是指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并可以导致严重脓毒症(感染继发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或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加之液体复苏不能逆转的低血压状态).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ICU主要死亡原因,脓毒症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是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脓毒症通常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些临床表现并不是感染所特有的,非感染疾病有时也表现为脓毒症样的特征.而抗生素应用往往也是根据这些非特异临床表现,这不但影响脓毒症的诊断,也影响脓毒症患者治疗.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是诊断脓毒症的主要生物标志物.通常情况下,当机体受到内毒素刺激3-4小时后,降钙素原被释放进入循环,并在8-24小时后达到高峰,研究证实降钙素原可以作为危重病患者诊断感染的有效标志物.CRP主要是在白细胞介素-6刺激下由肝脏合成,在临床上CRP是最常用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对于筛选危重患者、诊断感染及评估患者对于抗生素治疗的反应性方面有较好的价值.为了提高脓毒症的诊断精确性,可以采用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如传统标志物与新标志物的联合,而对于PCT与CRP检测来估危重患者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十分有限,且缺少深入的研究资料,特别是缺少两者联合检测的相关研究,而对于CRP指导脓毒症患者抗生素应用方面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RP、PCT及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危重患者脓毒症的临床意义,并探索了CRP流程指导危重患者抗生素的价值.

1. C反应蛋白(CRP)与脓毒症诊断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收集资料来自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住院患者.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周岁,进入ICU病房初始6小时内曾进行过C反应蛋白检测并有原始记录.排除标准:对不能明确是否感染,ICU停留时间小于72小时,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结果:共纳入危重患者109名,其中脓毒症所占比例约为62%.脓毒症患者的CRP(中位数)为151.5(96.4–203.0)mg/L,非脓毒症患者CRP(中位数)为16.7(3.9–44.7)mg/L,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SOFA评分、FiO2/O2、体温、机械通气比例、脓毒性休克比例等这些指标有明显的差别.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只有CRP、FiO2/O2、机械通气比例两组有明显的差别.为了获得CRP对于脓毒症诊断的精确性及临阈值,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提示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04,对于脓毒症的诊断阈值为50.7mg/L,敏感性(%)及特异性(%)(95%可信区间)分别为90%(76%–98%),83%(45%–86%).脓毒症组与初始C反应蛋白有相关性的为心率(R等于0.32,p等于0.01),肌酐(R等于0.36,p<,0.01).而初始CRP在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2. PCT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收集资料来自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住院患者.进入ICU病房初始6小时内曾进行过PCT检测并有原始记录.排除标准:对不能明确是否感染,ICU停留时间小于72小时,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共纳入危重患者87名,脓毒症所占比例约为54%,脓毒症患者的PCT中位数为10.45(1.43–63.51)ng/ml,非脓毒症患者为0.37(0.07–1.92)ng/ml,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SOFA评分,FiO2/O2(mmHg),体温,肌酐等这些指标两组有明显差别.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只有PCT及体温两组有明显差别.

为了获得PCT对于脓毒症诊断的精确性及临阈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04,PCT对于脓毒症的诊断阈值为1.1ng/ml,敏感性(%)及特异性(%)(95%可信区间)分别为81(70–92),70(56–84).

相关性分析中,脓毒症组与初始PCT有相关性的为心率(R等于0.33,p等于0.02)、肌酐(R等于0.66,p<,0.01)、血小板(R等于0.51,p<,0.01)、平均动脉压(R等于0.49,p<,0.01)、脓毒性休克(R等于0.44,p<,0.01)、PaO2/FiO2(R等于0.38,p等于0.01)及SOFA评分(R等于0.67,p<,0.01).而初始PCT在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3. 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对于诊断危重患者脓毒症价值的探讨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收集资料来自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住院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包括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在进入ICU后6小时有初始的CRP及PCT的检测结果.排除标准为诊断不明确及住院时间小于72小时者.联合诊断定义为单独的CRP或PCT联合PCT或CRP检测.当PCT及CRP同时阳性时为联合测试的阳性,而二者之一或两者均为阴性者即为阴性.联合测试与单独测试的比较方法是应用比较两者之间的优势比(OR).

同时检测CRP及PCT的危重患者共55名,脓毒症比例约为60%.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06(95%可信区间(CI):0.70–0.93),而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07(95%CI:0.67–0.96).PCT诊断危重病患者脓毒症的最佳阈值为1.1ng/ml,应用这个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3%和68%.CRP的最佳阈值为50.7mg/L,应用这个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0%和79%,阴性诊断价值为83%.应用这两个阈值联合测试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6%,阳性诊断价值为90%.联合测试的优势比(odd ratio,OR)值为19,CRP的OR值为18,PCT的OR值为9,联合测试OR值大于PCT单独测试的OR值,而联合测试与CRP单独测试的OR值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4. CRP及PCT指导脓毒症患者抗生素应用价值比较的探讨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收集资料来自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ICU病房住院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包括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怀疑脓毒症并已应用抗生素者并根据CRP或PCT指导而停用抗生素者,如按CRP指导抗生素者分为CRP组,按PCT指导抗生素者分为PCT组.排除标准为金葡菌血症、免疫抑制的患者、诊断不明、ICU停留时间小于72小时者,以及未按生物标准物指导抗生素应用者.

CRP为50mg/L作为区分严重程度界值,第4日CRP<,25mg/L或第5日CRP下降>,80%为停用抗生素的标准;PCT为1.0ng/ml作为区分严重程度的界值,第4日PCT<,0.5ng/ml或第5日PCT下降<,80%作为停用抗生素的标准.纳入113个脓毒症患者,其中CRP组50人,PCT组63人,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如年龄、性别、危重病评分、感染部位及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上没有统计学差别;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肺、腹腔,而常见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球菌.

PCT组与CRP组比较其抗生素应用时间是相似的,而其他指标如ICU住院时间、感染复发等指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尽管PCT组患者在28天死亡率及28天生存曲线分析上表现出更高生存率的趋势,但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83266.html

5.结论

CRP不仅与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脓毒症诊断的多项因素相关,因此,CRP可以作为脓毒症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CRP诊断脓毒症的阈值(50.7mg/L),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密切相关,精准的诊断阈值是提高脓毒症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的根本保证.高水平的CRP可能是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PCT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在本组危重病患者中当诊断阈值为1.1ng/ml时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PCT与ICU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与平均动脉压、血小板、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而与心率、肌酐水平、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由于CRP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NPV),因此,更适宜用于危重患者脓毒症的排除性诊断.本组对照结果没有显示PCT优于CRP,采用PCT与CRP双阳性结果联合评估,对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价值(PPV).

CRP与PCT一样都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停用抗生素的指标.

6.本研究创新性

本研究提示CRP为50.7mg/L,PCT为1.1ng/ml作为诊断脓毒症的最佳阈值.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危重病来说,CRP检测由于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故适合脓毒症的排除性诊断.同时对于脓毒症的诊断上没有表明PCT优于CRP.而PCT和CRP的双阳性联合测试,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价值,故适合脓毒症的确定性诊断.

本研究建立了CRP指导停用抗生素的流程并证明了其实用性,验证了CRP与PCT一样可以用来指导危重病患者的抗生素治疗.

第二篇吉林医学论文样文: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

研究目的

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

研究对象

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

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

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

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

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

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

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D等四方面.

研究内容

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

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

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

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

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

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

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

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

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

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研究结果

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

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

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

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

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

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

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

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

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

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

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

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

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

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

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

3兼证

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

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

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

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

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

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第三篇吉林医学论文范文模板:人参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人参的研究一直为本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人参果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成熟果实.进年来,随着人参地上部分利用的研究进展,人参果具有高含量的人参皂苷和显著的生理活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人参果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且不深入.到目前为止从人参果中仅分离鉴定了十余种人参皂苷.而文献报道从人参根及其它部位已分离鉴定了五十余种人参皂苷.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具有人参根的主要生理活性.因此,系统深入研究人参果化学成分,特别是人参皂苷类成分,很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可能籍此研究发现新的活性成分或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

为了给系统研究人参增添新的内容,扩大人参的药用范围,给正确评价人参果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人参果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项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层析、ODS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和低压硅胶干柱层析等常规的植物化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结合先进仪器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通过多种不同的提取、分离工艺路线,从人参果中分离得到了四大类化学成分——皂苷类、生物碱类、植物甾醇类和有机酸类共1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物理常数、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质谱(MS)、红外光谱(IR)、旋光谱(ORD)、核磁共振NMR(包括多种2D NMR技术:)]的方法鉴定了其中1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分别为十个皂苷、一个生物碱、一个植物甾醇和一个有机酸.皂苷类十个单体分别为人参皂苷-Rb_1、-Rb_2、-Rc、-Rd、-Re、-Rg_1、-Rh_1、-Rh_2、(Ginsenoside-Rb_1、-Rb_2、-Rc、-Rd、-Re、-Rg_1、-Rh_1、-Rh2、)异人参皂苷Rh_3(3-O-β-D-glucopyranosyl-dammarane-(E)-20(22),24-diene-3β,12β-diol.)和人参皂苷compound K(Ginsenoside compound K),生物碱单体为Ginsenine Ⅰ,甾醇类单体为β一谷甾醇(β-sitosterol).有机酸类为苯甲酸.其中异人参皂苷Rh_3和生物碱为新化合物;人参皂苷compound K为新天然化合物.苯甲酸为首次从人参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人参果化学成分的研究果中分离得到.

到目前为止,从人参属植物中发现并获得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报道琦民少.

本项研究从人参果中发现并分离得到了一生物碱单体化合物,且为新化合物.这将为进一步全面正确的评价人参的药用功能,临床药效提供新的基拙依据.另外,本项研究还发现并分离得到了一新的天然化合物一扰肿瘤活性成分人参皂普comPoundK,并对其进行了含量浏定.这一化合物过去一直普遍认为只有在进行生物代谢的研究过程中,人参皂普经生物转化,即在土壤细菌类水解、特殊酶的水解及生物的肠内菌代谢作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此物质在天然化学成分的分离研究中未见报道,它的分离将为人参的基拙研究增加新的内容,提供新的依据.

本项研究还采用Agilent noo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人参果中的人参皂普comPoundK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人参果中的人参皂普compoundK的含量约为0.029%.

应用Aghent 6890G一c一5973MsD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联用仪提取分离鉴定了人参果挥发油中的26个化合物.

应用日立一835型氛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人参果中总氨基酸进行了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参果中存在16种以上的氨基酸,人参果中总氛基酸含量约为10.42%.

采用美国JARRALL-一ASH800系列Mark一n型电热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配同PDPSA计算机,对人参果中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果中存在24种以上的无机元素,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各有不同.

综合各项研究结果,本文初步系统研究分析了人参果的化学成分,为正确评价人参果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各类型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光谱学依据.为扩大人参的药用范围,给系统研究人参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人参果的药用前景莫定了基础.

本文的创新点是: ·,用不同的提取、分离工艺路线,从人参果中发现并分离得到了两个新的单体化合物.一个为皂普,一个为生物碱.通过物理常数、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异人参皂普Rh3,伍nseninel.用ZDNMR的多种技术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碳氢全归属,为该类化合物波谱学提供了理论依厂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人参果化学成分的研究据.

·,从人参果中发现并分离得到了一新的天然化合物一杭肿瘤活性成分人参皂普comPoundK,并采用HPLC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还对H卫LC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法简便、灵敏和准确、可作为评价人参果质量的可靠有效分析方法.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其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和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莫定了基础.而且可能为解释人参皂普类的生物合成提供新的依据.

·,应用现代化仪器首次对人参果中挥发油、无机元素及总氨基酸进行了测定分析.为人参果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篇吉林医学论文范例:人参皂苷微生物转化的研究

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研究证明,人参皂苷为西洋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具有西洋参根的主要生理活性.迄今为止,分离并确定了结构的单体皂苷成分有50余种.人参各单体皂苷普遍具有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血管疾病、消炎、解毒等生理功效.目前,由于人参皂苷尚未实现全化学合成,其单体皂苷临床应用只能从人参、西洋参的根、茎、叶及果等部位提取总皂苷后,经加工(物理、化学和酶解等)、分离及纯化,以满足医疗需要,为了获得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人参稀有皂苷(如Rh_2、Rg_3等),国内外化学、药学及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人参皂苷的结构改造工程,其研究目标主要锁定在对人参二醇系皂苷C_3和C_(20)位的糖基结构修饰,利用不同方法对人参皂苷糖基进行结构改造,使人参、西洋参中含量较高的二醇系人参皂苷Ra、Rb、Rc、Rd等的糖基经过水解作用,定向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如Rh_2、Rg_3等.目前,主要应用的方法有酶水解法改变人参皂苷结构.我国学者在人参皂苷结构改造工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连轻工业学院金凤燮教授发明的“酶转化法生产Rh_2等人参稀有皂苷”,在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以往的研究中,生物体系选择上,主要以低等微生物为主,在底物选择方面,则以人参二醇系皂苷为首选;而获得的目的产物则主要为Rh_2,酶转化法为主要采取的人参皂苷转化法.

本研究采用不同于以往的策略,对人参皂苷进行微生物转化,(1)底物:为西洋参及其根部提取物,取材容易,不用作前处理.(2)转化用微生物:高等大型药食两用菌,其优点为:a菌种明确;b来源广泛,且便于菌株筛选(或菌株改造);c不产生有毒物质.(3)共培养亦即将底物与微生物一起培养,而不单纯用酶催化.目前这一方法已经成为目标化合物转化合成与活性化合物结构优化的首选方法.(4)目标产物为新型西洋参--菌参.

通过对不同时期产物中人参皂苷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人参二醇系皂苷Rb1在发酵前期转化为Rd,在发酵后期Rd则被大量分解,而Rb1含量基本不变.(2)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化合物Compound K,第5d和第10d发酵产物中基本相同.(3)二醇系皂苷Rb_2、Rc以及三醇系皂苷Re、Rg_1其含量变化不显著,(4)发酵产物中未能检测到Rh_2、Rg_3及人参二醇、三醇系皂苷.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采用酶法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抑或液体摇瓶发酵法转化人参皂苷,关注的仅是产物中稀有皂苷的种类及其含量,而未见有转化过程中二醇系皂苷和三醇系皂苷含量变化的报道.因此,转化反应机理的探讨均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本研究通过不同的发酵方法,在不同时期对二醇系皂苷和三醇系皂苷含量的变化及新成分的产生,首次客观地推断出人参二醇系皂苷Rb_1在微生物发酵条件下的转化途径:即GRb_1→GRd→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人参皂普微生物转化的研究GComPoundK.

人参皂普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口服人参皂普的抗肿瘤活性是肠内厌氧菌代谢产物所致.CK是被吸收到血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CK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杭肿瘤细胞活性.人参皂普C ompoundK过去只是在人们研究人参皂普的生物代谢过程中被发现,即人参皂普经生物转化,在土壤细菌类的水解、真菌、特殊酶的水解或口服人参后在动物的肠内菌代谢作用下,才能产生.ComPoundK的特别性在于其结构的特点.此化合物为原人参二醇系皂普,是原人参二醇型皂普元(非糖部分)与糖结合在CZ.位的羚基上.C3和CZ.位结合糖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空间化学环境不同,前者大于后者,也就是说,当皂普元C3和CZ.位都结合糖,如果进行部分水解(化合法的弱水解),那么,CZ.位结合的糖首先水解下来,而C3位结合的糖不受影响.这就意味着此化合物的形成(合成或降解)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如特殊酶,有人认为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发生.本研究采用的菌株能特异性水解C3位目一D一葡萄糖普键的菌株,从而产生CompoundK,不仅为日后分析酶的结构和功能,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探讨人参皂普C ompoundK产生的机理莫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大量生产人参皂普CompoundK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首次建立了西洋参固态发酵的实验室反应体系.利用该方法研究人参皂普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合成代谢,为将来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实现人工调控获得目的产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前景.

.技术路线设计独特.本研究采用不同于现有的菌种改良技术,筛选产生专一性酶的菌株获得目标产物,为人参皂普结构改造工程筛选效率更高,专一性更强的产酶微生物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借鉴,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项目采用具有水解C3位上p一D一葡萄糖普健的菌株,西洋参为营养基质,固体发酵进行人参皂普的结构改造,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西洋参作为“药性基质”,由特定药用真菌发酵,将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活动和生化效应,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和新的功能.因此,具有活性成分的药性基质被药用真菌发酵,它既能提供真菌所需营养大量产生菌

第五篇吉林医学论文范文格式:安多曼巴扎仓研究

藏医学(()Tibetan medicine)是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至今仍然在被其传播区域的人们所使用的世界传统医学之一.4000年以前乃至更久的史前时期,青藏高原的先民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公元7至9世纪在融合欧亚各医学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至公元18世纪,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藏医学不仅分布于整个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南麓西缘这片广袤的藏裔民族聚居区(按照今天的国别和行政区域划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区、印度北部的拉达克、锡金、尼泊尔西部和北部、不丹王国),而且已经传播到了所有蒙古裔民族居住的区域(包括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中国其他诸如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等省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共和国等地区).藏医学能够传播到如此广袤的地域,特别是17世纪以后在安多和诸蒙古部族地区传播如此之快,曼巴扎仓功不可没.

“曼巴扎仓”(())为藏语音译,“曼巴”(())意为“医生”,“扎仓”(())意为“经院或学院”,“曼巴扎仓”即藏蒙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内学习藏蒙医学、培养藏蒙医生的专门机构,是集医学教育、医疗、制剂等为一体的藏蒙医学综合发展中心.它是15世纪格鲁派创立后,包括藏医学在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进一步组织化、体系化的产物.其模式肇始于公元1696年第司·,桑杰嘉措(()1653-1705)在拉萨创建的藏医学中心——迦布日医学利众院(()()),之后逐渐传播至安多和蒙古等地区,在以上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内创建了近百座曼巴扎仓.曼巴扎仓以藏传佛教寺院为依托,高度组织化、体系化,历史上对藏医学在安多和蒙古地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教育体制完备、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独具特色,培养造就了大量的藏蒙医学人才,并且注疏、编写了大量的藏医学典籍.其形成、发展、制度以及功能等诸方面的研究是藏蒙医学发展史和民族医学传承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论文通过梳理藏文文献——主要为一些藏传佛教寺院的寺志(())、教法史(())、藏区的地理文献或圣迹志(())、寺院寺规(())、藏医古籍、公文(如现存于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的噶厦政府各种公文)、藏传佛教学者(一般都是高僧大德)的“南穆特”(()传记)以及寺院所藏各种藏文文献中零星散布的有关各地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的建立和发展状况、扎仓的宗教仪轨和习医制度等、各寺院曼巴扎仓法台、高僧的传承等信息,以及早期外国考察家游记等资料,结合田野调查,以曼巴扎仓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在研究曼巴扎仓模式的起源、安多地区各曼巴扎仓创建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安多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曼巴扎仓:贡本和拉卜楞寺的曼巴扎仓,并对曼巴扎仓的制度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试图通过数位和安多曼巴扎仓有着紧密关系,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经历这个视角来折射出曼巴扎仓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最后就有关曼巴扎仓的几个问题,如曼巴扎仓在藏区的分布特点、曼巴扎仓对藏医学在蒙古地区迅速传播的推动作用、藏医学和“蒙医学”的关系以及曼巴扎仓的现状与未来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吉林医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吉林医学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位论文、2000字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吉林医学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吉林医学论文范文选题

本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如下:

绪论:本研究的缘起、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难点分析,

第一章:曼巴扎仓出现之前的藏医学传承.梳理17世纪之前的藏医学历史脉络;分析和归纳其主要传承模式;曼巴扎仓的滥觞——拉萨迦布日医学利众院的创建、其内部各项制度及其对藏医学传承模式的影响,

第二章:曼巴扎仓在安多地区的初步建立.分析安多曼巴扎仓出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安多各曼巴扎仓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第三章:安多地区最重要的的曼巴扎仓之一——贡本曼巴扎仓的创建、其内部的医学研习制度、贡本的名医,

第四章:安多地区最重要的曼巴扎仓之一——拉卜楞曼巴扎仓的创建、其医学研习制度、拉卜楞的名医,

第五章:曼巴扎仓制度研究,

第六章:曼巴扎仓功能研究,

第七章: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五位和曼巴扎仓命运相关的藏医人物,

第八章:就有关安多地区曼巴扎仓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曼巴扎仓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这篇吉林医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吉林医学引用文献:

[1] 吉林医学论文题目推荐 吉林医学论文标题怎么定
[2] 吉林医学外文文献 吉林医学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吉林医学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吉林医学论文框架如何写
《吉林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吉林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吉林医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