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内科病人心理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3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
  2. 第二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样文:*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分类及护理人力配置研究
  3. 第三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模板: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4. 第四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例: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感研究及促进策略的构建
  5. 第五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格式: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病员和伤员内科疾病特点及救护组织的研究

★100篇免费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参考:“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文从中医药学术理论的基本特征出发,力求通过文献的整理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追溯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本源,从医家对这种“心身一体”思维模式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角度更系统地建立其理论框架,阐明这一思想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临床效应.并使用现代心理测量工具量化中医的“心身医学”相关“心”的属性.同时,探索基于中医药学、现代西方医学、现代医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之上的中医“心身医学”属性研究的规范化思路与方法.从而,在更全面的思路指导下谋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为中医药在当前临床医疗体系下的应用谋求新的思路与途径.

方法:

文献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探讨中医学“心身一体”思想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以现代“心身医学”和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系统整理中医心理学思想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存在形式及古今演变.

临床部分,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热病”门诊SLE病人73例,使用统一的自制问卷和标准心理学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测量,由研究对象自填基本信息采集表,得到患者的一般情况,自填心理学量表,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得出SLE患者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情况、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根据患者的四诊资料和固定中医师的临床辨证确定患者的证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确定其狼疮活动性.

结果:

文献部分,分别探讨了中医药与存在于中国的包括巫祝术这样的原始宗教及后来的道教、佛教等几种宗教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医药与包括儒家、法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通过中医药学理论与这些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阐述了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本源.同时,从医学模式中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各个环节阐述了中医“心身一体”医学思想的存在形式.以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模式为参照,对其与中医药学,特别是其“心身一体”的医学思想之间,进行了比较学研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及联系的存在形式.

临床部分:

1.SLE病人的心理特征研究

1.1SLE病人心理特征的描述性研究

1.1.1心理健康水平(SCL-90)

SLE病人在SCL-90十个因子中,强迫症状较为明显,恐怖因子则相对不明显.与常模对比,SLE病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各因子上,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01).

1.1.2抑郁水平(SDS)

与常模对比,所收集SLE病人群体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常模(p<.01).

1.1.3焦虑水平(SAS)

与常模对比,所收集SLE病人群体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常模(p<.01).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病人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问题.通过分析得知,对SLE病人而言,其抑郁倾向相较焦虑倾向更为显著.

1.1.4领悟社会支持度(PSSS)

所收集73例SLE病人,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总体良好.其中62人领悟社会支持无明显问题.存在严重问题(得分小于32分)的3例病人,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及量表的内在意义可知,此三人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之所以严重底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个性人格心理特征导致了在这一心理测量维度上呈现低分特征,而并不能直接反映其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不足.

1.1.5人格特征

在内外倾、情绪性、精神质、掩饰性这四个人格维度上,SLE病人在内外倾(E量表)、情绪性(P量表)上得分较高,人格特征偏于“外倾不稳定性”.并且,有很明显的掩饰性人格特征.

1.1.6生活应激事件

SLE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多有负性应激事件.这对于病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好转都存在这不利影响.

1.2.SLE病人心理影响因素及各个心理维度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1.2.1在性别、年龄、婚否、病程四个因素中,年龄、婚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低龄、已婚的SLE患者,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大龄、未婚的SLE患者.

1.2.2在本文所涉及诸心理测量维度(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其它因子的分数、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生活事件总应激量、负性应激量、领悟社会支持度以及人格的内外倾、情绪性、精神质、掩饰性)中,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和焦虑水平对抑郁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它们之间是一种显著正性的相关.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2500字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题目

1.2.3在本文所研究诸心理测量维度中,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和SCL-90的躯体化因子、恐怖因子、人际敏感度因子对焦虑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前三者与焦虑水平之间是一种显著正性相关,第四者与焦虑水平之间是一种显著负性相关.

2.SLE病人心理影响因素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与狼疮活动期联系较强的心理因素为人际敏感因子、恐怖因子、领悟社会支持度.其中,人际敏感因子、领悟社会支持度呈现负相关的较强联系,恐怖因子呈现正相关的较强联系.

3.心理影响因素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

3.1通过比较处于西医常规诊疗与中西医结合辨证诊疗两种诊疗模式下的SEL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发现,处于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下的SLE患者(本研究收集病例),其SCL-90各因子及总分的均数均明显低于既往处于常规西医诊疗模式下的SLE患者,也就是说前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高于既往常规西医诊疗组的患者.(p<.05)

3.2不同中医辩证证型SLE病人的心理因素比较

3.2.1肝肾阴虚组SLE患者与实证组SLE患者相比,存在者更为明显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心理问题.

3.2.2脾肾阳虚组SLE患者与实证组SEE患者相比,存在着更为明显的敌对心理障碍.

3.2.3脾肾阳虚组SLE患者与实证组SLE患者相比,存在着更为明显的强迫心理障碍.

3.2.4脾肾阳虚组的SLE患者与抑郁、焦虑两种心理问题关系密切.但是,脾肾阳虚与这两种心理问题的关系是不同性质的:前者为负性,后者为正性.即脾肾阳虚证SLE患者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的心理,而更不容易表现出抑郁心理.

3.2.5抑郁是肝肾阴虚证ESLE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3.2.6焦虑是气血虚弱证SLE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结论:

1.中医药学根源于中华文化,本身包涵了丰富的“心身一体”的医学思想.其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从人自身的“心”与“身”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等多个角度去把握的.

2.SLE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并且,与其它内科疾病相比,存在着自身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处于两种病情时期内患者的心理因素状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SLE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态、SLE病人的狼疮活动情况、中医证型与临床疗效,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多个维度的联系.这一方面支持了SLE的心身双重属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医药“心身一体”思想在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体现与临床效应.

3.SLE是一种具有心、身双重属性的疾病.对于SLE病人的诊疗、护理各个环节,应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干预,以更好地促进疾病向愈.

4.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伏气温病”理论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辩证诊疗方案)对SLE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

5.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本身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具有“心”“身”双重属性.在内科病人的心身一体诊疗护理、精神疾病以及精神联络会诊中的精神心理病症等各个临床领域,应重视和发挥中医药的这一优势.

第二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样文:*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分类及护理人力配置研究

研究目的“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实行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是当前医改背景下护理人力管理的改革和努力方向.本课题以*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所需的实际护理工作量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现况研究、工时测算、患者分类、岗位设置的系列课题研究,以探索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人力数量和结构的合理配置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神经内科病房各岗位护理人力配置的测算计算公式,以实现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护理人力、节约医院人力成本、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和岗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①采用质性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进行质性访谈和现况调查,了解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当前护理人力配置现状的认识和看法,分析了解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人力的配置现状,对比分析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直接护理项目、间接护理项目的实施和参与现状.②采用便利抽样法,以某*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为研究对象,运用动作时间测定法,采用体育专用秒表测算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直接护理、间接护理工时数.建立以患者自理能力、病情严重程度、护理操作治疗量、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为综合评分指标的患者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ABCD四类,并测算每类患者每日的直接护理时数和间接护理时数.③采用专家会议法,将卫生部岗位管理文件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现状相结合,构建神经内科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即临床护理岗位的分层框架和各岗位人员的准入标准、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各岗位参与直接护理项目的专家建议工时构成比,以此工时构成比为基础,测算每日责任护士岗、助理护士岗和护理辅助岗的人员配置比例.采用文献分析法引用宽放率和机动系数,建立以护理工作量工时测算为基础的神经内科各岗位护理人力配置的测算模型.

结果①目前神经内科护理人力配置数量总体不足,中夜班护理人力配置更加薄弱,临床护理人员的床护比、护患比均未达到所要求的护理人力配置标准.护理工作内容除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等少数项目外,不同工作经验、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虽然能力不等,但工作内容相同,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以低年资、低工作经验、低职称的大专学历护理人员为主体.②不同自理能力组、不同等级护理组患者直接护理工时的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独采用患者自理能力分类或等级护理分类均不能完全反应临床的护理工作量、不能满足护理人力配置所需的患者分类需求.以专业照顾、护理评估和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为护理工作内容设计患者分类的评分标准,结合自理能力、等级护理、医嘱治疗量、护理评估和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类,ABCD四类患者每日的直接护理时数分别为:120.11、111.21、99.99和37.13min,平均间接护理时间为12.21min.③将临床护理岗岗位细化为责任护士岗位、助理护士岗位和护理辅助岗位,所构建的护理人力配置公式模型为:[(120.11×,NA+111.21×,NB+99.99×,NC+37.13×,ND)/480]×,1.2×,1.46,责任护士岗、助理护士岗、护理辅助岗的配置比例分别为50%、15%、35%.非临床护理岗位其配置公式模型为:[(12.21min×,NABCD)/480]×,1.2×,1.46.NA、NB、 NC、ND为A、B、C、D各分类患者的病人数,NABCD为ABCD四类患者的总病人数.

结论护理人力配置应综合考虑影响护理工作量的各类因素,以患者实际所需的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测算护理工时数,科学地设定护理岗位,优化护理队伍结构,以各岗位所需的护理工时数测算护理人力的配置数量,实现从数量和结构上合理配置护理人力的目标,以促进长效深入地开展岗位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第三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模板: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背景:临床实践是决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MNS研究生今后能成为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的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MNS教育刚起步,国内尚无可供借鉴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招收MNS的院校各自按照对MNS临床实践培养的理解,在临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存在较大差距,有的甚至与本科生实践教学无明显差异,导致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护理人才发展规律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是我国MNS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了解和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情况,找出我国目前MNS临床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的不足,探讨MNS的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探索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及运行规律;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并验证模式中提出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为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我国MNS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中美4所大学护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各院校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从临床实践各环节要素出发,对专业方向、临床实践目标、临床实践安排、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与国外的异同及存在差距,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及方向.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研究:①应用文献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②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全国15所护理院校的MNS研究生,了解学生期望通过临床实践学习达到的实践能力及对临床实践过程的看法;通过对我国6所大学护理学院及临床附属医院的13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深度访谈,初步了解专家对MNS研究生应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等的看法,为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奠定基础.③应用文献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MNS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对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结果:

1.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即MNS研究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以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全面考虑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需求,有效地解决临床或专业服务范畴内的复杂护理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宜、经济及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灵活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在多变的护理工作情境中有效解决临床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是植入到不同的临床工作情境之中,具有情境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具有动态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可评价性特征.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建立的理论指导,能力本位教学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原则,个性化教育思想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要求,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基本理念.

3.MNS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临床实践动机、临床一般实践能力、临床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情境实践能力4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其中临床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临床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专科实践能力包括专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力、临床执行力.

4.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临床实践考核、临床实践保障机制5个实践环节要素构成.各环节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临床实践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临床实践教学过程是进程性要素,临床实践评价是检验性要素,临床实践保障机制是依托性要素.根据我国生源不同的特点,形成了适用于两类不同生源的临床实践模块.

5.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教学策略研究证实:该策略有助于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激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兴趣和调动MNS研究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教学策略的应用模型.

结论:

1.界定了MNS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各理论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丰富了MNS教育的理论研究.

2.建立了由4个要素及15个次要素组成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为制定MNS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3.构建了由5个临床实践环节要素组成,且体现不同生源特色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开展MNS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运行框架.

4.验证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该策略可作为MNS临床实践教学的优选教学策略之一.

第四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例: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感研究及促进策略的构建

目的:

护士短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认同感低是造成护士短缺的重要原因.实习期是护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应激可能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本研究旨在采用应激理论和关键事件技术,探索护生在实习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为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生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应激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明确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应激水平、应对方式、感知的教师支持、自尊、自我效能.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职业认同感问卷》、《护生临床实习应激量表》、《护生临床实习应对行为量表》、《护生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上海市3所*医院的45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第二部分:护生实习期经历的关键事件研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探索对实习期护生职业认同感造成影响的关键事件.运用开放性问题调查护生临床实习期经历的关键事件,对关键事件进行主题分析、归类和频数计算;对典型关键事件的11名当事人进行深度访谈,对典型关键事件进行个案研究和跨个案研究.

第三部分: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根据前两部分研究结果,解析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要素;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护生、患者的访谈,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促进策略.

结果:

第一部分: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实习期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为40.43±,7.04,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包括应激水平、应对方式(回避)、自尊、教师支持、学历和性别.其中教师支持、自尊对职业认同感有积极的影响;应激水平、回避对职业认同感有消极的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护生;男性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女性护生.

第二部分:护生实习期经历的关键事件.实习期护生经历的关键事件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人际关系(护生与患者/家属、与带教教员/护士长/医生/护士/同学)、患者的紧急情况、护理操作、职业损伤和工作负荷.人际关系是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的首要问题.欠缺患者紧急情况的处置和临终关怀技能、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产生的挫败感、职业损伤也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第三部分: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支持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护生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带教老师的准入、规范化培训和考评、利用关键事件技术为护生树立积极的角色榜样、建立护生反馈问题的畅通渠道)、加强对患者紧急情况处置能力的培训(抢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死亡教育)、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和职业防护培训、增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86423.html

结论:

1、在护生实习期间,通过增加教师支持、增强护生的有效应对方式、提高护生自尊、减少护生实习期应激源、降低应激水平来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对本科护生和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

2、通过帮助护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护生关于抢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死亡教育、提高护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加强护生职业防护培训等措施来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3、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构建,明确了促进护生职业认同感策略的四个方面,为护理院校和临床带教老师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指南.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护理院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护理教师是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实施过程的核心.护生职业认同感的促进策略重在落实.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需要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同.

第五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格式: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病员和伤员内科疾病特点及救护组织的研究

俄罗斯第二次车臣战争在1999年8月8日打响,到2002年4月军事行动基本结束,期间俄军共投入兵力15万(其中包括大规模作战后为了布防增加的3万兵力).战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伤病员,总数42848人:内科病员24852人,占总兵力的16.6%,外科伤员17996人,占总兵力的12.0%.内科疾病造成了大量的卫生减员,占总减员数的58%.第二次车臣战争是一次现代化的战争,对这次战争内科疾病特点和救护组织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拟通过对俄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过程中内科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内科救护组织的特殊性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军现代战争情况下的野战内科学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客观参考和理论依据,为我军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条件下出现的内科疾病病员、并发内科疾病的伤员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内科救护的后勤保障等提供参考,最终为我军及未来战争内科救护组织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俄军内科疾病、后送治疗以及救护组织特点,用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1.第二次车臣战争内科疾病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分析.2.第二次车臣战争最常见内科疾病病程特点的研究.3.第二次车臣战争不同伤部伤势伤员的内科疾病发生特点的研究.4.第二次车臣战争内科疾病病员和伤员的强化治疗措施的研究.

结果

一、俄军常见内科疾病的种类和数量

对参加第二次车臣战争军事行动的俄罗斯各类军人的内科疾病的分析表明,发病率最高的是义务兵,占内科病人总数的66.1%(16427人),其中第一年兵占35.6%(8848人),第二年兵占30.5%(7579人).最常患三大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内科疾病发病总数的66.8%(16596人),消化系统疾病,占16.9%(4200人),心血管疾病,占8%(1992人),其它系统内科病均少于10%(共2064人).

二、最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病程的统计分析

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总数的30.5%(5062人)和68.2%(11534人),其中第一、二年兵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数分别占其中的23.8%(3950人)和49.9%(8281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分别为患病后3.4±,0.2和3.4±,0.3天,平均入院时间分别为患病后3.6±,0.2和4.0±,0.3天,约8.7%义务兵出现不适症状一周后才就医住院.第一、二年兵秋冬季肺炎发病数占各自年发病数的81%和85%,急性支气管炎占各自年发病数的88%和89%.此类病人90-94%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第一、二年兵肺炎患者经过三个医疗后送阶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8%和66%,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过三个医疗后送阶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9%和67%.

2.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占消化系统疾病的46.1%(1936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分别为患病后9.4±,4.0和15.1±,5.9天,入院时间与就医时间基本一致,但其中少数患病2-3个月后才就医.第一、二年兵秋冬季发病率占各自年发病数的79%和73.7%,此类病人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

3.循环系统疾病:神经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占循环系统疾病的40.2%(801人).第一、二年兵平均就医时间3.1±,0.3和3.7±,0.4天,大多数军人在就医当天住院,但也有出现不适1个半月之后才就医的.各季节发病率相当,此类病人也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

三、战伤伤员并发的常见内科疾病

1.第二次车臣战争伤员伤部伤势特点(根据3200名伤员的调查结果):按伤部特点,头部28.2% (902人)、颈部0.8% (29人)、胸部8.6% (275人)、腹部6.3% (202人)、骨盆6.7% (214人)、脊椎1.5% (48人)、四肢47.8% (1530人),按伤势特点,轻伤40.5%,中等度伤33.3%,重伤24.4%,特重伤1.8%,按各受伤部位伤势特点,四肢伤和颈部伤多为轻伤,头部伤多为中等度伤,胸腹部、脊柱伤多为重度及特重度伤.

2.外伤并发的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失血性贫血.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4.5%,循环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6.5%,肾脏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16.6%,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率占总伤员数的8.3%,失血性贫血的发生率占总伤员数的14.3%.

四、内科疾病病员和并发内科疾病伤员的强化治疗措施

1.在对体重不正常的肺炎患者用标准方案治疗过程中,增加强化治疗措施后,其临床表现消失早,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轻症肺炎平均缩短7.5天,中度肺炎治疗时间为9.3天),并且病程中没有出现其它并发症,其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2.在对伤员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强化治疗措施后,其并发各种内科疾病相对较晚,并发率大大下降,并且其外伤愈合时间也显著缩短了.

结论

一、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内科疾病的特点

1.内科疾病发病率高于外科疾病.2.常见的内科疾病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3.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秋冬季节高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体征.4.车臣地区因寒冷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极高.5.呼吸系统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消化系统急性胃肠炎发病率高,循环系统神经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发病率高.6.士兵发病率远高于军官、士官和合同兵,低年制士兵发病率高于高年制士兵,士兵以功能性疾病为主,军官以器质性疾病为主.7.大规模轰炸、游击战、地雷战导致创伤性内科疾病发病率也较高.8.重伤、特重伤伤员内科疾病并发率特别高.9.伤病员通常经过2-3个医疗后送阶梯的治疗.

二、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内科救护组织有不足之处1.相当一部治疗时间不超过30天的患者后送到后方军区医院和卫戍医院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也没有是否分回部队服役的记录.2.有一部分病员就医时间晚、住院时间晚,针对性的治疗也晚.3.疾病诊断时出现一些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或不当.4.对病人针对性实验室-器械检查措施不全.5.内科医生缺乏一些新型高效药物.6.物理疗法的应用不够广泛.7.存在不遵守统一病历的情况,使得对其研究有一定困难.8.战时第一梯次医疗机构内科医生编制不足.

三、对未来战争和我军的启示和建议

1.未来战争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①在卫生减员中,内科疾病减员占的比例将可能更大.②传统疾病可能仍是以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疾病为主.③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等新型武器引起的内科疾病将增多.④高新技术武器的心理威慑导致的应激性心理疾病数将大大增加.⑤随着作战空间的延伸,太空病、深海病等一些不常见,甚至未知的疾病将出现.

2.野战内科疾病防治要加强:①战前阶段,军校学员、医院医务人员以及部队指战员均应接受野战内科学中一些特殊疾病防治的训练,特别要针对年轻战士和军官.②作战阶段,强调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化心理护理有助于克服战争恐惧,便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慢性疾病病人应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水源污染及战时传染病,要优先保障一线部队高效、快速、使用和携带方便的药品供应.③休整阶段,加强卫生整改和疾病普查.组织医疗机构对参战人员进行全面疾病普查及健康体检,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野战内科救治组织能力要加强:①加强人员技术力量编配,提高救治能力:a.根据不同战争特点(大规模轰炸、地面巷战、游击战)、气候地理特点、战争持续时间,估计不同内科疾病发生率,确定不同医疗机构各专业内科医疗人员的编制数.b.现代战争大规模杀伤武器应用的极大心理威慑,致使参战军人心理疾病发生率远高于过去,因此各医疗机构应编制心理咨询师.c.战时基层医疗机构必须临时编制上级医疗机构专家作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尽可能消除对疾病的误诊.②提高军队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军人疾病做到尽早发现、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③各级军事医疗工作者应该消除医疗文件和病历的编制填写方面的不规范,严格遵守统一的原则.④努力减少救治阶梯,因为救治阶梯数越多并发症越多.因此需尽量限制后送到远离第一梯次医院的病人数量,确保治疗时间在15天以内的病人在战区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时间在30天以内的病人在第一梯次医疗机构接受治疗.⑤提高我军后送交通工具的保障能力,如装备装甲救护车、卫生列车、医院船等装备.⑥提供一些野战情况下,使用方便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器材.⑦在战前战后,军队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我军正式文件规定的卫生防疫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是一篇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引用文献:

[1] 经典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题目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题目怎么取
[2] 近几年内科病人心理护理参考文献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提纲怎么写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