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眼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眼科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5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

眼科护理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眼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表面麻醉下早产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应激反应研究
  2. 第二篇眼科护理论文样文:广东省东莞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
  3. 第三篇眼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4. 第四篇眼科护理论文范例:广州市番禺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结果分析
  5. 第五篇眼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护理干预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眼科护理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眼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表面麻醉下早产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应激反应研究

研究背景: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新生儿是指出生后至28天的婴儿,此时期的婴儿刚刚从母亲子宫内来到外界生活,还处在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与成人相比,生命力脆弱.而新生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程度远远落后,生存率大大下降.此时期若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如创伤、失血、缺氧、疼痛、冷热、恐惧、剧烈运动、急性感染和手术麻醉等,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可在全身范围内引起一系列广泛的反应,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反应及发生应激性细胞凋亡等,而引起的应激反应,甚至可以威胁到新生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作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在治疗和护理患儿原发病的同时,应当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多年来,儿童在手术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一直备受关注.大型儿童外科手术会在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全身麻醉后进行,这使得患儿所受到的应激反应及其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大大减小.但是,微小程度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于新生早产儿而言,由于全身基础情况差,即使受到微小刺激,也可能引起新生早产儿严重的应激反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威胁新生儿视力的眼科疾病,可能严重影响其未来生活质量.及早进行ROP筛查和激光治疗,是避免ROP致盲的关键.由于ROP激光光凝术的对象均是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早产儿,国内外学者认识到,无论是采用全身麻醉还是表面麻醉,两种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实践中,本医院对多数ROP患儿采用在表面麻醉下治疗,虽然多数患儿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仍然有患儿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全身状况出现异常.那么,这些被诊断为ROP的患儿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在表面麻醉下进行ROP激光光凝术的早产儿在治疗中是否会产生应激反应,为何会产生应激反应,会产生怎样的应激反应临床上,应当如何通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与减轻这种应激反应,从而保证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在国内外不多.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胎儿时期感受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就已发育完善,因此,即使是早产儿,在出生后就已具备感受疼痛的能力.而且,早产儿对疼痛的感受较年长儿更为敏感.Anand等提出,疼痛是新生儿的潜在特质,是个体发育早期的组织损伤信号系统,并且认为新生儿期疼痛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可替代主观自述而作为有效的评估疼痛的指标.虽然患儿由于年龄小等原因无法对疼痛程度大小进行描述,但已有相关报道,采用国际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Mahta等将76名早产儿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ROP筛查方法,对早产儿的疼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使用何种ROP筛查方法,开睑器对患儿造成的疼痛是最大的.Dhaliwal等对40名早产儿在ROP筛查时,使用PIPP量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显示,使用开睑器时,无论是间接的眼底镜检查还是直接的视网膜照相机检查,婴儿都有相似的疼痛分值.他们的研究共同表明,眼科检查带来的大多数疼痛源于开睑器的使用,而不是检查方式本身的问题.

Mukherjee等用心肺的指标去评估直接的视网膜照相机检查和间接眼底镜检查对86名早产儿造成的刺激,研究记录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1小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平均血压,统计后发现心率和呼吸频率在间接眼底镜检查中较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看似只是一个“微小刺激”,但成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接受全视网膜光凝过程中是有疼痛感的,眼底病变程度越重,患者在激光光凝时的疼痛感也相应更重,增殖期的疼痛感觉重于非增殖期.而有关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是否会导致早产儿产生应激反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这使得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缺乏对该治疗方法安全隐患的预期,也缺乏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科学依据.

目前,外科、大手术护理均有相应的护理常规,而表面麻醉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护理常规均为各医院自行制定,尚无统一、规范的护理常规;而且,在临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容易忽视对表面麻醉下处于清醒状态患儿的监测,使患儿的异常状况未能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而导致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

因此,本研究在国内率先以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为“微小刺激”模型,将实验室检测与临床监测相结合,从科学的角度探讨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是否会使早产儿产生应激反应,了解该治疗方法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临床医护工作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今后进行类似“微小刺激”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1.本研究以实验室检测为重点,了解表面麻醉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液中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从科学的角度探讨表面麻醉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在治疗中是否会产生应激反应.

2.结合临床工作中对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时,早产儿生理指标监测,以更全面的角度探讨在治疗中应激反应存在与否;分析导致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应激反应产生原因,以及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存在安全隐患.

3.本研究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共同制定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干预措施与护理常规提供科学依据,将避免或减少激光光凝术并发症的发生,既可以使ROP患儿能够获得安全、及时的治疗,从而减少新增人口的致盲率;又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

4.本研究对医护人员如何为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监测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5.通过研究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这种“微小刺激”对早产儿造成的影响,为临床其他类似的“微小刺激”操作提供参照,减少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治疗早产儿原发病的同时,使患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研究方法:

1.对表面麻醉下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早产儿,分别于治疗前安静状态、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抽取其静脉血2ml,采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检测血液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 ACTH)、血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7个与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浓度变化.

2.使用心电监护仪对表面麻醉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早产儿进行监测,记录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前安静状态、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其心率(heart rate, 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 Sp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的变化;记录并统计在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早产儿生理指标(SPO2、HR、 MAP)的变化幅度.

3.数据录入及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收集后直接交给数据统计人员,录入后进行双人核对.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检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以α等于0.05(双侧)为检验水准,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30例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前后患儿血液中应激相关生化指标变化:

1.1患儿不同时间点多巴胺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患儿多巴胺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儿不同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患儿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患儿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素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患儿不同时间点皮质醇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患儿皮质醇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5患儿不同时间点ACTH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患儿ACTH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6患儿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患儿血糖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7患儿不同时间点CRP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前后患儿生理指标的变化:

2.1患儿不同时间点HR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患儿HR的变化与治疗前安静状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儿不同时间点MAP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患儿MAP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患儿不同时间点RR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h、治疗后24h患儿RR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患儿不同时间点Sp02水平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h、治疗后24h SpO2高于治疗前安静状态下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患儿生理指标的变化

3.1Sp02的变化:2例(6.7%)患儿Sp02降至80%以下,1例(3.3%)患儿在80%-90%水平,27例(90%)患儿Sp02均维持在90%以上.

3.2HR与MAP的变化:2例(6.7%)患儿的HR与MAP的下降幅度≥治疗前水平20%,13例(43.3%)患儿的升降幅度<,治疗前水平20%,15例(50%)患儿的HR与MAP的升高幅度≥治疗前水平的20%.

结论及对临床工作者的提示:

1.在表面麻醉下进行ROP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早产儿,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应激反应.

2.通过实验室检测早产儿血液中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证明其在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存在应激反应.

3.通过临床监测早产儿生理指标的改变能反映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存在.

4.由于实验室检测在时效方面的局限性,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当重视对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早产儿的临床监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应激源所引起的生理指标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的监测及护理提供依据.虽然表面麻醉下的早产儿一直处于清醒状态,临床医护工作者绝对不能忽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开始至治疗后24h这段时间内对早产儿的评估与监测,尤其应当注意HR与RR的变化,护士应加强巡视和评估,尽量避免早产儿再受到外界过多的刺激.

6.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早产儿的应激反应是由多种应激源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7.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类似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这种“微小刺激”对早产儿造成的影响.

创新点:

1.从对血液中应激因子的实验室检测以及对其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两个方面的研究,科学论证了在表面麻醉下接受早产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时患儿会产生应激反应.

2.从应激反应结果出发反向追踪早产儿的应激源,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对表面麻醉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和护理采取干预措施、制定规范的护理常规提供依据.

3.通过实验室检测与临床监测的方法,本研究较系统地认识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这种“微小刺

第二篇眼科护理论文样文:广东省东莞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病率不断增加,预计DM患者将由2010年4315.7万增加至2030年6225.3万,特别是在包括珠江三角洲在内的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等地DM患病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DM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势必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青壮年劳动人群首要致盲原因,是老年患者双眼盲主要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国内外已经进行的以人群为基础的DR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DM和DR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种族和经济社会差异.此外,由于DM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以及DM群体的特殊性,DM患者盲与低视力原因也具有其特殊性.由于DM及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波及范围广、发病机制复杂、后果严重、治疗棘手,因此在宏观角度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DM患者群体流行病学研究工作,以了解DR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DR和DR盲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生活方式(快节奏)和饮食结构(高热量、高脂肪和低纤维)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这些因素可能导致DM或DR患病率增加.查阅文献,目前尚缺乏华南地区以人群为基础的DR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了解我省经济发达地区,例如珠江三角洲居民DM及DR患病的相关数据,动态掌握DM患者盲与低视力主要原因,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广东省东莞市开展DM、DR以及DM患者盲与低视力的普查,具体报告如下:

第一章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居民以人群为基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调查方法和基本资料

目的介绍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居民以人群为基础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在DR以及DM盲与低视力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对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16个自然村和1个社区,40岁及以上户籍常住居民进行普查.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社会经济情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DM和DR问卷、身体测量(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表面积、血压和心率)、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和眼科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眼科检查包括眼病史和眼部手术史、视力(裸眼视力和日常生活视力)、电脑验光、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检查、前置镜眼底检查;DM患者以及可疑眼底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可疑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者行视野、OCT、角膜厚度和裂隙灯下房角镜检查.结果东莞市横沥镇11181名户籍常住居民中,8592人参加现场调查,应答率为80.06%;我们对未参加现场调查的2229人进行电话调查,1612人接受电话调查.参与现场调查的8952人中,男性3594人(40.1%),女性5358人(59.9%),平均年龄55.31±,11.44岁,全部为汉族人.结论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普查对8592人进行现场调查,应答率为80.06%;2229人进行电话调查.我们了解到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常住居民常见眼病患病情况,DM、DR患病率及危险因素,DM患者视力损伤情况.

第二章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居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E)和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sion-threatening diabetic retinopathy,VTDR)的患病率.方法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DM筛查,根据2010年美国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DM,并根据2002年悉尼DR国际分期标准进一步进行DR筛查和分级.具体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眼科检查.对所有DM患者进行视力、验光、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分析DM和DR、DME、C*E和VTDR患病率.结果8952人参与DM筛查和眼科检查,应答率为80.06%,现场调查筛查出DM患者1508人,电话问卷调查筛查出DM患者69人,DM患病率为17.62%.1508名DM患者中新诊断DM患者1072人(71.09%),有病史DM患者436人(28.91%).DM患者(1508人)平均年龄59.47±,11.19岁,男性619人(41.00%),女性889人(59.00%);Ⅰ型DM8人,2型DM1500人.2型DM患者中参加眼底照相1351人.DR患病率17.94%,性别年龄标准化后,DR患病率为18.20%.新诊断DM患者DR患病率为11.55%,标准化后12.64%;有病史DM的DR患病率为33.87%,标准化后32.87%.NPDR患病率为17.33%,PDR患病率为0.92%.DME、C*E和VTDR患病率分别为2.90%、1.07%和2.82%,标准化后分别为2.54%、0.88%和2.62%.结论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DM患病率为17.62%,71.09%患者为新诊断DM,DR患病率为18.20%,较以白种人、非洲裔美国人和西班牙人以及中国北方人群为研究对象的DR患病率低.NPDR占主要部分,即多数患者处于疾病的早期和中期阶段,需要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第三章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居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患者(Type2Diabetes Mellitus, T2DM)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危险因素.方法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DM筛查,根据2010年美国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DM,并根据2002年悉尼国际DR分期标准进一步进行DR筛查.具体包括-般资料、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眼科检查.对所有DM患者进行视力、验光、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使用Logistic相关回归模型进行DR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DM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女性DM患者,男性DM患者发生DR风险为1.914倍[95%CI(1.382-2.651)];相对于新诊断DM患者,病程为1~4年、5~9年和≥10年的DM患者DR发生风险分别为3.336倍[95%CI(2.322-4.880)]、3.890倍[95%CI(2.327-6.503)]和12.499倍[95%CI(6.607-23.647)];相对于收缩压≤120mmHg的DM患者,收缩压为120-139mmHg、≥140mmHg的DM患者发生DR风险分别为1.953倍[95%CI(1.081-3.528)]和1.950倍[95%CI(1.076-3.532)];相对于空腹血糖≤5.6mmol/L的DM患者,空腹血糖为(5.6-6.9) mmol/L、≥7.0mmol/L的DM患者,DR发生风险分别为1.567倍[95%CI(0.889-2.732)]和2.170倍[95%CI(1.252-3.761)];相对于糖化血红蛋白≥6.5%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的DM患者,DR发生风险为1.577倍[95%CI(1.105-2.253)].对于新诊断DM患者,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BMI是影响新诊断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DM病程、平均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控制高血糖、高血压等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可以减少DR患病率及控制其严重程度.

第四章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居民2型糖尿病患者盲与低视力患病率与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东莞市横沥镇居民4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T2DM)人群盲与低视力的患病现状,致盲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现况调查.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DM筛查,根据2010年美国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DM,调查对象完成日常生活视力、验光、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测量、裂隙灯眼前段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对于可疑青光眼或眼底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眼科检查.分别根据最佳矫正视力和日常生活视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盲与视力损害的标准评估DM患者盲与低视力患病率并分析主要致盲原因.结果8952人参与DM筛查和眼科检查,应答率为80.06%,现场调查筛查出DM患者1508人,2型DM患者1500人,其中完善眼科检查为1356人,应答率为90.46%.完成眼科检查男性550人(40.56%),女性806人(59.44%).652人(48.08%)为农民,780人(57.52%)为文盲和接受小学以下教育.根据最佳矫正视力评估,横沥镇T2DM患者中双眼盲12人占0.88%,单眼盲45人占3.32%;双眼低视力35人占2.58%,单眼低视力63人占4.65%.视力损伤患者(包括双眼和单眼盲与低视力患者)155人,引起视力损害首要原因是白内障(58.06%)、眼底病变(除DR和AMD外,9.68%)、角膜混浊(6.45%)、翼状胬肉(6.45%)、弱视(3.87%)和DR(3.23%).DR为第六位致DM患者视力损伤原因.按照日常生活视力进行盲与低视力评估,双眼盲17人(1.25%),单眼盲53人(3.91%);双眼低视力105人(7.74%),单眼低视力116人(8.55%).导致291例DM患者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仍然是白内障(44.33%)、屈光不正(包含高度近视,38.36%)、翼状胬肉(6.53%)眼底病变(4.81%)和角膜混浊(3.09%).DR为第7位DM患者致盲原因占2.41%.结论东莞横沥镇居民T2DM患者中,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原因,因此东莞市农村DM防盲工作重点是定期DR筛查和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白内障的防治,尤其需要重视高龄和低教育程度的DM患者视力损伤的防治.

第三篇眼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1.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护理学国际化、专科化趋势的护理学学科体系,以丰富和促进护理学元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护理学科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类型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专科护士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导.

2.比较不同成熟阶段的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揭示影响护理学科演进历程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方法:

1.应用文献研究法,把握护理学科体系研究趋势,探讨护理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确定学科体系构建策略.

2.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态、组织建制现状,归纳出判断学科成熟程度的基本内容,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运用历史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进一步论证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其条目内容.

4.运用理论研究法,从分析护理学科概念内涵切入,确立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逐步推演出护理实践的逻辑范畴及其涉及的学科知识群.

5.运用比较研究法,揭示国内医学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特点,形成构建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本土化参考依据;结合逻辑起点推演结果,依据“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构建由二级学科群、二级学科、*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的护理学学科体系.

6.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讨论、修订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辨析各层级学科的内涵差异,澄清模糊认识.

7.运用理论研究法,通过与生态学概念交叉移植,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内容,提出生态学视域中的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及策略.

结果:

1.界定了护理学“学科”、学科层级划分、护理学科体系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学科的四种形态特征(知识、组织、历史、文化信念形态),逐步确立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人的健康反应”.由此推演护理实践过程的逻辑*、核心、结果范畴及逻辑终点,提炼出人和环境这两个影响健康反应的关键因素,并沿着人、环境、照护主轴,以健康反应为结局变量,绘制出多维的、立体状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简图.

2.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国内外护理学科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组织建制状况,归纳整理出判断护理学科成熟度的基本维度:理论内涵、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并通过分析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差距,提炼出各维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

3.纵向梳理了中美两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文献内容,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社会需求是影响学科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社区护理学的个案演进历程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证,由此验证了所提出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的合理性,并经35位专家讨论,逐条修订并完善了条目内容.

4.揭示国内学科体系设置具有内在逻辑主线多维性特点.从护理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推演,沿着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将护理学科知识划分为“人文护理知识体系”、“科学护理知识体系”.前者继续分为“护理学原理”、“跨学科护理知识”,后者分为“人的生命阶段的护理知识”、“护理诊疗知识”、“生存环境的护理知识”三个知识群,分别涵盖不同类属的护理学次级学科.按照“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结合前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历史研究资料,筛选出10门备选二级学科,提请27位专家进行小组会议讨论.最后,专家对所构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的赞同程度均较高.

5.从生态学视域提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框架,涵盖了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国内护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中对护理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结合对护理学“学科”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确定“人的健康反应”是护理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可按照人、环境、照护三条逻辑主线,通过科学性与人文性护理过程,描绘出复杂的、立体型的护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护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92310.html

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考察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现状,揭示了护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及各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出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结出中外护理学科发展的异同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中美护理学发展史料将对国内护理学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3.本研究确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准入标准”将为今后的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立一定的指引方向,所构建的护理学科体系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兼容性、现实性、扩延性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4.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护理学学科体系生态发展框架,提出今后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①巩固学科基本要素,奠定学科发展的深厚根基;②拓宽生态资源,加速护理国际化、制度化进程;③汲取跨学科知识营养,促进护理学科丛林繁荣发展.

第四篇眼科护理论文范例:广州市番禺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结果分析

研究背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ROP.已成为小儿失明的主要原因,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世界卫生组织“视觉2020项目”已将ROP认定为高中收入水平国家的重要致盲因素之一,在美国则是位居第二的儿童致盲原因.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施,更多的超低体质量出生儿存活,ROP亦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儿童的重要致盲因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新生儿科急救及护理技术的进步使得低体重婴儿及早产儿的死亡率下降,随之ROP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由此造成的儿童盲也越来越多.

由于引起ROP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尚无控制ROP发生、发展的有效药物.治疗ROP现阶段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手术后视网膜得到部分或完全解剖复位,但患儿最终视功能的恢复极其有限,很少能恢复有用视力.因此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早期眼底筛查,发现ROP阈值病变并进行及时合理治疗,对降低ROP致盲率有着重要意义.

规范的ROP筛查重点在于合理统一的筛查标准,世界各国ROP筛查标准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筛查标准是依据当地ROP的发生率及公认的各项危险因素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而制定的.中华医学会在2004年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提出了我国的ROP筛查标准:对出生体重<,2.0k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黎晓新[7]认为,由于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筛查时间不长,没有大量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做支撑,因此我国筛查标准的依据不够充分,需要继续进行有关的研究,随着我国早产儿合理用氧后ROP发病特点的转变不断进行修正.

我国ROP筛查起步晚,筛查主要集中在全国比较发达地区的大医院,大多数*医院均未很好开展,更未见二级及以下妇幼保健院开展ROP筛查工作的报道.由于各地区、各医疗机构ROP筛查对象不同,各自报道的发病率不同,目前尚难评估我国ROP的流行病学特点.*医院救治的早产儿由于距离和花费高很容易失访,因此,我们要重视二级及以下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筛查工作的开展.各级医院统一筛查对象及筛查工具,统一人才培训,所有数据统一分析,才能做到真正的流行病学研究.只有在十分可靠的流行病学基础上,才能得出准确的发病率,才能正确评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风险,因而制定出最合适的筛查标准.

本研究用带视频录像的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广州市番禺区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视网膜筛查,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二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发育及眼底病变发生情况,探讨适合我国基层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筛查的方法及标准,并为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筛查多中心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据我们了解,本次研究首次对我国基层医院(二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筛查结果进行研究报道,其筛查模式对我国其他二级医院开展ROP筛查工作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筛查结果对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筛查、预防及流行病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了解我国二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发育特点及眼底病变发生情况,探讨适合我国基层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筛查的方法及标准,并为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筛查多中心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使用带视频录像的双目间接眼底镜对番禺区127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发育及其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将其结果与我国*医院报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出生胎数与ROP发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SPSS13.0统计软件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正常早产儿眼底情况

排除1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患儿,5例玻璃体病变患儿,32例视网膜出血患儿,2例视神经病变患儿,将本研究组1217例正常眼底早产儿根据矫正胎龄分为32-36周、37~40周、41-46周、大于46-周4个观察组,每组各含133例、603例、388例、93例早产儿.各组视盘发育情况、视网膜血管化及黄斑发育情况如下:(1)视盘形态学:本研究发现1217例正常早产儿中1016例早产儿(83.5%)视盘欠园,色淡,边界欠清,视杯不明显;201例视盘色淡红,边境清,视杯不明显.(2)黄斑部形态变化:在32-36周组133例早产儿中,105例黄斑轮廓不明显,占78.0%;14例黄斑轮廓清晰,占10.0%,隐约见黄斑反光晕,未见黄斑中心凹,黄斑部与周边视网膜颜色无明显变化.在37-40周组603例早产儿‘中,587例早产儿黄斑轮廓明显,占97.3%;575例黄斑部反光晕清晰可见,占95.3%.在41-46周组388例早产儿中,352例(90.7%)黄斑形态变化明显,*部呈现明显的片状暗红色或红褐色,并形成一定程度凹陷,呈斜坡状,黄斑中心凹雏形形成,未见黄斑中心凹反射.大于46周组93例早产儿中,78例(83.9%)黄斑中心凹形成,可见中心凹反射.(3)视网膜血管化的形态变化:在32~36周组133例患儿中,81例(60.9%)后极部视网膜鼻侧动静脉血管主分支明显,血管条纹清晰,鼻侧周边视网膜开始出现次级分支血管,极周边部视网膜未完全血管化;133例(100%)颞侧视网膜为完全血管化.在37~40周组603例早产儿中,467例(77.4%)早产儿鼻侧视网膜完全血管化;237(50.7%)例早产儿后极部视网膜颞侧动静脉分支明显,血管条纹清晰,颞侧视网膜血管化范围已达颞侧视网膜Ⅱ区;187例(40.4%)颞侧视网膜血管已达锯齿缘,血管化已达Ⅲ区.在41-46周组388例早产儿中,388例(100%)鼻侧视网膜已完全血管化,鼻侧周边部视网膜次级血管条纹仍清晰可见,末梢血管接近锯齿缘,远端视网膜无混浊;357例(92%)颞侧视网膜血管化至颞侧Ⅲ区.大于46周组93例(100%)早产儿鼻颞侧视网膜完全血管化.

(4)视网膜色素类型在1217例正常早产儿中,901例(71%)视网膜颜色较深,呈青灰色,为视网膜型;278例(21.8%)呈轻度豹纹状眼底改变,为脉络膜型;91例(7.2%)颜色较淡,为巩膜型.876例(72%)早产儿眼底可以看到睫状后长神经.

2.早产儿眼底病变发生情况

(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本次研究的1270例早产低体重儿中,发现14例ROP患儿.12例随访病变消退,2例行激光治疗后病变消退.

(2)视网膜出血在1217例正常早产儿中,检查发现32例视网膜不同程度的出血,单眼20例,双眼12例.22例视网膜上见散在细小出血点,6例视网膜上见大片出血灶,4例仅在后极部见少数小出血点.32例均为自然分娩患儿,除1例ROP患儿外其余体重均大于2450g,4例有产钳史.随访4周后27例出血完全吸收,5例视网膜上仍可见痕迹.

(3)玻璃体病变在1217例正常早产儿中,检查发现5例玻璃体病变患儿.1例随访证实为玻璃体动脉残留;1例观察到眼底呈白色反光,后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及CT检查证实为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2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为双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温箱喂养,怀疑为ROP,建议转上一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因全身情况欠佳,家庭经济困难,患儿家属拒绝转院治疗,失访.1例患儿右眼玻璃体见大片团状灰白色浑浊物,视网膜结构不清,建议转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4)视神经病变在1217例正常早产儿中,检查发现视*水肿2例,其中1例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1例后经证实为颅内高压所致.

3.检查致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检查过程前后,35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为2.76%,随访2周后均自然消退.2例患儿头皮下见大量出血点,发生率为0.16%,随访1周后自然消退.1例患儿发生急性结膜炎,发生率为0.08%,涂用妥布霉素眼水及眼膏3天后好转,1周痊愈.28例患儿家属诉患儿筛查当天及随后几天睡觉时常惊叫,发生率为2.2%,1周左右症状消失.未发现有呼吸暂停、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4.ROP发病情况

根据广州市的筛查标准,发现ROP者14例,如果按照卫生部的筛查标准进行筛查,发现ROP者13例,有1例ROP患者遗漏.其中,ROPⅢ区Ⅰ期者7例,Ⅲ区Ⅱ期者3例,Ⅲ区Ⅲ期者2例,Ⅱ区Ⅲ期者2例,未发现Ⅳ期及V期病变.达到阈值病变需要治疗的2例.

5.出生体重、胎龄、胎数与ROP发生的相关性

在检出的14例ROP中,出生体重在1000-1500g的11例,占此区间早产儿总例数52例的21.1%,占ROP总人数的78.6%(11/14).出生体重在1501-2000g的2例,占此区间早产儿总例数182例的1.01%,占ROP总人数的14.3%(2/14).出生体重在2001-2500g的1例,占此区间早产儿总例数688例的0.1%,占ROP总人数的7.1%(1/14).未见有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患病.各组间比较x2等于201.431,P等于0.000<,0.05,说明出生体重越小,ROP发表率越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检出的14例ROP中,出生胎龄在27-32周的11例,占此区间早产儿总例数110例的10%.出生胎龄在33-34周的2例,占此区间早产儿总例数207例的0.96%.出生胎龄在35-37的1例,占此区间早产儿总例数793例的0.1%.未见有出生胎龄>,37周的早产儿患病.各组间比较x2等于88.63,P等于0.000<,0.05,说明出生胎龄越小,ROP发表率越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眼科护理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电大论文、8000字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眼科护理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眼科护理论文范文选题

在检出的14例ROP中,单胎患病的的有10例,占所有单胞胎早产儿总例数1225例的0.82%;有4例双胞胎患儿患病,占总双胞胎人数45例的8.9%.两组间比较,x2等于28.486,P等于0.001<,0.05,说明双胎者发生ROP的比率比单胎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未发现有3及4胞胎患儿.

6.不同筛查标准ROP的发病率比较

按照广州市的筛查标准(所有出生<,37周的早产儿或者出生体重<,2500g的低体重儿),ROP发病率为1.1%(14/1270).按照我国卫生部的筛查标准(所有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计算,发病率为5.56%(13/234),如果按此标准进行筛查,遗漏2例Ⅲ区Ⅲ期ROP患儿,将少筛查1036例患儿,相当于受检儿的5倍.如果按照美国的筛查标准(出生体重<,2000g或者出生胎龄<,28周的早产儿),ROP发病率为21.1%(11/52),如果按此标准进行筛查,比按卫生部标准遗漏1例Ⅲ区Ⅱ期ROP患儿,将减少182例患儿,相当于受检者患儿的3.6倍.

7、与国内*医院报道的发病率及筛查对象比较

我国近年来不同地区*医院报道的早产儿发病率各地不同,除上海为6.6%外,其余在10%-20%之间.筛查工具除西安为RetCam外其余地区均主要为双目间接检眼镜,湖北深圳在双目间接检眼镜同时辅以RetCam.筛查对象各地区不同:北京、上海是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及综合医院住院部新生儿监护室的患儿;西安、湖北是综合医院儿科住院部及眼科门诊的患儿;湖南、广州是儿童医院住院部及眼科门诊患儿;广东是妇幼保健院住院及眼科门诊患儿,深圳为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及眼科医院眼科门诊的患儿.筛查对象出生体重范围为500-3500g,平均出生体重差别较大,广州市儿童医院为1256.2±,268.1g;上海为1487.3±,276.15g;北京、西安分别为1771.5±,362.7g、1722.2-363.8g;广东、深圳为1650g;湖北为1972.2±,478.3g.出生孕周范围为24-38.86w,出生平均孕周大部分在32周.

研究结论

1.早产儿眼底由于其解剖结构的发育不成熟,表现为与足月儿不同的特点,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大部分早产儿视网膜比正常早产儿发育迟缓.早产儿眼底大部分视盘欠园,色淡,边界欠清,视杯不明显.后极部视网膜动静脉血管条纹及其次级分支清晰可见.黄斑部轮晕明显,范围大,光反射强,大部分黄斑中心凹不明显.

2.早产儿由于胚胎发育异常、生产过程及母体疾病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眼底病变.常见的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动脉残留、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视*水肿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其发病是以不成熟的视网膜为基础,发病机制不明,存在多种学说,目前支持导致ROP形成主要的有氧自由基学说、细胞因子学说和梭形细胞学说.ROP病因不明,早产、低出生体重为已公认的引起ROP的原因,低出生体重为ROP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出生体重越低,ROP的发生率越高;出生胎龄越低,ROP发病率越高.晚期手术对ROP患儿视功能无明显改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药物预防及早期药物干预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目前尚无控制ROP发生、发展的有效药物.因此,早期筛查是目前预防ROP致盲的唯一有效手段.

3.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系统既保留了双目间接眼底镜的“金标准”的优点,又增添了视频图像,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图片资料,同时还兼具价格低廉合理的优势,适合各层医院,尤其适合不发达国家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4.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用于早产儿散瞳检查未见明显并发症;在表麻下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早产儿进行视网膜检查是安全的,但为了减少患儿不适及家长的恐惧,我们建议检查医师要特别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检查时间.

5.现阶段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适合番禺地区ROP的筛查工作.是否需要将筛查标准的出生体重减少到1500g还需要大样本研究.由于本次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相对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继续加大样本量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最佳筛查标准.

6.由于各地区、各医疗机构ROP筛查对象不同,各自报道的发病率不同,目前尚难评估我国ROP的流行病学特点.要做到真正的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各级医院统一筛查对象及筛查工具,统一人才培训,所有数据统一分析.*医院救治的早产儿由于距离和花费高很容易失访,因此,我们要重视二级及以下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筛查工作的开展.据我们了解,本次研究首次对基层医院(二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筛查结果进行研究报道,其筛查模式对我国其他二级医院开展ROP筛查工作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筛查结果对我国早产儿视网膜

第五篇眼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护理干预研究

斜视给患者外观、视功能、心理社会、个人发展和家庭和谐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斜视的不良影响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斜视手术被认为是改善外观和视功能、提升生存质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但目前仍存在三个问题:①患者术后仍面临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的风险,不利于生存质量长期、稳定的改善,②已有研究表明斜视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形成的自卑内向性格和不良自我认知,③缺乏适合我国斜视人群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上述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全面提升和远期预后,以及对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研究我国文化背景下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测量工具,以及手术治疗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为提高成人斜视患者手术后生成质量提供依据.第一部分: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一、目的:了解我国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二、方法: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方法学.①对29例符合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成人斜视患者,按照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详细了解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体验.对访谈进行录音并转录成文本,经反复分析、对比和归纳,提炼出我国成人斜视人群生存质量的内涵及特点,②在访谈基础上,编制《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并选取437例成人斜视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探索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三、结果:①深入访谈共提取6个关于斜视患者生存质量体验的主题:躯体活动障碍、成长发展受限、疾病受到歧视、消极情绪明显、各种支持缺乏和社会交往障碍.斜视生存质量相关需求有:改善外观和视功能、解决婚恋问题、获得经济和信息支持、避免术后并发症和复发.②编制的《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共65个条目,分三部分:斜视症状(10条目)、斜视生存质量体验(45条目)、阻碍因素和需求(10条目).前两部分采用Likert-5级评分,第三部分以是非评分.其中“斜视生存质量体验”又分为5个维度:躯体活动(8条目)、心理情感(8条目)、社会交往(8条目)、应对方式(15条目)和幸福感(6条目).③斜视症状发生明显,常见的有:视物模糊,依靠单眼视物,视疲劳和斜视加重.④与躯体活动和社会交往条目相比,情绪体验、应对方式和幸福感条目的表现更为严重.⑤延误患者就医的因素有:不知道斜视可以治疗、就诊意识不足、担心把眼睛治瞎和当地医疗条件落后.⑥斜视生存质量水平受到性别、学历、地区因素的影响.四、结论:斜视症状表现明显,不仅对患者视功能造成影响,也对其躯体活动、社会交往、情绪体验造成影响.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受斜视症状、人口学特征、疾病认知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测量工具的研究一、目的:研制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测量工具,评价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二、方法:①汉化英文版成人斜视量表(adultstrabismusquestionnaire,as-20),并应用于255例成人斜视患者,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rasch模型检验.②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并应用于242例成人斜视患者,进行信效度检验和rasch模型检验.三、结果:①中文版as-20有较高的信度,量表总cronbachα系数为0.908,心理社会维度和功能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913和0.808.但功能维度的结构不太理想,从2个维度测量生存质量,与本研究显示的多维度影响生存质量不吻合,条目选项的likert-5级评分不合理,需要整合为4级.②研制的《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共20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躯体活动(4条目)、心理情感(5条目)、社会交往(5条目)和应对方式(6条目).量表有较高的信度,总cronbachα系数为0.923,躯体活动、社会交往、心理情感和应对方式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16、0.765、0.884和0.758.量表与rasch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各维度结构、条目选项的likert-5级评分合理,条目项设置合理,各维度的个体和条目分离信度好,在0.80~0.98之间.四、结论:汉化英文版成人斜视患者量表(adultstrabismusquestionnaire,as-20)用于中国成人斜视患者测量显示不理想.课题组研制的《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条目选项设置合理,可以作为成人斜视生存质量的有效评估工具.第三部分: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护理干预研究一、目的:构建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二、方法:①在深入访谈和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相关理论,构建改善成人斜视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②采用对照试验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手术治疗成人斜视患者,干预组共53例(纳入55例,其中失访2例),对照组共42例(纳入54例,其中失访1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于术前、术后1、2、3、4周(干预组在干预前)分别采集数据进行效果评价.三、结果:①在总量表和躯体活动维度上,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1、2、3周的得分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在术后第4周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心理情感和社会交往维度上,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1、2周的得分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在术后第3、4周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在应对方式维度上,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前、术后第1、2、3、4周的得分都无明显差异.④干预组自术后第3周起,总量表和各维度的得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对照组只有在术后第4周的总量表、心理情感和躯体活动维度得分上才明显高于术前,其余维度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差异.四、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作为手术干预的有效补充措施,促进斜视生存质量的全方面提高.在手术后第4周,斜视患者在心理情感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本论文可用于眼科护理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眼科护理引用文献:

[1] 眼科护理学方面论文题目 眼科护理学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2] 眼科护理论文选题推荐 眼科护理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关于眼科护理学的论文参考文献 眼科护理学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眼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眼科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