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稳步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湖北工业大学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主题: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简介:关于培养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培养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培养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目录

  1. 一、试点学院改革面临的问题
  2. 人才培养方案:广东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1招生宣传片
  3. 二、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思路和试点方针
  4. (一)总体思路
  5. (二)试点方针
  6. 三、改革内容
  7. (一)人才培养目标
  8. (二)“721”人才培养方法
  9. (三)人才培养措施
  10.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文 赵大兴

湖北工业大学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围绕学校确立的建成高水平工业大学目标任务,坚持“严谨务实、谋划创新”,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为核心,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产学研”合作培养、分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试点学院改革面临的问题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1985 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机电系轻工机械专业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农业机械专业合并组建而成.2013 年5 月23 日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名单的通知,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为我省首批16 所试点学院之一.

人才培养方案:广东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1招生宣传片

1. 培养模式制约了学生自由发展

在扩招和规模教育背景下,统一的培养方案、大课堂教学、统一教材教法、统一的教学与管理、相同的课程与考试方法,形成了大规模化教学,这种大规模培养人才的方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

2. 实践教学不足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校内受管理体制问题、经费、教学方式、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等问题的影响;校外企业实践受到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教学未能与企业紧密结合,致使学生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影响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3. 校内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优势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

学校在机械及检测方面拥有诸多平台,与学校相关专业密切相关,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这些平台不愿参加本科人才培养,或参加人才培养但效果较差,导致这些优势资源没有在培养人才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4. 教师的考核体制导致教师教书育人精力普遍投入不足

当前对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体系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教师将科研当主业、教书育人当副业.教师大多数精力用于搞科研、发论文,教学工作被轻视,教书育人、立德论文范文工作被忽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难以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难以更新,教学研究与改革严重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的分心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

5. 高考招生制度和学生管理办法对论文范文人才成长的培养重视不够

目前的高考招录制度使得高校选择范围较小,不能按照高校的实际情况选拔人才,尤其难于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质.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分制实施不够.专业培养计划考虑论文范文人才的成长办法不多,配套的教学改革还不够深入,学生的自主选择机会不够等.

因此,立足学院基础和面临的形势,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上述存在的问题,克难奋进,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思路和试点方针

(一)总体思路

按照“瞄准标杆、分类培养、校企协同、资源整合、开放引领、项目驱动”改革思路,以教育部“论文范文工程师计划”及“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改进自主招生和优秀学生校内选拔办法,实施以建立“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的教学改革试点;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培养机制,成立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协同创新培养理事会,拓宽学院与社会协同培养人才的路径.通过试点学院的综合改革,力争将机械学院建设成为湖北省学院改革示范单位,提升机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试点方针

1.瞄准标杆:树立国际国内机械学科专业的标杆,借鉴其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瞄准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瞄准浙江工业大学,国际瞄准普渡大学盖莱默分校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2.分类培养: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实施“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协同:与全省质检行业及机械行业相关企业建立联盟关系,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为企业提前量身论文范文应用型高级人才,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在机械及检测方面的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所有资源,成立机械工程实践协同教育中心,让这些机构与部门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解决实践教学的需求.

5.开放引领:坚持开放合作,汇聚国内外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坚持开门办学,主动接受企业对人才的检验;坚持合作共建,依托大中企业同培养人才;坚持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

6.项目驱动:以论文范文工程师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特色专业等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湖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学院综合改革.

三、改革内容

坚持育人为本,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制,按照优化整合、协同联合、交叉融合、应用复合精神,以人人成才、因人施教的理念,以“分类培养”为改革方针,按7:2:1 的比例,将学生专业分为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型三类,针对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年限为“456”, 培养方式为“3+1”、“ 1+X ”、 “4+2”,全面推进 “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针对70% 左右的学生,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与质量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服务湖北省农业机械、轻工机械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高素质“无缝对接”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机械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

复合型:针对20% 左右的学生,实现跨学科专业协同培养具有一专多能、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中坚人才.

拔尖创新型:针对10% 以内的学生,通过创新拔尖人才计划、 论文范文计划等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实施精英式人才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高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械行业未来的领军人物.

(二)“721”人才培养方法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采用统一招生、分类培养方式进行,即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招生,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家组考核进行动态遴选,按“721”模式分类分班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则采用模块式培养方式,即在学习完成本专业核心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志愿选修不同知识模块,进行“721”分类培养.

1. 应用型:以“项目驱动、校企协同”为改革方针,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依托湖北省品牌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教学改革项目,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企业联合进行培养方案设计与协同培养,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机械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

2. 复合型:以“项目驱动、校企协同、国际合作”为方针, 全面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

以湖北工业大学“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和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1+X”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3. 拔尖创新型.以“瞄准标杆、校企协同、项目驱动、开放引领”为方针,全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瞄准国内外机械工程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标杆,制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依托教育部论文范文工程师计划、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小班化,双导师制等方式,同时探索“4+2” 本硕贯通的6 年制培养,实行动态进出管理,培养高素质的机械行业未来领军人物.

(三)人才培养措施

1.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新体系

改革传统的以系统化的知识教育为目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方式,建立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以“优化基础、调整口径、强化能力”为指导,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增强人文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加强课程改革,建立课程联系,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建立20 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行核心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组织专任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开发专业实践指导教材;依托专业核心课程,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2. 实施“三元一体”的三维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中体现“科学引领工程,工程进入课堂”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开展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实行小班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把原有的教师主导型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训练能力与技能的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强化机械设计基础、质量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教学脱节现象,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实施教学,结合CDIO 工程教育模式,设置一、二、论文范文教学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课堂搬到实验室,搬到生产现场,使学生被动式学习到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学中想,想中做,做中学”.鼓励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改革,如尝试“师徒传承式”教学形式,实现学生能力、实践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立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程融合,工程应用与研究能力互补,智力因素与综合因素逐层深化的“三元一体”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技术”三模块及“基础实践- 专业实践- 综合创新实践”三层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六步教学法”,即示范指导—工程实训—理论讲解—技能测试—创新设计—综合测评,并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展示教学、实战教学等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开展以任务导向的工程训练计划,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依托专业核心课程,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结合学校南湖学者和名师培养计划,组建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 构建与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新体制

成立由企业家牵头的学院人才培养理事会,加强与深圳五鑫模具、宜昌长机科技、京山轻机、京山金模捷科技公司、武汉人天包装、台湾敏实集团、东莞沃德精密机械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人才论文范文、联合培养、人员互聘等合作,将协同中心建设成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企业根据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更结实生产实际的专业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材,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教学、关键实践环节(如企业实习)教学指导.企业提供学生就业机会, 推进落实“订单式”人才培养就业模式,根据企业参与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到企业完成累计1 年的企业实践及上岗实习等教学内容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引进公司,与企业在学校联合创办公司,成立了武汉湖工精密模塑研究院有限公司,解决学生实习只看不动手的现状,毕业设计提出“实体设计”,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整合校资源,机械工程实践协同教育中心,该中心由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院、湖北省农机质量检测鉴定站、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湖北省汽车零部件质量监督站等机构组成,承担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实施实践教学,具体由湖北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认知实践培养,由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院负责产品设计能力培养,由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中心负责产品制造能力培养,由湖北省汽车零部件质量监督站、湖北省农机质量检测鉴定站负责产品性能测试与分析培养,由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负责创新能力实践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制造、性能测试与分析等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产品开发中经济分析和质量意识,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二年多时间的改革,取得了如下成绩 ①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②建立和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③建立和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下灵活的教师选聘及考核机制;④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⑤扩大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学生创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学生获得全球三大工业设计大奖iF 概念设计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累进创新金奖、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20 多项、大学生科研成果奖10 多项.2013-2014 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三大检索科研论文8 篇,发表核心和一般期刊论文4 篇,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 项,获授权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32 项,申报发明专利2 项.

创业精神与理念得到提高,2011 年13 名学生创办深圳大一科技有限公司.

学习风气得到明显改善,2013 年学生报研率45.10%,考研上线率31.41%,学生上研率17.34%,有6 名学生出国出境深造;2014 年学生报研率50.65%,考研上线率34.48%,学生上研率15.59%,有5 名学生出国出境深造.2013 年有3 个学生宿舍全部考取研究生,2014 年达4 个.

就业率得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直接吸引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及世界500 强企业、上市企业等企业数30 余家到校招聘,其就业人数达200 余人.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7% 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首次就业签约平均薪酬数集中在3000 元左右.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大中型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的骨干,以“适用实干”、“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的良好社会形象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湖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赵大兴同志简介

赵大兴,男,生于1962 年12 月,论文范文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工程设计与控制、机器视觉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现任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湖北省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工程中心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负责人,学校“135”学科战略“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协同中心负责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中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资源共享课程“工程图学”负责人.

主要社会*有: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 武汉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图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图学会图学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武汉市第三届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机械行业联合会技术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主持项目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 项(一、二、三等奖各1 项),作为课题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员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20 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纹理特征解耦的可重构织物表面质量视觉检测技术基础研究”、教育部财政部“《机械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包开发”、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φ500 - 2500mm 系列高速精密数控插齿机研发及产业化”、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群体“分布式机器视觉织物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腹板≤ 100mm 高频焊接H 型钢自动化生产线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省级重点或重大等科研课题8 项.出版“可重构视觉检测理论与技术”专著1 部,主编教材6 部,发表论文40 余篇,被SCI、EI 检索15 篇,ISTP 检索6 篇,获发明专利2 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 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3 项.

主持开发的FD-1 坯布疵点检测机,参加了“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 亚洲展览会”,该坯布疵点检测机成为国内第一台可用于坯布检测的机械,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开发的“VD-1 粘扣带外观疵点检测机”于2010 年6 月上海世*期间参加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 亚洲展览会,该粘扣带外观疵点检测机是国内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粘扣带自动检测装置,相关成果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目前机器视觉检测团队在纺织品检测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近年来,省内外企业联合建立联合研发中心近10 个,2010 年与武汉人天包装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效安全ZBZX 型工业论文范文全自动包装生产线”获得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总结:此文是一篇培养人才培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人才培养方案引用文献:

[1] 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2] 人才培养方案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类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2000字
[3]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类有关论文如何写5000字
《稳步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湖北工业大学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word下载【免费】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