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基于现场的风景园林设计入门教学——同济大学本科设计课程为例

主题:学生 场地申请 制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场地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场地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场地学生论文范文

学生 场地申请 制度论文

目录

  1. 学生 场地申请 制度:教学视频眉子老师.私教(场地:学生家庭)

文·图 董楠楠 归云斐

随着风景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高校的景观师培养与教育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也逐步由“设计技法”逐步转为“设计方法”.作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点之一,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入门教学课程——“景观规划设计”就设定以“感悟力、判断力、想象力、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交流与协调能力”五方面作为景观师综合培养能力的标准,并将“现场认知”贯穿于教学中.

课程背景介绍

同济大学本科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基本上分成了“两年建筑学训练+两年风景园林专业训练”的培养模式与课程安排.在前两年学习中,学生们的专业积累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A——空间描述与分析的表达技能

在设计课的基地、案例考察以及美术课程中的现场写生三大专业实践中,强调对场地中的空间特点及场景记录,提供了学生对场地初步的理性思考方法,例如航拍图分析、场景合成、分析图与分析工具的绘制与使用,同时培养学生采用影像、速写、写生等感性捕捉的主动意识和判断力.

B——空间设计的基本技能

基础教学中依托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技能如线条、色彩、平立构成、抄绘等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手头表达能力与对于空间对象的实践设计能力,求新求奇,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达到掌握空间设计和营造的最终目标.

C——专业基础知识学习

在风景园林学专业框架中,立足于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城市绿地规划原理以及景观文化与美学三门课程,结合假期专业认识实习,为学生全面介绍风景园林的学科内涵与工作方法.相关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与建筑史”,不仅教授学生跨学科知识,而且有利于风景园林学生在设计课程中对城市背景、建筑要素及其文化、社会、生态等综合且整体性的理解与系统框架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从基本空间设计到风景园林设计的转型,在同济大学的教学中,强调场地的现场教学.由于本教学中所针对的学生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描述分析与设计的基础,所以结合场地特点,将其具体化为三大能力模块的教学培养:

(1)场地的感知学生作为使用者,对场地的理解,以其主观感受启蒙学生理解场地,建立对场地的兴趣、设计的热情与感知.

(2)场地的解析学生作为观察者,对场地的理解与描述,以相对客观化、专业化的知识系统和专业技能加以分析与理解,实现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学习,例如植物、工程、建筑、城市设计等知识导入场地设计中.

(3)场地的感悟与利用学生作为设计者,进行场地操作,结合现场的条件、要素等实际线索,创造性地建立该空间中新环境系统的关联,从而塑造新场地.这体现了景观师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

入门前的准备课程:景观测量

同济大学的风景园林测量课程,2008年以前是园林测绘实习课程.该课程结合二年级的暑期专业实践,为期3周,主要分为测草、仪草、正图3个工作环节.通过此3个环节,培养学生现场记录(测草)、整理核对场地信息(仪草)和表达场地空间(正草)的基本能力.此外,在传统园林空间测绘的基础上,还强化以下2个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通过“具象(实地场景)——抽象(数据消化)——具象(描述反馈)”三个步骤,增强学生对场地的专业理解.

(1)“不可见&,acute,’的景观内容

传统测绘中主要以测绘工具测量风景园林对象(如场地、植物、小品、水体)的位置与物理尺寸,但是对于水质、气候等不可见的自然要素往往比较忽视,同时也无法由传统的制图学表现,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景观对象认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为此,2008年开始,逐步增加了对于环境测量的科目,在原有的测绘基础上增加2次环境观测内容,安排学生实测一天中从6:00~18:00这12小时公园不同位置的环境资料,并将不同时间的风场、热场叠加入测绘图的空间信息中(2007级广场设计中曾尝试让学生对真实基地及城市环境的感知与分析,分析数据录入GIS等环境分析软件;2008级采用非真实基地;2009级再次采用真实基地).

(2)“可使用”的景观价值

园林测绘中注重图面的表现,如水、石、植物及建筑的制图表达.美观性往往成为学生在测绘成果中的重要目标;而对于场地的使用,尤其是不同社会人群的使用需求及其满足的程度往往在测绘中难以表达.为此,从2007年开始在测绘中增加社会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日及休息日2次全天对于公园使用人群行为的社会观察,要求学生标注每小时不同位置中的人群分布、类型及行为方式,同时以访谈的方式与公园使用者进行沟通.这些交流反馈,特别是对于公园设计或管理中的使用不便或缺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对于场地设计与行为活动之间关联性的理解.

课程环节:广场设计

在同济大学的培养体系中,广场设计课的意义在于将学生引入以场地为导向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这一课程设计在同济已有10年.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现场感受的重视与能力培养,于2011年的广场设计课程中,选择位于上海静安区创意园区同乐坊地块作为设计基地.基地位于海防路与西康路的狭长形街角,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同乐坊原本是工业、制造业工厂的聚集地和里弄住宅.其改造经历三个时期:从最初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时尚园区、到以文化和传媒为主的产业园区,到如今引入时尚生活类企业的创意产业园区.

结合这一设计基地,设计系列教学模块以场地能力为导向,包括四个阶段:(1)现场考察、(2)场地案例、(3)现场评图、(4)深化设计,为期近2个月.

教学阶段及目标

(1)现场考察:实现对基地的解读

将本人所教学的11位学生,共分5组:建筑、文化、交通、社会和生态.立足于涵盖场地认知的重要事项,不仅从建筑、人群、植被、小品、水体等可见景观对象到噪声、光环境、气候等不可见自然空间要素,让学生全方位认识现场,通过与被访者(使用者)的访谈,取得第一手信息,尤其是基地现状中所显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场地设计与使用活动的关注及其脉络关系,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实用性.

各组学生根据现场考察结果,归纳5类调研对象的现状、特征及相对的问题.学生在汇报中阐述各自调研对象,结合场地及周边关系,理解场地与环境的紧密性,体会可见与不可见的风景园林要素作用于场地的微妙联系.例如,交通调研组学生通过交通现状确定广场可能人流方向和疏散能力;生态组通过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现状作用,模拟分析光、风、动植物对场地的影响,从而决定广场中自然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置.

(2)场地案例:学生对尺度及材质规格的把握

尺度分析:广场活动空间尺度记录以及广场街具的尺度观察.

在广场内部活动空间的尺度记录中,学生结合场地尺度的大小与广场主要使用人群的活动类型,总结之间的关联性及设计规律.例如围合的小型私密空间更受亲密的情侣和家人、朋友等人群的青睐:而具有“嘹望一庇护”功能的半开放空间则更吸引需要暂歇休憩的路人驻足和停留;全开放空间则是发挥广场的疏散流通作用,供高峰期的人行交通或提供大型运动或文娱场所.

在广场街具尺度观察中,引导学生从功能及人的角度切入,在对广场服务设施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人体功能学的尺度观察.让学生从观察中明白,即便是微小的局部设计也应注重功能.学生将广场街具类型根据功能用途细分:建筑尺度、大型广告牌及楼梯尺度、路灯尺度、座椅及花坛尺度、垃圾箱尺度和小型公共设施尺度等.在实地观察中,鼓励学生采用相对直观且可操作性强的人体尺度测量方法进行拍摄与记录,从使用者的角度以实际体验受来评价广场的尺度优劣性和实用性(如下左图).

材质分析:材料采集主要包括了解材质的比例和尺度,熟练表达材料的质感,总结材质在案例中的运用规律.结合以上三方面的训练,总结景观常用材料的运用方法.在材料比例和尺度方面,要求学生以照片、手绘进行采集成果呈现,并要以模型方式表达材料的铺装材质、色彩和肌理,标注不同材料的材质特性、运用位置与功能意义.例如广场中各分区场地中的光面/毛面性质的选择,与特定使用者的活动类型的关联;在颜色与肌理的选择上引导广场活动者的活动心情与氛围营造.上右图为学生的材质模型采集分析图.

(3)现场评图

学生完成初步的设计草图后,结合平面、断面表达,师生共同再回基地讨论,引导学生将图上的设计内容与现状空间进行比对,从而再次强化场地的真实性以及细节的捕捉.

该阶段改变了传统设计教学中“室内化”的评图模式,以现场重访形式帮助学生深化方案.该环节安排在广场设计教学的中期评图环节之后.学生确定初步方案后,再返回现场进行场所交流,指导教师不断地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首先,针对基地现状,检查图纸中是否有不符合现状的重要问题,如交通出入口、场地竖向关系、周边建筑界面等问题.与初次现场调研相比,此时学生更多地能从设计者的身份去理解周边的信息,优化个人设计.例如学生观察到基地东侧建筑的出入口轴线限定和基地西侧界面的完整性等.

其次,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现场细节与生活场所的把握.相对于“纸上谈兵式”的教室讨论,现场信息的收集和体验更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在这个现场互动中,学生进一步发现了场地中毗邻的二层平台与周边办公类型及其上班人群的空间联系,并发现了悬铃木树枝型的特点,以及基地南侧水果店的日常经营与社区公共生活习惯的相互影响.这些新的发现点不断的被补充到了学生们的设计之中(如表2).

教学成果:对于入门的学生来说,容易在得出了初步想法后难于推进自己的设计过程.学生重返基地,可以将自己脑海中的基地与现场进行碰撞,将设计初稿建立在现场作业,发现存在的盲点、问题甚至新的信息点,从而以更详实的手段深化设计构思.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专业引导更多地是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引导学生如何将冷冰冰的局部设计糅合场所生活的温度.

(4)深化设计

经过现场重访后回归到个人的设计深化阶段,加深学生场所刻画及模拟的立体感,结合设计概念与细节的铺设,将广场设计按“概念一场所一细部一整体”这一设计思路融会贯通,以场地认知、感知、再创造为教学思路,学生最终独立深化设计.

总结

通过对2009纫学生景观测量及广场设计中场地认知教学课程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基于场地的工作能力与思考习惯,为下个风景园林作业即公园设计的基地调研及以后的相关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学习提供了基础.总而言之,风景园林设计入门教学中的场地设计能力培养就是努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考视角与分析手段,将场地的空间信息化为可测量、可分析、可描述、可操作的对象,从而为未来的风景园林人才奠定一个基于理性与感性的综合专业能力.(感谢同济大学景观学系2009级本科学生的教学参与和成果提供.)

链接:同济大学的风景园林测量课程始于1954年陈从周教授在同济大学开始的《传统建筑测绘实习》课程.其基本教学目标是“通过组织学生对中小尺度建成场地进行测量绘图,同时调查总结其使用情况,增进学生对于设计成果表达、实际环境空间和人的行为使用三者的认识和联系,增强测量绘图、分杯总结和设计构思能力.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暑假内进行,时间为三周,在校内或校外开展”.

董楠楠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士.

归云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在读硕士.

学生 场地申请 制度:教学视频眉子老师.私教(场地:学生家庭)

总结:该文是场地学生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学生 场地申请 制度引用文献:

[1] 申请异动转学生查重怎么办
[2] 初中化学学生小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初中化学学生小论文标题怎么定
[3] 优秀初中生物学生论文选题 初中生物学生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基于现场的风景园林设计入门教学——同济大学本科设计课程为例》word下载【免费】
学生 场地申请 制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