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计划分配方式改进对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意义——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主题: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7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招生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招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招生教育论文范文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论文

目录

  1. 一、考试招生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一个
  2. (一)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内涵
  3. (二)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的范畴
  4. 二、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进对考试招生
  5. (一)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促进区域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6. (二)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促进城乡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7. (三)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论文范文择校难题,促进校际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8. (四)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促进群体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9. 三、对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进的具体
  10. 四、总结与展望
  11.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河南郑州:遭遇诈骗招生 近千学生家长围堵大学门口[中国教育报道]

冯 虹,杨玉茗,田 添

摘 要:在教育公平的系统中,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这项措施对于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意义在于: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促进区域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促进城乡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论文范文择校难题,促进校际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促进群体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过程公平;计划分配方式;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立德论文范文,重点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管理体制.其中,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力,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学生的个人前途关系密切.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具体化了《纲要》中的纲领性要求,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本次改革的总体定位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一项基本原则是“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回应了家长和学生群体对于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诉求.《实施意见》提出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五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里主要探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这一措施对于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意义.

一、考试招生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一个

重要方面

(一)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内涵

《实施意见》中指出,本次改革要“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教育中的机会公平,是指对于接受教育的所有个体,国家能够在其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给予他们机会均等的规则或制度的对待.考试招生机会公平,是指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同学生有平等的被评价机会;在招生的过程中,不同学生有平等的选择学校机会,不同学校有平等的招收学生机会,学生与学校之间有平等的选择与被选择机会.考试招生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许多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起因正是机会的不公平.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更高评价、争取到优质资源的学生没有异议,他们强烈的不公平感主要来源于考试评价或者入学时,部分学生借由不平等的规则和制度,凌驾于机会公平之上.

(二)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的范畴

教育公平问题的组成部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教育的不同阶段,教育公平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其中,教育起点公平是指不同的个体在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拥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教育起点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受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过程公平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将公平贯穿始终,给予学生平等的待遇,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最优化发展的需要.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接受相同教育的学生最终的学业成就与教育质量的公平.在现有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将学生接受完高等教育,准备进入社会视为教育结果公平的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参加考试,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入学,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就是招生.考试招生是整个教育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是连接两个阶段教育的重要纽带,目的是客观评价学生在上一阶段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接受下一阶段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公平的系统中,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应该是属于教育过程公平的.

二、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进对考试招生

机会公平的意义分析

《实施意见》将“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这一任务具体化为四个主要方面: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论文范文择校难题;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

(一)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促进区域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高考是对高中学生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终结性评价,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国家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其进行分配,安排学生进入不同学府.从形式上来讲,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省的高考录取人数并不是按照考生人数的比例分布的,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率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的录取率低于东部地区、人口大省的录取率低于其他省份、高校所属地的录取率高于其他省份.这种录取比例的失调违背了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诉求.《实施意见》中指出,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的编制办法,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部属高校也要严格控制其在所属地招生比例,合理确定在各省的具体招生计划.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促进区域间考试招生机会的公平,逐步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人口大省与其他省份、高校密集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二)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促进城乡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实施意见》指出,在未来三年内,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明显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相对于城市处于弱势地位,这个现状至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村学校的财政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都低于城市学校,这逐步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从显性转为隐性,城乡学生所接受的教学的质量有一定的差距.有学者指出,即使经历了“普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城乡差距仍然相当程度地存在,农村学生更多地承受了教育机会不平等所造成的后果.正因为如此,在农村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前,招生考试要想达到相对公平,就应当尽量弥补基础教育的城乡差距,具体表现在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为此,《实施意见》提出,要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按照一定比例招收农村学生.这项任务,对于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城乡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论文范文择校难题,促进校际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已经被教育部明令禁止,但是又被“示范学校”在实际上取而代之.示范学校在经费、师资、基建、招生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对普通中学有更好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赢得了更高的社会声誉,也获得了优先挑选优质生源的权利.这造成了教育上的“马太效应”,即所谓的“富校越富,穷校越穷”.近年来,广大家长和学生为了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不惜花重金择校,此类现象在社会不断的质疑声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对此,《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以论文范文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同时,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方式也要改进,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保障不同学区的学生有平等的进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机会.新制度的顺利实施,能够促进校际考试招生机会公平,逐步缩小校际差距.

(四)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促进群体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

《实施意见》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问题,涉及到其能否进入父母工作地的公办学校、能否参加就学所在地的高考等方面.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教育,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制度原因,目前,各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仍然面临着不公平问题,一部分随迁子女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教育体系之外.因此,为促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群体与城市学生群体之间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必须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三、对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进的具体

实施的思考

国务院发布的《实施意见》是站在国家层面上的一种“顶层设计”,各地方还需要制定更加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贯彻新的理念,加强管理.同时,作为配套举措,还应加强信息的公开、透明,以便接受社会的监督.

在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进的具体措施中,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讲得是对高考招生进行改革.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而高考招生的公平,在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心目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诉求.然而,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基础教育水平存在着差异,要想在实质上实现考试招生机会公平,只依靠在高考时的“政策矫正”是不够的,还应充分照顾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建立专项资金支持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着力改善其教育资源配置情况,逐步实现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论文范文择校的难题,《实施意见》指出,要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这是在制度的层面上治理择校乱象.家长和学生择校,择的是学校优质的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所以,在此基础上,逐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才能够从根本上论文范文择校的问题.要逐步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在学区内,允许教师不受学校隶属关系的限制,交流任教、跨校兼课,实现不同学校间师资和教学设施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受教育问题已经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随迁子女教育现今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障碍,必须要依靠政策和制度的保证.城市应开放更多的教育资源,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此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增强农村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缓减随迁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压力.

总之,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不仅要关注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的改进,还要将改革的精神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均衡配置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群体间的教育资源.保证不同学生能够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

四、总结与展望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家将把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通过合理调整高校招生计划,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和农村地区的高考录取比例;通过改进中小学招生办法,论文范文择校难题,方便随迁子女更顺利地入学、考试、升学.这些能够有效促进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措施,可以使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理念惠及更多的学生和家庭.同时,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也将逐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当然,应该认识到,即使国务院出台了纲领性的政策要求,部分追求“面子工作”的教育官员、只重视学生成绩的学校和家长现在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应试的意识.各基层教育部门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扫除改革阻力.因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宏观视野[J].教育研究,2014(6).

[2]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 - 07 - 30.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4 - 09 - 05.

[4]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何亚娟,中国区域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8(6).

[6]范先佐,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 (12A).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河南郑州:遭遇诈骗招生 近千学生家长围堵大学门口[中国教育报道]

[7]雷万鹏,汪传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门槛”的合理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24).

[8]谢维和,高考改革:定位、形态与变量[J].中国考试,2014(10).

[9]肖其勇.教育均衡诉求学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4 (5).

[责任编辑:陈浮]

总结:主要论述了招生教育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引用文献:

[1]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论文查重
[2] 安徽省教育考试院查重
[3] 省招生考试院论文查重
《计划分配方式改进对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的意义——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word下载【免费】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