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

主题:青岛农业大学校企合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7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合作农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合作农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合作农业论文范文

青岛农业大学校企合作论文

目录

  1. 一、东亚区域合作对中国农业
  2. 二、东亚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3. 三、在地区合作中寻求中国
  4. 青岛农业大学校企合作:中非农业合作论坛

韦 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 由于地缘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农业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东亚区域合作道路.东亚区域合作对于中国保障粮食安全,减轻经济全球化以及跨国问题给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亚国家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已展开合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中国有必要发挥一个地区大国的作用,推动东亚区域相关合作不断深化,在区域合作中寻求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影响日益扩大,各国间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深,一些原本属于国内的问题也需要用国际视野重新审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不仅仅缘自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紧张这一国情,同时还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所带来的外部压力.由于地缘关系,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联系十分紧密.在国家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农业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有国际眼光,走区域合作道路.

一、东亚区域合作对中国农业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建立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基础上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农业生产”与“农村社会发展”、“资源和环境”与“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而实现粮食安全、社会公平、环境良好三大基本目标.在全球化和地区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三大目标的实现,仅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各国农业农村发展越来越具有“外部性”,即越来越受到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解决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还要从“外部”人手.对于身处东亚的中国来说,东亚是其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忽视的且可以倚重的重要地区,区域合作应是中国保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1.东亚区域合作有助于中国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大制约是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无论是耕地资源还是水资源,中国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在这种国情下,虽说可以通过依赖高产品种、现代农业投入物、农业产业化来提高农业种植业的产出率,从而实现粮食的充足供应,保障粮食安全,但这种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并不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如同上个世纪60年代东亚一些国家为实现粮食自给所开展的“绿色革命”一样,其结果是造成土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东亚区域的农业合作则可为中国缓解农业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东亚国家与中国邻近,且有些国家农业资源丰富,但生产水平低下,中国可以借地缘便利同这些农业欠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其发展粮食生产,以达到互利共赢——既促进当地国粮食生产,同时也使中国获得粮食进口的安全保障体系.如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土地资源丰富,有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这些国家粮食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给.柬埔寨有670万公顷可耕地,但目前耕种面积仅为260万公顷.缅甸正在实施论文范文替代种植计划,十分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缅甸已同意把中缅边境100多万英亩的土地出租给中国企业使用.①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将使东亚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使中国获得粮食进口的安全保障体系,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压力.

另外,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缘自农业资源供需矛盾,在当今时代,它还受到外部因素的挑战.首先,中国粮食安全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国际环境组织“绿色和平”2008年发表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报告预测,在今后20 -50年间,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当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 5-3℃之后,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将持续下滑.到2050年,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等因素更会使中国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最高达23%.②其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冲击.2006-2008年期间,由于欧美国家实施的生物燃料发展战略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轻农伤农”的“快速工业化路线”所导致的农业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持续下降,全球粮价飞涨,形成新世纪以来第一次粮食危机.受全球粮食危机的影响,中国周边各粮食出口国纷纷采取临时出口限制措施,又导致区域性“粮食危机”的发生.在区域性粮食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政府也不得不一度实施了临时性粮食限制出口措施.

气候变化、世界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因此要消除气候变化、世界粮食危机这样一些外部因素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不良影响,也必须要走区域合作道路.正如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出席第一次东亚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时所说:“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因素影响下,全球粮食供给偏紧和粮价偏高可能成为长期趋势.立足全球粮食安全新形势,围绕区域粮食安全,扩大、丰富、深化东亚各国间农业交流与合作,对推动区域国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力、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东亚区域合作有助于减轻经济全球化、地区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虽说中国通过对外开放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经济全球化和地区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农民受出口利润的诱惑,大量生产可以出口但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农产品,如羊绒制品、珍稀植物的各种加工品、海水养殖产品等,这使我国本已极为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水产品养殖,使得湖泊、近海水域遭到严重污染.目前中国85%以上的湖泊已受到严重富营养化污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规模爆发.2007年,中国近海发生82起藻类灾害,受灾海域面积达1 1610平方公里.在地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农村地区未必都是受益者.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由于中国南方省份与东盟部分国家地理气候相似,很多农产品种类与东盟国家雷同,再加上中国给予东盟国家一些优惠待遇,以及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等因素,导致中国南方省份的一些农产品如大米、热带水果、畜牧产品等受到较大冲击.以热带水果为例:在“早期收获”计划中,越、老、柬三国共提出229种“例外清单”产品,其中广西优势产品禽蛋、水果被越南列入“例外清单”,老挝、柬埔寨也将广西多种果蔬都列入“例外清单”.2002年广西龙眼、荔枝受进口影响损失2.2亿元,果农人均损失31.9元.关税降到零后,预计广西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五大果类将损失6. 33亿元,果农人均损失85.8元.由于水果业在广西农民收入中的地位尤重,农民收入大受影响.可以说,地区经济一体化并没有给所有群体带来公平的发展机会,一些农村地区的农民增收、消除贫困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要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地区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区域合作必不可少,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通过区域合作,学习东亚其他国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东亚国家大多是经济外向型国家,许多国家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如马来西亚,为保证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竞争中不丧失竞争优势,其在新世纪提出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农业发展方向,即开发知识密集型的食物加工产品和与健康有关的、具有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生物科技产品.马来西亚利用生物科技生产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产品,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研制开发细胞反应体培育系统,用“工厂”生产方式生产原料,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技术,从而解决劳工不足及其他资源限制的问题.又如日本,早在1992年就提出“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概念,发展目标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转变为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和自然循环功能的维持与促进.如今日本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已走在东亚地区的前列.在泰国,为了保护资源环境、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向农民推广五种可持续农业模式,即:整合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农林业和“新理论”农业,如今这五种模式在泰国不同地区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些国家的相关经验很值得中国去学习,以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通过区域合作来提升农民的能力,使之适应新形势,防止地区贸易自由化给农民带来新的贫困.如前所述,一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恰恰是地区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必须通过区域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东亚国家已认识到区域合作对于农民能力建设的重要性.2006年,第二届东盟与中日韩区域扶贫高层研讨会明确表示,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减贫合作,“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缓解贫困(包括社会保障网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各国的能力范围内通过相互合作来帮助本地区的人民应对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挑战,来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⑥在《落实中国一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中,双方明确提出“加强中国和东盟农民的能力建设,建立信息化的农业社区”“通过举办包括农业技术和管理的各类培训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⑦

3.东亚区域合作有助于减轻跨国问题给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东亚国家地缘相连,诸多问题具有跨国性,并对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中国陆地边界漫长,共与14个国家接壤,而划人200海里专署经济圈内的海上邻国也有3个.重要的跨国河流有黑龙江、鸭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这使得中国与这些国家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周边国家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以及中国国内环境的恶化都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影响到各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开发澜沧江地区引发与下游国家的一些矛盾和摩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农业自然灾害问题:如虫灾,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国家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每年“两迁”害虫形势严峻.“两迁”害虫通常每年春天向东北方向迁徙,而初秋季节则往东南方向返回.“两迁”害虫不仅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危害,也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非法移民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越来越成为周边国家非法移民的目的地.越南和一些东北亚国家是非法移民中国内地的主要人口输出国.截至2002年,非法进入中国内地的东北亚国家的居民至少3万多人.与此同时,越南非法出境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其中相当一部分以中国为目的地.⑧这对中国本来就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构成更大的压力.另外,周边国家也成为中国农村贫困人群非法移民的对象国.缅甸佤邦作为一个缅北地方政权,为了扩大势力一直在招兵买马,通过教育、移民、发展机会等优惠手段吸引中国贫困佤族边民.在缅甸佤邦移民政策的诱惑下,中方一些边民外流缅北.保守估计中国边民流失量达5000人左右.这对贫困的边境农村地区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毒品犯罪问题: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金三角地区不断加剧对中国的毒品渗透,中国边境地区的毒品犯罪活动不断增多,其中农民成为毒品犯罪的主力军.据调查,在交通不便的边境一线的经济贫困地区,境外或内地毒贩利用当地农民对地理熟悉,与境外语言、习惯相同,经济来源困乏等条件,雇佣农民背毒、带路,以逃避风险,从而逐步形成了边境农民为了生计向贩毒老板出卖劳动力的“毒品运输队伍”.在保山市,2002年农民毒品犯罪573人,占当年保山市毒品犯罪总人数的91%;2003年857人,占90.2%;2004年1241人,占91%.在钦州市,2004至2006年,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毒品犯罪嫌疑人370人,其中农民260人,占批捕毒品犯罪总人数的70. 27%.农民大量参与毒品犯罪,对当地农村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

由于以上问题具有跨国性,仅靠一国之力难以应对,要有效治理,必须通过区域合作.

二、东亚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东亚各国领导人在开展区域农业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已达成基本共识,并建立起相关机制,相关合作项目正逐步实施.

首先,从合作共识上看,东亚各国领导人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合作方面达成诸多共识.2007年,东盟和中日韩(10+3)领导人发表了《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其中提出“在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我们将特别强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为此,领导人签署了《 2007-2017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在乡村发展和消除贫困领域的合作,即:在研究和开发技术、植物栽培、生物技术应用、肥料、农业基础设施、收获后技术、畜牧、渔业、水产养殖、有机农业以及农业合作社等重点农业领域加强互利合作;在保护环境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方面形成更密切的合作;通过信息和经验分享活动、人员交流项目和培训课程,在农村开发和消除贫困领域,形成政府官员、专家和职业者的能力建设方面更密切的合作;监控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对农村发展和扶贫项目的影响,包括社会保护体系和作为农村发展和扶贫工具的信息通讯技术.@2009年10月25日,第十二次10+3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东盟与中日韩关于粮食安全与生物能源开发合作的声明》,声明中表示“粮食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有必要开发可持续生物能源.”“与会领导人同意促进生物能源贸易和技术创新,增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问题上的合作.”@

其次,从合作机制上看,10 +3范围内的相关合作机制在不同层级上相继建立.2000年,10+3农林部长会议机制建立,确定在有关食品、农业、林业的以下六大领域促进合作:(1)消除贫困和加强东盟地区的粮食安全;(2)有关食品、农业、渔业、林业方面的研究与开发;(3)有关食品、农业、渔业、林业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4)在有关食品、农业、渔业、林业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协调与合作;(5)农业信息网络;(6)贸易便利化.2002年,10+3环境部长会议机制建立,提出在以下领域展开合作:全球环境问题;土地、森林大火和跨国烟雾污染;沿海和海上环境;可持续森林管理;环境教育、传播和促进环保的合理技术和清洁生产;气候变迁问题;生物多样性管理和一体化水资源管理等.2006年,10+3乡村发展和贫困消除高官会议机制设立,其宗旨是促进10+3国家在乡村可持续发展和贫困消除问题上更紧密的合作.在2008年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探讨了在乡村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联合项目和活动,其内容包括小型金融、缩小发展差距、气候变化、处理脆弱群体的贫困问题、提高粮食论文范文、自然灾害和贫困消除、女性贫困问题等.与10+3领导人会议和部长会议机制相对应,东盟十国和中日韩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类综合性或专门性的论坛及研讨会,为落实各类合作框架协议和协定服务,如“东盟与中日韩区域扶贫高层研究会”、“东亚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东亚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等.

再次,从合作实践看,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日本之间已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实质性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01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把农业确定为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以来,双方开展各类农业交流与合作项目多达150多个,其方式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示范与推广、学术与科技交流和经济贸易促进等.通过举办60多个各种农技培训活动,为东盟各国累计培训了100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国实施的40多个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有效展示了中国先进的优良品种、农机装备和栽培管理技术.在这些合作项目中,不仅东盟国家获得了农技培训、良种和先进的农技装备,中国也从中获得了支撑农业发展的资源.如广西永凯集团公司与菲律宾达成了合作开发四万公顷土地种植甘蔗、木梳,以及兴建三个日产15万升生物燃油加工厂的合作意向;北海市远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安格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联手开发马来西亚渔业资源,建设海上渔业走廊;在重庆老挝农业综合园区的开发建设中,老挝政府前期提供了50公顷土地供中方企业进行农作物试验示范,还将提供5000公顷优质土地供企业使用,并在设备、机械、原材料进口、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方便.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农业资源供需矛盾,并为整个东亚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提供宝贵经验.中日之间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成果丰硕.自1981年中日农业科技交流工作组正式成立到今,双方在农业科技领域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1997年,在中日农业科技交流工作组的第16次会议上,中国农业部和日本农林水产省签署了《中国主要粮食资源可持续生产和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合作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该项目于2004年3月结束,其间获得科研成果18项,申报专利3项,获得新品种保护31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93人.

尽管合作共识的达成及合作机制的建设为东亚地区的相关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并且相关合作也正在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的合作仍有一定的局限和问题:

首先,一些合作共识未落到实处.尽管东亚领导人会议及部长级会议在农业合作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达成诸多的共识,但是从现实来看,一些合作意向并未真正付诸实施,很多合作只限于召开论坛、交流经验和信息而已,缺少具体的联合实施项目.往往是发表宣言多于制定计划,召开论坛多于实际行动.如在乡村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尽管设立了10+3乡村发展和贫困消除高官会议机制,并提出一系列的联合项目,但真正付诸实施的只限于召开了“东盟与中日韩区域扶贫高层研究会”,即在发展和减贫领域交流经验而已.至于其他方面,如小型金融、气候变化、缩小发展差距、乡村发展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远未展开,特别是在“监控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对农村发展和扶贫项目的影响”方面的合作更是缺乏.生物多样性管理、一体化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森林管理等尽管也成为东亚合作议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相关的合作机制和合作项目并未建立和实施,目前各国仍是各自为阵.另外,由于受到各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一些规划好的合作项目也难以取得预期进展.如中国与柬埔寨的农业合作,目前除云南公司在试种我优质杂交稻及其它经济作物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外,其他农业合作项目均无实质性进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柬埔寨经过多年战争和动乱,其土地产权管理极为混乱,大批土地被农户和军队占有,土地产权纠纷频繁不断,再加上柬政府对全国土地的管理和调控能力较差,致使中资企业在柬陷入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纠纷之中,无法开展相关合作项目.另外,从事农业土地开发,就要涉及残林、疏林等的清除,这又会受到柬森林法的约束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干涉,一些合作项目的开展困难重重.

其次,合作领域仍有待拓展,合作目标有待提升.目前东亚已展开的涉及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有人力资源开发、境外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技术交流、乡村发展和消除贫困合作、商贸促进等内容.然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2年发布的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框架图,它不仅涉及到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还涉及到农村能源计划与技术、动植物生产、动植物遗传基因的保护和培育,同时还涉及到生产经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监测系统机构和建设系统等.由此可见,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真正在地区合作中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东亚的相关合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合作领域必须进一步拓宽.另外,目前大多数东亚国家间的农业合作仍然是以促进农产品贸易为目标的,而单纯的农产品贸易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还有必要把东亚国家间的农业合作目标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再次,区域合作开展不平衡,竞争有余,整合不足.目前在东亚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合作走在前列.2002年11月,中国农业部与东盟秘书处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2004年,双方领导人签订《落实中国一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成为行为计划重要部分.双方相关合作不仅级别较高,而且合作内容较为丰富,并取得了如上文所述的成果.但在东亚其他地区,相关合作仍较为落后.特别在东北亚地区,尽管2008年首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发表了《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草案》、《三国灾害管理联合声明》等,其中提到在环保、灾害管理方面的合作,但是涉及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其他内容仍较少.目前东北亚地区的相关合作主要体现在中日间的双边合作.至于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间的农业合作,内容较为单一.如中韩间的农业合作,主要表现为韩国提供投资,中国东北提供土地,双方共同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中国与蒙古之间的农业合作更是简单地停留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上.总体上看,东北亚地区的相关合作级别较低,大多都处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层次,未提升到论文范文政府层面.特别是在10+3范围内,相关合作仍大多处在探讨阶段,很少有整个区域的合作项目付诸实施.由于区域整合性不强,再加上东亚国家双边农业合作较多,这导致区域内合作与竞争冲突并存,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竞争、出口市场竞争和封锁等.

三、在地区合作中寻求中国

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之思考

鉴于东亚地区合作对于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东亚地区相关合作现状,中国有必要发挥一个地区大国的作用,推动东亚地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合作,在地区合作中寻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努力发挥中国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握合作重点,推动实质性的地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的开展.目前东亚地区的相关合作机制都是在东盟主导下建立的,这就造成二种情况:一是东盟作为小国集团,在推动整个东亚地区展开实质性合作活动时仍显乏力,于是出现了上文所提到的宣言多于制定计划、召开论坛多于实际行动的现状.二是由于一些地区农业合作机制是在以东盟为主的框架下形成的,一些合作项目的实施更符合东盟国家的需要,东盟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中国要在地区合作中寻求自身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发挥中国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利用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大国地位,推动东亚国家将相关共识变成实际可行的合作项目,从中实现各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互利共赢.特别是要推动东亚地区一些农业农村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参与到地区合作项目中来,为整个地区的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发挥主导作用,趋利避害,尽量使地区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农业农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同时根据中国国情,把握合作重点,使东亚地区的相关合作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机遇.如目前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贫富差距问题,中国有必要在地区合作中将农业生态技术合作、环境保护合作、减贫合作列为地区优先合作的议题.

青岛农业大学校企合作:中非农业合作论坛

第二,推动东亚地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合作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如前所述,目前东亚地区的相关合作对于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在做好与相关国家现有合作项目的同时,还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主动倡导新的合作项目.一是农业科技创新合作.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农业增产主要靠物质投入,在农作物及水产业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植物试种、快速繁殖技术开发、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等方面少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开展的境外农业技术合作主要是为一些落后的东盟国家提供中国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因此,中国要提升自身的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加强与农业科技先进的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二是为了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还必须同地区内其他国家在农产品深加工、环保型绿色农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加强合作.三是在社会发展方面加强合作.如上文所述,由于东亚国家的地缘相连,各国的社会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他国可持续发展的地区问题,因此,必须推动东亚国家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加强跨国问题的共同治理.

第三,推动东亚整个地区的多边合作,走农业地区化发展道路.在各国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整个东亚地区其实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很多问题需要多国合作才能应对,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区域合作不平衡的局面,推动整个地区开展多边合作,提升合作水平,在区域多边合作中协调利益冲突,走农业地区化道路.在农业地区化进程中,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应对地区经济一体化负面影响的能力.同时立足于比较优势,鼓励农村企业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通过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接的资源转换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向土地集约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和劳动密集型的非农产业,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产品充足供应、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注释

①《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将进入黄金期》,2009年10月16 日,http://ccn. mofcom. gov. cnswxwshow. php eid- 31353.36

②林而达等:《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http://www. greenpeace. org/china/zh/press/reports/eco-farm-ing.

⑧《东亚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在京召开》,2009年04月23日,http://huilin. myttc. cn/n/20090530/21896. html.

④王琴编译:《粮食危机的原因和出路》,《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第2期,第55页.

⑤方万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对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2007年8月30日,http://dip. si-noth. com/Doc/article/8/3 0/server/1000003876.htm.

⑥张磊主编《携手消除贫困,共建和谐东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333页.

⑦《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http://wwww. fmprc. gov. cn/chn/wj bzzj gyzs/dqzzywt/t175786. htm.

⑧张蕴岭:《未来10 - 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24页.

⑨王介南:《缅中关系与我国西南周边安全》,《东南亚之窗》2007年第2期,第48页.

⑩谢玲:《保山市毒品犯罪现状调查》,http://www.gy. yn. gov. cn/Articlespyflwdldcyj200910/16177. html.

⑨梁钢:“农村地区毒品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建议”,《法治快报》2007年10月30日第5版.

⑩《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一一深化东盟与中日韩合作的基础》http://www. neat. org. cn/chinesehzjccon-tentshow. php content_id等于102.

⑩《2007-2017年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工作计划》,ht-tp: //www. mfa. gov. cn/chn/pds/ziliao/t5 75 767. htm.

⑩《东盟与中日韩发表粮食安全与生物能源开发合作声明》, http://www. mfa. gov. cn/chn/pds/ziliao/t622421. htm.

⑩ASEAN Plus Three Cooperation,Revised As of 9January 2009, http://www. aseansec. org/22206. pdf,p.30.

⑩Joint Press Statement of the 6th ASEAN Senior Of-ficials Meeting 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 SOMRDPE) and lst ASEAN+3 Senior OfficialsMeeting 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SOMRDPE+3) ,Singapore, 13-15 0ctober 2008, http://www. aseansec. org/22043. htm.

⑥《中国与东盟需加强农业合作合力应对粮食危机》,http://nc.mofcom. gov. cnnews118846 72. html.

⑩《中日农业合作成果丰硕》,http://www. stdaily.com/gb/stdaily/2004-06/15/content-260825. htm.

责任编辑 王敬尧

总结:本文关于合作农业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青岛农业大学校企合作引用文献:

[1] 校企合作和大学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校企合作和大学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2] 校企合作和酒店服务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校企合作和酒店服务论文如何怎么撰写2000字
[3] 校企合作和合作模式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校企合作和合作模式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10000字
《东亚区域合作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word下载【免费】
青岛农业大学校企合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