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4例临床观察

主题: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临床肝功能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临床肝功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临床肝功能论文范文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论文

目录

  1. 1.临床资料
  2. 2.治疗方法和疗效
  3. 3.病案分析
  4. 4.讨论及体会
  5.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诊断学(25)肝功能检查-上

(湖北省通山县人民医院 437600)

[关键词]: 清补兼施法;慢性乙型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3-02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中的一个较棘手的问题.本病始于肝,久病累及脾肾,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多因正虚邪恋所致.笔者自2010年以来,基于扶正祛邪这一治则,应用清补、兼施方法治疗乙肝病人64 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64例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全部病例均有肝炎病史可供,病程最短10 个月,最长5 个月,年龄最小10 岁,最大54岁,以青、中年为多.较2009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38例(占59.4%),慢性活动性肝炎26例(占40.6%).

1.2 辨证及体征:辨证属湿热内蕴型24 例,肝郁脾虚型12 例,肝肾阴虚型18 例,气滞血瘀型10 例.体征肝肿大56例(肋下1-3cm),脾肿大24 例(1-5cm),下肢浮肿26 例,腹水10例,蜘蛛症及面部毛细血管扩张32例.

1.3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在40-100单位20例,100-200单位36 例,大于200 单位8 例.伴锌、麝浊度异常46 例;A/G比例倒置20例;HBsAg阳性64例;同时伴GBeAg阳性30例.

2.治疗方法和疗效

2.1药物组成:基本方由蛇舌草30 克,虎杖15 克,黄芩10 克,黄芪20 克,党参15 克,白术10 克,茯苓15 克,泽泻12克组成.

2.2 辨证加减:湿热甚伴黄疸者加菌陈、板蓝根;阴虚者加沙参、杞子、白芍;胁痛加川楝子、郁金;血瘀者加丹参、泽兰、益母草;以上每日1剂,服药30日为1疗程.

2.3 治疗结果:疗效判定亦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订标准,分为临床治愈、好转、无效3 项.其中临床治疗22 例(34.4%),好转32例(50%),无效10 例(15.6%),总有效率为84.4%.

3.病案分析

潘××,女,42岁,张家港市某用电站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初诊.患者于2000年曾患急性肝炎,2005年因“全血细胞减少”住当地医院.住院期间经检查发现肿脾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HBsAg(十),而诊为慢乙肝(活动性).经中西结合治疗数月,肝功能曾一度恢复.近1年多来,肝功能复查反复不正常.絮浊试验长期明显异常,白/球蛋白比例接近或倒置.诊前肝功检查为:GPT>200″,论文范文T13″,Zn论文范文20″,A/G比例3.5/3.8克,HBsAg1:1024.

辨证:二胁隐痛作胀,恶心频频欲吐,口粘微苦,纳有效期便溏,苔中根腻黄,前半舌红有裂,脉细弦.此湿热久蕴,肝郁脾虚,且有伤阴之兆也,为正虚邪恋之征.方用清热养阴,柔肝健脾.

处方:蛇舌草30克,虎杖15 克,炒黄芩10克,炒白术10克,云茯苓15克,炙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北沙参12克,广郁金12克,泽泻15克,碧玉散包30克,姜竹茹6克.上方10剂.再诊时呕恶已除,精神、食纳转佳,苔腻渐化,惟见舌质暗红.上方去竹茹,加泽兰10 克,益母草15克以活血化瘀,前后加减服用30剂,至6月18日复查肝功能:GPT<40″锌、麝浊度正常,白蛋白5克,球蛋白2.6克(标本号21227).嗣后以基本方药加减间断服用,迄今未复发.

4.讨论及体会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历来重要治法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健脾益肾、疏肝理气等,近年来又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增加了抑制或清除病毒调整机体和免疫功能的措施.综合国内报导,本病大致以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型最为常见,多数病例兼有二型的特殊.就笔者临床所见,绝大多数慢乙肝病人均可见正虚邪恋表现,即正气虚弱,而湿热未尽.其中阴虚和血瘀是常见的二大兼证,而湿热作为病因和病理产物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有人分析100例慢性肝炎(迁延性)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与辨证分型的关系发现:湿热邪实与病情活动、肝功能异常相关.又观察不同型慢乙肝患者的蛋白代谢情况发现:湿热未尽型大多血清白蛋白下降而球蛋白上升.这与临床所见甚合.笔者所拟之清补兼施法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而设.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扶正以固本、蛇舌草、黄芩了、虎杖、泽泻、茯苓等清化解毒以祛邪.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亦不失为一抑制或清除病毒及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相结合的治疗措施.

慢性乙肝的临床特征,认为该病多因肝炎病毒感染后,余湿未清,湿邪困脾,属肝郁脾虚、湿阻阳遏之证,以脾胃功能失常,正气不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2].从临床疗效来看,本治法在肝功能的恢复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疗效尚属满意.对部分慢乙肝患者的抗原阴转虽有一定疗效,但尚不理想,有待于今后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索及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秋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顽固性黄疸辨治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5(1):201~202.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诊断学(25)肝功能检查-上

[2] 钱涯邻,陈维铭,张燕. 乙肝Ⅱ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8):68~69.

总结:关于免费临床肝功能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引用文献:

[1] 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类论文题目 临床医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比较好写的临床医学专科论文选题 临床医学专科论文题目怎么拟
[3] 临床医学专科生论文选题推荐 临床医学专科生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4例临床观察》word下载【免费】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