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大学德育的层次

主题: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7

简介:关于德育道德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德育道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德育道德论文范文

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论文

目录

  1. 一、大学德育的层次解析
  2. 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宏桥小学班级道德讲堂——新县中小学德育现场观摩会
  3. 二、区分层次,加强大学德育的实效

王双云

(湖南师范大学*所,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大学德育的开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应注重辨明本末、分清层次,即强调德育的层次性.大学德育应遵循由己选人,再及世界的基本层次,循序渐进,同时加强德育内容的实践性,讲求德育方法的多样性,才能真正达到沟通人己、平衡物我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自我认识;人我协和;物我平衡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 2010 )06-0055-03

大学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教育之重视知识积累和实践不同,它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的内部精神世界的陶冶及其道德品性的培养.同时,德育内容和德育对象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首先,从道德的产生和发展看,道德具有明显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层次性.某一特定社会的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本身也像一座山一样,蕴含着从低到高的无数阶梯.其次,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大学生所拥有的经济、政治、教育条件和个人努力程度的差异较大,其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在发展水平上也必然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1].因此,大学德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尤其应注重德育的层次性.道德实际上是个人、群体及世界间的利益平衡及关系协调的原则和指南,即道德的基本层次是由己达人,再及世界.因此,德育也应循此主线,依序而为,方能渐收其效.因此大学德育有必要辨明本末,分清层次,才能切实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做到利己、达人、惜物的和谐统一,使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大学德育的层次解析

1.自我认识

道德是与人相关的价值体系,人是道德认识和实践的惟一主体,因此任何道德教育的前提是弄清楚人的问题.“德育的对象是人,德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这一点无可争议,但关键在于德育要使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德育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此.”而人既可以指代整个人类整体,亦可指单个的、独立的个人.在道德教育中,这两个范畴是相互作用并且统一的,即个体的小我与人类的大我两者间存在着广泛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身心发展已臻成熟的年轻人,已处于一个由青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时期.他们开始对自我和人生产生困惑及思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问题,而它的回答事关个人的成长和德育的成败.因此,大学德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们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因此,大学德育应帮助引导大学生进行持久深入的自我体察和思考,逐步明了自身的独特个性、气质、动机需求和心理活动特征;在使大学生逐步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他们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学会与自己相处,避免自我冲突,实现自我认同.伴随自我认识的深入,大学生对自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期望,渴望更多地了解自己,也即是说他对自我有了更多的期望.惟其如此,才能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3].德育应以此为契机,将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予以扩充引伸,让他们对于作为社会群体的“人”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即由个体小我的体认过渡到对人类大我的关注.在这一阶段德育应引导大学生们提出“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使其认识到我与他人的同质性:自我与他人虽然存在诸多的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属于同一个人类共同体,相互之间是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存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对自我的认识就是对人的认识,与己相处就是与人相处,牵一发而动全身,小我大我实为一体.达到这样的人我认识是一切德育更是大学德育的基础,也是大学德育成功的必备条件.惟其如此,大学生才能认识到人我的统一,形成对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正是道德感产生的源泉和实现的保证.

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宏桥小学班级道德讲堂——新县中小学德育现场观摩会

2.人我协和

人我认识的更进一步就是人我协和.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即人我关系之中的,存在于人我交往互动之中.纯粹意义上的单独个人是不存在的,人总是生活于人群之中,并受其共同规则的约束.所谓道德,其实就是人的自我立法,以此使人我关系获得一种文化上的诠释与规约,进而由此实现人我之间的和谐共存.所以道德本身是具有群体性的,而道德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群育,即人我协和之教育.

大学生涯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阶段.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人我关系的处理,而这尤其是大学群育所应着力之处.所谓群育,即是孔子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利人达人的教育,换言之,群育强调人己相关,利己达人,求得人我的协和.如前文所述,大学生所形成的正确人我认识,即意识到人我一体,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乃是群育之基础.基于此认识,大学群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协助大学生确立对人的信念.这种信念形成于对人我关系的理性思考之上,来源于每个大学生的思考和情感经验,使大学生由对自己的信念延伸为他对人类的信念.对于自己的信念即相信自身存在的潜能,相信自己能不断进步和臻于完善.道德不仅是生存法则,更是人性超越的指南.道德本身就蕴含着对人性完善、升华的肯定,为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直至至善提供不竭之动力.所以大学生们的独善其身不是目的,而应由此产生对他人、人类的信念,相信他人的潜能和完善努力,相信人类的不断进步和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由个人小德到群体大德就有了坚实的理智和情感基础,道德由“我”至“群”实现了过渡和统一.

另外,群育的实质是人我关系的处理,其基本形式就是利己达人,这与道德的层次是相符合的.道德首先是为己的,是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完全否认个体利益的道德是不切实际甚至是虚伪的.但道德的本质是利他的,是维持和促进群体共存的.所以大学群育应将个体的完善与群体的进步相联系,不能一味地以群体压个体,而应由此循序渐进,使大学生的认识从人我一致到人我有别,即小我应该服从和服务大我,只有造福人类才能真正有利自我.在此基础上,利己达人的群育培养才能达到“达人利己”的群育目标,使利己和达人形成真正的沟通和互动,真正实现人己两利.

3.物我平衡

人类之生存发展不仅取决于彼此间的协调互助,更是须臾不可离开这个万象变迁的物质世界.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对物的更新利用为基础的.因此人物关系同人我关系一样,历来都是道德广泛涉足的领域.在某种程度上,人我关系实际上是人物关系的延伸和发展,对物的占有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我关系的状况,而如何实现物我间的平衡和协调有相当部分是由道德来体现和承担的,所以道德中必定含有物的成分.

中国古代先哲们很早就意识到人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并提出人应效法天地之并育万物而不相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道德修养.但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使人对物的开采砍伐愈演愈烈,人物关系日渐失衡;随之而来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导致物我对立,并对人的精神和生存造成直接的危害.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则表现为对物的痴迷和人的物化.大学成为对技术的狂热追求者,以此实现对物的更为高效的利用和改造.技术实利主义主宰着当今的高等教育,人成为了资本和工具,其天性和成长欲求被压抑和改造为机械性和技术附庸,以满足对物的无休止地榨取和消耗需要.这种畸形的人物关系不仅伤物,更加害人.寻求物我关系重新确认和平衡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大学德育对此应承担相当责任.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和领导的大学生们,肩负着对未来人群和世界的双重责任.大学德育应促使他们在形成正确的自我及人我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物我之间的制约和平衡;使他们明白物我实为一体,强分彼此并进而以人伐物或以物御人都是对人物关系的曲解.人物之间应存在一定的张力和平衡,而对这种制衡的认识和实践主要源自于人的主观自觉和客观自制.人物关系中,人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物也非完全被动,它能以自己的方式强有力地反作用于人类.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们是对未来物质世界的主要改造和维护者,他们应形成正确的人物认识并将其体现于具体工作中,使人物矛盾不至于激化并加以不断改善.

对此,大学德育应借助人文陶冶和现实参照来实现大学生对物的主客统一.如通过组织大学生阅读中国传统典籍来了解中华文化之爱人惜物的传统;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和自然,切实体验目前的人物关系的紧张,促其警醒和思考;结合专业学习来学会对物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

二、区分层次,加强大学德育的实效

1.加强大学德育内容的实践性

道德的基本层次是由己达人,再及世界,因此,德育也应循此主线,依序而为,按照自我认识、人我协和、物我平衡的层次阶梯科学地安排德育内容.在重视基本道德理论教授的同时,德育内容要走出以往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开阔视野,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贴近大学生色彩斑斓的成长实践,通过融人丰富的社会实跌活动努力丰富德育内容.例如联系战争、环保、吸毒、试管婴儿、安乐死、考试论文范文、文凭论文范文、权力寻租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道德教育.让应用*学进人大学生的德育课程体系,如工程学院开设工程*课程讨论工程灾难、环境污染等问题,医学院开设医学*课程讨论试管婴儿、安乐死等*问题,新闻学院开设媒体*课程探讨新闻*、广告道德失范等问题,行政管理学院开设行政*课程探讨权力寻租、行政责任等问题.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通过基本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道德理论知识对实践性道德问题的探讨,实现道德意识的内化,促进人格的发展.

2.讲求大学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自杜威、涂尔干开始,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对道德教育花费了大量心血,探索出道德教育的诸多方法,如“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理论讨论法”、“问题中心法”、“对话法”、“澄清反应法”等,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4].

基于大学德育对象、目标和内容的层次性特征,大学德育方法也应该讲究层次性和多样性,通过吸收国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方法,结合我国德育工作多年以来积累的方法,开展多种多样的大学德育教学活动.比如,改变单纯的灌输式教育,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通过教学和实践的互动,提高渗透性,使大学生能够真正逐步做到利已、达人、惜物的和谐统一,使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德育的层次性特征,加强德育内容的实践性,讲求德育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德性,才能真正达到沟通人已、平衡物我的德育效果.

总结:为您写德育道德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引用文献:

[1] 法律与人生论文选题范文 法律与人生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关于法律与人生的论文参考文献 法律与人生参考文献怎么写
[3] 法律与人生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法律与人生论文大纲怎样写
《大学德育的层次》word下载【免费】
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