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模式

主题: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1

简介:关于对写作交叉培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交叉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交叉培养论文范文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论文

目录

  1. 一、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的意义
  2. 二、创新日语一国际贸易交叉培养模式
  3. 三、日语——国际贸易交叉培养班建设中尚
  4.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启动 北京新闻 150324
  5. 四、推进日语一国际贸易交叉培养班建设的
  6. 六、结语

周维第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摘 要:经济学依托下的专业交叉培养是为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创新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模式的举措,分析了经济学依托下的专业交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经济学依托下的专业交叉培养模式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交叉;培养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87(2011)02-0069—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面临许多诸如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等社会经济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传统学科分类体系下某一个学科能单独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与渗透来共同应对.通过学科的交叉有利于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的复杂问题,利用专业的交叉可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和外语学院经过协商,创建了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班,并于2007年开始了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班的第一届招生.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学校在该交叉培养班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教训.

一、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的意义

经济学和日语语言文学进行交叉培养的初宗在于,借助日语语言的优势,为经济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特别是借助日语语言为了解经济学科前沿的发展提供文献阅读的有效工具,并对毕业生从事相关的经贸活动提供强劲的语言交际的支撑.而且,以经济学为依托的专业交叉培养的重要宗旨还在于通过经济学依托下的专业交叉养模式的创新,发掘经济学专业的拓展潜能,充分利用该专业的优势,一方面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为经济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输送优质的研究生生源.

二、创新日语一国际贸易交叉培养模式

该交叉培养班是我校经济学院招生的第一届本科生,该班的高考成绩在全校2007级学生中名列前茅,学生的起点和整体素质都相对较高.在学校教务处、经济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尤其是国际贸易系全体老师们的艰苦努力下,本届学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1.倡导“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培养原则

该班自建设以来,把主要为研究生培养优质的生源定位为培养目标.可望通过对学生的日语语言以及经济学理论和国际贸易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日语语言基础和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为达此目的,学校对该交叉培养班采取一定比例的淘汰办法,达到毕业要求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和“文学学士”两个学位,以鞭策和鼓励交叉培养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学校为该交叉培养班提供了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允许该班50%的学生择优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但按照培养目标,交叉培养班的学生必须通过日语国家I级考试(相当于其他外语专业级水平或八级水平);同时,要求他们最少通过英语四级.这样为他们走入社会和继续深造奠定了非常好的外语语言基础及应用能力.英语和日语的应用能力将会成为他们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良好工具,这必将极大地方便他们了解国际上的学术动态,推进其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而且,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的毕业生顺利开展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熟练的日语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将会助推他们的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2.“双配式”的学生管理创新

学校和学院为配合该交叉培养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除配备专职辅导员之外,还选派了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该班的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既各施其职,又相互配合.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及时解答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通过“双配式”的管理,成就了该班学生活跃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拓展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据调查,该班同学课堂上参与老师教学的积极性非常之高,思维敏捷,大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优异.

3.推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为推进该班教学工作的深入,学院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从任课教师的选派、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以推进交叉培养班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

首先,实现课程设置尽可能的优化配置.为做好交叉培养班的课程设置工作,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经过无数次的调研、探讨和协商,并派老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对较优化的课程设置,既兼顾到该班日语语言学习的特殊要求,同时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鉴于英语是国际国内使用最普遍的外国语言,在该交叉培养班的课程设置过程中,按照同学们的要求和实际的需要,我们特地将英语语言课程进行了安排,以便让同学们在学好日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英语语言基础,培养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其次,选配优秀教师承担该班的课程教学工作.为配合做好交叉培养班的教学工作,经济学院选派优秀而有经验的教师承担该班的课程教学,特别是重视同学们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同学们因此打下了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同时,外国语学院也选派语言基础好且经验丰富的老师承担该班的日语综合课及其他相关主干课的教学,同学们日语语言及应用能力也因此突飞猛进.

第三,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按照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要求及交叉培养班的培养要求,我们对该班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都采取研究性教学,并借助各种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媒体和方法.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既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容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4.注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重视同学们学习的同时,学院非常注重同学们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希望通过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首先,在该班同学中开展党章学习,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一些同学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有些同学已经成为预备党员.

其次,组织同学参加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不仅积极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且不少同学在竞赛中表现非常突出.同时,为增加同学们对经济学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接触经济生活的实践,我们组织该班同学远赴湖北省沙洋高集镇参观并实地了解了循环经济的实践.这不仅增进大家对经济学的感性认识,也帮助他们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此外,组织多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配合组织该班学生经常进行篮球赛和羽毛球赛以及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体验轻松和快乐,在轻松和快乐中加强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特别是借助这些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日语——国际贸易交叉培养班建设中尚

存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交叉培养班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该班的同学们从自身素质提升中体验到了快乐、幸福和成就感.但作为首届日语—一国际贸易交叉培养班,在建设过程中仍尚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培养目标定位尚不完善

首先,培养目标与日语——国际贸易专业交叉的宗旨不完全吻合.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从大四开始根据自身的意愿进行专业选择,这样导致选择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使所学日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很好地成为经济学学习或工作的工具.

其次,培养目标定位仅考虑了一半同学的未来的发展方向.现有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研究生输送优质的生源,而且按照政策,一般来说该班50%的同学是可以报送研究生.另外,可能还有少部分同学通过考试进入研究生学习.但剩余的那部分同学培养目标就没有明确的规定了.这必将导致这部分同学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要多得多.

2.课程设置的两难境地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他们必须得通过日语一级考试才能毕业,而且要学好一门新的语言也必须得从基本的词汇、语法、阅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全面进行,可想而知他们必须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用于日语语言的学习,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这样在该班的一二年级,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得不更多地向日语语言方面的课程倾斜,以便他们能集中更多的时间学好日语,以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日语一级水平目标.与此同时,又必须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因前期语言学习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后期必须得安排更多的经济学课程.这样的结果是两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出现了几乎平均设置现象.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启动 北京新闻 150324

3.研究性教学开展得过于频繁

按照学校规定,对交叉培养班的课程教学都要采取研究型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非常之大,有时一学期有5~6门左右的专业课,每门课的老师都要求学生在新内容教学前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并要阅读相关的辅助资料,加之课堂有讨论题,课后有思考题,同学们感觉压力非常之大.

4.管理不畅问题尚存

这样的交叉培养班时常涉及到两个院系间的合作与协调,表面上看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首先,院系分阶段或轮流管理在模式设计上不够完善.交叉培养班将整个四年的学习分为前两年和后两年,分别由两个院系交叉管理,这样容易导致两个院系间管理脱节现象,课程安排也因院系间的交接有时出现遗漏,而且学生的归宿感不强.特别是在出现问题时常常会导致院系间“踢皮球”现象,使得问题解决效率大大下降.而采取将交叉培养班由两个院系按届进行轮流管理仍有不少问题:当一个院系在安排另一院系的课程时,会因不熟练或不很了解而导致课程安排遗漏时有出现,这样增加了培养和管理成本.

其次,管理不畅导致学生归宿感较差.不少学生在学习阶段不知自己到底属于哪个院系,特别是在按培养方案要求进行分流之前,同学们的归宿感极差.尽管我们在解决交叉培养班的问题方面进行了不少的努力,但仍有不少同学反映在两个院系间的图书资料、教室的使用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得等方面没有能像院系的其他同学那样有“主人翁”的感觉.

5.与培养目标相悖的其他问题——学生竞争力不强

因为培养目标定位的缺陷、课程设置的平均模式等因素,影响了同学们专业学习的深度和知识面,进而导致交叉培养班原本要为研究生输送优质生源而反而出现竞争乏力的现象.从这次免推研究生的情况调查发现,因同学们对自身的竞争力没有信心,同学们参加免推研究生的积极不高,而且免推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同学发表论文的非常少.尽管,免推研究生中的一半以上都实现了外推,但进入“985”院校且经济学专业又相对较强的同学相对较少.

四、推进日语一国际贸易交叉培养班建设的

建议

交叉培养班既取得了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在肯定成绩,弘扬交叉培养模式的同时,看到交叉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完善交叉培养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是重中之重.基于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的宗旨,我们要以实现交叉培养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来进行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摒弃从照顾两个专业的角度出发而进行的思维定式.应立足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并把为经济学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该交叉培养的最终目标,将日语语言的学习作为辅助经济学的一门工具.只有这样,目前交叉培养班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如课程的平均设置、学分学时太多、管理混乱和资源无法分享以及信息不畅等都会迎刃而解,也才能最终实现交叉培养效能的最大化.

其次,交叉培养外语语种尽可能选择同学们较熟悉的语种,并要求同学们学习选学第二外语.按照原有的培养目标,同学们整天都处在疲于奔命地为完成日语和经济学专业课课时的学习,特别是经济学专业课的学习似乎放到了次要位置,更不用谈其他方面的学习及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了.而且,同学们也因此感觉到两个专业的知识都学得不怎么扎实.选择大家都较熟悉的语言,不仅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强第一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又可让同学们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相应增加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课外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参加其他的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等.这样将会使得交叉培养班的学生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能共同提升.在掌握好第一外语的同时,再学习第二外语,这样可让同学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增加砝码.

第三,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下专业设置的进一步完善.因整个学时的限制,交叉培养班的现有专业设置存在许多专业课无法设置的问题,更不用提所谓的前瞻性问题了.加之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们课外用于进行专业课程的拓展和提升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在重新调整培养目标的同时,对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同时应更加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交叉培养班的同学不仅能找准自身的定位,提升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与该班同学交往和教学过程中发现,该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具有很强的培养潜能.通过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对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后,交叉培养班的同学们的潜能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此外,对于这种特色培养班来讲,一定要有所区分,有所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型教学.

第四,完善主管院系和责任院系的协调管理模式.该模式应建立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由学校统一综合协调,实施由经济学院对交叉培养班进行统一管理,其他院系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以及相关信息的沟通方面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这样既可减少管理工作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漏洞和问题,而且可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共享不畅、课程安排不顺等方面的问题.

六、结语

经济学依托下的专业交叉及人才培养模式迎合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值得大力提倡.在专业交叉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建设中,必须全面分析专业的特点,对专业交叉培养模式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和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的前景等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以实现专业交叉培养的效用最大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陈其荣,殷南根.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21世纪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研究与发展管理[J]. 2001.(3).

[3]刘小朋,蔡晖,中美主要资助机构支持交叉学科研究之比较[J].中国基础科学,2008,(3).

[4]刘冬.美英部分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与借鉴(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彭小平.对交叉学科的探讨与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8,(4).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交叉培养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引用文献:

[1] 交叉学科专题论文题目集 交叉学科专题论文标题怎样定
[2] 交叉学科专题外文外文 交叉学科专题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交叉学科专题论文大纲范本模板 交叉学科专题论文提纲怎么写
《日语一国际贸易专业交叉培养模式》word下载【免费】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