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依托科研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培养对象进行性团队指导的形式

主题: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5

简介:关于对写作培养人才培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培养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培养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目录

  1. 人才培养方案:广东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1招生宣传片

(1.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2.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吉林长春130033)

[摘 要]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基地,但是仅仅凭借学校的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实验教学是无法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须要和社会接轨.由于科研项目是最能够锻炼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遴选多个人才培养的团队,依托科研项目的开发,以学院各类实验室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团队的指导和锻炼,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发挥,提高创新精神,而且能够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研项目;培养对象;团队指导;创新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78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各大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大学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因此,应当从依托科研项目的教育视角来探讨构建产学研培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并且将科研和教学共同合作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层次划分,从多个角度和多种培养机制来保证人才的培养.在当前我国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较为松散的环境下,又需要从项目选择、指导教师选择、联合导师机制、团队培养选择和指导形式等方面构建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机制,完善我国产学研培养教育的建设体系,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因此依托科研项目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建立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学院各类实验室为平台、以学研结合为依托、以科技竞赛为契机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对象进行遴选,并配备指导教师实施指导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广东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1招生宣传片

1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形式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许多人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笼统的归之于高校扩招,认为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数量过多,超过了市场需求,造成了所谓的“人才过剩”的现象.

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国大多数高校采取了校园内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较少参与到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科学实验和生产经营实践中去.与此同时,各种严格的升学考试也将企业员工拒之门外,仅有极少的员工有机会再回到校园,与高校的师生一起培养交流.显然,这种学术界与务实界缺乏互动的人才培养体制是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 .

在计算机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期间,全国计算机专业规模迅速扩大,先后有360 余所本科院校增设了计算机本科专业,使得设置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校达到500余所,占全国670余所本科院校的75%,并使计算机专业在单个专业的设点数和单个专业的在校生总人数方面都位居全国本科专业之首.虽然计算机专业的规模快速发展,为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又导致了师资和实验教学软硬件资源的严重短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需求.虽然在学校的培养方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针对各学科的实习和设计,但是由于大多没有联系实际应用项目并没有脱离教材的范围,所以实践意义不大;即使在校外产学研培养单位进行实习,也由于时间短而收效不佳,这也成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所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2专业培养团队的选择和确定

计算机学科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计算机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府管理部门乃至家庭等各方面,计算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专业需要具备很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必须在强大的工程项目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因此,培养以项目为依托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势在必行,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去适应社会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扬壮大高校计算机的发展.

创新型团队确定和培养指导模式选择机制是产学研培养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机制,其决定了产学研教育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能否顺利实施以及成功培养.在产学研方式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如何选取培养团队对象、如何选取培养模式以及驱动奖励机制方面进行战略上的考量.

其中培养对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团队的培养,不可能把全部的学生都作为培养目标,一般只是选取大多数的同学作为团队成员,对专业兴趣不大的学生只能是让他们从其他方面去发展.对于选择的大多数培养对象也要分层次培养,那些水平高、热情高的重点培养,其余普遍性培养指导即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有层次,特点突出.培养出都厉害的学生是不现实的.对于选择出来的学生团队在初始就制定出相应的层次结构人才培养驱动和奖惩机制,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和测试,不使创新人才培养流于形式.

3团队指导教师的甄选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发现IT产业是一个有着巨大就业前景的行业,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高校培养的学生数量太多,而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市场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与办学品牌,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这就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上企业有需求,而学生却难就业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按照市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而在学校里面,教师的业绩除了教学方面还有科研能力业绩的考核,很多教师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之外也申请了相关领域的不同科研项目来进行自身能力的提高,但是如果只靠教师自己来完成项目,不但会使教师在教学方面力不从心,而且浪费了以此为依托培养创新实用性人才的机会,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发,可以使项目顺利高效的完成,同时提高了各自的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因此选择团队的指导教师尤为重要,通常我们都选择一些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师德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同时在校外选定相关联合指导教师,选定不同方向的教师组成团队,能够交叉应用和研究,并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重点对其进行科学素养、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创新型团队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

一是依托项目培养互动交流.依托科研项目的培养,构建科研项目培养平台.通过项目开发平台为学生与科研人员、企业员工在一起培养交流创造条件与氛围,提供学生向科研人员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他们之间直接的技术性探讨、知识碰撞、共同攻关、克服实际研发和生产经营中遇到各种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依托实训实习互动交流.通过构建产学研实训实习平台,建立起除项目培养之外的学生与科研院所、企业员工沟通交流的机会.一方面,整合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实训和实习资源,使学生可以接触到科研院所、企业最新引进的仪器设备、技术工具、实验材料等,突破高校实训条件的局限,降低学生实训成本;另一方面,打破传统教学体制下较为封闭的校园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在知识应用中接触科研院所在研项目和企业生产运营中所遇到的最新问题,提高如何发现、分析和创造性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市场就是最好的裁判,受市场欢迎的学生就是培养“成功”的学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那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广泛的人文素养及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是备受市场青睐的学生.因此,高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四是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市场调研,对就业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己的学生就业岗位与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特点与资源特色,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淘汰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适应科技发展的知识基础与结构要求,又要符合课程间的逻辑关系,环环相扣,以人为本,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

5结论

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新型师资队伍中学生和教师的选择和培养,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团结协作,攻克难关,可以提高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水平能力.项目研究的科研团队一般是由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有机结合的学术梯队,在项目研究中,各学术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共同提高,在科研团队中起到带头指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应用和实践.构建创新型团队师资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能动力,对教师也是非常有利的锻炼,培育创新团队,从而不断产生创新成果.当然,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工程,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更艰苦的磨砺.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9):102-105.

[2]王新德,吕红芝,周培.以大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科交叉加快高校科技创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11).

[3]黄大明.提高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功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126-129.

[4]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2):76-80.

[5]朱晓芸,蔡娥,徐晓忠.学科交叉与创新型师资培养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8(5):123-12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H150305).

[作者简介]王丽平(1974—),女,汉族,吉林永吉人,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董晶(1971—),女,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总结:这篇培养人才培养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人才培养方案引用文献:

[1] 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2] 人才培养方案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类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2000字
[3]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和全人教育类有关论文如何写5000字
《依托科研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培养对象进行性团队指导的形式》word下载【免费】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