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对话徐则臣

主题:大作家超级写作软件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7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作家写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作家写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作家写作论文范文

大作家超级写作软件论文

目录

  1. 一、中关村是北京的大脑
  2. 二、《耶路撒冷》写了六年
  3. 大作家超级写作软件:抚宁作家写作群第五次“主谈”:杨莹《爱在身边》YV20140315193452=燕山童手机录制
  4. 三、一个人的战斗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居北京.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之门》《跑步穿过中关村》《到世界去》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被评为《亚洲周刊》2014年度十大小说第一名.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等十余种语言.

阿伦

对话时间:2016年1月

对话人及对话整理:阿伦

一、中关村是北京的大脑

阿伦:首先请问下,您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徐则臣:我一直上到高三,都想当一名律师.那时候看了很多香港拍的关于律师的电影,他们戴着假发,穿着法袍,觉得挺酷.1993年的时候,狮城国际大专辩论会,当时复旦大学夺冠,里面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辩手,蒋昌建等人,一个个口才都特别好,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非常大,那时候更觉得应该去学法律.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报了一连串法律专业,但没有考上,最后一头钻进了中文系.

阿伦:您的故乡在哪里?可以谈谈您的故乡吗?

徐则臣:我家在苏北,连云港的东海县,产水晶的地方,现在好像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了.比较有名的还有天然温泉,质量很高.苏北的地域特点不是很明显,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不算太离谱.连云港靠黄海,但我们家离海一百里,基本上闻不到黄海的任何味儿.小时候觉得跟海唯一的关系是,有走街串巷吆喝卖虾酱的,吃不上海鲜,也吃不起海鲜,只能隔三岔五吃点虾酱.小时候故乡多水,走几步就是水,现在都没了,但与水为邻的好记忆保存了下来,所以不喜欢干巴巴的文字.所有人的故乡差不多都一个样,所有的故乡事也差不多都一样,当我以花街和运河为背景写小说时,直接就把故乡的人事搬到了花街上和运河边.我故乡也有一条运河,江苏最大的人工运河,石安运河,我念初中时,学校就在河边,冬天水龙头冻住了,我们住校生就端着脸盆牙缸去河边刷牙洗脸,夏天中午睡不着午觉,就去运河里游泳.现在回头想,那都是好日子.对一个作家来说,不管你写什么,故乡都是你的原点,它可以让你顺顺当当地走出去,它也能一声不吭地让你回来.在我的理解里,童年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而故乡则是空间意义上的童年.谁也离不开.我每年都会回故乡几次,我祖父、父母还在那里生活.

阿伦:作家大都会有个文学启蒙者,能谈谈您的文学启蒙吗?

徐则臣:我小时候家庭的文学氛围不是太好.我家在农村,文学启蒙的书极少,我爷爷是个离休干部,多年里家里都订两本杂志,《中国老年》和《半月谈》,这是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东西.其他的书籍,也都是那种没头没尾,被撕得不成样子的书.有些书当时读完,多年后我才发现是浩然的《金光论文范文》和《艳阳天》,那些书完全不是我那个年龄应该阅读的.除了这些,我看得比较多的是武侠小说.到小学毕业,我已经把所有当时著名的武侠小说全部看完.因为在农村,武侠小说实际上就是成人童话,很多人都在看,还有评书,《胜英保镖》《薛刚反唐》这种.所谓的纯文学的启蒙,少到几乎没有,我现在能想起来的读得最早的纯文学,是我小学时代,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

阿伦:当时您阅读的作品,听起来大都是相对比较老成的作品.

徐则臣:对,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阿伦:您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徐则臣:应该是比较安静、胆小、听话,是个乖孩子.

阿伦:您觉得您的这种性格,对后来的创作有影响吗?

徐则臣:对创作的影响,这大概遵循着动态平衡的规律.小的时候安静沉稳,内心里多半有狂野的东西,你会不断地想要去突破,这突破也许未必能真正做到,但你会心怀这样一个持久的愿望.我小时候待在农村,觉得外面的世界特别遥远,但是没有机会出去,所以心中积压了很多出走的论文范文,我就把我实现不了的这些想法,在小说中表现出来.所以很多人说我小说中总有一个“出走”的主题.小时候的生活,包括阅读,对我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那时候读的都是比较成熟的书,所以一开始的路子相对比较稳当,但是恰恰这种所谓的稳当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我需要反抗的东西.比如现在,我的写作的理念,就会有一些跳跃、试图突破的东西.有些作家年轻的时候天马行空,然后越来越保守,我可能刚好反过来.

阿伦:您的大学本科念的是什么?可以谈谈那时候的生活吗?

徐则臣:本科念的就是中文,研究生也是.本科念了两所大学,大一大二一个学校,大三大四念了另外一个学校.生活很简单,除了长达一年的彷徨无措,就是饿虎扑食般的疯狂阅读和写作.一直想学法律,高考失利,法律专业的都没考上,进了中文,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就整天泡图书馆.看了一堆文学,大一暑假突然有了志向,当个作家,就开始以专业的态度阅读和写作.我在高中时就已经写小说了,但那时写着玩,没当回事.现在当回事了,为成为一个作家写.对经典的阅读需求更大,但那所大学图书馆有的书找不到,积压了很多书单,碰巧有个机会到另一所大学读大三大四,图书馆更大,藏书甚丰,就开始了穷凶极恶的阅读.读了多少书记不清了,每天都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打了鸡血似的.阅读的底子就是那时候打下的.此外就是周末逛书店,学校步行五公里内的大小书店和卖杂志的邮局,每周轮一遍,买的少,看的多,穷学生一个.其他的课外生活极少,也寡淡,乏善可陈.

阿伦: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的,北大有着很好的文学传统,也有着很大的光环.作为北大毕业生,您觉得北大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徐则臣:北大的底蕴非常丰厚,会潜移默化地对一个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肯定不是像用量杯装水那样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它是无形的,润物细无声.在北大中文系会有一个很好的学术训练.这种训练对作家来说,会提升你的思考力或者说思想力、洞察力,这点很重要.因之,我经常写一些文学随笔、批评,可以在创作上两条腿走路.这些学术训练,可以把你变成一个有脑子的、会思考能发现的作家.

阿伦:您在北京住了多少年了.

徐则臣:十四年了,2002年的时候来的.

阿伦:您在北京住了十几年,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吗?

徐则臣:从人居的角度我不喜欢,但文化和艺术的氛围我喜欢.在中国的其他城市里,很难有这样的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而且这种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能够有效地渗透到你的日常细节里,很少有几个城市能够做到这一点.

阿伦:您曾经谈到过,从江苏小地方来到北京,跟外地打工者的心态很像,努力寻找着身份和心理认同,所以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这个城市,最熟悉的是中关村一带,认为只要写透了这个地方,就写透了中国.北京很大,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徐则臣:中关村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关村这地方,各色人等,各阶层各职业,鱼龙混杂,百川入海.有中国人、外国人、底层、文盲、乞丐、白领、蓝领、政要、学者、教授、艺术家,如此包罗万象,其他地方很难出现,它完全是中国的一个切片.这是个高科技所在地,中国的硅谷,如果中南海是北京的、中国的心脏,中关村差不多就是大脑了.

阿伦:中关村有这么丰富的人群缩影,而您在创作中,写的却大都是北漂、普通人、边缘人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选择.

徐则臣:开始完全是无意的,认识一些办论文范文的、卖盗版碟的,觉得好玩,2003年就开始写.后来写着写着意识到,这个人群非常有意思,在他们身上,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变得非常重要.一个外地来北京的人,在北大做了教授,在中关村做了IT白领,你的身份感、认同感相对会比较高的,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但那些非法职业者、边缘人,比如卖盗版碟、办论文范文的外来人,因为缺少必要的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他们会更在意和一座城市之间的关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不仅仅为了挣钱.对中国人来说,北京是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去上海、广州也能赚很多钱,赚得比北京还多,但是他依然愿意往这个城市跑,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这一代人,乃至前面几代人,在我们漫长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北京已经被神圣化、符号化了.你可能对自己所处的地级市都不太熟悉的时候,反倒可能会熟悉北京,北京整天挂在各个媒体的嘴上.北京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跟纽约、伦敦、巴黎对于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的意义完全不一样,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附加意义太大.

二、《耶路撒冷》写了六年

阿伦:《跑步穿过中关村》是您的中篇代表作之一,可以谈谈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发表之后情况吗?

徐则臣:《跑步》写于2006年,研究生刚毕业,我在北大旁边的一个小区里与别人合租了一个两居室.下了班回到家开始写.晚上会在小区前面的公园里散步,走路的时候想小说的事,断断续续写了近一个月.小说里的很多细节都是散步时想出来的.2005年北京有场空前的沙尘暴,我想把它写进去.我认识一些卖盗版碟的、办论文范文的朋友,也想把他们写进去,漂泊在北京的感受我跟他们一样,更要写进去.就有了这个小说.我希望小说能有种沙尘暴般的原生态和粗粝感.小说发在《收获》上,责编钟红明老师转达李小林老师的意见,这是大中篇,有点长,页码胀出来了,得删.删掉了一万字.后来被很多刊物、年选转载,国内至今出的三个版本的同名集子,用的都是删节过的“《收获》版”;国外的译本用的是论文范文,已经出版的和正在翻译的,差不多十个语种了.很多人知道有我这么个作家,都是通过这个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快成了一个固定搭配的短语,很多人来中关村都会脱口而出.有一年我去德国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在石荷州的四个城市巡回演讲朗诵,关于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所有活动主办方冠以一个总标题,叫“跑步穿过中国”.主办方见到我,说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没有比这更合适的题目了.

阿伦:《耶路撒冷》应该是您的首部长篇作品吧?去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非常火,年底入选了多种年度好书排行榜,还获得了腾讯书院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搜狐年度小说等大奖,进入茅盾文学奖最后的十部入围作品,可以说说《耶路撒冷》的创作动机吗?

徐则臣:之前写过长篇,但长篇的文体意识稀薄,只是跟着感觉走,缺少长篇该有的布局和谋划.写《耶路撒冷》时才真正有了长篇、尤其是大长篇需要的文体意识.我说过,我写这部小说是想清理一下这些年我对同龄的一代人的想法,即所谓的70后.我知道所谓的代际划分在很多方面有多么的不科学,但我要聚焦考察,必须让目光盯住局部,我不太相信那种动辄就面向全人类的写作.我也从未想过要为一代人代言,没有人需要别人为他代言,也没有谁有资格、有能力为别人代言,我只是忠直地说出我个人的感受、体悟和困惑,我也试图在我自己思考的路径上寻找可能的答案.如此而已.这代人半数已逾不惑,此年龄段在过去都已是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但事实上,“硬硬地还在”的基本都是50后、60后.文学界也如此,我听了太多的对这代人的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他们把希望直接从50后、60后跳到了80后那里,似乎这代人可以就此忽略过去.那么,这代人是否真的必将沉默至死?如果尚能挺身而出,可能性在哪里?在我的理解里,一个人、一代人的可能性最终取决于他们能否守住“初心”,早一天晚一天无妨.这个“初心”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理想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普泛意义上的信仰,只要它还在,这个人、这代人就有希望.我用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故事去论证和求解,我想我得到了乐观的答案.

阿伦:《耶路撒冷》这部小说叙事时间横跨七十年,从写作上来讲,这么长时间跨度的叙事是很难写的,也很难把握的,这是否意味着您是一个在创作上有野心的作家?

徐则臣:你这么问,我该怎么说呢,野心这个词现在越来越暧昧,已经搞不清它是什么意思了.我只能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对文学本身有所抱负,这个意义上说有野心,没问题.我只是想通过这部小说把这些年我对这一代人的想法彻底清理掉,一次性解决,我要试试我能否做到.这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阿伦:写作《耶路撒冷》之前,您把所有章节都提前想好吗?写作过程是一鼓作气,还是断断续续?创作的过程是否遇到过坎坷?

徐则臣:先有一个大概的想法,一个隐约的路径.不可能完全想好.写之前有恐慌感.我写作的焦虑基本上都集中在作品开头.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虚弱,你觉得你内心不足以强大到开这么一个头,相对于一个漫长的小说写作过程,你会怀疑这个动作是不是太轻率了.但是有一天,那一天我睡过午觉,神清气爽,阳光又特别好,突然有一种感觉,这么好的天,这么好的精神头,差不多就是传说中的吉日良辰了,不去开这个小说的头,我会后悔的.那时候我在家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我就拎着一包东西过去了.然后断断续续地写,前后六年.我预料到写作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写了六年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经常认为这小说写不完了,觉得自己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完全看不到陆地,绝望过,但蚂蚁搬家,还是一点点把它写出来了.

阿伦:这部作品是否彻底表达了您内心一直想要说的话?写完最后一个字,定稿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徐则臣:基本上表达了.我一直信守那句话:修辞立其诚.说自己想说的,说自己能说的,说自己能说好的.写完最后一个字,非常忧伤,舍不得把它写完.这个东西跟了你六年,每天脑袋里转的都是它,但不得不一拍而散.结尾那天我很忧伤,六年的恋爱谈得如胶似漆,咔嚓一下,得分手了.

大作家超级写作软件:抚宁作家写作群第五次“主谈”:杨莹《爱在身边》YV20140315193452=燕山童手机录制

阿伦:您最希望读者在您的小说中看到什么?

徐则臣:这个我使不上劲儿,见仁见智吧.我刚在《收获》发了两个短篇小说,一个朋友跟我说,第二个写得好,第一个不喜欢,写得太狠了.另一个朋友跟我说,第一个写得好,看完了特别有触动,第二个抓不着,弄不明白,你到底想干什么?其实两个小说我写得都很精心,但反映完全相反.你没法跟读者说,让他们看到什么,甚至都不一定能够让他们看到你想表达的东西.读者携带着各自不同的背景过来,他只会选择跟他的背景相契合的那一部分,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阿伦:最喜欢的作家的是谁?他们如何影响你?

徐则臣:我喜欢的作家很多.有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德国的君特·格拉斯、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英国的奈保尔、南非的库切,等等.我可能跟他们写的完全不一样,甚至方向完全相反,但我会看他们的作品,因为它会激发出你很多想法.写作时,我会反复阅读某几个作家的书,他们的语感和我完全不搭调,但就是能刺激到我,形成我自己的语感,这也挺有意思.

阿伦:您刚才提到的那几位作家,他们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到现在为止,您认为您的写作有没有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

徐则臣:风格只能是一个整体性的描述,是个比较含混的概念,它旨在强调,你在一定范围内特色相对比较明显.在这个意义上,我应该是有的.我的写作辨识度还是比较大的,一眼就能认出来,包括修辞、结构、题材、介入问题的角度及深度.我也尽力跟别人区别开来.

阿伦:您是1978年出生的,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现在的您面对周围事物和创作,心态是否有所变化?如果有的话,您觉得同过去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徐则臣:心态平和了,也坚决了.过去,在心态上可能很激烈,容易改变,很多事情可以拍案而起,有论文范文,但很多想法其实内心里并不坚定,也没想周全.年纪大了,想明白的时候多了,认定的事情,我会一意孤行,不再纠结慌张.艺术上尤其需要逆流而动,一意孤行.没有人能够提供一条千古不易的真理,一条道走到黑,你就成了,艺术没有对错的问题.《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倒练九阴真经也练成了.

阿伦:作为70后作家,所处的年代是改革开放之后,错过了文学发展最黄金的时候,甚至可能说是错过了文学发展最好的时代,对此您怎么看待?

徐则臣:错过了,感叹也没用.70后有很多有才华的作家,若干年以后,你会发现70后占据舞台的时间也不会短.50后、60后作家,成名的确比较早,新时期开始,百废待兴,文学的意识形态化阶段结束,需要一种全新的文学与前景,50后、60后作家出现了,然后迅速占据文坛.一张白纸好画画,每一笔都可能留在历史里,那的确是个文学的美好时代.那个时代文学是为数不多的最重要娱乐和审美的方式之一,一篇好小说可以惊动整个中国.现在这个极其多元的时代,你写十篇小说,每篇都很好,依然可能寂寂无闻,知道的人没几个.这就是现实,想通想不通它都不可改变.这样也好,过去事半可以功倍,那你现在就要做好事倍才能功半的打算,把作品写好,写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这可能不是作家的好时代,却可能是真正的文学的好时代.

阿伦:创作是很辛苦的事情,这些年来,当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放弃?

徐则臣:从大一开始写小说到现在,从来没想过要放弃.我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我相信所有写不下去的地方迟早都会写下去.

三、一个人的战斗

阿伦:您结婚了吗?

徐则臣:结婚了,孩子现在已经四岁半了.

阿伦:除了写作之外,平时您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徐则臣:读书、带孩子、练书法.我练书法练了很多年,从小开始,大学时候差点念了美术系的书法专业.

阿伦:在北京这么多年,您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感到满意吗?

徐则臣:稍微比我理想中的要忙一点.不过工作与文学和我的写作相关,忙一点也能忍受.还是比较满意的.

阿伦: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讲,将来年龄大了告老还乡,您是否会一直在北京生活?

徐则臣:北京这地方适合精神上尚未足够强大,又能不断汲取营养的年轻人.它能给你提供很多机会.不是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机会,而是实实在在能让你的思想和艺术有所增益的那种机会.当你到了一定年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艺术的判断、对自身能力定位都比较成熟了,精神也足够强大,外力、环境等固然还有帮助,但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你也知道,雾霾之后,此地越来越不宜人居,但我工作和家庭都在这里,安定时养家糊口尚勉为其难,要动荡起来就得捉襟见肘了,待我忍到可以告老还乡的那一天吧.

阿伦:说到荣誉和奖项,您是老舍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长篇小说获奖者,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重要奖项.现在的文学奖比较多,有些奖项似乎也有一些争议,您怎么看待文学奖?您在乎这个吗?

徐则臣:如果奖项和作家之间能够相互给予对方以尊严,文学奖多多益善.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你一个人在旷野里行走,你会本能地希望有人给予你呼应,褒奖鼓励固然更好,批评也会让你温暖,文学奖即是呼应之一.尤其它经常还附带一定物质上的奖励,纾解你的生活之忧,那我觉得越多越好.文学见仁见智,每个奖都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争议处在哪里:在该在的地方,那无妨;争议在了非文学处,那就是问题了.

阿伦:有一种作家,他们把一辈子的才华都浓缩在一部作品里,其后再难以超越这一部作品,像烟花瞬间绽放.还有一种作家,是细水长流型.您觉得自己是哪类作家?

徐则臣:作家有两种,一种是写经历的,一种是写经验的.写经历的就是我有什么东西,我就写什么.我把我所感受到的、经历过的东西,最精华的那一部分全部写出来.写完就没了,再写就只能重复.另一种作家是写经验.经验是个更宽阔的词,你个人经历所生发的经验,你“同化”过来的别人的经验,相当于把第二手、第三手资料转化成了第一手.你具备了这个能力,你的写作就可以持续地进行下去.这大概就是你说的细水长流型.我算后一种,我的每部作品只动用一部分经验.

阿伦:您认为您现在的年龄,是创作的最好的时候吗?

徐则臣:应该是.身体条件,经验、阅历、思考力、论文范文、勇气、抱负,这些都在.作家有点奇怪,可能错过了某个时候,你的才华就施展不出来了.所谓的江郎才尽,不是说你的才华真的没有了,而是让你的写作得以顺利运行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消失了.比如,写大部头小说,一般都在相对年轻的时候,天时地利论文范文,都在;老了,你的认识更深刻了,占有的材料更多了,问题的把握也更全面了,但反而写不了长东西.体能跟不上了,担心言不及义了,勇气就会消失,想到要写一个五十万字的东西,自己先怯了.反而年轻时的无知无畏,让你成了事.

阿伦: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有人说,如今的现实比小说还要精彩.身为作家,面对那些纷繁复杂的新闻报道或者社会事件,您是什么样的感受?

徐则臣:小说为什么要跟现实比精彩?小说要做的是现实的精彩背后的事.你要非得用小说跟现实赛跑,曹雪芹和托尔斯泰拉过来也跟不上.但毋庸置疑,小说跟现实息息相关,作家回避不掉.社会复杂了,个人经验也会跟着丰富,这是好事.但同时,如果现实高度复杂,复杂到我们来不及从容地消化,那也是个问题,你的写作找不到下手的地方.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我们作家变得有脑子,你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寻找到一个个艺术的洞见.

阿伦:有些现实比虚构还要让人揪心,写作中,您如何处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

徐则臣:现实肯定非常复杂,中国的现实尤其复杂,看起来一些偶发事件,一头扎进去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性的问题,牵一发必要动全身.我忠于我对现实的感受与见识,我同样坚守我虚构的技艺,我会尽我所能,让它们在我作品该在的位置上.

阿伦:谢谢您向我们敞开心扉,聊了这么多.最后想问问,现在您在写什么?对于未来的创作和生活,您有什么打算?

徐则臣:正在写一个十来万字的小长篇,下半年应该能出来.本不在这几年的写作计划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起承转合的问题解决了,它提前熟了,那好,有花堪折直须折.所以你看,打算是没用的,就说希望吧.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走读和写作,下一个小说要动用的资料太多,已经读了两年的书,实地走访也多次,但距可以踏实地坐下来写,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阿伦,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居北京.

总结:为您写作家写作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大作家超级写作软件引用文献:

[1] 写作软件写论文查重率高
[2] 经济学论文写作四大误区 经济学论文写作常用哪些软件处理数据
[3] 计算机软件论文范文 关于计算机软件论文写作技巧范文2万字
《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对话徐则臣》word下载【免费】
大作家超级写作软件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