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中学语文活动课之

主题:语文课程标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语文课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语文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语文课程论文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目录

  1. 一、问题探讨
  2. 二、原因探析
  3.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金钥匙学校学前班语文课程
  4. 三、对策探寻

刘建琼 肖杨

新课程实施,中学语文活动课多元整合、异彩纷呈,学科建设迈出了一大步.语文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意味着课程转型,中学语文活动课诸多问题急需探讨.

一、问题探讨

1.课程形态凌乱

课程形态即课程的存在与表现形式,受制于课程本质,亦可*课程本质.中学语文活动课本应彰显充满生活与学术交融的“语文味道”,以活动之表现形式渗透文字之美、文章之美、文化之美、思维之美等语文审美.故很多一线教师询问,“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是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应有课程形态吗?笔者以为,这正是中学语文活动课滑向“随意化”“窄化”“泛化”的表征.

开课“随意化”.据调查,无论学校语文活动课开课条件优劣,能长期、系统而有实效地开展语文活动课者在少数.中学语文活动课开设数量不足或不等,教学实施不力或虚化,乃常态.从教材编写看,教材所设计的活动与师生实际生活相脱离.如人教版、语文版初中教材将语文活动课直接植入单元板块,实际上,全部按照教材编排来展开活动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一是教材活动板块的编排次数和实际开课课时不对应;二是教材中很多活动的编排并不适应学情,也不完全与单元读写主题配套,活动操作性不强.

“窄化”课程内涵.有论者认为,语文活动课只是“一堂学生成果展示课”.若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初中“综合性学习”和高中“梳理探究”活动的开展来看,依学理论之,组织一次完整的语文活动一般理当备具“课前知识准备和探究、课堂探究展示与交流、课后拓展与提升”三个阶段.显然,“一堂展示课”窄化了“语文活动课”的内涵,是一个误区.事实上,“窄化”课程内涵是“泛语文批判”过度之表现,即语文课不能进行跨学科素养的培养.而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泛语文教育”,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决定了语文学习活动不可能是纯粹的有关听、说、读、写的程式化训练,且按照国际通行的母语学习标准看,运用母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包括跨学科问题,皆为母语学习的重要目标.此前,学界有论者对语文课“泛语文”倾向批判强烈,认为“课程标准理论凌乱”“学科综合混乱”“教师才情泛滥”,语文课被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科学课……而在现实的“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是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泛语文教育”思想的,这似乎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理论中的“跨学科思维”培养理念.

“泛化”活动形式.笔者虽然不主张对“泛语文”概念全盘批判,但语文活动课形式的“泛化”也确实是个明显的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活动课看似一个大的“秀”场,师生在名为“活动”的外衣下不断“作秀”.“为活动而活动”似乎成为“活动课堂常态”,结果是让学生被纷扰的活动搞得忙乱不堪.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样的语文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学生也似乎热情高涨,但囿于接二连三走过场似的活动之中,其学习心理之“主动建构”稍显欠缺.同时,学生活动“泛化”还导致教师活动受“限制”.教师唯恐被戴上“思想僵化”“遏制个性”“控制欲强”的帽子,其“示范”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即不分学段高低,不顾学生水平差异,不辨学习内容难易,一味地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学生学习出了明显问题后教师再来补漏纠正,不免“高耗低效”.

2.课程设计零散

中学语文活动课课程设计零散,是课程形态凌乱的连带性问题.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活动课设计都是独立的、单一的、无序的.很少有教师能从学段的目标、教材的照应、活动形式的互补、学生能力的循序提升等多方面,对初高中全学段的语文活动课进行课程优化和整合.故大部分语文活动课只能成为常规学科课程的附属或装饰物.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语文活动课”并不应是单纯的“课型”概念,它属于语文课程体系下的一种“课程形态”.若从“课程”的角度去界定语文活动课,可以获得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这对语文活动课作为“课程”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课程整体设计的科学性、活动实施的有效性、活动评价的合理性、课程类型的序列化等问题都应纳入语文活动课程设计的范畴.

3.课程评价缺失

目前,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给出了一些建议,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语文活动课程的评价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也不如传统学科课程评价那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语文活动课即使实施起来,也会因为评价体系的缺位而导致整个课程反馈不足、调整失据、效果打折.中学语文活动课的评价多为“过程性评价”,但评价操作多是教师随机设计、粗浅展开的,有时甚至出现评价失当而使活动失效的情况.

二、原因探析

1.理念滞后

教育者滞后的课程观、教学观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教育管理者对课程概念模糊,使得校本化的课程体系设计本身就对语文活动课程的研究不足.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本身对活动课的认识不足,实施中有畏难情绪.再则社会环境对“实用性”教学的过度推重,导致无法避免“功利性教育”现象的产生,不能有“明显效益”的语文活动课更容易被忽视.另外,课程的顶层设计存在明显缺憾,如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活动课程的含义、定位、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范.虽然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方面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但纯粹针对“语文”活动课的“标准性”“规范性”的理论尚未形成,很多相关理论的阐释都是在各种概念之间游离而模糊的,这使得语文活动课程本身的定性就成了问题.

2.条件局限

如前文所述,语文活动课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开课条件受限是语文活动课程开展的一大阻碍因素.

一是技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落后地区、教育薄弱学校诸如网络建设、媒体配套、图书资料配套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课程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运用技术的水平不高,不能有效使用先进技术来支持课程的发展.

二是时空制约——受课时限制,能够作为“活动课”课型使用的语文课时是相当有限的.以湖南省某示范性高中为例,该校非毕业年级语文课时为每周5节,一学期要从容上完必修两册教材所有的“阅读鉴赏”板块都非常吃力,更不要说完成“梳理探究”板块的活动课.另外,很多活动课的实施需要借助校外资源,空间受限十分明显.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金钥匙学校学前班语文课程

三是师资制约——一线语文教师开展活动课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开课质量不一;跨学科综合实践型语文活动课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导致部分教师无法胜任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另外,很多学校甚至不具备足够的语文专职教师.以湘西某地区初中语文教师的配比看,专职教师比例明显低于正常标准,该地区按照学生人数确定学校教师配比人数,而不是按照学生与学科教师比例进行教师分配,这使得该地区不少语文教师还要兼任历史、政治、美术等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阻碍也是语文活动课程开展不顺的一个因素.

3.学用脱节

教师培训中“活动课程”培训缺失.每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教师培训,但这些培训大多形式重于实效.大部分语文学科教师培训内容是针对常规教学设置的,极少有涉及语文活动课程的内容,而这与“语文活动课程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有关,也和目前以“学科常规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重心有关.学生“功利心”影响课程实施效果.以“考试”作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方式是目前中学教育评价不能改变的现状,学生更愿意在“增加分数”的学习内容上花力气而不是在短期内于分数看似“无用”的活动中“浪费时间”,“唯分是用”就成了无奈而又理所当然的价值判断了.

三、对策探寻

1.概念界定当清晰

在学术平台里,基本理念必然借助概念呈现.概念清晰是内涵得以全面展示的基础.故理念清晰方得目标精确而实施有据.笔者在此综合学界主张而梳理若干概念.

(1)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

(2)语文活动,是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总称.其“外显”为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归属智力活动;“内隐”为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塑造,归属非智力活动.

(3)语文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实施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思维培养的教学形式.它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主要存在方式.

(4)语文活动课,狭义理解,指以学生显性的学习活动为主,以展示语文问题探究结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语文课课型.

(5)语文活动课程,可理解为关于“语文活动课”的广义阐释,即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为目的,语文体验式活动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为形式,过程有序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课程设计序列化

要解决中学语文活动课程设计零散无序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教材的编排方式、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活动方式的循序延伸等实际情况进行中学语文活动课程序列化设计.

“语文活动课程的序列化”指的是将即时、零散、随机生发的语文活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转换成相对稳定的、系列的、富有设计意义的课程形式的过程;它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心理认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学生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体验的观察和活动实施规律的总结,构建语文活动课程序列化理论框架和实践平台.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形式开展三类课程序列化设计:语文学科课程的“活动板块”设计,如教师主导型课程;语文活动课设计,如成果展示型课程;跨学科活动中的泛语文活动设计,如文化建设型课程.

3.评价体系宜系统

要增强语文活动课程的效率,需要构建包括语文活动课程评价在内的,更为完善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作为语文课程重要内容的语文活动课程,应成为评定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要求进一步完善语文考试和考查制度,将语文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评价范畴.

首先,应将活动评价方案纳入活动课程的设计中.在活动开展前,师生都要对评价方案有明确的认识,以便对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灵活调控.其次,要把握评价的重点.一方面要立足“活动”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全面,如活动态度、方法运用、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展示效果等;另一方面,要突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运用语文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再次,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采用多元、互动、综合性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评价方式.

4.课程改革需配套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应重视课程的综合配套改革,做好配套的物资、制度、人员保障工作.建立学科间的互助机制.语文活动课程可以与信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进行互助式跨学科合作,中职学校还可以结合其职业培训特色开展语文活动课.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评价.

宏观调度课程时间和空间.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不限于学期中,可以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主题活动相结合,将语文活动延伸到课外、校外.

加强相关专题的培训和研究.针对语文活动课的实际问题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利用教研合力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师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提供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要对教师实施语文活动课的情况进行评价,纳入教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供其专业发展平台.

重组和优化课程资源.包括搭建全学段综合研究平台、建设媒体(网络)平台、多渠道提供信息资源、教育研究机构与中学进行对接式研究等.

总之,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界专家、一线语文教师通力合作,携手努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课程转型时期中学语文‘活动课程序列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016BZXX048)成果]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410007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410002)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语文课程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引用文献:

[1] 新颖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比较好写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文标题怎么定
[3] 经典语文课程论文选题 语文课程论文题目怎样定
《中学语文活动课之》word下载【免费】
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