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立足“全语文”提炼“必修点”“全学力”——《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策略建议

主题:小学生课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8

简介:关于学生课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学生课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学生课文论文范文

小学生课文论文

目录

  1. 一、比一比——文体必认
  2. 二、串一串——概括必练
  3. 三、说一说——启示必悟
  4. 小学生课文: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 风
  5. 四、辩一辩——名著必读

陈李娟

【摘 要】在现行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课文往往在人文主旨上保持统一性和连贯性,读者能鲜明地感受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但阅读教学如果仅停留在“人文教育”的层面,就等同于“思想品德课”,无法发挥教材的“语文价值”,不利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而言,可以大胆地跳出“人文”的圈子,从全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充分把握学情,提炼出文本的“必修点”,设计适切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全学力”.

【关键词】全语文必修点 言语实践全学力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奋斗与生存”,另两篇课文分别是《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很显然,教科书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夏洛蒂、霍金、鲁滨孙三个人物身上汲取奋斗的力量,掌握生存的技巧.教学中,如果仅停留在“人文教育”的层面,就等同于“思想品德课”,无法发挥教材的“语文价值”,不利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从全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充分把握学情,开掘和提炼“必修点”,以发展学生的“全学力”.

一、比一比——文体必认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篇文中文,是杨红樱作品《男生日记》中主人公吴缅的一则日记.它除了是一则日记之外,还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这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首次正式接触.为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课在文体上的独特之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进行两重比较.

第一重:在单元整体中进行比较.

“奋斗与生存”这一主题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人文主旨相同,但文体形式不同,特别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与前两篇有着明显的区别.将本文放在单元整体中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它的文体特点:①它不是真实的名人传记,而是介绍小说中的人物经历;②它主要从“书的来历、书的梗概、书中的名言启示、书中的人物印象”这几个方面来谈自己的阅读收获.通过比较,学生认清了本文的文体特点,并由此依体而学,逐步领会读后感这种文体的阅读策略.

第二重:与传统的认知进行比较.

在过去的“非正式学习”中,学生对于读后感的基本印象就是“内容简介+联系实际+总结启示”.这种传统的“三段组合式”窄化了学生对读后感的认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传统的认知一比较,学生眼前顿时一亮,原来读后感可以从书的来历或者故事人手,可以引用书中的名言来谈感悟,还可以想象书中的主人公形象等.由此也打开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今后在构思读后感时可以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二、串一串——概括必练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几乎都已读过<,鲁滨孙漂流记》,但是能够简洁而有条理地概括全书主要内容的却寥寥无几.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一是头重脚轻.具体表现为“开头一箩筐,过程很简单,结尾急忙忙”.二是语无伦次.因为第一遍粗浅的阅读之后留下的印象是模糊的、零碎的,所以概括时“重点不明、思路不清、中断较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阶梯式的概括训练.

第一梯:以“时间词”有序串联.

怎样做到概括有序呢?本文作者运用了“在一次航海中”“历险生活开始了”“后来”“若千年后”“又过了好几年”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小说的起因、经过、发展、论文范文、结果有序地串联了起来,为学生学习概括提供了范例.在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概括技巧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列出的时间词有序地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然后运用这一方法再来概括其他书的主要内容.因为有“时间词”作为支架,学生的概括明显有了条理.

第二梯:以“小标题”简洁串联.

怎样把几段话变成一段话呢?阅读训练中,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用一小段话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俗话说“浓缩是精华”,要将几段话浓缩成一段话,就要提取其中的精华,也就是先将每一部分提炼成小标题,然后将小标题恰当地串联起来就成了一段简洁的内容梗概.为此,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引领,将小说的起因部分浓缩成“航海遇险、流落荒岛”,其余部分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在拟定小标题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按顺序串联起来.此项训练,能促使学生的语言变得简洁而有序,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说一说——启示必悟

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引用了《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的一句名言并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如何将作者的启示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领悟人生的真谛.

第一步:结合课文事例谈感悟.

说到“成功者”“英雄”,学生马上就能想到学过的课文中的名人,如谈迁、海伦·凯勒、夏洛蒂、霍金等,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不屈的精神、论文范文的能力.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意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话题:“对于夏洛蒂、霍金、鲁滨孙来说,他们遇到的危险(恶劣的环境)分别是什么?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的,具体应对的方法是什么?结果如何?”此话题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回顾梳理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言语实践的机会,实现了从文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转换.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赋予“英雄”更为丰富的诠释,对于“如何面对危险”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第二步: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

由文本迁移到生活,由名人联系到自我,教师紧接着就可以抛出第二个话题:“在生活、学习中,你曾遇到过什么危险(困境)你当时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呢?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谈.”这样设计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从害怕到危险,从失败到成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自我的前后变化正好体现了成长的力量,证实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其次,学生敢于剖析自己“畏怯失败”的表现,说明他(她)已经意识到这种心理的可怕,已经产生了改变的勇气,同时也给同伴提了醒.除了结合自身事例来谈体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到身边的人群中,找一找“生活中的鲁滨孙”,或身处逆境、永不放弃;或聪明机智、乐于创造;或勇于挑战、自信乐观……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人文主旨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事例选择、细节把握、有理表达等方面得到了多重训练和提升.

小学生课文: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 风

四、辩一辩——名著必读

本课后面安排了一个小讨论:“‘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面对这一话题,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女孩子也要读”,只有少数学生为了体现辩论规则,提出对立的观点——“女孩子没有必要读”.如此“一边倒”的场面会让人觉得此话题没有辩论的必要和价值,还不如直接抛出结论.这样想就错了,辩论的目的不在于结果怎样,而在于训练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充分的理由陈述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仍有必要组织学生展开系列辩论,辩出清晰的条理,辩出全面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经典名著,人人必读”.

第一辩: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

展开辩论之前,要求学生紧扣自己的观点从课文中寻找依据,从经验中搜集事例,列好初步的提纲.在学生辩论时,教师将双方理由分别呈现,待总结陈词前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梳理,然后以“总一分一总”的构段方式陈述本方观点及理由.如此训练,为的是避免学生辩论时的无序无理.辩论之后,大家达成共识——“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样的经典名著,因为每个人都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第二辩:《简·爱》几乎成为全世界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那么男性有没有必要读?

设计此辩题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本课讨论话题的模拟版,能继续训练学生辩证地剖析,有理地表达.因为有过一次练习的经验,学生基本能根据要求列好提纲,然后收集相关资料,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述,特别是分述理由时能按照从古至今、从名人事例到生活实际的顺序进行.在思维碰撞、言语针锋的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二是以辩论的形式激起学生深入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为了在辩论中占得先机,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简·爱》的阅读之中,通过品味细节、比较分析等策略,感受主人公追求平等、敢于反抗、心地善良等优秀品质,然后从多角度阐明男性或女性必读经典的理由.由此,“奋斗与生存”系列的名著阅读就拉开了序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列出男(女)孩子必读的书目向大家推荐,然后从中选择比较契合本单元主题的几本书进行共读交流,如《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传》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一本拓展为一类,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获得了精神的洗礼和言语的滋养,真正发挥了教材文本的最大价值.

在以人文主旨编排的教材中,由于同单元的课文主题相对统一,所以挖掘深刻的人文内涵成为单元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途径.但如此教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弱化,从而导致一个单元学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几乎在原地踏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大胆地跳出“人文”的圈子,在“全语文”的观照下,分析学生情况、解读教材文本、联动单元整体,提炼出《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课的“必修点”,通过比较辨识文体、梯度训练概括、加强言语实践、拓宽阅读视野等途径发展学生的“全学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班学情恰当取舍、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朱国忠,《一路花香》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 4):55-57.

[2]蒋晓飞.“全语言”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向[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5 (10 ):60-62.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226300)

总结:该文是学生课文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小学生课文引用文献:

[1] 课文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学策略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2] 知网查重引用课文部分怎么
[3] 必须引用课文内容查重怎么办
《立足“全语文”提炼“必修点”“全学力”——《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策略建议》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课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