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国际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阶段、趋势对我国

主题: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4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博物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博物馆科学方面论文范文。

博物馆科学论文范文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论文

目录

  1. 1. 科技博物馆的界定及分类
  2. 2.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发展的四个阶段
  3. 3.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4.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火车仔铁路游系列:2012日本铁道之旅第二篇:大阪交通科学博物馆
  5. 4. 结语

刘立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E-mail:&,liuli66@tsinghua.edu.cn

摘 要本文对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简要评述了其四个发展阶段及十个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科技博物馆 科学中心 科技博物馆学

* 本文为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2015·华中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高层论坛(武汉,2015年10 月16日)主旨报告,湖北科学技术馆韦春和参与部分整理工作.本文部分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ZDA063)的资助.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 在我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据国家科技部最新发布的2014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各类科普场馆共有1%837 个,其中科技馆409 个,科学技术博物馆724 个, 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29个和46个.然而,与我国科普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丰富实践相比,有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本文拟就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一些探讨.

1. 科技博物馆的界定及分类

1.1 科技博物馆的界定

在我国科普统计中,“科技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是作为两类场馆来统计的.科技馆指的是以“科技馆”、“科学中心”、“科学宫”等命名,以展示教育为主,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的科普场馆;科学技术博物馆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及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等.而任福君等则认为,科技类博物馆包括科学中心(科技馆)、自然类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地质博物馆等)、工程技术(专业)科技博物馆[1].由此可见,目前在国内“科技馆”、“科技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 等概念处于混用状态,并没有一致的定义.

在国际上,即使是《科学技术传播百科全书》[2]等权威著作中也尚未见到关于科技博物馆的统一界定.这里笔者拟借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对“博物馆”的定义,提出对科技博物馆的界定.国际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固定性)机构[3].基于此,笔者提出:科技博物馆是指征集*、保存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成果的,可供公众参观、学习和休闲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场馆和场所.

这个定义的特点有:

(1)科技博物馆既指有建筑物的、有顶盖的场馆,如“中国科技馆”;也包括露天的场所,如植物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人们通常所说的科技馆,指的是前者,即狭义的科技类场馆,而后者也称为园囿性博物馆.

(2)科技博物馆的对象,包括自然物(如标本),也包括人工创造物(如机器等).可以认为,科技博物馆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以及自然的一个替代性存在场所.

(3)科技博物馆主体活动和功能是:征集*、保存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自然物和人工物.

(4)科技博物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可供公众参观的场所,公众可以在那里进行非正规学习,也可以在那里休闲娱乐.

(5)科技博物馆具有公益性.不仅是公立的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公益性的.而在论文范文问题上,可以收费也可以免费.

1.2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分类

国内外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林林总总, 名称也五花八门,笔者尝试按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一个维度是看其强调*品还是强调互动性;另一个维度是看其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象限分类图,把科技博物馆分为四类,如图1 所示:

第一类, 综合性科技博物馆, 如柏林科技博物馆.

第二类, 综合性科学中心,如旧金山探索馆.

第三类, 专业性科技博物馆, 如伦敦自然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

第四类,专业性科学中心,如北京天文馆.

需要指出,上述分类是一个“理想类型”分类.现实中, 一些强调*品的科技博物馆也引入了科学中心的元素———互动展品.比如新建的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即是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和展览馆“三馆合一”.我国很多科技馆,虽然英文名称是Museum(博物馆),比如中国科技馆(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7Museum),但其主要还是属于“科学中心”,强调互动性,缺乏*品.我们还观察到一个趋势,近来不少科技馆都已经或计划引入*品, 如上海科技馆新建了拥有大量*品的分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湖北科学技术馆新馆拟引入科技史*品.个人认为,不光新建科技馆应引入科技史*品,老馆也应更新换代,补齐这块“短板”.

更广泛地讲, 考虑到我国某些省份或地区缺乏科技博物馆, 新建的大型科技馆如河南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应以综合性科学中心为主体,同时兼顾综合性博物馆(*品涵盖多个广泛的领域)、专业性科技博物馆(以某一或某些地域性历史“镇馆之宝”为鲜明特色)、专业性科学中心(以某一专业领域的互动展品为主).又考虑到我国某些省份或地区缺乏自然博物馆, 新建的或扩建的科技馆也可兼顾自然博物馆,如上海科技馆、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都包括有自然博物馆.再加上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出现热点话题,新建的科技馆应有较大面积“应急”处理的临时展厅.总之,新建科技馆可以考虑成为综合性科学中心、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历史*品和仿制品)、自然博物馆和临时展览馆“四位一体”.

2.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发展的四个阶段

据Schiele 的研究,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各有其特点[4].

第一阶段:展示技术发展史.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真正的博物馆是1683 年在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最早一批科技博物馆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1851 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博览会在伦敦举办,展览结束后,为展览搭建起来的建筑物及展品就促成了1857 年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建立;1903 年维也纳技术博物馆也充分利用了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的展品.它们所展示的是单纯的技术,同时兼顾科学;其目的是教育公众,让他们了解基本的技术原理.它们关注的时段是过去.早期的科技博物馆主要展示历史上的*品,尤其注重*品的历史价值、新奇性和多样性.展品布置样式多年来保持一成不变.

第二阶段:展示当代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知识水平.这个时期代表性的科技博物馆有:1930 年纽约科学与工业博物馆、1933 年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1937 年巴黎发现宫.它们主要展示当时科学技术的进展,对公众进行教育和灌输,让他们了解科学的原理和技术的应用.它们关注的时段不只是过去,更多的是现在.它们不仅展示*品,还引入大量的展品,同时为公众提供科学实验演示,展现当代科学的成就.

第三阶段:让公众接触科学技术,促进知识为民所有.1969 年的旧金山探索馆、1969 年的安大略科学中心,真正开启了“科学中心”的时代.1973 年国际科学技术中心协会的成立, 象征着科学中心从科技博物馆中派生出来.这些科学中心的愿景是让公众理解科学,体验科学方法,了解科学进展;其目的是促进公众积极主动地学习科技知识, 鼓励观众参与科技活动.它们关注的时段不再是过去,而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科学中心尤其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满意度,推出了可动手操作的展品.

第四阶段: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反映“双刃剑”效应.这一时期新出现的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 主要有1977年的新加坡科学中心、1986年的巴黎科学与工业城、2004 年巴塞罗那宇宙盒科技馆.它们的展示主题是科学和技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其目的是让公众理解科学,知晓科技的社会影响.它们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段.其主要展示方式是临时展览和举办活动,展品更新频繁,体现科技的新奇性和未知性.它们注重对公众进行科技的社会影响方面的教育,既有正面积极效应,也有负面消极效应.

概言之,第一阶段是技术史博物馆阶段,第二、三阶段的科技博物馆聚焦于当代科学, 第四阶段的科技馆则侧重于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虽然每一阶段都代表着一种新的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后一个阶段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取代;相反,每一新阶段都可以被视作是对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设计理念、内容建设、展示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所以,现代科学中心并不排斥甚至积极引入科技史的传统展览,如巴黎科学与工业城举办了“达·芬奇:项目、设计与机器秀”展;而那些侧重*品的科技博物馆也并不排斥加入互动的元素, 如伦敦科学博物馆开设了面向5~8岁儿童的互动展厅.

3.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笔者综合Priest、Schiele 等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 概括出当代国际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发展的十个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若干建议.

(1)展教方式从灌输式到启发式、从讲解型到动手型.考虑到我国国情,尤其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2015 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仅为6.20%),我国科技馆应该兼顾灌输式和启发式展教方式, 结合两种方式开展科学传播与普及教育,并逐步从灌输式走向启发式.兼顾讲解与动手两种方式开展科学普及教育.实际上, 在我们国家,观众特别喜欢听展品的讲解说明,所以我们需要坚持讲解型的展教方式,培养更多优秀的讲解员,同时也要鼓励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在做中学.

(2)展教内容从经典科学到新兴科学.我们应该兼顾经典科学与新兴科学的结合.目前在我国科技馆所展示的大多是已经被证明为真理的科学常识,比如牛顿三大定律、DNA 双螺旋结构等.然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兴的科学技术,还有战略新兴产业,例如转基因、纳米科技等.国外不少科技馆已把这些新兴科技引入到展览中, 让公众及时了解其前沿动态.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火车仔铁路游系列:2012日本铁道之旅第二篇:大阪交通科学博物馆

(3)展教内容从科学成果到科研过程.我们应该兼顾科学成果与科研过程的结合.我国科技馆的展示内容,基本上都是“尘埃落定”的东西,而国际上科技馆早已开始关注科技成果是如何“尘埃落定”的,即科研开发的过程.我国科技馆要扩充展教内容,不仅要展示通常所说的“四科”,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也要引入科研过程、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科技馆还要承担宣传普及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以来确立的科技创新观、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工作.

(4)展教立场从支持辩护型到客观中立型.我国科技馆应兼顾支持辩护型与客观中立型的展教立场.比如科技馆对转基因、核电产业方面的展教,就要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 让公众通过展览所获得的内容、数据和证据,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由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较低, 在展览时要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有所侧重.

(5)从以科技馆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我国科技馆应兼顾以科技馆为中心与以观众为中心两种理念.科技馆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当坚持科技馆为中心,充分考虑观众对科技馆的多种需求,尤其是对展教主题的需求.

(6)贯彻“STEAM”理念.现在的科技馆尤其是展品应该与艺术结合起来.美国的“STEM”教育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教育.近年来“STEM”教育逐渐转型,开始引入艺术和人文的元素,扩展为“STEAM”教育.人类最高的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科学是求真的,人文是求善的,艺术是求美的,这些元素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科技馆要把“STEAM”理念落地,就要强调展品的设计和布置,必须与艺术结合起来,体现出科技展品的文化特性.“Steam”一词在英语中的意思是“蒸汽”.说起这个词,常常就会联想到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正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 改变了世界.由此, 可以将“Steam”延伸理解为:发明的源泉、创新的引擎.我们要把“STEAM”理念贯彻到科技馆的建设、运营和实践中去,设立创客空间,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在科技馆感受、体验并激励发明与创新.

(7)制造场景.科技馆里的展项是“在场”的东西,要让人们联想到“不在场”的东西,形成完整的“冰山”图景.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壶”,联系到了“论文范文神”.在展览的时候应该制造相关的背景, 只有在一定背景下才能发现展品丰富深刻的内在意义.瑞士伯尔尼爱因斯坦博物馆的场景制造就做得非常好,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如,清华大学以“两弹”元勋邓稼先校友为主题的原创校园话剧《马兰花开》, 生动地展现了科学大师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对于弘扬科学精神、激励青年学子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很有意义.

(8)增加临时展览.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科技馆要跟上时代,就必须要增加一些临时展览.比如,论文范文的发现者屠呦呦研究员最近刚刚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我们的科技馆应该立即跟上,围绕这个主题做一些临时展览.再比如咸宁要建核电站,湖北科学技术馆就可以适时、适当地推出相关展览,让公众理性地看待核电站.

(9)“互联网+”科技馆.我们可以把实体的科技馆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把国家所提倡的“互联网+”战略思维和行动计划,与广义的科学传播事业结合起来,线上线下形成无缝对接.

(10)集群化建设和运行.如何实施博物馆的集群化运行,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议题.笔者对德国柏林的“博物馆岛”印象非常深刻,那里集中了五个大型博物馆(柏林老博物馆、柏林新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佩加蒙博物馆、博德博物馆),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品牌和形象.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管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集群化”.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国科技馆周围也将形成博物馆集群,包括中国国学中心、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最近上海科技馆王小明、宋娴出版了《重构与发展:博物馆集群化运营研究》一书,提出了“博物馆集群化运营”思路,试图形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博物馆体系.

4. 结语

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在学术层面上加以深入研究.笔者赞同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最近提出的“科技博物馆学”思想,本文在“科技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我们需要把国际上科技博物馆的“最佳实践”以及“科技博物馆学”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地方科技馆的实际情况和本土特色结合起来,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福君,尹霖,等.科技传播与普及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78.

[2]Susanna Horning Priest.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M].Sage Publications, 2010 690-694.

[3]国际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的定义[EB/OL]. http //icom.museum/the-vision/museum-definition/.

[4]Bernard Schiele. Science Museums and Centres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Trends [M]// Handbook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utledge, 2014

(2015-11-20收稿;2015-12-1修回)

总结:本文关于博物馆科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引用文献:

[1] 经典艺术科学论文选题 艺术科学论文题目怎么取
[2] 艺术科学英文参考文献 艺术科学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艺术科学论文提纲格式范本 艺术科学论文提纲怎么写
《国际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阶段、趋势对我国》word下载【免费】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