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资本论论文范文 资本论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资本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资本论论文范文

《论新时代资本论的文本回归》

本文是关于资本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资本论和回归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探求《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这可从思想政治的鲜明导向、理论宣传的强烈共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切要求和西方世界“重读《资本论》”等得到充分证明.新时代《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深层原因,除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认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规律外,主要在于《资本论》诠释背景的历史变迁、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诠释成果的论说叠加、诠释主题的崭新重大等原因.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主要内容就是“回归”原本的研究写作目的、基本的范畴和结论、根本的立场和方法、最权威的实践标准等.“文本回归”提出了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主体要求,如站稳价值立场、把牢科学原则和方法、聚焦时代问题、立足实践创新等.

〔关键词〕 《资本论》,“文本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规律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1-0044-09

无论过去和现在、西方和东方,文本诠释从来都不是诠释者的“自说自话”,而是依循认知和学科规律,凭借对诠释对象的深刻理解而对客观趋势作出的现实掌握和驾驭.正是这种遵循规律和趋势的主体能动活动,积累和书写了文本诠释的生动丰富史,实现了认知提升和现实变革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使文本诠释史的发展呈现阶段性演进并标识时代性特征.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诠释尤其是《资本论》诠释的时代特征如何、深层原因在哪里?主要内容是什么?主体要求何在?思考和探求这些问题,对于深入推进《资本论》诠释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别重要阶段,这是与新中国、新时期一并相提的新时代,是与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前后相继的新时代,是标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包括思想文化都实现着历史性辩证发展,各方面均呈现更为高级的辩证回归气象和特点,而《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是这种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显著体现,表征了理论学术在追本溯源中实现了历史性创新发展.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最为充分的依据在于如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作出了鲜明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他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时强调:要“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 〕.对于不善于读原著的人他提出严厉批评:“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 〔2 〕在2018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他又指出:“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3 〕他还明确指出:“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 〔3 〕作为世界上最大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导向,无疑最强有力地引导着《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在《资本论》原理的追本溯源、返璞归真中开启“工人阶级的圣经”的新时代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又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教育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时刻不忘出发点和来时路,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这是激励一代代中國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如果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反映了社会历史和时展的必然性,那么《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则是这种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观念体现,同时又推动理论的继承创新和时代的演进.

(二)理论宣传发出了强烈共鸣.2014年,韩毓海出版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成为理论上返璞归真、“文本回归”的重点之作.作者引导 读者回归经典,按照马克思的原意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信用等范畴,并反思其现实指导意义,从而告诫人们要想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现实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之后陈步伟提出,“文本回归”是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础,只有深入解读经典文献,并从中挖掘宝贵财富,才能更好地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和有效“中国问题”.通过文本回归,可以澄明理念,为分析现实问题提供基本维度;可以确立框架,为分析现实问题提供基本理路;可以重获启示,为分析现实问题提供特有启迪;可以寻求突破,找到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4 〕.刘晓薇、胡刘在诠释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时提出:必须回到其“资本批判”的原初语境当中,沿着从“本质抽象”到“现象具体”的逻辑理路,来深入探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 〔5 〕.许俊达、任暟强调:“解读经典著作必须忠于原著,不能脱离经典著作所提供的意义的可能性空间和经典作家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不能随意解读和过度诠释;同时又要联系现实,站在新时代高度来挖掘经典著作的当代价值.” 〔6 〕王凤双、谢鹏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回到马克思”,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进一步解读与“回归”;又始终坚持“发展马克思”,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将“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密切结合、协同推进 〔7 〕.

与此同时,宣传领域也唱响了“回到马克思”和“读经典、学原著”主旋律.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网内蒙古广播联合制作的读书节目《马克思靠谱》,因受到80后、90后群体的一致好评而迅速走红,被媒体称为“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久别重逢” 〔8 〕,其主题歌《马克思是个90后》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2017年,湖南在全省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有点潮’”系列主题活动,同年人民网、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理论视频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从10月10日到22日仅12天的时间,人民网访问量就超过2000万.所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追本溯源、追本求真的理论探索和新思潮涌动.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迫切要求.早在2001年就指出:“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难以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9 〕.进入新时代,又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指出“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10 〕.学术界在学习讨论时一致认为,这是当代“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坚持和继承《资本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又面对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张晨理解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灵魂所在.” 〔11 〕邱海平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仍然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修课.” 〔12 〕洪银兴断言:“《资本论》是伟大的思想宝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13 〕程恩富总结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概念体系、主要任务、阶级立场,都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重要的就是以《资本论》基本原理为依据的“八大重要原则.” 〔14 〕逄锦聚阐明:《资本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论的指导,并在主要范畴和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借鉴.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继承《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提炼出新范畴,形成新学说 〔15 〕.

(四)西方世界“重读《资本论》”提供了一定参考.“回到马克思”在西方世界早有显现,金融危机以来更为盛行,时髦的口号就是“重读《资本论》”.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被人看到在翻阅马克思的《资本论》,德国财政部长也开始阅读《资本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被人称为“马克思主义总统”.德国的一位出版社经理说:“马克思再一次成为了时髦.我们又有了对这场金融危机感到恼火的新一代读者,他们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 〔16 〕西方各国先后出版了有关学习研究《资本论》的新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2008年大卫·哈维出版的《读马克思的〈资本论〉》,2011年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出版的《重读〈资本论〉》,2013年托马斯·皮凯蒂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随着《资本论》及其学习研究新作的重新出版和热销,各种阅读组织和活动也大量涌现,如“青年读马克思”“马克思夜校”“读《资本论》小组”等成为一种时尚.德国左翼社会主义大学生联盟倡议,在德国各高校开展阅读《资本论》活动;作为该项活动的延伸“马克思——秋季学校”,则是德国研读《资本论》的组织,它向所有对马克思感兴趣的人开放.出于德国人在学校中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考虑,贝亚特·兰德费尔德组织成立了埃森“马克思夜校”,定期邀请专家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毫不夸张地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读《资本论》”已经成为德国左翼知识界和青年学生的一项引人注目的行动,也成为不同左翼思潮的一个理论“公约数”.西方世界的“重读《资本论》”,既是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及其制度的痛切反思,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条件下的进一步肯定.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埃尔玛·阿尔特法说:“这场危机爆发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再度发现.” 〔16 〕金融危机后西方世界的“重读《资本论》”,形成了我国《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国际背景或外部条件.

二、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深层原因

从大的背景看,新时代《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在于这种辩证运动所决定的认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反映在《资本论》诠释上,就是其内在矛盾演化及其表征的“回采创新”方式.这样的“文本回归”在以往也反复出现过,学术的研究创新也时时会有“文本回归”,但作为历史和认识辩证循环大圆圈的“文本回归”,只有在时代变迁中才能真正展现.因此,揭示《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深层原因,就要到其所反映的客观对象及其运动过程去寻找,到认识发展的辩证脚步去寻找,也要到经典诠释的内在矛盾演进去寻找.在此基础上,聚焦和揭示《资本论》诠释的要素及结构的时代性特点,即可抓住新时代的创新脉动,推进经典文本的新意义开启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一)诠释背景的历史变迁决定着“文本回归”.《资本论》自出版之日起就有了《资本论》诠释,至今已历150多年,诠释背景斗转星移、时空转换.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目前处于国际垄断或后帝国主义阶段;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再到“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在历史的曲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勃勃生机与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从新中国到新时期再到新时代,历史巨变天翻地覆、今非昔比.其中,有两件大事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是历史性的,这就是始于1990年的苏东剧变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苏东剧变否定了以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同时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陷入低潮,于是有人喊出“共产主义已经消亡”“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这从反面更加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和“走自己的路”的决心,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显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资本主义二战后持续繁荣的神话,再次暴露了资本唯利是图和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以及以邻为壑、霸凌主义和逆世界潮流而动的特征,以至西方世界也要向马克思主义及《资本论》求助:“资本主义本质到底如何,前途怎样?”“究竟是历史的终结还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如果说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这个大变局的前奏或因由,则应从这两件大事来理解,这是多么辩证的时空转换和乾坤挪移.当然《资本论》中不会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工人阶级的圣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也是历史的、逻辑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有时代主题、思想理论“八梁十四柱”、新时代主要矛盾、新“两步走”战略,但都离不开馬克思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括《资本论》阐述的原则.我们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行稳致远直达胜利彼岸,就必须坚持和发展好马克思主义,不断从“老祖宗”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也是《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必然性所在.

(二)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推动了“文本回归”.自我国《资本论》中文译本出版传播以来,便开始了《资本论》的诠释历程,并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诠释者.每一代诠释者都依据不同历史时期诠释背景和时代主题,对《资本论》进行民族化的科学系统诠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每一代诠释者都有特定的使命和主旋律,这种使命和主旋律必然转化为诠释者的意志,由此激励诠释者一切刨根问底求本质、求规律,全力以赴“为真理而斗争”;每一代诠释者的知识背景都不会相同,不同的知识背景决定了诠释者不同以前的理解,作出属于当代人的新理解;每一代诠释者的生活实践情境在改变,与文本形成时的生活实践情境相去有别甚至相去甚远,为了真正掌握文本原义,必须追溯源头读经典,在返璞归真中作出重新理解和解释.“文本回归”促成了更多和更新认知的产生,展现在坚持和继承中丰富和发展经典文本意义,把认识和实践提高到当代水平.《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离不开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和有力推动,使我们越来越走近马克思,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不可战胜.《资本论》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前途远大.

(三)诠释成果的论说叠加倒逼着“文本回归”.自《资本论》传入中国后,相关的译介、研究和解读从未间断,诠释成果卷帙浩繁.诠释成果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辗转传入的国外《资本论》诠释,我国知识分子最早接触的《资本论》,就是经日本、俄国和东欧三个渠道“二传手”传入的;另一类是中国诠释者对《资本论》的诠释,这些成果各时期都有,刻写着时代的烙印.无论是对经典原著的翻译、转述还是解读,由于文化、时空等距离的存在,诠释结果总是无法做到与文本含义、经典作家原意完全一致,因此各个层次的“文本回归”成为必然.实际上伴随着历史前进,当诠释成果不断生成累积时,一方面为新的诠释提供了依据或宝库,另一方面也在诠释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了诠释学距离,阻隔了诠释者与诠释对象的直接对话,使诠释活动停留于、局限于“二手资料”成为可能,也增添了走偏走弯、走板走调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要“文本回归”.就诠释者对诠释成果的继承性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只有在“文本回归”中剔除那些过时的、附加的、误解的和歪曲的部分,才能以文本的精髓要义来理解和运用文本.同时,所有诠释成果都是历史的、具体的,时展了,这些诠释成果也要完善和发展;即使在当时与历史、实践和现实相统一的诠释成果,也会随历史和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而“文本回归”就是正向的和重要的途径.新时代《资本论》诠释就是要站在时代高度重新理解以往的诠释成果,在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理论积淀中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做到“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四)诠释主题的时代化引领“文本回归”.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主题就是中国的时代课题,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 〕18.毫无疑问,全面回答这一崭新重大课题是我党和全民族在新时代的重大使命,也是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时代规定,要求新时代《资本论》诠释要从初始源头、基本原理和本真要义上回应时代、续写历史.由此可见,这一诠释主题的历史逻辑很强,要凭籍“文本回归”追本溯源、贯通始终,从历史维度上总结经验、把握未来,在巨大的历史感中稳操“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胜券;这一诠释主题的根本性很突出,要依据“文本回归”深化时代课题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以更深沉理性和气度驾驭整体发展,在全局性和战略性思维中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有力推进;这一诠释主题的开拓创新度很高,要借重“文本回归”提升原则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在奋力进取和创造中掌握未来、赢得未来,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这一诠释主题的人民性更强,要通过“文本回归”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共同奋斗,重燃燃烧岁月的,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创中国道路、改革开放新奇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通过“文本回归”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确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梁十四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长期坚持和遵循“八梁十四柱”,在“文本回归”中更加本质和系统地阐释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

三、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主要内容

“文本回归”“回归”什么?“回归”何处?这是一个不可回避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而深入的回答.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绝非表面术语的简单回复,绝非为我所用的寻章摘句,也绝非随意扭曲的穿凿穿越,而是顺应时代趋势、遵循历史和认识发展规律、从文本诠释内在要求出发而与《资本论》经典之间的虔诚对话和交流,是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掌握经典真髓,追求学思悟统一、知信行合一.站在时代高度思考《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真实内涵,可以看到这一“回归”的深刻和理性、系统和自觉、辩证和能动,尤其是凸显了如下主要内容:

(一)“回归”原本的写作目的.马克思曾申明:《资本论》就是用辩证的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18 〕10,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也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19 〕79;而工人阶级也把《资本论》看成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看做自己理论的圣经,看做一个武库,他们将从这个武库中取得自己的最重要的论据” 〔20 〕.《资本论》的写作目的完全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追求解放服务的,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规律的同时用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类文明崇高的理想.这一本初的立场和追求,决定性地支配着《资本论》的研究写作过程.因此,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和运用,有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的系统阐发,有了剩余价值奥秘的伟大发现,有了各层次经济规律的系统阐明,也有了“两个必然”历史趋势的科学结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现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及其财产出现新情况,分配形式和手段发生新变化,劳资关系形成各种缓和,但《资本论》揭示的资本本质、社会基本矛盾和运行规律、必然趋势等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也更加凸显、更具有生命力.因此,《资本论》的研究写作目的没有过时,反而更为现实和具有意义.在新时代,“回归”到这一目的,才能燃亮经典诠释的灯塔,不忘初衷、牢记本来、坚持根本,为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照亮方向;“回归”到这一目的,才能清醒对待各种理论学派和观点,正本清源、去粗取精、批判借鉴,在健康轨道上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回归”到这一目的,才能守正创新、探索进取、续写新篇,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理论创新推进到新境界;“回归”到这一目的,才能坚守理论研究的本来职责,增强定力、敬终如始,知信行合一、学思悟统一.总之,“回归”到这一目的,才能写好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新篇章,作出不负新时代的新作为.《资本论》研究写作目的在新时代的展开和鲜明化,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既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资本论》诠释的价值立场和追求,决定着我们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方向、质量和成效.恩格斯曾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指出:“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 〔21 〕26新时代的《资本论》诠释,就是要剔除附加在经典之上而离开了经典原义的东西,尤其是那些阉割了经典原义而沦为非难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真正“回归”《资本论》原本的研究写作目的并以这一目的支配我们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

(二)“回归”基本的范畴和结论.《资本论》体系是建立在基本范畴和结论基础上的,这些范畴和结论作为科学理论的“硬核”成果,具有穿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和真理性,对于今天仍然意义突出.经典之所以常读常新常受用,就是因为这些基本的范畴和结论的普遍适用性和认识工具价值.我们今天的理论和实践都没有离开《资本论》阐明的基本理论,都是其当然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文本回归”就是要“回归”这些最为本质的部分,也就是支撑了《资本论》原理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实质性东西.从基本范畴看,整个《资本论》就是按照严密逻辑来创生、建构和演进的范畴体系,从大写的逻辑中得出基本的结论.比如商品和价值规律、货币和货币运行规律、资本和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和资本集中规律、产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规律、利润和平均利润规律、信用制度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运动规律、地租和土地决定规律等,这些基本范畴是《资本论》原理和体系的基石,是《资本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基.基本范畴不同于具体范畴,随着时代变迁具体范畴或有变化、或内涵改变、或适用性减弱、或本身因过时而被新的范畴所取代,但基本范畴不会有颠覆性变化,其普遍性和基本内涵仍然确定,作为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知工具仍然现实、有效.为此,我们要科学诠释《资本论》,一定要深入理解、解释和应用这些范畴,立足时代和历史趋势发掘新意义、凸显新价值、展现新功能.

基本结论是以基本范畴为基础自然推理和引申出来的结论,是不带“任何玫瑰色”的客观结论,集中了《资本论》的伟大发现和成就,指引着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如《资本论》通过分析商品和价值、劳动的二重属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在貌似正当的社会生产中被创造出来,资本主义剥削和掠夺的本质昭然若揭,这即是被称之为“两大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又如《資本论》通过分析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刻矛盾,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导致了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贫困的加剧,生产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且一次次更加剧烈、更加国际化,这样资本主义制度的丧钟就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两个必然”成为历史大势.这些基本结论当然不同于具体结论,具体结论会因特定对象和时间、地点改变而改变,诠释者应根据这些改变作出矫正和修改;基本结论则不会因具体情况变化而过时和失效,必定长久引导人们的认知和实践,诠释者的作用即在于做好这种解释和引导.毫无疑问,在经历了西方世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之后,《资本论》基本的结论在今天更加具有强大生命力,是驾驭历史方向、解决时代问题不可或缺的原则遵循;《资本论》诠释理应“回归”上述基本的东西,在娴熟运用经典原理中坚持该坚持的、丰富该丰富的、发展该发展的,这才是新时代的尺度、要求和水准.

(三)“回归”根本的立场和方法.《资本论》根本的立场即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立场,即要站在历史创造者一边,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这一立场贯穿在《资本论》每条原理、每个观点和每页论述中.在《资本论》中,这一立场决定了其整体理论取向和思维特质,把世界观和价值观、科学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起来,成为该巨著建构的深厚基础.今天重新检视和进一步巩固这一立场,就能够不断否定和排除各种非《资本论》、非马克思主义立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这一立场在新时代的鲜明体现,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3 〕应当说,这是对《资本论》根本立场的最经典、最权威和最具水平的新时代诠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引领,也是《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要义所在.

《资本论》根本的方法即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这既是《资本论》确立的内在根据,又是实证证明的“伟大认识工具”.正如列宁指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22 〕10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诠释《资本论》的根本方法,如生产力论、社会基本矛盾论、人民群众观、阶级理论等,都是研究和回答社会历史问题不可回避的根本眼光和思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既唯物又辩证的有机矛盾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性,特别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其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社会运动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运用,在《资本论》中得到最为生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展现.如论述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与统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与统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与统一,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与统一,流通领域劳动力与资本等价交换的平等关系与生产领域资本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辩证关系,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辩证关系;如论述随着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不断产生自我否定、自我炸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资本主义自己培育了“掘墓人”,走向否定之否定的必然命运;如论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通过辛迪加、卡特尔、康采恩、托拉斯等形式走向垄断和国家垄断、国际垄断,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演化和阶段性恶化历程,用以说明社会变革和革命条件的积累成熟,阐述资本主义的自掘坟墓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的历史趋势.《资本论》的根本方法,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如构建的原则即“绝大多数人利益”亦即“人民中心论”,研究的对象即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至于其学科性质、逻辑起点、体系框架、研究内容等也都可从《资本论》中读出线索、形成思路、得到启示.总之,《资本论》作为人类认识史上丰碑式的方法论宝库,为后人提供了价值厚重、锐利管用的方法法宝,值得我们不断继承掌握、发扬光大,结出更加丰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四)“回归”最权威的实践标准.马克思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23 〕500《资本论》的研究写作绝不只为建立一门什么新学科从而可以书斋式地作出无限诠释,以满足理论家的夸夸其谈和追名逐利;它的面世只在于指导实践、改变世界,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解放和福祉服务.《资本论》的原理体系和范畴、结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立足于实践处处都是真理和箴言,离开了实践处处都是谬误和教条.《资本论》之所以是经典名著,重要的一点即把实践作为立论和判别是非的权威标准,尤其是广大劳动群众的实践标准;马克思推动的伟大哲学变革,也最为集中、鲜明地体现在《资本论》巨著中.因此,《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最终在于“回归”实践标准,以实践来验证和推动一切理论活动,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水平.一是“回归”的出发点必须立足于实践.要从实践出发厘清究竟“回归”哪里、怎么“回归”以及“回歸”方式怎样,为正确的“回归”打下坚实基础.应像马克思写作《资本论》那样,摈弃一切学究式意识和思维,面向人民群众伟大实践来读经典、悟原理,真正把握经典的真髓真经真本事,在继承老祖宗中勇担属于本代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二是“回归”过程必须密切关注实践.只有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取足够养分,并根据实践新情况、新要求和新启示不断深化认识和运用已有理论,才能做到“文本回归”,形成代表时代水平的诠释成果.新时代,最根本、最重要和最伟大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文本回归”要始终紧扣这一时代主题,在时时倾听实践的召唤中学习运用经典,全面开启《资本论》研究的新时代.三是“回归”的效果水平要验证于实践.《资本论》诠释成果乃至所有理论活动的结果,从根本上都要由实践得到检验和证明,而不能由诠释者或理论本身来品评和判断.不仅反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要得到检验和证明,反映本质和规律的程度也要得到检验和证明,从而最为真实真切地得到是非优劣评判,推动和提升经典诠释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文本回归”提出了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主体要求

“文本回归”既是社会历史运动、认识辩证发展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又是诠释主体在掌握规律及趋势的同时自觉进取作为进一步继承、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诠释主体的素质能力就成了“文本回归”的关键.历史经验和无数事实说明,“文本回归”和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与诠释主体所具备的素质能力息息相关,这些素质能力或侧重宏观或侧重微观,或侧重专业或侧重实践,或侧重历史或侧重现实和未来,但都应达到与时代和“文本”相适应的水平.《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总体应是新时代水平,而诠释主体素质能力也应提升至新时代水平,应像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代诠释主体那样,固本培元、完善自我,书写历史、不负使命.

(一)站稳价值立场.就是要站稳“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为人民做学问”,通过为人民坚持和发展真理、为人民立言立业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为人类文明进步.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24 〕也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 〔2 〕这一问题不解决就没有思想和思维的正确方向,没有实事求是和探索真理的内在动力,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所谓的成果也谈不上转化为群众的物质力量.一段时间以来,《资本论》诠释受到西方学术的影响,所谓“价值中立”“价值无涉”四处流行,干扰了方向、搅乱了研究、扭曲了结论,有的诠释不是促进经典的“文本回归”而是越来越远离文本,甚至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这种倾向必须彻底纠正.我们应十分清醒,作为“经典的经典”的《资本论》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即使从最为纯真朴素地对真理的追求出发,也须臾离不开《资本论》的“绝大多数人”价值立场,这是坚持真理、探求真理、践行真理的必备前提.当然,在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条件下,这一根本的价值立场还有其他相关的重要方面,如国家民族的立场、共同富裕的立场、民生优先的立场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这都与《资本论》阐明和笃行的价值立场一脉相连,需作出全面和深入的把握.《资本论》诠释与做任何事情一样,“打铁还需本身硬”,这里的“硬”首要是诠释者价值立场的过硬;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并在学习运用中更加坚定,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水平.

(二)把牢科学原则和方法.指出:“《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20 〕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其科学原则和方法尤其璀璨夺目、举世公认,至今影响巨大,如历史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阶级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世界性原则等,如具体和抽象方法、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内在观察与外在观察相统一的方法以及“人体解剖钥匙”方法、“特殊的以太”方法、“历史补偿”方法等.《资本论》诠释者需注重科学原则和方法的把握,提高与经典和经典作家跨时空思维性沟通的能力,锻造和淬炼思考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原则和方法.其实,这里有两个层次要搞清楚:一层是《资本论》所秉持并以高水平展现的科学原则和方法,是此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重要依据所在,是该巨著的真髓精华所在,同时是至今我们要“回到马克思”“回到《资本论》”的主要依据所在.诠释《资本论》首先要理解《资本论》,而理解《资本论》首先要掌握其科学原则和方法,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历数和品味老祖宗的宝贵遗产,弄明白什么是马克思的系统科学原则和方法.另一层是诠释者真正掌握并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遵循的科学原则和方法,这即是掌握获取成果的工具而非仅仅接受现成的成果,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更大的收获,同时是衡量学习质量和水平的尺度.《资本论》诠释者应当达到这样的水准,把经典真髓转化为血液养分,转化为真功夫、真本事而且是“看家本领”.可以看到,前一层是基础、是前提,后一层是升华、是超越;前一层属于有效和有收获的学习运用,后一层属于研究性学习运用或高层次专业性诠释,但都要落实在主体素质和能力上.从规律上说,诠释者对经典科学原则和方法把握得越牢靠、越娴熟、越上档次,就越是有思想、有思路、有创造,“文本回归”的意义和价值、质量和水平就越是凸显.所以,我们必须把牢科学原则和方法,读真经、懂真髓、得真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即创造性地研究应用,最富有成效和最有成功保证地思考与实践,推进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聚焦时代问题.历史在演进、认识在发展,时代变迁决定经典诠释的主题和特征,也决定诠释者的关注点和作为点,最终决定诠释活动对于社会历史的作用.社会科学研究从来不可能闭门造车,马克思主义经典诠释更不可能自拉自唱、自我循环,与时代隔离只会被时代抛弃.为此,《资本论》诠释需聚焦时代问题,在思考时代、阐释时代、引领时代中作出理论指引,发挥自身独特作用.正如指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25 〕要做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答卷人”,就要对时代问题抱有最大热忱,像马克思当年关注资本主义剥削秘密,关注工人阶级、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幸福那样关心时代问题,并以不辜负时代的能力水平作出圆满回答.当然,时代问题回答不是简单问题,需要系统深入地追根究底、探索追求,同时包括“文本回归”的重新叩问和探讨,也包含了认识不可避免的迂回曲折.但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即在于把老祖宗经典论述与时代问题对接比照,找出内在的、深刻的必然联系,依循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诠释出时代问题的解决答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回答时代课题的典范,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有许多前沿问题需要不断解决,如高质量发展问题、国企改革问题、科技创新问题、金融管制问题、改善民生问题、公共服务问题和公平正义问题等,都有待在理论与实际深度结合处作出新的回答.我们要增强时代问题意识,“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提高作为答卷人的素质能力,在“文本回归”中聚焦时代问题,答出最好的时代答卷.

(四)立足实践创新.“文本回归”不拒绝实践创新,必然立足实践创新.如果认为经典诠释就是钻故纸堆,“文本回归”就是泥古复旧,那就大错特错了.新时代《资本论》诠释要自觉遵循辩证发展观,确立实践创新思维,使“文本回归”牢牢扎根大地,尊重规律而走出新路.强调:“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6 〕我们所说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根本的应是实践创新,这是一切创新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以实践创新为基础、为动力、为目的.《资本论》诠释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实践而理论,为创新而“回归”文本.为此必须建构起牢靠的实践创新理念,确立起只有实践创新才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才是最根本的创新,才是解决一切理论问题的钥匙,才是彰显主体素质和能力的最重要尺度.经典诠释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食古不化”,书斋式、学究式研究,寻章摘句、因循守旧,把真理阐释成教条,把辩证解说成机械,把创新还原成守旧,把发展论述成倒退,拒绝实践呼声和要求,自标清高、自我欣赏;另一种是“自我中心”,经验地和唯心地研究,实用主义和非历史地对待经典,主观至上、为我所用,随意裁剪、穿凿附会,阐释论述全靠感觉兴趣,望文生义、亵渎经典.这两种倾向,都离开了实践创新要求,同时也否定了“文本回归”的真实意蕴,走到了经典的反面.因此,摆对诠释者与实践创新的关系非常重要.诠释者的能力水平也只能取决于实践创新,实践创新给予诠释者无限的智慧和能量,由此造就与新时代相符合的诠释成果.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2 〕我们要真正明白这一奥秘,牢牢立足实践创新,在经典的“文本回归”中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聂锦芳.掌握好“看家本领”——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N〕.学习时报,2014-10-06(03).

〔2〕.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3〕.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4〕陈步伟.回归文本:深化面向“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J〕.桂海论丛,2014(05):39-42.

〔5〕刘晓薇,胡 刘.论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研究理路:回到马克思“资本批判”原初语境〔J〕.云南社会科学,2019(03):11-17.

〔6〕程 平.坚持经典与现实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5年年会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5(08):193-194.

〔7〕王凤双,谢 鹏.“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在文本中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4):29-32.

〔8〕卢 刚.《马克思靠谱》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久别重逢〔N〕.成都日报,2017-04-05(07).

〔9〕.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04):26-38.

〔10〕.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01).

〔11〕张 晨.《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4-27(03).

〔12〕邱海平.《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N〕.大众日报,2017-07-12(09).

〔13〕洪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N〕.人民日报,2017-07-03(16).

〔14〕程恩富.《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N〕.北京日报,2017-10-16(28).

〔15〕逄锦聚.《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11.

〔16〕吴易风.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述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02):3-46.

〔1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裴小革.《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6-02(01).

〔2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4〕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5〕.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1).

〔26〕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四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N〕.人民日报,2015-01-30(01).

责任编辑 苏玉娟

言而总之,这是一篇适合资本论和回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资本论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资本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资本论引用文献:

[1] 资本论论文范文 资本论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2万字
[2] 资本论论文范文 资本论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2万字
[3] 996现象和资本论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996现象和资本论相关论文范本8000字
《资本论论文范文 资本论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资本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有关于资本论毕业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