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范文 关于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范文3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6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范文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

本文是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方面论文范文与丘陵地区和乡村和振兴和路径有关论文范例.

【摘 要】 丘陵地区乡村发展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探索丘陵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对济南市Z镇丘陵地区部分乡村的调查,试图以农村社会工作的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包括:引入金融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村“两委”能力等.

【关键词】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农村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1-0063-66

1 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系列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大举措.2016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为2.72:1,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8171 万人.总书记指出,山东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着重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如今乡村振兴推进情况整体良好,但在丘陵地区仍存在较多不足,如何在丘陵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在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营造现代化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工作可以扮演重要的作用.山东省是我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在山东实地探析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对于加快推进全国范围内乡村振兴、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乡村振兴路径

在国内,通过中国知网输入“乡村振兴路径”作为关键词,有701篇与其相关的文章,2017年以前没有涉及此关键词的理论文章发表,由此可见对于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是我国学术界刚刚兴起的研究热点.学界主要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法》的工作,推动乡村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借鉴日本乡村振兴的特色资源打造、培育妇女老人等农业农村的新生力量,科学制定科技协同创新方向,形成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基础,推进“三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开发乡土人力资源、建构地方认同、扩大乡村自主参与等途径挖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生潜力,借鉴“塘约经验”的合作化经营模式,试点“点轴”渐进扩散、分区分类推进的振兴路径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路径.

在国外,由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热点,其提出时间相对较短,国外学者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还比较有限,研究成果较少.总体而言,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但是在探讨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见图1).

2.2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

在国内,农村社会工作理论最初探索是在梁漱溟先生和晏阳初先生主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梁先生综合当时中国农村的现实情况主要从重视人情关系、职业平等、农民自觉和文教,综合社会系统理论建设乡村.在农村社区工作中运用增权和赋权理论从个体入手逐渐推广至整个社区的发展,是国内学界关注和实践的重点.风险社会理论也在在农村社区管理中得到应用,对防范和化解社区内的各类矛盾风险有着很好的作用.

在国外,涉及到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以生态系统理论、通用实务模式和优势视角等为主.生态系统理论作为通用实务的基础,将社区内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在互动中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这种理论指导下的通用模式被许多西方学者奉为圭臬,社工发挥的普适性更能在农村社区中突破人情、关系等问题的界限,打通多社区内多系统开展工作.优势视角在药物滥用、儿童福祉等领域应用广泛,在社区成员增能、社区资源整合等方面肯定优势、发展优势、走出困难、获得发展.三种理论的与农村社区内的各类要素互相作用、互相整合,化分散为整体,通过农村社会工作更好助力農村社区发展.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济南南郊L区Z镇丘陵乡村的20例个案为样本,以“关系--行为”范式为指导,这种范式对于分析和解释传统中国农民的社会行为有着更好的效果,表现农民活动的场域结构,特别是农民活动与农村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在此过程中“关系--行为”范式表现为以下三种具体形态,即“社会关系——行为”、“政治关系——行为”、“经济关系——行为”,将研究引向深层.

3.1 资料收集方法

3.1.1 文献法利用各级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乡村振兴战略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改革的研究文献和理论成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政府各级各类部门制定的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文件,分析整理与研究主题有关主题的市、县、乡(镇)、村志;旧档案、旧文件和其他与调查主题相关的资料,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3.1.2 问卷法采用农户问卷和村庄问卷两套问卷收集资料,分别发放给村民和村干部填写.调查对象均为济南市L区Y村和D村常住居民,调查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户口均为本村且在村内拥有承包地和宅基地.调查对象年龄在15至81岁之间,受教育程度从小学到高中文化不等.调查对象性别男女各占一半,包括农业劳动者、个体工商户、农民知识分子、农村管理者、在校学生等,争取覆盖村内各层次人群.

3.2 实地调查

济南L区属于山东丘陵地区,区(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1301平方公里,总人口100.10万人,2017年城镇化率69.54%,同年山东省城镇化率为60.58%.2018年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7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6元.2017年该地三次产业结构为5:35.9:59.1,同年济南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2:35.67:59.91,同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7:45.3:48.0.2017年全区(县)耕地面积32363公顷(全市第六),农作物种植面积34.28公顷,其中水果种植面积11694公顷,产量579240吨(位居全市第三).

4 Z鎮丘陵地区乡村状况

笔者先后在2018年7月和8月到L区Y村和D村调查,共计5次.获取资料的主要手段是通过问卷,并适当加入少量非结构式访谈.共发放问卷20份,全部回收.完成访谈内容全文和分阶段整理总计8万余字,调研录音460余分钟.笔者根据问卷中填写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后,对Z镇丘陵地区乡村状况进行简要总结.

4.1 扶贫方式单一

以Y村为例,该村为丘陵地区非贫困乡村.根据村庄问卷中“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与评估”和“教育扶贫与脱贫情况”的数据了解到,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计31户,约占全村人口的9.8%左右,主要扶贫方式为兜底扶贫.2017年该村将帮扶到村的扶贫资金60000元全部下发到每个贫困户家中自由支配.并且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和文体建设项目.该村未开展任何农业、工业或旅游商贸扶贫项目也未进行免费农技培训或经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外出务工人员.

4.2 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以D村为例,该村平均海拔350米.根据农户问卷中“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和“农业现代化生产与服务”两部分的数据了解到,该村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花椒,耕地均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农户耕地均分块,一般都在20个地块左右,每块耕地面积不足0.3亩且分散.这些耕地附近沟谷多、荒地多、窄路多,土地整合潜力大.约有90%的村民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农业合作化组织,低下的生产效率导致单凭家庭式的农业生产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在D村,根据农户问卷中“农业现代化生产与服务”部分数据了解到,约有90%的村民的农产品销售为自销,但是面临着市场信息不畅通、产品滞销和缺乏销路等问题.在外出务工巨大经济社会利益驱使下,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农业生产,选择来到乡镇或市区工作,即使留在农村的也处于工农兼业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碎片化经营的生产方式渐渐呈现出其局限性.

4.3 农村社区治理能力有限

田野点地区的农村社区主要承担政治和生产功能,对于社区成员的精神文化等其他生活功能承担较少甚至出现功能缺失.在村民问卷中“家庭休闲与社会交往”等相关数据了解到,80%的村民第一休闲方式是看电视,5%的村民的第一休闲方式是像广场舞等体育运动.作为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的村委会对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社区管理层面的投入微乎其微,85%的村民表示不满意.但针对丘陵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农村社区卫生和社区环境层面的治理卓有成效,90%的村民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在农村社区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集中力量改善社区内部生态是农村社区管理的必然优先选项.

4.4 村“两委”作为有限

以Y村为例,根据村庄问卷中“村庄政治状况”和“自治、法制、德治与乡村治理”专题的相关数据了解到,村两委几乎成为上级机关的执行机构,两委班子则如同学生完成作业一般致力于应对上级考核,村民的利益诉求则很少被考虑.有约60%的村民对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态度比较消极,有约75%的村民表示村内进行重大决策时不会通知自己家.

Y村在相对闭塞的丘陵之中,村民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宗族意识强烈.乡贤能人作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度中长期存在的产物和独特的文化,在乡村治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本身就是村民中的一员,又有着较强的工作能力,有着为家乡建设而努力的心愿.特别在纠纷调解,红白礼俗等农村传统社会所特有的事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乡贤能人似乎比村两委的管理效力更有号召力.

5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新农村建设提出后和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地丘陵乡村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就是在探析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5.1 引入金融社会工作服务

引入金融社会工作服务参与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金融社会工作的服务是通过协助个人、家庭提升财务认知,妥善处理与前有关的事务,达到脱贫并避免返贫的效果.金融社工介入时除了建立社工专业关系外还要促使服务对象构建财务知能关系.通过提高资产建设能力和家庭能力,帮助贫困群众建立和维持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就业适应和减压能力,对他们进行生涯技能和金钱管理知识的培训.

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服务活动提升自我认知和社会互动技巧,另外还有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在人力、社会、心理资本都备齐后就要作用于经济资本,实现脱贫,此时要着重注意培育正确的金钱观和金钱管理能力.我们在农村推进金融社会工作时,还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经验,如台北市和高雄市在本世纪初推进的财产累积脱贫方案、儿童少年未来教育及发展账户、弱势青年能力建设项目等.

5.2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试点包产到村的订单式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经营模式.“包产到户”着眼于以家庭为单位,提高的各个家庭的生产效率;“包产到村”着眼于以地域为单位,提高的是各个地区的生产效率.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无止境的分散,生产者无止境的分离,人力发生巨大的浪费,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对于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所以适度规模化对于今天农业现代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六十多年前农业合作化运动也为土地由碎片化到集中统一经营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以“包产到村”进行规模化经营,应以本村地域为一个经营主体,鼓励村民本着自愿的原则,通过土地入股参与规模经营.以需求为导向对标周边城镇或地区的产品需求,科学规划种植结构,依托村集体或乡镇政府寻找合作企业.通过规模化的经营引导订单化的生产种植,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节生产,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农民可以选择在合作社务农或外出到乡镇和城市务工,这样实现土地流转的同时再次解放了一部分生产力.

“包產到村”的规模化经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引入现代农场管理模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践证明引进人才来到丘陵乡村进行管理运营的“空降”式做法成效甚微的情况下,如何使乡村能人就地成才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建立“互联网+包产到村”平台,线上集中培训,线下预约集中辅导的方式似乎更适合丘陵乡村的实际情况.

发展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生产经营之路.丘陵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任务,探索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生产经营模式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进行科学规划,以生态环境为底线,将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大力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根据地域特点建设的生态农业区、人文居住区、生态旅游区,形成丘陵田园综合体.目前在丘陵地区开展此类经营的优秀案例有很多,如广西六万大山小镇、广东深圳梅沙街道、四川江油的“果城花香”农业公园等.

5.3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管理

引入社会组织特别是农村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管理工作,关键是农村社会工作者明确社区资源,与社区成员一起参与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协商式社区治理模式是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后进行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实行社区成员之间进行协商治理,往往能使社区成员在社区管理中公共利益和资源的共同占有往往会有更大收益,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同时还能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农村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照顾者”、“协调者”和“陪伴同行者”等角色,有利于实现村民从“要我管理,强制发展”到“我要管理,自主发展”的转变,农村社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要着重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以社区(村集体)为整体开展服务,尊重和遵守农村社区中已经存在的民间共识和治理理念,与村庄的组织、个人等主体建立联系,通过挖掘各主体优势来实现社区增能.与此同时,工作员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农村社区内部的优势,鼓励居民参与并挖掘社会资源,理解社区内个体和群体与环境的联系等.

5.4 提高村“两委”作为能力

首先,要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积极吸引大学生回村在“两委”岗位上工作.其次,村“两委”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村民会议,指导村民自治.另外, 探索“党建+新乡贤”、“党建+邻里”的方式,把党建引领和乡贤治理两条丝线拧成一股绳.传统的事就交给熟悉传统的人去做,让传统的东西在党建的指导下逐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提高村民对于乡村治理的参与度,让乡村治理不再是村两委的事,而是全体村民的自家事.

6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人民群众对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大方面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日益提高.丘陵乡村振兴作为整个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振兴实施的重难点.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丘陵地区乡村新变化、发现新情况,从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5个维度寻找新路径.通过探索金融社工扶贫方式、调整生产经营模式、农村社工介入农村社区营造、提高村“两委”能力来使丘陵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以个性寻找共性,努力找到一条符合丘陵地区乡村实际、具有齐鲁乡村特色、适应全国范围推广的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 连玉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 No.1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代水平.《乡村振兴法》立法:功能定位、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3] 付洁.新时期乡村振兴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4] 牛坤玉,等.本乡村振兴路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10).

[5] 王燕,等.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6).

[6] 冷忠燕,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及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2).

[7] 冯道杰,等.从“塘约经验”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实施路径 [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1).

[8] 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11).

[9] 张央央,等.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对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

[10] 聂玉梅、顾东辉.增权理论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11(3).

[11] 吴雨佳.农村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黔西北Y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2] Johnson, L.C. Social Work Practice: A Generalist Approach[J].MA: Allyn and Bacon,1998.

[13] Coller, K. Social Work with Rural peoples 2nd edn[J]. New Star Books,1993.

[14] 张和清,等.社区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索 ——基于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综述[J].学海,2019(2).

[15] 刘金海.农民行为研究:“关系——行为”范式的探讨及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18(5).

[1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人民出版社,1975.

[17] 王思斌.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J].社会治理,2019(1).

[18] 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济南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19] 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编.山东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编辑:李晓琳)

结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丘陵地区和乡村和振兴和路径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本科毕业论文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引用文献:

[1]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范文 关于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范文3000字
[2] 让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论文范文 让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
[3] 之魂强乡村振兴之本论文范文 之魂强乡村振兴之本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2万字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范文 关于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论文范文3000字》word下载【免费】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