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参考 注册会计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注册会计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6

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 第二篇注册会计师论文样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3. 第三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模板: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4. 第四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例: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
  5. 第五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格式: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00篇免费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化的发展,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业务中,国际化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拥有国际化的注册会计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而人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走向国际背景*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什么样胜任力.

关于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从理论研究看,尽管对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已有多方面研究,但国内对国际视野下胜任力标准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的胜任力研究更少.因此,有必要从国际化的角度,采用实证方法,进行注册会计师胜任力要求的研究.从实践角度看,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总体框架和相关体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因而,对胜任力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将有益于对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考察、评价、检验和培训,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总体框架.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研究.

首先,对本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胜任力、胜任力模型、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理论界定.对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和模型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出胜任特征的不同识别方法、胜任力模型的不同构建途径和胜任力模型的不同检验方法,比较这些方法和途径的优缺点、适用性,找出适合本研究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相关概念界定和胜任力模型的一般研究共同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二,本文研究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的会计职业团体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对胜任力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共性的特征.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物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作为对国际上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标准的重要补充.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形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词典.

第三,构建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在对胜任特征的识别中,作者选择了我国会计行业领军人才11名(优秀组)和由事务所经理以上级别管理者指定的普通注册会计师10名(合格组)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访谈全程录音,形成共计有18.9万字的录音文本作为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的原始数据.使用胜任特征词典对录音文本进行编码,比较胜任力特征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将优秀组和普通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胜任特征提取出来,作为“优秀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的胜任特征作为“合格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

第四,对4个会计师事务所和2个企业的注册会计师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64份.通过调查问卷形成的数据分别对两个胜任力模型进行检验.在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了重要度检验之后,对两个模型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所形成的胜任力模型结果如下:中国优秀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由三个层次的十项胜任特征组成:国际业务能力(多地点审计与集团审计能力、熟悉全球经济和商业环境、战略思想、国际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与开创精神(管理与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高层次职业技能(风险控制能力、职业判断与决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中国合格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由四个层次的十四项胜任特征组成: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相关业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报告和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经济和法律知识、企业会计准则)、协作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适应变革的能力)、职业道德(独立客观公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积极进取、社会责任感).

最后,在本研究构建的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培养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高等院校会计教育体制、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入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以及形成国际资格互认的机制.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在:

(1)首次运用胜任力模型建模方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力进行模型构建.胜任力模型是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已有学者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胜任力模型研究.然而,有关会计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迄今在国内尚未展开.本文关于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模型研究以及作者构建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尚未见文献报导,研究具备充分的独创性.

(2)作者以国际上主要国家职业团体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和我国注册会计师代表人物的关键行为为蓝本,构建了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词典.本文构建的胜任力模型既包括优秀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也包括注册会计师共有的胜任特征,即合格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这是在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上的创新.

(3)本文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放在行业走向国际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文中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以大量的数据和实际调查为基础.这不仅是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研究思路的创新,而且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的改进以及胜任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第二篇注册会计师论文样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内最热门的课题之一.2001年以来,在美国连续爆发的安然、世通和施乐等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严重缺陷.2002年,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不仅强化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公司治理层、管理层责任的规定,而且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从而第一次将内部控制审计确立为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法定业务,对世界各国的审计职业界产生重大影响.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上市公司频频出现内控失效和财务舞弊事件,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特别是2010年以来,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被做空、被监管机构调查和处罚,集体诉讼、集体退市事件,以及2012年在香港发生的多起审计师辞任民营上市公司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和声誉.这些事件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是财务报表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维护投资者信心,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政府部门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008年以来,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等一系列规定,标志着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财政部等五部委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从2011年度开始逐步推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由于这是一项新兴的审计实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且比较零星,滞后于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也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从对2011年规范类和自愿试点类上市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建设、评价与审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于如何界定、分类内控缺陷,注册会计师如何开展整合审计,恰当地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甚至比较混乱.因此,开展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研究,对于指导实务工作的开展,解决实务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是一个迫切的需要,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https://www.mbalunwen.net/gui/95238.html

围绕这一主题,本文综合使用了规范研究、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历史纵向维度对其变迁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认为内部控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笔者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历史发展的梳理和阐述,揭示了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推动力,从审计的角度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各种理论观点,并从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和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第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进行研究,为我国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经验借鉴.笔者针对国际上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深入研究了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并针对他们的实践经验、准则改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益借鉴和帮助.

第三,针对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直接证实了我国目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认识上的统一、政策的配套、人才的培养准备等,我国虽然在2008年就发布了基本规范,但直到2011年才开始进行内部控制审计.2011年作为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年,必然会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和挑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其中最主要的解决途径就是采用整合审计流程,完善审计报告.

第四,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研究.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进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种审计的整合点和不同点,探讨了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等内容.通过整合审计流程,将静态的报表审计和动态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共同致力于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提高报告使用者的信心,奠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石.

第五,2011年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年,如何正确恰当地出具审计报告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必须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终成果,本文在分析探讨审计报告的要素、内容、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审计报告的模版选择,提供了一份整合审计报告模板,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整合为一份审计报告;并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的应用进行了案例阐述,填补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这块空白.另外,本文还对如何开展整合审计和出具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了案例分析阐述.

在上述主要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本文从管理学理论中关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结合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提出了价值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指出,全面内控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包含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价值导向的全面内控审计,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的效率与效果,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目前所倡导的风险导向内控审计.这种价值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体现了全面内部控制的管理学属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要求.

为了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笔者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和建议.一是分别针对政府相关部门、主管部门财政部、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开展.二是为了保障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顺利开展,政府有关部门及司法部门应该注重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利益,明确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并尽可能减轻注册会计师开展全面内控审计的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内控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建议将内部控制缺陷由三类简化为两类,即取消重要缺陷,只保留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避免实务操作中的界定困难.四是针对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笔者增加了四条定性标准,以更好地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践.

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2500字本科论文、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注册会计师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题目

第三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模板: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信息是以数字语言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会计信息通过影响投资者的行为和公司的投融资行为,从而对经济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杨丹等,2009).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之一,长期以来对会计实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近年来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Watts,2003a).会计稳健性之所以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主要在于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对稳健性的巨大需求,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受益匪浅.基于此,本文将会计稳健性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笔者发现:

首先,在会计稳健性的截面差异这一研究领域,由于审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稳健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因此,独立审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国外学者从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服务、审计变更和审计师行业专长等众多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但是,在我国,对这一主题的讨论仅仅是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稳健性的影响作为唯一的研究视角,因此,有必要从更多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针对我国于2003年颁布的关于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为某一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的制度规定,本文将研究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期为这一制度规定的实施效果提供经验证据.

其次,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国外的相关经验研究还比较少,而国内甚至还没有关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经验研究文献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由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通过影响公司的投资和融资行为而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有效运行的目的,因此,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也必然会对公司的投融资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利用我国特殊的制度规定和信息披露要求,研究会计稳健性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和融资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这一研究领域提供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本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为:

第一章为导论.该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进行介绍.

第二章为会计稳健性概述.该章主要明确了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概念,具体包括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会计稳健性的分类和会计稳健性的成因.

第三章为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综述.该章主要包括会计稳健性衡量方法的综述和会计稳健性经验研究文献的综述.前者是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后者是笔者确定本文研究主题的基础.

第四章为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强制轮换与会计稳健性.该章以我国《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以下简称《轮换规定》)要求为同一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签字注册会计师以五年为限进行强制轮换为制度背景,研究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签字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公司逐渐形成亲密的关系,签字注册会计师对于客户公司不及时确认损失的行为采取默认态度,导致客户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降低.并且,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经济重要程度较低的客户公司中.这说明《轮换规定》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上市公司按照《轮换规定》的要求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更换之后,新任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公司的审计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客户公司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高,这说明《轮换规定》旨在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轮换规定》要求签字注册会计师以五年为限进行强制轮换,但这种轮换大多是发生于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内的注册会计师轮换,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被要求强制轮换,隶属于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新任注册会计师出于事务所经济利益的考虑并不能比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更高的审计标准和表现出更高的审计独立性,因此,对客户公司的审计质量并未表现出显著性的提高,《轮换规定》的实施效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一发现也为《轮换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经验支持,该制度应该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两个层面上对审计强制轮换进行规定.

第五章为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由于*问题的存在,公司存在两类非效率的投资行为,一类是过度投资,一类是投资不足.该章从会计稳健性原则出发,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稳健性行为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公司非效率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可以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同时也说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还可能导致公司投资不足.通过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公司,本章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投资过度的公司还是投资不足的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均会对公司下一年度的投资支出产生制约作用,但是在投资过度的公司中,这种制约作用更强.这些结果表明,在我国的环境中,稳健的会计政策确实具有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这一发现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但同时也表明,会计稳健性具有一定的两面性,稳健的会计行为也有可能抑制公司正常的投资支出,导致投资不足.因此,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应当充分权衡其利弊.

第六章为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该章利用Almeida等(2004)提出的“*—*流敏感性”和Whited和Wu(2006)提出的的WW指数衡量融资约束,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的“*—*流敏感性”越强;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的WW指数也越大,这说明会计稳健性会加重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通过进一步检验会计稳健性对公司获取信贷资金和股权再融资的影响,本章还发现,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越少;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通过配股或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也越小.这进一步说明会计稳健性会加重公司的融资约束.本章的研究丰富了会计稳健性可能存在负面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说明会计稳健性也可能对经济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这一会计原则的运用应当充分权衡其利弊.这一研究发现也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称性地确认损失和收益,资金供给者因此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不会因为会计政策的偏向而错误估计企业的价值,因此有助于避免会计稳健性导致的这种不良经济后果.

第七章为结论、启示、创新与局限.该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由这些结论得到的启示,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与局限,并且指出了会计稳健性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会计稳健性衡量审计质量,从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的角度研究了审计任期及审计强制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国内外关于审计任期和审计强制轮换影响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大多数都采用操控性应计项目来衡量审计质量.由于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改善契约效率,(Watts,2003a),并且在安然事件之后已经成为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Krishnan,2007).因此,本文用会计稳健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相对于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这一方法是一种新的衡量方法.此外,由于信息披露特点的限制,美国的关于审计任期及审计强制轮换影响审计质量的研究,只能从会计师事务所任期的层面展开.但与美国公司的信息披露方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报告中包括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信息.因此,本文从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的角度展开研究,这一研究视角与我国《轮换规定》的要求相一致,由此得到的研究结果为该规定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经验证据,并且也为美国的相关规定提供了定的借鉴.

第二,从公司层面的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展开研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该发挥出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为了探究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何种经济后果,本文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为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了我国的经验证据,也为促进关于会计稳健性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的一般性研究做出了贡献.

第三,改进了Bushman等(2006)研究方法的不足,为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以会计稳健性可以约束过度投资的理论观点为依据,Bushman等(2006)在国家层面上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支出对于托宾Q敏感性的影响.虽然他们证实了会计稳健性可以约束过度投资的理论观点,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与Bushman (2006)使用整体经济的方法不同,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于我国的特殊环境,并且充分利用我国独特的资产减值信息详细披露的特点,从会计稳健性原则出发来分析个体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和投资行为,同时控制了公司的经济环境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会计选择和投资决定的内生性问题,同时扩展了Bushman等(2006)的研究结论,确认了在我国特殊的信息披露环境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稳健性行为可以影响公司管理人员的行为动机,进而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这为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第四,提供了会计稳健性会对经济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的经验证据,为公司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在证实会计稳健性可以改善经济运行效率的观点的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会计稳健性对资源配置效率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及时确认经济损失的稳健会计行为会导致公司投资不足,也会加重公司的融资约束.这说明会计稳健性并非有利无弊,而是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因此,这一会计原则的运用应当充分权衡其利弊.如果公司的*流充足且投资规模较大,为防止经理人追逐私人利益而进行过度投资,董事会应要求公司执行较为稳健的会计政策.相反,如果公司*流较少且投资规模较小,公司的会计政策不应过分稳健,否则将导致更严重的投资不足.此外,如果公司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公司的会计政策不应过分稳健,否则公司的发展会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受到限制.

第四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例: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

随着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和银广夏等上市公司*案件的频频*,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愈加令人担忧,资本市场公平基石、投资者信心和公司治理运行机制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会计师事务所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论文试图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价值为理论基础,通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现状并剖析其主要成因,进而构建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改进的路径.

全文共分四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导论.本章主要阐释论文研究的主题和范围,辨析与说明有关的主要概念,介绍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价值分析.本章分别从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和会计师事务所三个角度,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价值之所在,以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降低资本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程度,还有助于实现股票价格对于公司真实价值的再现,最终降低投资者风险,实现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转.由于公司管理当局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作为公司会计信息“生产者”的管理当局缺乏明显的客观性,从而增大会计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扭曲股票价格对公司价值的反映,增大投资者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审计无论就内在要求还是外在压力而言都具有增进会计信息价值的功能,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具有的“经济后果",影响,又使审计质量的高低改变着资本市场上各参与方的利益安排.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完善至关重要.公司“两权”分离产生*问题.从*问题的纾解机制--公司治理,特别是其中的激励机制--管理报酬契约的订立与履行来看,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由于管理者基于对其有利的报酬契约的订立与履行,存在着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和条件,而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可以抑制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的几率,还有助于促进管理报酬契约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提高公司治理之效率.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业务的执行主体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是具有独立产权、承担相应责任并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既是会计师事务所效益的基础,又是会计师事务所信誉的保障,还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命之所在.

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实考察.本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相关机构就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己*的典型审计失败案例两个外在的、间接的渠道,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之现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二部分深入剖析了导致上述审计质量现状的七个方面重要原因.它们是:惩治法规不健全,惩治不力;审计市场中政府过度干预;审计定价不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制度扭曲;质量控制准则不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体制存在缺陷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流于形式.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改进路径.本章主要针对第三章分析的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的七大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切实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从而真正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中应有的作用.它们是:建立、健全民事赔偿机制,加大惩治力度;树立正确的监管理念,加速审计市场化建设;规范审计定价;纠正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制度;完善质量控制准则;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体制和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实现机制.

此外,虽然管理咨询业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业务中并不突出,但安然事件的发生表明它是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杀手铜,进而是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末雨绸缀,本章还特别关注了管理咨询业务是否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是否需要分拆等热点问题,并得出结论: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分拆既是现实选择,也是未来趋势.

第五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格式: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一文,从分析注册会计师1在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虚假陈述2入手,提出尖锐而颇具代表性的问题——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误区和法律体系的疏漏.运用大量确凿的数据资料剖析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现状,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研究方法上以法学方法为主,经济学方法为辅,社会学方法作为补充,多学科相结合.全文共设十一章,以银广夏事件3为典型案例,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论证,最终得出结论.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会计信息虚假陈述现状介绍

第一章导论

介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特别指出研究方法亟待改革.在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中,必须因势利导,重视研究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学取向,注意经济分析方法的导入.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的统一,是法学发展中竞争与融合的必然趋势,是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虚假陈述的法律规定和重大性标准讨论

以1993年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国函[1993]122号)为标准,确定虚假陈述的法律含义,又以《证券法》中的列举性规定描

述了虚假陈述的三种行为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和盈利预测的关系进行分析.虚假陈述的判断必须以重大性规则为标准4,但目前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详细地给出对重大事件的认定条件,本节通过分析评价会计学、审计学、法学对重大事件的认定,得出比较科学的、兼顾各利益主体的重大事件的认定标准.最后提出本论文的主要问题:解决虚假陈述问题的途径.

第三章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现状和虚假陈述误区

通过实证比较研究,充分借鉴各方面资料,总结出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现状和虚假陈述误区.用经济学方法对误区进行分析和计量,并从法学根源上5作深层次的探讨.笔者就消除误区的途径客观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突破传统桎梏,确定注册会计师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重视全面质量控制,进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重构是解决误区的唯一出路”这一核心论点.

第二部分专家框架*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

第四章虚假陈述中注册会计师的专家责任

首先对专家责任的一般概念进行限定,指出专家责任可以分成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专家对当事人不承担无过错严格责任.对于专家责任的具体构成、专家行为与法律责任间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专家责任的分担等,也进行了较为深入剖析.注册会计师从一开始就是以专家的特殊身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具备所有专家特征.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各项业务具有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的特征,在法学上应确认为“公共产品”责任.

第三部分注册会计师过失、欺诈及侵权行为研究

第五章虚假陈述中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和欺诈行为

讨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过失和重大过失,以及重大过失和普通过失的区分,充分肯定损害的因果原则、责任法定(或合同约定)原则和责任相称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故意、欺诈、推定欺诈和重大过失等概念的界限,从理论上进行划分.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欺诈实际情况,从会计信息欺诈和审计欺诈两方面进行探讨,特别强调了信息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虚假陈述中注册会计师的侵权行为

界定注册会计师侵权责任的对象和范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笔者首先对除第三人以外的“其他利害关系人”6特别作出说明,通过比较分析世界各国的立法状况,提出我国注册会计师侵权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的特殊形式——过错推定原则.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侵权责任认定,重点分析了会计界与法律界的观点分歧7.强调审计侵权责任和注册会计师免责条件.

第四部分注册会计师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研究

第七章虚假陈述中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划分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是有待探讨的问题.《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处罚暂行办法》规定,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采取属人主义原则,这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属地主义原则相冲突.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行政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我国注册会计师刑事责任规定也存在缺欠,建议将《独立审计准则》中所阐述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合理保证等概念列入《注册会计师法》等更高等级的法律部门中,以便尽可能合理保护注册会计师的权益.最后通过中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比较,提出注册会计师避免承担民事责任的对策.

第八章虚假陈述中注册会计师对利益关系第三人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对利益关系第三人民事责任性质应该是一种侵权责任.利益关系第三人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具有高度信赖关系8,注册会计师对利益关系第三人的法律责任应并入侵权法理论救济范围之内.有必要适用过错推定原则9,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只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方可免责,在此基础上研究注册会计师的免责条件.注册会计师对利益关系第三人损害赔偿额的计算与分摊要求所有侵权者要负共同责任或共同与分别责任.

第九章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虚假鉴证报告

通过不同组织形式会计师事务所的横向比较,揭示出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前后法律责任的演变10,指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发展趋势——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行为发生后,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阐述了会计师事务所两项主要业务:验资和审计.特别分析了出具虚假验资报告和虚假审计报告的法律责任,提出会计师事务所对利益关系第三人的责任视同一种特殊的专家责任的论点,即在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此外,也论述注册会计师案件的合理诉讼时效问题.

第五部分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重构研究

第十章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重构设想

通过对国内外民商法中有关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款进行详细比较,梳理出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法律存在的缺失和疏漏,指出缺失和疏漏所引起的问题和弊端,由此提出宏观立法思路重构和具体操作方案重构设想.分别从行政法、民法和刑法等方面加以论证和设计,使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误区问题得以完整解决.

结论

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应当考虑按照法学和经济学原理,把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各项业务确认为“公共产品11”.然后,按照会计上全面质量控制12要求,以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零缺陷”(zero defect)为目标,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过程的质量检测为核心,重视质量成本的投入,把缺陷消灭于提供产品的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本文论述的每一章内容,都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公共产品”的一个生产环节,注册会计师行业每一层次、每一阶段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法制化管理.立足于法学基础理论,结合经济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进行宏观立法思路之重构和具体操作方案之重构.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资料.

注册会计师引用文献:

[1] 关于注册会计师的论文题目 注册会计师论文标题如何定
[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方向论文选题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标题怎么定
[3] 优秀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题目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参考 注册会计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注册会计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