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 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科技小学年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1

科技小学年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中国近代大学预科发展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强化教研引领,提升课改品质
  3. 第三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英语电影听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实例研究
  4. 第四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模板:云南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指标体系与布点调整探讨
  5. 第五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湘乡义务教育发展研究
  7. 第七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范文:中小学学生教育技术素养标准探索
  8. 第八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格式:关于加快西北地区发展新思路和新战略的若干建议
  9. 第九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及其制约机制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西部开发的新模式与新原则

【100篇】免费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摘要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科技小学年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摘要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中国近代大学预科发展研究

中国近代大学预科制度确立于1902年,废止于1922年,大学预科实践的时间虽较制度为长,前后相加亦不过多出十余年的光景,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可视为昙花一现.然而作为沟通中学与大学的*,大学预科直接关系到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各自发展与相互沟通,实为影响中国近代学制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大学预科制度与实践的沿革,希望能对近代中学、大学教育史研究的深入有所帮助,为当今中学、大学的衔接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1902年亟待复办的京师大学堂缺乏应入中学毕业生源,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大学预科制度.近代大学预科制度是以日本为师建立起来的,除京师大学堂设大学预备科外,各省于省会设立的大学预备科称为“高等学堂”,从学校名称到学科分类、课程设置,都与日本“高等学校”如出一辙.执政者如此形式主义地将日本经过几十年摸索而形成的高等学校制度全盘照搬,看似决心极大,但实际上却流于纸上谈兵,在中学教育刚刚起步,尚未成为大学生源基地的阶段,清末高等学堂仅起到了暂替中学堂的作用.

民国建立之初,清末高等学堂种种名实不符的弊端已充分显现出来,但鉴于中学教育尚不能与大学教育直接沟通,故民初学制对大学预科制度的调整是,废除清末设于各省的高等学堂,大学预科须附设于大学,不得独立.大学预科附设大学的制度调整明确了大学预科的学段归属,使得大学预科逐渐摆脱了清末等同中学堂的境地,大学预科的主要任务亦由中学补习转变为高等专门教育之预备.但因中学教育的薄弱,民初大学预科的发展仍是有限的.

近代大学预科是因中学毕业生源不足而直接催生的,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源较之清末已有了一定的保障,如仍坚持设立大学预科,必在时间、经费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成为拖慢高等教育发展的包袱,再加上学界在新学制的模仿对象上弃日选美,美制并无大学预科设置,故1922年的“新学制”废除大学预科,中学施行“六三三制”,规定由高级中学承担大学预科的功能.制度的确立并未在实践中即时生效,因大学的强势与中学的积弱,大学固守预科的情形屡见不鲜,直至1930年,在教育部反复重申废止大学预科令后,大学预科的废止才得到彻底执行.

近代大学预科产生、演变、废止的全程在北京大学预科得到了清晰地、完整地展现,作为中国近代大学预科教育的领头羊,北京大学预科一直以附设于大学的形式,借助了北京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切实承担了为北京大学本科输送合格、优质生源的使命.

从历史渊源角度看,近代大学预科源于欧洲,确切地说,始于中世纪大学的文学院.自12世纪至18、19世纪,依据中世纪大学四学院模式建成的大学均将文学院作为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的预备教育机构.自18、19世纪始,伴随着大学日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文学院作为大学预科的效能也逐渐消减,原由文学院承担的预备教育逐渐交由独立于大学之外的中等教育机构负责.旨在为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的文法学校经由英国传至美国,先于大学产生,在大学产生后,自动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至19世纪中叶,已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大学预科功能亦已由中学承担的西方*学校系统传入中国,20世纪初,中国仿照西方*学制骤然建立起一个从学前教育到研究院教育,从普通教育到实业技术教育的十分完整的教育体系,却难以落于实处,近代大学预科的出现即是为解决因*学校教育处于同一起跑线,彼此间无法衔接而产生的生源不足问题,原本为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但从近代大学预科的发展全程看,它确实起到了暂时连结上下学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大学的发展,但于学制中独立设置大学预科的做法,一方面有延长修业年限之弊,另一方面与中学、大学直接沟通的教育发展趋向相背,故从其产生之日起便面临着被废除的结局.今日之中国,存在从侨务政策、民族政策角度考虑而开设的,不彰于学制的大学预科,中学以升学为主要职能的倾向亦未更改,近代大学预科的历史经验值得关注.

第二篇摘要范文:强化教研引领,提升课改品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自上而下的管理指导与自下而上的探索创新并行,积极互动、互为支持的局面逐步形成.作为市级教研机构,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工作阶段,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教研室区域课程发展中心地位,为学校课程改革创新提供服务和引领,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鼓励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发挥自主权,努力",让学校真正成为课改的创生地,让学校的课程更具校本的特点,也让教师真正成为课改的研究者、开拓者和创造者",.

第三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英语电影听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实例研究

校本课程这个词在我国教育领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开发案例——英语电影听说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的解剖和审视,管窥到一些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或共性或个性的景象,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应对策略.

笔者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书籍和论文进行分析、归纳和呈现.然后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去对这个亲历其间的开发实践进行陈述、分析和探究.分别呈现了开发背景和人员、开发目标和方法、开发过程和内容.继而指出了英语电影听说校本课程开发中积累的主要经验,以及英语电影听说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开发过程不规范,开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之后,对影响这一具体开发实践效果的诸多因素进行反思,试从这些方面去寻因:开发人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知能,开发过程缺乏相关的课程开发制度,开发实践缺乏相应的学校管理变革支持.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为了有效改进英语电影听说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建立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制度,(二)构建全面具体的课程开发制度,(三)推行适时相应的学校管理变革.缘于笔者的理论修养有限,所以对有效改进英语电影听说校本课程的策略思考还欠全面与深刻,期待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中能够不断深化完善.


https://www.mbalunwen.net/hqx/65664.html

第四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模板:云南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指标体系与布点调整探讨

农村教育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着力点之一.近年来,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各项相关政策,对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进行了调整,以此促进我国西部教育发展.

在校点布局调整过程中,很多地方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村学校进行“一刀切”的撤点并校处理方式,给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云南山区的农村多为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的教学点小而分散、服务半径大、教育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学校的服务半径更加扩大、寄宿条件简陋、危房问题严重、学生上学成本增加,反而使更多的学生遭遇求学危机,出现辍学率升高或“隐性失学”的情况.

本文从云南寄宿制小学的现状出发,对云南寄宿制小学的类型、分布特征、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现状指标进行分析,描述云南寄宿制小学的现状使用情况、所涉及到的人群对学校的使用需求,讨论国家制定的各种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中所涉及的有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指标体系是否适用于云南山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客观评价其指标体系的实施效果.

鉴于现行指标体系对云南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际指导成效不理想,本文就云南山区特殊的交通、经济、社会及人文地理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研究适用于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指标体系,涵盖了学校分布、选址、规模、类型、服务半径、容积率、用地指标、建筑指标及硬件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

本文选取云南最具地形特征典型的贡山县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研究案例,深入展开对这一类型学校的各项特征探索,修正符合云南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特征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有助于对相似地区校点布局调整方法的推广.

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技小学年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8000字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科技小学年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第五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从理论上讲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是关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教育*化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讨论,但这一问题也是教育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理论难题;从现实上讲,教育均衡发展又是对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思考,是对现实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反映,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普遍关注的实践热点.

本研究遵循“义务教育均衡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和逻辑,首先呈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理论基础、原则等理论问题,接着以江阴市为例,展现义务教育非均衡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敏锐地关注非均衡的义务教育所可能导致的问题,最后结合江阴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并借鉴世界部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引发对县域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六篇摘要范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湘乡义务教育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湘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湘乡的教育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湖南省前列.可以说,湘乡教育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部农村教育发展的缩影.研究三十年来其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取得成绩及指出存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除绪论、结语外,本文主要内容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改革开放前湘乡教育的发展状况.本部分简要介绍了湘乡地理、历史沿革,对上至南宋下至改革开放以前的湘乡教育发展状况作了一个简要回顾.

第二部分为1978年至1985年间湘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全面整顿的湘乡中小学教育阶段(1978-1982)、初等教育的普及阶段(1983-1985).

第三部分为1986年至2008年间湘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阶段,即全面建设,实现“两基”(1986-1997)、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推进各项教育改革(1998-2004)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湘乡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2004-2008).

第四部分为改革开放以来湘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开放前后湘乡教育发展对比,总结出湘乡义务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实现了四个历史性转变,并指出存在的城镇发展迅速,农村山区发展不足等九个方面的问题.

第五部分为对湘乡义务教育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针对湘乡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服务边远山区激励机制、更新农村义务教育观念和注重特色教育等建议.

第七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范文:中小学学生教育技术素养标准探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和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社会成员必须不断学习,必须有目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学习型社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创设了条件.学习不再被局限于人生的早期阶段,跨越时空阻隔的信息技术的持续和广泛使用给我们带来了终身学习的机遇.单纯教授某种体系的知识或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期望学习者获得较高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总之,要具备在新的环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所有技能.这正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求.     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点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要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掌握外语,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去主动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学习.信息的重要性使以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成为人们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命题.提高公民,特别是中小学的信息素养既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总之,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信息素养都是在信息社会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必备能力. 以翻译美国教育技术标准为契机, 2002 年6 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设立了《中国教育技术标准(CETS)研究》

第八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格式:关于加快西北地区发展新思路和新战略的若干建议

*总书记最近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快开发西北地区,要有新思路",.面对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西北地区如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取决于选择何种发展战略.国家",九五",计划和各省区产业发展的思路属于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的资源导向战略.当前全球能源、金属和矿物、原材料的国际价格大跌,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十五",计划仍然实行这一战略,不仅不能推动整个西北的经济发展,反而成为西北发展的沉重包袱,即债务包袱、亏损包袱、下岗失业包袱.

第九篇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及其制约机制研究

(摘 要)西北地区是我国农村资源富集区,农村资源是区域农村经济、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得以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北地区农村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有两方面:一是影响着现存农村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开发效率;二是破坏了许多形成未来资源的物质基础(定义为:资源基础).因此,制约农村资源破坏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在西北地区具有现实意义.

无论是70年代末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是针对经济内容提出的,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系统的农村资源的变革.因此,这种体制变革一方面是不彻底的,副作用极大,另一方面致使西北地区经济制度与资源制度之间的运行极不协调,也决定了西北农村资源破坏存在着深层次的、机制上的根源.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制约的研究也应深入到机制的层面上,才能保证制约目标的实现.这两点既是本文思考与研究的现实基础,也是本文的着眼点,从而决定了本文与大多数有关农村资源问题的研究在角度与思路上是不同的.

第一章,文献综述.在目前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反贫困战略的背景下,针对西北农村资源破坏严重及其制约对策滞后的现状,首先详述西北农村资源的破坏及其制约机制的研究是多重背景下的要求与必然选择,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西北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然后对农村资源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动态的角度理解资源,解释了资源基础的含义.最后对农村资源基础并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利用模式实证考察.农村资源的破坏或显或隐的表现在资源的利用模式中,以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视角,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自建国至今的利用模式进行实证考察,会发现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做为建立资源破坏制约机制的基本出发点.①传统大规模开发利用模式(建国至五十年代末).这一阶段农村资源利用粗放,偏重于资源的数量扩张.②人工传统掠夺式利用模式(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传统方式的过度开发,如:滥垦耕地、过牧、破坏地表植被等,致使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频次骤增、荒漠化扩张迅速.这其中的根源是当时国家农村经济相关政策的偏颇,政治上的动荡与错误影响以及落后的农村生产力水平.③“非良性”投入且缺乏养护的过度开发与索取模式(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改革使农村资源配置主体迅速膨胀的同时缺乏相配套的资源管理制度变革.微观经营者在资源利用中以获取短期利益为经营目标,依赖于“非良性”投入来提高资源产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是:轻视资源优化配置和空间布局;形成产权虚置局面,势<,WP等于4>,必造成资源掠夺式利用;因产权内容单一,造成森林、水资源等严重破坏与浪费;轻视农村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④向工业化、城镇化倾斜利用模式(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农村个体创办和由社队企业转化而来的乡镇企业因“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缺陷,给农村自然、环境、人力资源均造成严重的破坏.究其原因:一是技术水平低,二是农村资源价格扭曲,三是外部规模不经济,四是农户缺乏制约乡镇企业资源破坏行为的能力与动力.现今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制约西北农村资源破坏提出了战略性目标与机遇.但是,由于相关高新科技的推广与应用难以快速提高,地区整体的贫困、资源管理制度的滞后等使农村资源利用基本上还未超越粗放型的框架.

西北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所依托的经济增长是低效率的,所造成的破坏显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合拍的.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相比较,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利用模式存在着两点根本性的弊端:(1)农村资源的消耗、浪费、破坏等与经济增长成本相分离.(2)地区农村资源作为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依托,对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所带来的实际结果被扭曲.

第三章,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及其评判.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从总体上做一个评判,以农村自然资源为核心内容来说明地区农村资源禀赋.首先,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西北各省区农村自然资源的丰度予以测算,结果表明:陕西、甘肃在全国各省区中属丰度较高省区,新疆、宁夏、青海属丰度高的省区.其次,对西北地区农村各类典型资源的破坏给予定性的描述与分析.包括①农村自然资源破坏,涉及到主要的农、牧业资源.如:森林资源,据西北各省区在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结果推算,全区破坏面积为3106.10千公顷.目前,草场退化面积三万多千公顷.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是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仅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万km2.②农村环境资源破坏,除由于自然资源破坏而引发的气候恶化、沙尘暴骤增、空气与水体污染等,还包括因城乡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等各类环境污染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直接污染和采掘业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影响.③农村人力资源破坏: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破坏带来的人身健康、福利等直接损失和因资源破坏带来人力资源“能力”的损失.再次,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①采用时间

第十篇摘要范文:西部开发的新模式与新原则

⑥小学年平均辍学率为1997年数,引自《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1997)》.⑦每万人口互联网用户数、电话普及率均为1998年数,引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8)》.⑧人类发展指标及人口预期寿命,引自《ChinaHumanDe velopmentReport1999》、《HumanDevelopme..

为您写科技小学年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科技小学年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科技小学位论文题目 科技小学位论文标题如何定
[2] 经典科技小学士论文题目 科技小学士论文题目怎么拟
[3] 新颖的初中科技小论文题目 初中科技小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怎么写 科技小学年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科技小学年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