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怎么写 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艺术精神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6

艺术精神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研究
  3. 第三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4. 第四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模板:王渔洋“神韵”的审美内涵及艺术精神
  5. 第五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怎么写:中西艺术精神比较
  6. 第六篇摘要范文: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
  7. 第七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
  8. 第八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格式: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初探
  9. 第九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现代艺术理论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

【100篇】免费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艺术精神论文摘要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

本文是在批判和反思技艺化儿童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技艺化儿童艺术教育是唯理性时代的产物,无论在目标的定位,还是内容方法的选择上都明显的烙上了理性主义的色彩.为了从根本上还原儿童艺术教育的本来面目,实现它的人文转向,本文首先对中西方儿童艺术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指出儿童艺术教育异化的根源在于其失落了艺术精神.然后在当代哲学和艺术哲学的视野中阐明了艺术精神的内涵,即人用感性的形式为诗性智慧赋形,创造出一个意象的世界.艺术精神表明艺术是诗性与物性的统一,因此技艺化和工具化的儿童艺术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通过对儿童艺术的展示和分析,本文认为,儿童用先天的形式感表达着质朴的诗性智慧,所以儿童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的使命在于一方面保护儿童艺术中原有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提升儿童的诗性智慧,引导他们以更加多样、和谐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更美的意象世界.为了找回技艺化儿童艺术教育中失落的艺术精神,本文提出走向体验的艺术教育.因为没有体验,人将无从获得诗性智慧;而缺失了诗性内涵,艺术也将趋于平淡和乏味,从而终将失去它独有的魅力和价值.体验构成了艺术的基本存在方式,它表现在艺术创作、欣赏活动中,物化在艺术作品中.体验的艺术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和教育者都回归体验,在体验中丰富和表达诗性智慧,重建艺术与人性的沟通,从而使艺术教育恢复其人文的、诗意的色彩.

第二篇摘要范文: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研究

北宋院体画作为一种宫廷绘画艺术,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到成熟阶段,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顶峰阶段的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选择北宋院体画艺术研究,并非仅就此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而是通过院体画这一艺术形式不同的表现形态,进而揭示它背后隐含的艺术精神.这是前人的相关研究中未曾深入涉及到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创新所在.本文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总结出北宋院体画所体现出当时这一艺术流派的相关艺术精神.本文认为:北宋院体画作为一种宫廷绘画艺术,在当时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儒家和道家艺术精神都有所继承,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人与天地一体并在天地之间立其心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体现在当时的各种绘画科目中,无论是黄筌和宋徽宗的花鸟画、郭熙的山水画、张择端的民俗风情画,都可以看出北宋院体画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艺术精神.具体而言,在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学理基础中,从哲学以及绘画题材即技法表现角度去探索其艺术精神,在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图绘语式中,从美学风格以及审美趣味角度去探索其艺术精神.本文通过图像法、自下而上(归纳)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北宋院体画的分析,从中去揭示它复杂的艺术精神,这也是本文不同于前人相关研究的地方即创新之处.其意义在于,我们不仅只看绘画表面,而是从表面图像中看出艺术家是如何借助艺术方式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的.这也就会牵涉到艺术的本质问题,不只是一个艺术史问题的研究,而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本文具体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明确院体画范围和内涵,交代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历史语境,它是北宋院体画以及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的生长土壤.第三章,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渊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追溯.第四章,北宋院体画的图绘语式,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这些艺术精神的体现.第五章,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的影响.重在强调其艺术精神的作用.在理论上,前人研究北宋院体画艺术的有很多,但是重在研究其艺术精神的,只有谈到写实精神的,但写实精神并非北宋院体画所独有,北宋院体画也并非仅仅写实,所以没有深入到真正的北宋院体画艺术精神.北宋绘画艺术的主要艺术形态院体画,也就是当时艺术家通过绘画的方式反映出的当时人们的精神史.在实践方面,当今时代艺术再次高度繁荣,世界艺术纷繁杂乱,我们更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弘扬民族艺术精神,让我们得到精神上的美感,心灵上的陶冶,这也是我们践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北宋院体画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不仅对于当代绘画艺术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而且在现代西方思潮入侵下,重新审视我们民族之传统艺术精神,对于重建我们民族之精神家园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以上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https://www.mbalunwen.net/hqx/73576.html

第三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第四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模板:王渔洋“神韵”的审美内涵及艺术精神

在厘清了",神韵",的语源及作为诗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后,王渔洋的",神韵",说面临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王渔洋及其他诗论家是如何运用",神韵",概念并逐渐形成理论默契的,从艺术史的角度看,",神韵",具有什么样的艺术倾向.通过广泛考察后世批评家的用例,文章认为",神韵",只是与短诗和风景有关的审美概念.由王渔洋诗学的基本观念来考察",神韵",,可以发现它具有呈示动机的偶然性、呈示方式的直观性、呈示对象的瞬间性、呈示特征的模糊性等特征.其相对应的审美反应则是自发的而非被动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富有特征的而非全面的,有距离感的而非清晰逼真的.这种艺术特征,与艺术史上的印象主义有着本质上的相通,将两者的理论与实践相对照、比较,更容易看清神韵诗学的旨趣.

第五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怎么写:中西艺术精神比较

本文主要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论述对中西艺术精神的思考.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不仅仅局限在哲学、历史方面,还涉及到审美意识和艺术方面的一些区别,从这些方面看中西方文化,几乎是从根子上所不同的格局.但实际上人类都是相通的,哪怕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原则上说也是可以了解的.这种了解建立在比较之上,我们要了解西方人和西方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这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同样,西方要了解中国这个历史悠久、古老的文化,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也必然要深入到我们文化心理的深处.关于《中西艺术精神的比较》这个主题,本文分两个层次展开论述.第一个层次是从哲学和美学这个层次来谈谈中西艺术精神的结构.除了要从外部的使用材料或者技法做些比较,而且还要从两种文化心理的内在区别这个方面进行一种比较深入的、层次较高的分析.第二个层面就是要从中西各个艺术门类分别比较它们的特色,并分析中国的诗歌、美术、音乐、书法、戏剧、雕刻、建筑和西方相应的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和特色究竟何在.

第六篇摘要范文: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穆旦的社会身份.对1940年代的穆旦而言,小职员的身份大于文化人的身份,这表明他处于社会文化网络的边缘位置.这一位置使得穆旦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写作立场.随后,文章非常详细地讨论穆旦的写作行为.本文将穆旦的写作行为视作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诗歌主题与抒情方式,也包括翻译、其他文字的写作以及对于写作的修改.对于诗歌写作的分析表明,穆旦非常看重个人的经验,对于个人与时代的命题更是多有思考.他主张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入时代之中,同时,又始终注意与时代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个人的独立品质,这使得他的诗歌始终具备一种独特的抒情气质.其他几种写作行为,与诗歌写作也具有内在的关联,特别是翻译,因为怀有复兴中国文艺的目标,也表明了穆旦对于中国新诗发展进程积极的、自觉的体认.总之,这些写作行为,彼此互相揭示,互为存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本文进而了提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概念.这既肯定了穆旦写作的个人性、时代性与艺术性,更强调了穆旦的自觉意识,以及写作本身所特有的、持续不断的艺术品质.它不仅仅指向穆旦本人,也将指向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

第二部分考察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论文注意从细节切入,在西方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这一命题上,论文分析了穆旦和西南联大诗人群所接受的大学教育,指出古典的品质对于他们的写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古典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这一命题上,论文认为穆旦那代人当年规避传统是因为一种特定的历史意识,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姿态.传统影响到了他们的写作,但他们与传统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在新文学传统这一命题上,通过对鲁迅与穆旦的对比分析,突出了一些隐秘的、细微的、个人化的因素.论*调,只有突出这些因素,新文学传统才是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传统.在新诗语言上,文章分析了新诗的散文化与口语化特征,指明了冯至、穆旦、昌耀等等诗人在处理语言上的独特经验.本部分还以艾青和穆旦为中心讨论新诗的“土地”主题.可以说,正是因为葆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精神,穆旦的写作能够有效地激发起新诗史上的这样几个最为重要命题——有效地参与到了新诗的历史建构之中.而通过这样的比照,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命题也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第三部分详细考察了1940年代以来穆旦传播的图景.设置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强调穆旦的“历史效应”.所涉及的问题包括:1940年代穆旦批评空间的生成,1950年代的穆旦形象以及新时期以来穆旦形象的变迁.本部分大量运用了期刊报纸、相关出版行为、文学史、文学选本、各类校史、年谱、回忆录等等材料,考察了各种显性的与隐性的时代因素,非常清晰地呈现了一个不断变迁的穆旦形象.这样的梳理与辨析所呈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穆旦历史形象的衍变,更是文学史观念与原则本身的衍变.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考量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之于新诗的历史建构的另一条路径.

第七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 ,提出庄子精神是中国纯艺术的精神.但是 ,他把庄子的“道”视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意境 ,把《庄子》中得“道”者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把《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为“道是美 ,天地是美 ,德也是美”.这些观点在思想和逻辑上偏离了现存《庄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思想 ,在观念和逻辑上造成混乱 ,因此 ,没有在本质上揭示《庄子》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

第八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格式: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初探

书法艺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普及、最成熟和高度繁荣的唐代书法艺术文化,不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奇观,而且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对唐代书法艺术精神进行整体的断代研究至今仍然一片空白,故以宏阔的文化视野对唐代书法艺术精神进行整体而动态研究的意义重大.

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精神首先要了解书法艺术所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统一强盛而开明的大唐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以及壮丽辉煌的大唐文化、多元自由开放的思想意识和宗教文化,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环境.

唐代书法艺术精神是唐代时代精神的艺术外化.唐代社会生活、文化风尚与文化主体精神风貌的时代演变,深刻地影响着唐代书法艺术精神的嬗变与转折.研究受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的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应将研究的视野置于宏阔的唐代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当中来关照和探究该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审美风尚,进而探寻书法艺术精神的社会文化根源及其嬗变的历史动因.唐代书法艺术精神的嬗变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的艺术主体精神和审美的主导方向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交替,呈现出渐进而动态的交替嬗变和转折;书法艺术精神的时代性嬗变既有书法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也有时代社会风尚、文艺思想和主体心态等因素的复杂影响,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流传至今的大量唐代书法文论、书法诗论以及后世关于唐代书法研究文献,是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在理论上的集中体现.考虑到本文研究的侧重于艺术精神方面,故而从书法论文文献中提炼出最能概括和体现唐代书法艺术精神的七大范畴,集中体现唐代书法艺术创造的整体价值取向、审美风尚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实践方面,考虑到唐代书法名家多、书法作品浩繁的现实,故而选取最具有代表性、为历史所公认而影响深远的八大书家为代表,对其人其书作典型研究,以概括各自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审美精神.通过典型性研究,从实践方面可以大致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精神的主导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蕴涵.

通过对唐代书法艺术精神的时代性嬗变的把握的纵向研究以及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横向研究,可以大体概括出唐代书法艺术精神的鲜明特征:丰富的创造精神和中道的圆通精神.丰富的创造精神既是唐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外在因素促进的结果,而根本的原因是唐人对书法艺术审美创造的本质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即对书法艺术的哲学本体、主体精神和技法原理三方面最关乎艺术本质规律的全面深入探究;同时,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并没有走向极端,而是以圆融贯通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对现代书法的创作也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第九篇艺术精神论文摘要:现代艺术理论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论可追溯到黑格尔的",时代精神",论与斯宾格勒的",文化心灵",论及其",基本象征",分析模式的精神感召.宗白华自留德时期起,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的长期持续思考,终使",中国艺术精神",论臻于成型和成熟.方东美基于",生命情调",论和",哲学三慧",说而把艺术性与道德性并列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两根支柱,意在从中华文化精神根部激活全民族抗战意志.唐君毅发现中国文化在本性上就是艺术的并强调各门艺术的",相通相契",性.徐复观排斥儒家而独标庄子及其道家美学在",中国艺术精神",领域的代表性意义.李泽厚以",意境",论激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并从中国艺术史探寻",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强调",儒道互补",的儒家美学是华夏美学主流.抗战时期的特殊激励作用使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意识被凝聚和提升到现代艺术理论中的至高无上地位,并据此生发出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多元思考,而这些多元思考可视为欧洲",时代精神",及",文化心灵",论等思想资源在中国的理论旅行所产生的创造性变体.在当前从事中国文化及艺术精神复兴过程中,宗白华等先辈树立的",中国艺术精神",传统无疑应成为我们可以不断回溯的精神源头之一.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

中国美学的发展,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是围绕着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问题而展开的,这些概念、范畴、问题往往贯穿于中国美学的始终,显现了中国美学的生命.“中国艺术精神”问题并不是20世纪才产生的问题,传统的诗论、词论、画论也多有涉及,然而,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语境中,这一问题区别于传统诗论、词论在体系内作自我追问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回应全球化浪潮和“艺术终结论”思潮、探寻中国艺术现代价值的特殊意涵.以徐复观为代表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艺术精神走向崩溃、西化大潮的步步紧逼下,从美学和艺术的层面反思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内涵,在与世界文化艺术的比较、衡量中反观民族艺术精神的现代价值及其限度,并由此开陈出新,以现代的视野重构中国艺术精神的价值体系.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这一问题又承载着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现代转型的历史使命,也成为中国美学未来发展不能回避、也不容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

由“忧患意识”而生历史情怀,由对历史文化的追溯而生时代使命的文化自觉,这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线,也是徐复观艺术诠释的起点.徐复观通过考据与解释并重、以归纳补训诂、“以心印心”等艺术诠释方法,既训诂考据,又发挥义理,归纳综合,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诠释,这种尝试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训诂考据的注释方法向现代诠释学迈进的典范.然而在这种诠释的过程中,徐复观所谓的“文化主体性”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却是个伪命题,他无视文本的历史性在当代视阈下所呈现出的开放意涵,对文本“原意”澄清的努力实际上抹杀了文本的生命力.

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现代艺术论战”是西方文化涌入台湾后在艺术上激起的一个涟漪,也是近两百年来中国文化应对西方霸权的一种本能反应,“现代艺术论战”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精神的延续,又可以看作是80、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文化转型思潮的预演.从人性论的视野出发,徐复观对现代艺术破坏形相之美、流于感官之鄙、陷于人性变态之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些批判始终贯穿着他对西方现代文明危机的反思.徐复观虽然觉察到了现代艺术反映时代精神、在艺术史上开陈出新的历史意义,然而由于他对现代艺术与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中国艺术之间关系决然二分的态度,对艺术与道德之间关系的契合的过分强调,又使得他的现代艺术观流于偏激.

徐复观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精神的特质,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西方近现代美学、艺术思想的吸收、融会建构了“中国艺术精神”体系.他通过对庄子之“道”从思辨上作观念式把握和从“工夫”过程上作体验式把握的辨析,对庄子作出了创造性的审美化诠释,这是有其合理性的.徐复观在儒道互补、诗画融合的诠释传统之外又敏锐觉察到了儒道美学、绘画和文学之间的差异,从而突破了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固有诠释模式,在儒道区分的视野下把庄子“虚”、“静”、“明”的艺术精神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并特别标举庄子精神追求自由解放、解蔽现代文明危机的现代意义.以庄子美学论绘画,以儒家美学论文学正体现了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中国画作为庄子艺术精神的现实落实,具有对治心灵异化、陶养生命情感、提升生存境界的现代启蒙价值.

文学是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体系的另一条重要线索.徐复观晚年由绘画转向文学,既有还原儒家美学真面目的历史责任感,又有时代精神的激荡和对现实专制政治的“感愤”等因素的影响.在儒、道、释互补的视野下,徐复观通过对“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概念的辨正,发掘了中国文学“文以载道”的“道统意识”和“不平则鸣”的批判精神,并以儒家美学为主体来完成新的中国文学精神的建构.中国文学继承了儒家美学的代表——“乐”的艺术精神,形成了“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和“文如其人”的品评体系.然而,“文以载道”将德性内化于文学中,忽略了个体的内心感受而倾向于社会层面上的话语生产,这就使它难脱“工具”的特性.徐复观没有对中国文学“文以载道”及批判传统中的这种*一艺术的两面性作出区分,这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学如何走出为专制政治服务的历史命运的问题.

20世纪的“中国艺术精神”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陷入困境的中国美学、艺术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承载着中国美学、艺术现代转型的历史使命.政治运动、文化论战和“艺术终结论”思潮的冲击催生了对中国艺术进行梳理、批判、反思的启蒙思潮,并汇聚成了对“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追问.20世纪中国美学家试图在整合传统美学与时代精神、现代意识的基础上重建现代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家园,他们对“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探索既富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理想主义色彩,又具有含混庞杂性.通过对方东美的“生命”精神、唐君毅“游”的艺术精神以及徐复观“虚”、“静”、“明”的艺术精神等对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问题探索和思考的比较和剖析,凸显了“中国艺术精神”问题与20世纪中国美学之间本源性的联系.

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精神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在职论文、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艺术精神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20世纪中国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作了很多重要的澄清和还原的工作,从解蔽现代性的视角出发,他们特别强调了中国艺术所体现出的自然、虚静、和谐、恬淡等精神的现代价值.通过反思20世纪中国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美学家所标举的艺术形态,大多是一种隐逸者的审美趣味;所标举的艺术精神的价值倾向,大多是反省的价值;他们不能客观的评价禅宗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对中西艺术精神所做的很多类比、互证、定位也显得勉强而模糊,因此他们所开出的艺术精神,在本质上依然是在传统美学与艺术概念上的再理解.这种精神与中国现代的时代精神和世界艺术潮流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相悖的一面,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中国艺术精神的实质.

“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本质就是中国艺术在现代社会何以成其为艺术之内在规定性及其现代价值的问题.在“艺术终结论”和全球化思潮冲击下,各地域文化、艺术都面临着自身身份焦虑和“自明性”的危机,都不得不在全球的视野中,用现代的观念对自身进行的一次新的诠释.因而,在现代语境中,中国艺术精神具有了全新的价值内涵:它是中国美学、艺术转型过程中一次自我发现的心灵皈依之旅,也是迷失自我的中华民族的一次美的找寻之旅.中国艺术精神是一个由许多范畴、命题组成的多层面、多侧面的网络结构和开放系统,它不仅具有艺术本质的普遍性,同时它又符合中国艺术自身特殊的发展逻辑.具体言之,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艺术精神是以“观”为中心的“观物取象”为其开端的;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看,中国艺术精神是以“意境”为中心、崇尚“境生象外”的精神体系;从艺术审美论的角度看,中国艺术精神是以“味”为中心的“澄怀味象”的品评过程;从艺术境界论的角度看,中国艺术精神追求一种以“和”为中心的“和合之美”.

以徐复观为“中国艺术精神”问题探索的出发点蕴涵着这样一个指向:他对笔者而言只是一个桥梁、一条路径,而最终将引领笔者在新的文化语境下通向对“中国艺术精神”问题作出新的回应.由诠释而批判、再由批判回到诠释的循环不息的过程,这就构成了本文所谓的“重构”.在现代意义上,中国艺术精神应赋予生活经验以意义并照亮生活经验,因而其在本质上是人类存在与社会实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重构,必将为人类生存的丰富性、多样性及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中国艺术精神所蕴涵的普适价值和现代意义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这是一篇与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艺术精神引用文献:

[1] 艺术精神方向论文选题 艺术精神论文题目如何定
[2] 艺术精神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精神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艺术精神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艺术精神论文提纲如何写
《艺术精神论文摘要怎么写 艺术精神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艺术精神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