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产后出血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产后出血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6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2. 第二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样文: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3. 第三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模板:产后缺乳与中医体质及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4. 第四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例:湖北省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与健康关系研究
  5. 第五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格式: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

★100篇关于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产后出血护理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产后出血护理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研究背景:

人力资源是21世纪企业组织的战略资源,是企业组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管理的核心力量;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011年,我国卫生部印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逐步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核心力量,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责任护士负责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其岗位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婴护理的效果,决定着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也反映了护理队伍管理的水平.

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构建一套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模型,用来描述、分析和评价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并通过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找出影响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该评价模型的意义在于帮助护理管理者评价和了解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为进行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配置、培训、竞聘和使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24个产科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了《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和评价情况调查表》和《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员从业现况调查表》,了解产科病区设置现况,以及护理人员配置、使用和从业现况,为后续评价模型构建和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现实依据.

以现况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文献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符合本研究主题的8位产科护理管理者和6位产科责任护士进行了半结构访谈.采用持续比较法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国内相关政策,在严格遵循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

为了筛选指标,借助德尔菲法进行2轮的专家咨询,对各指标进行5个等级的重要性评价(赋予相应的量化值5、4、3、2、1).对第一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各级指标进行必要的增、减、删、修,再进行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构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线性模型.本研究的主体方法是德尔菲法,专家的选择是影响德尔菲法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通过选定5个限定条件,确定咨询专家共15名.通过对专家的结构分析和权威程度分析,表明选择的咨询专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质量控制效果主要通过计算应答率以及专家的协调系数等来反映.

最后选择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189位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分析来评价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终完成评价模型研究.

结果:

(1)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到目前产科病区设置的复杂性和母婴同室执行的多样性,产科护理人员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工作能力自我认知的水平不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职业态度和满意度.

(2)构建了由知识和经验、技能与能力和特征与品质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指标构成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完成了指标量化.根据计算的权重结果建立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初步线性模型为:

Y等于0.425X1+0.384X2+0.191X3.

X1等于0.232X11+0.075X12+0.118X13,

X2等于0.148X21+0.047X22+0.053X23+0.048X24+0.045X25+0.043X26,

X3等于0.109X31+0.037X32+0.044X33.

其中,Y表示综合评价得分,

X1、X2、X3分别表示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

分别表示第1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

分别表示第2个一级指标下6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

分别表示第3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

依此类推等

(3)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进行实际的验证评价,通过对评价问卷进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发现所构建的评价线性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4)在指标体系构建和验证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与工作匹配认知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在不同水平均有显著相关,且责任护士的年龄、专业、工作年限、个人生育史、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所在单位的等级和性质都是影响其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水平的显著因素.这些都为改善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建议.

结论:

本研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构建出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护理管理者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易操作的主观评价模型.由于研究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只选择了自我评价这一形式,故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下一步可以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客观、他人评价的形式,对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科学、全面、正确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一个科学的测评工具.

第二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样文: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背景: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者完全无乳,称为产后缺乳.台湾妇女在生产后最担心的是缺乏奶水和担心婴儿吃不饱问题.乳母能否正常分泌乳汁与其心情、自身身体状况、休息和工作劳动都有密切的关系,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都会引起乳汁分泌异常.此外,产后缺乳也可能是由于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良,产后失血过多或心情不好等因素引起,感染、泄泻等也可使乳汁分泌不足,或因乳腺导管不通畅导致乳汁不能畅流.目前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催产素肌肉注射,以促使乳汁顺利流出;或者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等方法.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乏源所致,一般以*柔软,而无胀痛为辨证要点;实者则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或者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一般以*胀硬或痛,或伴自觉身体发热为辨证要点.临床诊治中需结合全身症状、体征以全面观察,辨别虚实,不可仅仅以*有无胀痛一个症状来定虚实.产后缺乳的治疗大法,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据了解,一般产妇多选择采用中药治疗,很少有人用针刺疗法促进乳汁分泌.针灸疗法可通过局部近治作用及补虚泻实,疏通经络来促进乳汁的分泌.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产后缺乳主要在于通过良性的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轴功能,促进催产素、催乳素分泌增多,有利于乳汁的分泌.所以本实验设计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对照,希望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乳母的泌乳量及血液泌乳素的变化,为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提供临床依据,意图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致力于在台湾全面推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建议列入孕妇教育课程并订定针刺治疗对产后缺乳的临床路径,争取台湾卫生福利部*健康保险署的医疗给付标准,造福更多的产后缺乳妇女.目的:了解以针刺治疗台湾妇女产后缺乳,促进乳汁分泌量的疗效并观察血液泌乳激素变化.作为中医诊断与治疗的依据并推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探讨治疗台湾妇女产后缺乳的针灸治疗效果,为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产后缺乳患者72例,研究方法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取针刺治疗,选取穴位膻中、足三里(双)、少泽(双),患者接受治疗每天一次,疗程为一周.对照组为中药内服治疗,选方补中益气汤加麦冬、桔梗、天花粉、路路通、丝瓜络、当归尾,每天1剂分3次饭后服用,共服用一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泌乳量变化及血液泌乳素指标,进行疗效评定,探讨分组间的疗效有无差异.成果:本研究针对产后缺乳施以针刺治疗与中药治疗比较,观察统计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泌乳量与血液泌乳激素前后的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显示,两组产后缺乳患者的年龄、胎次、分娩方式、受教育程度等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泌乳量均有所上升,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促进乳汁的分泌.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泌乳素值均有所上升,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促进泌乳素的分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前后奶量和泌乳素对比,经过1周治疗后,临床病例72例,针刺组35例(治愈31例、好转4例), 总有效率为100%;中医组37例(治愈24例、好转10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好转率为92%,提示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有确切疗效.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在增加泌乳量和促进泌乳素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实验及统计学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产后缺乳有确切疗效,与中药治疗对照,两种效果相当.两法均可促进乳母乳汁分泌量增多及泌乳素升高,但针灸疗法取穴精简,操作简单,真正体现简便验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第三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模板:产后缺乳与中医体质及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1.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正常泌乳与产后缺乳两种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产后缺乳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产后缺乳患者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产后缺乳的辨体-辨病-辨证提供依据,为临床防治产后缺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比较血清催乳素在正常泌乳与产后缺乳两种人群中的差异,探讨血清催乳素与产后乳汁分泌的关系.

3.从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等角度探讨疏肝通络法对肝郁气滞证产后缺乳的干预作用,为治疗产后缺乳及中医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

方法:

1.选择符合标准的2011年9月~2013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产后缺乳者400例为病例组,另选择正常泌乳者400例为对照组,由研究者应用统一的《中医体质调查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对产后缺乳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组的中医证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2.从400例产后缺乳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证的患者为病例组,从400例正常泌乳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血清催乳素的差异.

3.将100例肝郁气滞证产后缺乳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疏肝通络法(方用下乳涌泉散)治疗,对照组予疏肝法(方用逍遥散)治疗.比较两组病例中药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的差异以及病情程度、*充盈度、补授乳量、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的变化,以评估疏肝通络法对肝郁气滞证产后缺乳患者的干预作用.

结果:

1.400例正常泌乳者和400例产后缺乳患者的年龄、籍贯、民族、学历、职业、产次、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出生体重相比较,均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400例正常泌乳者平和体质共153例,最为常见,占38.25%,8种偏颇体质共占61.75%,分布较为平均,从4.00%到10.75%.400例产后缺乳患者中,平和体质共66例,仅占16.50%,8种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共占83.50%,其中阴虚体质最多,占19.00%,气虚体质、气郁体质分别占15.00%、13.00%.两组病例体质构成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9种体质类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平和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在两组间分布均不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产后缺乳中医体质类型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各自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方程为:Y等于-0.014×,常量-0.827X1(平和体质)+0.497X2(气虚体质)+0.655×,X4(阴虚体质)+0.874X8(气郁体质)其中,平和体质的OR值为0.437,是保护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各自相应的OR值分别为1.644、1.926、2.396,均是发病的危险体质,据OR值的排列顺序可推断气郁体质对产后缺乳影响最大.

logistic回归方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5,95%CI:0.617-0.693,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回归方程有较好的检验效能.

3.产后缺乳患者(病例组400例)中医证型为气血虚弱证的有132例,占33.00%;肝郁气滞证188例,占47.00%,最常见;痰滞证80例,占20.00%.产后缺乳患者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对应分析提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与气血虚弱证存在对应关系,说明气虚体质,阳虚体质人群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出现气血虚弱证;气郁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与肝郁气滞存在对应关系,说明气郁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人群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出现肝郁气滞证;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与痰滞证存在对应关系,说明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人群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出现痰滞证.

4.肝郁气滞证产后缺乳者(病例组100例)中药治疗前与正常泌乳者(对照组100例)血清催乳素的比较:对照组较病例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治疗前,试验组50例(予疏肝通络法,方用下乳涌泉散)与对照组50例(予疏肝法,方用逍遥散)血清催乳素两组间比较:数值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中药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催乳素两组间比较:试验组血清催乳素较对照组血清催乳素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治疗前、后试验组组内血清催乳素的比较:中药治疗后血清催乳素较治疗前血清催乳素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治疗前、后对照组组内血清催乳素的比较:中药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5.中药治疗前,试验组50例(予疏肝通络法,方用下乳涌泉散)与对照组50例(予疏肝法,方用逍遥散)两组间比较:病情程度、*充盈度、补授乳量、中医证候积分均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中药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病情程度减轻、*充盈度增加、补授乳量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减分率增加,中医证候疗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治疗前、后试验组组内比较: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程度减轻、*充盈度增加,补授乳量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3000字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产后出血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选题

中药治疗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程度减轻、*充盈度增加,补授乳量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6.安全性评价:服用中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妇及婴儿均未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结论:

1.产后缺乳与产妇的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提出了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是产后缺乳发病的危险体质(易感体质),平和体质是保护体质.提示在围产保健工作中可开展对孕产妇的体质评估,对偏颇体质早期识别、积极调护,最大可能地预防或减少产后缺乳的发生,发挥体质在疾病防治中的能动作用,以更好地实践中医“调体”、“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体质与产后缺乳发病后的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临证中要重视不同体质与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根据体质类型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2.产后缺乳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产后正常泌乳者低,提示血清催乳素与产后乳汁分泌有较密切的关系.

3.疏肝通络法能促进肝郁气滞证产后缺乳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分泌,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为治疗肝郁气滞证产后缺乳及中医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临床及理论依据.

第四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例:湖北省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与健康关系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产妇自胎儿及附属物娩出至*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puerperium),一般为42天.这段时间,我国民间俗称“坐月子”.产褥期是妇女一生中非常特殊的阶段,高质量的产褥期保健,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对于产妇及婴儿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度过产褥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如西方国家的妇女不讲究“坐月子”,在食物选择上也无特别之处,而产褥期休养在中国有着浓厚的传统习俗,讲究静养和食补,在饮食行为上也有不少禁忌.这种传统的“坐月子”方式与妇女健康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项目选择在湖北省城乡地区,采用现况调查和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目前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及其它相关行为习惯、营养素摄入水平、营养健康状况,分析饮食、行为等诸因素与妇女产褥期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妇女如何更科学地“坐月子”的问题,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这对于保证妇女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1.湖北省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患病的现况调查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湖北省有一定代表性的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郊东西湖区和湖北省麻城农村地区共2100名2岁以内儿童的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逐一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1975份,其中武汉市637份,武汉市郊628份、麻城市农村地区710份.

2.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的营养保健宣教干预研究

(1)在武汉市和湖北省麻城农村地区选择在妇幼保健机构建有孕期保健卡的身体健康的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象随机分为营养保健宣教干预组和对照组.最后完成追踪调查且资料完整的共302人.

(2)于产前和产后住院期间在干预组对象中开展多种形式营养保健宣教,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但仍同干预组一样接受常规保健服务.两组对象均进行由产前到产后42天的追踪随访(于产后7天、14天、28天对两组产妇进行入户调查,产后42天城市对象到妇幼保健院、农村对象由保健医生入户进行体格检查).膳食调查采用记录法结合询问法进行.于待产时和产后42天采集静脉血进行有关检测.

(3)采用产前集中授课、产后个别讲解、发放宣教材料等方法进行营养保健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平衡膳食概念、产褥期的合理膳食、摄取蔬菜水果的重要性、如何做产后保健操、产褥期应注意的卫生问题等.采用宣教前后问卷测试、干预组和对照组产褥期饮食、行为、营养健康状况比较的方法来评价宣教效果.

3.妇女产褥期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部分利用第二部分追踪随访调查获得的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产褥期患病的影响因素.

以上调查得到的资料用foxpro(6.0)或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AS(8.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湖北省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患病的现况调查结果

(1)湖北省妇女产褥期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蛋类等动物性食物摄取过多,蔬菜水果类、奶类摄取过少的现象.产褥期从不吃蔬菜、水果、牛奶的分别占18.00%、78.79%、75.66%;妇女“坐月子”期间平均每日卧床时间为17.95±,3.75小时,每天或每周做产后保健操的只占3.75%;一些传统行为习惯如产褥期房间不通风、不到室外活动、不洗澡、洗头、刷牙等在部分妇女中存在.产褥期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传统休养观念、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营养指导、相关营养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家庭经济收入、分娩方式等,其中来自长辈的传统休养观念是主要的负性影响因素.


https://www.mbalunwen.net/hqx/77327.html

(2)妇女在产褥期出现的健康问题较多,59.34%的妇女主诉在产褥期有一种以上的病症发生.常出现的疾病或症状依次为腰背痛、乳腺疾病、便秘、痔疮、子宫复旧不良、贫血、口腔疾病等.

(3)妇女的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分别只有14.68%、51.98%、8.71%的对象知晓钙、铁、优质蛋白质的良好食物来源,近50%的对象认为产褥期不能吃蔬菜水果.营养保健知识与良好行为间存在相关关系.影响营养保健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地区、文化程度、知识来源途径等.

2.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的营养保健宣教干预研究结果

(1)在接受营养保健宣教以前,调查对象营养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宣教后,干预组对象的营养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如关于“牛奶是补钙的最佳食品”的知晓率城市和农村对象分别由原来的43.84%和32.10%提高到89.04%和55.56%;“产妇可以吃蔬菜水果”的知晓率分别由原来的69.86%和62.96%提高到94.52%和86.42%,宣教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城市干预组对象产褥期平均每日蔬菜、水果、大豆类摄入量分别为145.59g、75.71g、38.55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97g、44.74g、18.42g),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牛奶摄入量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农村干预组对象平均每日水果摄入量为31.12g,明显高于对照组(15.43g)差异有显著性(P<0.01).城市干预组对象产褥期维生素C、维生素E、钙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与孕期相比,城市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均表现出蛋类、禽类等动物性食品增加,而摄入奶类、蔬菜水果明显减少的特点.尽管干预组对象产褥期蔬菜、水果、奶类的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仍远远低于推荐的摄取量.因此城市对象产褥期维生素C、钙的平均每日摄取量只有48.33mg和450.51mg,仅占RNI的37.18%和37.54%.

农村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均表现出孕期动物性食品缺乏,产后大大增加(如禽类由孕期的每日14.41g增加到105.36g,蛋类由54.66g增加到221.37g),但从第4周起又急剧下降的特点,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将大量动物性食物集中在月子里消费的习惯.因此其产褥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均超过RNI(达RNI的125.90%和179.53%).

(3)城市干预组对象产褥期做产后体操的发生率,农村干预组对象晒太阳、洗澡、洗头、做产后体操及室外活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宣教干预在产褥期卫生和活动行为的改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调查对象贫血患病率高,城乡对象孕晚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5.24%和69.87%,产褥期后有所降低,分别为10.38%和57.52%.农村对象孕晚期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对象,产褥期后上升,与城市对象无显著性差异.城乡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产褥期体重变化、血红蛋白、血清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5)城市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比较,干预组便秘、腿抽筋和关节痛、下腹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农村干预组血性恶露时间延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疾病的的发生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对象产褥期肛肠疾病、腰腿痛、乳腺疾病、血性恶露时间延长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对象.

3.产褥期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运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饮食行为及其他相关因素对产褥期患病的影响,结果显示:

(1)产褥期多摄入蔬菜能减少便秘、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的发生:增加牛奶、鱼类摄入减少腰腿痛的发生;蛋白质、铁摄入量大和摄入动物内脏是改善贫血的保护性因素;产褥期能量摄入过高和卧床时间长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未发现产褥期摄入蔬菜水果能影响乳汁分泌.

(2)做产后健身操可减少肛肠疾病、乳腺疾病的发生,利于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促进子宫复旧;常洗下身可减少生殖泌尿系感染发生的危险性;未发现洗澡、洗头等行为会增加感染或腰腿痛等发生的机会.

(3)产褥期过多做家务是肛肠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每日卧床时间过短是生殖泌尿系感染、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而后者是子宫复旧不良的标志之一.

四、研究结论

1.妇女在产褥期出现的健康问题较多,值得引起关注

湖北省妇女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存在蔬菜、水果、奶类摄取过少,动物性食品摄取过多,“坐月子”期间长时间卧床不活动、不洗澡洗头洗下身等饮食、行为误区,出现的健康问题也较多,值得引起关注.

2.产褥期饮食行为的营养保健宣教干预初见成效,新的产褥期休养方式于产妇的健康更为有利

本次采用集中授课、个别讲解、发放通俗易懂的宣教材料相结合的宣教方法,推行产褥期注意膳食平衡、多摄取蔬菜水果、适当减少卧床时间、做产后体操、讲究清洁卫生等新的休养理念,使城、乡干预组对象的营养保健知识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同时在改变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从而减少产褥期患病上取得一定效果,说明新的产褥期休养方式于产妇的健康更为有利.

根据本次干预研究和因素分析的结果,初步提出适合城乡对象不同特点的科学“坐月子”模式如下:

1)营养均衡合理,增加蔬菜水果奶类摄入量

产褥期应摄入多样化的食物,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素满足需要,达到营养均衡.本次调查城市对象维生素C、钙的平均每日摄取量只达RNI的1/3左右,且便秘、肛裂、腰腿痛等疾病发病率较高,与其产褥期蔬菜、水果、奶类摄入较少有关,因此,应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奶类摄入,

在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妇女孕前和孕期营养状况普遍偏低,而活动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农村对象在产褥期摄入比城市对象相对较多的动物性食物应该是有必要的.这样除保证必要的能量供给外,还有利于纠正贫血、缺锌等营养缺乏状况.但要纠正将大量动物性食物集中在月子里消费的习惯,要重视孕前、孕期和“坐月子”后的营养,注意不同阶段的营养均衡.

2)做产后健身操,促进机体康复

卧床时间过长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做产后健身操可减少肛肠疾病、乳腺疾病的发生,利于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促进子宫复旧.因此,科学的活动和锻炼非常必要.产后应尽早下床活动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坚持做产后健身操,以促进体复员,保持健康体型.

3)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产褥期过多做家务是肛肠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每日卧床时间过短是生殖泌尿系感染、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说明传统上讲究静养的“坐月子”方式也有一定科学道理.因此应注意产褥期妇女的生理特点,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一定的卧床休息和睡眠时间,以帮助产妇恢复疲劳、促进组织修复、增强体力,

4)注意会阴部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由于恶露的产生,*分泌物的增多,产褥期极易并发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而常洗下身可大大减小生殖泌尿系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因此保持会阴清洁尤为重要.产褥期应每天清洗会阴部,并适当洗头、洗澡,保持清洁舒适.

3.将营养宣教纳入产后保健工作中,对于保证母婴健康意义重大

目前各医疗保健机构较注意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营养保健知识的宣教,产后访视往往过多重视访视率而忽略了访视的内容和质量,因此孕产妇的营养保健知识相当欠缺.本次采用多途径、多层面的营养保健宣教取得良好效果,建议卫生保健部门今后将营养宣教纳入产后保健工作中,推广新的产褥期休养模式,这对于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研究的创新点

1.采用现况调查和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湖北省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尚无前例,

2.初步提出适合湖北省城乡对象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坐月子”模式,

3.首次编制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专门针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的

第五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格式: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

妇女儿童占有人口的三分之二,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人口群体,而且是人类持续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国际社会,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不仅是用来衡量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更是被作为衡量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指标.2000年联合国颁布的八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将近一半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卫生领域,其中目标4“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目标5“改善孕产妇健康”更是与妇幼保健领域密切相关.中国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形势却依然严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提高民族地区的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水平不仅是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也是维护民族统一,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一、论文题目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模式研究

二、研究目的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存状况分析,探寻妇幼保健服务供给层面障碍,构建一个现有资源约束下的最优化的筹资模式和服务提供框架,为妇女和儿童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完整的、可及的且具有民族地区针对性的妇幼保健服务.在这个框架中,相关资源、服务网络得到整合,服务提供也不再是“以项目为中心”而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基于妇女和儿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客观需要为基础.

三、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复习已有的研究文献、政策文件,构建研究课题的文献依据和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科学设计的规范化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了样本地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和提供等方面的信息,采用访谈法访问了当地县、乡、村卫生工作人员,为完善研究内容,了解实际情况,为问卷调查获得的定量数据分析结果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四、主要研究结果

根据政府介入物品提供的理论基础和妇幼保健服务的公共服务属性与政府提供模式的理论的回顾与研究,结合我国妇幼卫生政策及项目开展情况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产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孕产妇和儿童生存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状况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影响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图4-1清晰地反映了这些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解决的方式,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卫生、计生、社区),调整服务模式无法克服,唯有通过卫生体制的重大变革方能得到解决的因素,即妇幼保健网络的不健全、政府卫生投入不足等体制层面的问题,这也是卫生领域内影响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状况的根本性原因,第二,因由体制层面的不足而产生的不利因素,即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问题,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资源的整合、服务模式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另外,针对营养素的缺乏、贫血以及儿童的腹泻和肺炎等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基本服务包内容的调整得到显著改善,第三,社会经济发展层面的不利因素,如交通不便、贫困等,这些因素的彻底解决当然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一个良好的卫生服务模式仍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们对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的消极影响的.

2.当前妇幼保健服务提供策略的分析

现有的妇幼保健服务提供策略不具有地区针性,管理体制上,基层的服务提供机构分别隶属于两个部门的管理,相互之间尽管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提供服务的内容上交叉重叠,但却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协调机制,这种状况就使得无法统筹考虑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的使用,制约了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发挥农村的村社力量和社区参与的作用,国家妇幼保健服务包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极具针对性,且被证实具有确切成本效果的干预措施,以项目为主导的服务提供模式,其本身既不利于发挥充分现有资源的效率,同时,由于服务内容被分割在在若干个服务项目之中,也不利于服务对象获得全面系统的服务,更不利于妇幼卫生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服务提供的整合框架

整合的思想就是超越目前分散的、单一的、独立的、专攻某个卫生问题或疾病的保健干预方式,做到服务提供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以服务对象(妇女和儿童)为中心,提供综合的、持续的、系统的和可及的妇幼保健服务.我们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了整合的概念,即调整现有卫生服务的支付方式和提供模式,通过一种综合性支付方式和综合性的服务提供方式,保证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孕产妇和5岁以儿童能够获得连续的、全面的、方便的妇幼保健服务,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水平.通过整合,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削弱一些不利因素对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的影响的,同时,通过项目整合,重新设计卫生筹资和支付方式,可以有效克服以项目为中心的服务提供方式的不足,特别是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整合框架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服务项目的整合:分块整合资金,打包支付,二是在国家包的基础上建立少数民族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包,三是将妇幼保健服务的网络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进行有效整合,四是提供方式上采用“附加服务”的方式,同时服务提供时强调村社力量和社区的参与,建立一支“四位一体”的组织、动员和转诊队伍.

五、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将整合的思想引入卫生政策研究之中,基于卫生体制改革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提出在现有资源约束下的妇幼保健服务的最优供给模式,包括供给的主体、供给内容及供给方式.其次是将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的妇幼保健服务包与中国现行的妇幼卫生服务包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适用于少数民族的基础妇幼卫生服务包,第三是对位于云南、贵州、青海、西藏四个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保健服务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全国一般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是一篇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产后出血护理引用文献:

[1] 经典产后出血护理论文题目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题目怎么取
[2] 产后出血护理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产后出血护理参考文献有哪些
[3]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提纲模板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提纲怎么写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产后出血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产后出血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