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生数学建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初中生数学建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7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参考: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研究
  2. (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归纳素养、抽象的基本素养,必须综合治理.
  3. 第二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样文: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研究
  4. 第三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研究
  5. 第四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例: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
  6. 第五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格式: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100篇免费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初中生数学建模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参考: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研究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素养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数学素养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已经写入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以下简称为《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标准(实验)》(2004年)的基本理念之中.新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为《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进一步强化了数学素养的培养.然而,关于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又如何学校教学中适合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如何培养相应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应该如何突出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想的渗透归纳思维如何在教科书中加以呈现其基本的核心概念的呈现又是如何其课程载体—教科书究竟应该如何呈现才能对教师使用教科书更有帮助国内对这类操作性问题,尚未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本研究以初中数学概念为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归纳、数学抽象的基本素养为核心目标之一,旨在探索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呈现规律

论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从“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角度,提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数学素养、基本数学素养的内涵;而后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分析国内外不同教科书版本的初中数学教科书,总结出目前教科书中针对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与提高的设计现状与教师理解水平现状,分析有利于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与提高的数学教科书的基本特点;最后,选择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典型概念“平行与平移”“(一元一次)方程”等进行案例设计,对所设计的教科书文本进行师生认同调查,归纳总结基于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的教科书概念呈现的基本特点,并提出若干实施建议.

研究表明:

(一)对于东北地区357名初中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的调查显示:被访教师对于三个版本的概念呈现方式认同度分别为HSB版67.2%、BSB版55%、RJB版67.5%,属于较好程度,而对按照主题方式引入、注重联系实际的BSB版认同度仅为55%,问题集中反映在“概念呈现中的实际问题过于复杂”等方面;而对于教科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认可率较低,仅为53.2%、60%、63.35%,问题集中表现为“教科书对于数学思想方法没有明确表述,渗透不够充分”.

(二)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归纳、抽象等基本数学素养,实施启迪智慧的教育,必须在数学教科书之中、在课堂教学之中,提供有效利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问题解决等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数学抽象、归纳推理、猜想验证、预测等显性化的过程,达到数学思维方式的学习与数学知识技能学习并举的效果.

1.对学生而言,数学素养包括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想(即“四基”)四方面的内容,是一个融“四基”于一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层次的综合产物.

基本数学素养包括有关数学抽象的基本素养,有关数学归纳、演绎的基本素养,以及有关数学建模的基本素养,其中的核心成份在于,归纳、演绎、抽象、建模的经验和经历并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能力.

2.教科书概念的呈现必须遵循数学抽象的三个基本阶段“简约阶段、符号阶段、普适阶段”,把归纳抽象的几个层次显性化.采用如下的基本步骤,即,实物层面的抽象→半符号层面的抽象→符号层面的抽象→形式化层面的抽象,以帮助学生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感性经验和逻辑经验),培养数学直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包含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判断等丰富的机会及其相应活动.

3.在数学教科书中,呈现数学概念必须关注“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三步曲,而其中的“数学内部规律化”的核心和要害在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这是数学内部得以发展的关键化”具体表现为“数学概念的类化”.

(三)在教学中,对于某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归纳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于概念的抽象过程,必须让学生获得理解性掌握,进而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以“平行与平移”“(一元一次)方程”等核心概念为例,进行的教科书呈现新方式的单元设计及其师生的认同调查表明,按照“实物层面的抽象→半符号层面的抽象→符号层面的抽象→形式化层面的抽象”的环节呈现数学概念,能够得到初中生的普遍认同,认同度达到67%.这种呈现方式“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能够经历一次思考的过程”“知道了一个概念的抽象过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性掌握,而且在获知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归纳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熏陶.两个单元设计对初中数学教师访谈表明,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同这种新颖的设计方式,也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担心“在情境创设上较为生动,对学生的注意力恐有影响”.


https://www.mbalunwen.net/hqx/77736.html

(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归纳素养、抽象的基本素养,必须综合治理.

不仅需要改善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概念呈现方式方法,在保障数学基本概念的基础知识、相关基本技能获得的同时,让初中生经历一次归纳的过程、抽象的经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有关归纳、抽象的基本素养;与其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教材观与课堂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素养、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将教师外在的观念物化为学生所习得的课堂教学行为,将数学概念的文本形式,转化为课堂实施状态,进而被学生习得.

第二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样文: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研究

在现代中学数学教育中,函数的地位已经非常重要.它是中学数学的核心知识,是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其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函数概念也是中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函数性质、函数建模等知识的认知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了解初中生对函数概念的认知规律是函数课程设计、函数教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本文试图对初中生函数概念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认知错误及成因等做初步的探讨.该研究对全面系统了解我国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规律、函数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

以史宁中教授关于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与斯法德关于数学概念学习等理论为基础,将初中生对函数概念的认知划分为三个水平.层次1:运算阶段,层次2:符号阶段,层次3:综合阶段.选择了初中学生363人作为被试对象,利用测试卷为工具.对初中生函数概念的认知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到:

1.初中生函数概念的发展水平和规律

(1)从总体上说,随着年级的增长,初中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水平在逐渐提高.

(2)初中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呈现一定的阶段性,7、8年级为一个阶段,9年级为一个阶段.表现为7、8年级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但与9年级学生有显著差异.9年级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水平明显高于7、8年级.

(3)初中生对不同方式表示函数的认识有显著差异.对表格表示的函数认识水平最高,对解析表示的函数认识水平最低,对表格表示函数、图像表示函数的认识水平高于解析表示的函数.

(4)大部分初中生对函数的认识在运算阶段和符号阶段,部分同学达到综合认识阶段有一定的困难.

(5)在解析表示函数层次3上,7、8年级的学生对xy 等于5等方程中的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9年级的学生认识水平高于7、8年级.

(6)初中生运用函数概念判断给出的图像是否表示函数关系的能力在逐渐提高.9年级与7、8年级有显著的差异.从图像上来看,与x轴垂直的直线、离散的点、分段图像、曲线等的判断7、8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困难,9年级的学生运用函数的本质属性解释的较好.

(7)大部分初中生还不能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辩证观点来理解函数概念,说明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比较差.

2.初中生对函数概念的错误认识及成因

初中生对函数概念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有(1)对特殊函数认识上的困难,(2)不能区分函数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3)对变量的错误理解(4)对函数定义本身的错误理解(5)过度依赖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回忆(6)过于依赖基本初等函数(7)对方程与函数认识的混淆(8)函数图像理解与绘制上的困难.

初中生对函数概念认知困难与错误的主要原因有(1)函数概念本身的复杂性(2)函数表示方式的多样性(3)函数符号的抽象性(4)初中生处在辩证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5)函数课程的不连续(6)教师函数概念教学中缺少有效的策略.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运用数学概念学习理论评估了初中生函数概念的认知水平,探讨了学生在函数概念认知过程中的困难与错误,进而对函数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践给出了切实的建议.

第三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研究

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新课程标准中有6个学科是分“学段”的,其中语文、美术、体育课标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四段.艺术、音乐课标分为1-2年级、3-6年级和7-9年级三段.数学课标分为1-3年级、4-6年级和7-9年级三段.数学课标的设计思路中指出,是“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课标组主要是基于前期“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课题组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小学生的发展总体上具有阶段性,但并未给出如此划分学段的具体理由.而分学段的螺旋式课程设计和教科书编排也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争论的焦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指出,学段划分问题是制定课标的基础,它关系到数学课程该如何设计、教材该如何编写、教师该怎样教学等实际问题.但经过多轮的研究讨论,“关于学段的划分,仍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因为目前尚还缺少改动的依据,故此次修改将不作调整,有待以后继续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延续了课标实验稿的学段划分情况,新的学段划分“需要在进一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而这一问题也就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学段”是中文“学习阶段”一词的简称,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指一些特定的“学习阶段”或其中某一较小的特定学习区间或时间范围.“学段划分”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某段时间的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特定的时间段落.“学段”概念在教育、心理学中应用广泛,教育学中的“学制学段”指教育系统中根据修业年限划分的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阶段,“课程学段”是指课程标准中按照年级段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心理学中的“学段”则主要指“学习或教学过程”的阶段和步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学段划分问题,该问题对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组织、教材编排方式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跨学科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各个国家、地区中小学学段划分情况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小学阶段学龄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文献学梳理,中小学一线教师对学段划分认同度的问卷调查,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中小学生核心数学素养测试”四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工作,给出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与学制改革、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建议.建议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学段划分为“1-2年级、3-5年级和6-9年级”三段.建议义务教育学制逐步实行九年一贯制,五、四制可以继续保持或创造条件逐步转变成九年一贯制,六、三制可把六年级作为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并逐步创造条件转变成九年一贯制.建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可按照以下三个阶段安排: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为“数学感悟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语言的阶段,这个阶段不适宜学习和教授数学抽象,对于数学运算也不要求学生真正理解,主要以感悟和模仿为主.第二学段(三、四、五年级)为“具体抽象阶段”,课程中可以稍微安排一些数学抽象的内容、运算和推理的规则,但还不宜安排数学模型的内容.第三学段(六、七、八、九年级)则是“抽象模型阶段”,数学抽象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数学运算和推理也可以上升一个更高的层次,内容安排上可以开始体现数学的应用和模型的思想.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不分科,语文、数学两科采取综合课程或同一老师讲授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数学教学内容也要尽量生活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感悟数学.小学第二学段(三、四、五年级)可以分科、也可以不分科教学.数学教学上主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具体运算及其基本规则,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第三学段(六、七、八、九年级)则要分科教学,数学教学也逐渐体现数学的抽象化、形式化和模型化,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8000字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初中生数学建模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选题

第四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例: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

长期以来,科学教育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基于能力的评价.但由于科学教育工作者对能力实质与具体表现认识模糊,科学教育实践中的能力培养与基于能力的测评并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而一直处于经验探索阶段.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本质在于其科学学科能力的提高,这就使得科学教育研究必须关注:科学学科能力是什么科学学科能力结构如何如何准确测评学生的科学学科能力初中生科学学科能力发展状况如何初中科学试题中学科能力的考查情况如何,是否能够合理诊断学生的学科能力初中科学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学科能力培养,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本论文以“科学学科能力”为线索展开研究:

第1章是研究概述.能力培养与评价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准确测评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状况,科学学科能力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科学教育的研究热点.追溯以往国内外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和国际重大科学测评项目发现,从学科层面来探讨与测评能力的研究值得开展.本研究立足已有研究启示和本国实际构建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为有效培养与测评初中生科学学科能力作出探索,为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第2章是理论研究.本部分依次阐述了“能力”、“学科能力”、“科学学科能力”的内涵,认为科学学科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这些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结构”.本研究基于科学学科本质特征、当*达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已有科学学业水平评价实践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从五个学习领域规定了科学学科能力学习要求:“科学概念”、“科学符号”、“科学模型”、“科学实验”、“科学计算”;继而借助学习进程理论立足我国实际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以此作为后续科学学科能力测验工具开发与优化、初中生科学学科能力水平进行测试与分析以及探析初中科学试题学科能力考查倾向与初中科学教师学科能力教学特点的理论依据.

第3章是科学学科能力测验工具的命制与优化研究.本部分基于第2章所构建的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以Rasch测量模型和“四基石”框架为理论依据,并借鉴已有实践经验编制了测查初中生科学学科能力状况的测试工具.测试工具涵盖了五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能力要求,进行了两轮试测,并运用Winsteps Version3.72.0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命制的科学学科能力测验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大样本测试.

第4章是初中生科学学科能力水平发展状况测评研究,测试在A、B两地7~9年级同时展开.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初中生科学学科能力的发展存在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的科学学科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且每个年级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科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地区、性别差异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科学学科能力水平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业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

第5章是对当下初中科学试题中学科能力考查倾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考科学试题比较注重科学概念学习领域学科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科学计算学习领域学科能力考查要求过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科学试题中学科能力考查情况总体上变化并不大;平时*学科能力考查受中考科学试题学科能力考查要求影响较大;以上都反映了当下的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测试仍以知识评价为主.

第6章是对当下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学科能力教学特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初中科学教师比较注重科学概念学习领域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科学模型学习领域学科能力的培养;在学科能力层次方面,初中科学教师过多关注较低层次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与学活动方式选择方面,初中科学教师并不给予学生过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实现学科能力的发展;这些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初中科学教师缺乏学科能力培养意识所造成的.

本研究从学科层面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科学学科能力内涵与外在表现,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并依据该框架测评了我国初中生科学学科能力发展状况、分析了初中科学试题学科能力考查倾向以及初中科学教师学科能力教学特点,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学生科学学科能力水平发展及其培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与评价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但本研究尚属探索阶段,在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开展以及实验结果获得与处理等环节还存在一些瑕疵,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五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格式: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战略性任务,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首先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目前相关研究多数仅从理论和经验上探究教育均衡或者教育差距,尚未形成较为完善、具有操作性的城乡教育均衡指标体系,缺乏统一公认、科学的测量工具,因此亟需构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本研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试图改变以往数学教育中仅仅停留在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以及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的研究范式,探索将数学模型的思想与复杂的教育政策、教育经济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是拓展数学教育研究方向的大胆尝试.研究中综合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和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并进行验证,丰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本研究历时4年,曾多次调研重庆市省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深入调研了省级财政局、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及8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40多所中小学校,访谈了近20名教育行政人员、20余名高校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40余名中小学校校长.为了解和吸取先进省份的教育均衡发展经验,还特地前往东部省份深度访谈了有关近10名相关领域高校专家学者.在借鉴和吸收了如此厚重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旨在建构一个有理论基础、评价目标明确、指标相对完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本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讨论教育均衡的内涵、目标和评价模型,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实践价值在于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评价体系,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提供价值尺度和评价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在探索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路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政府教育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综合经济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通过文献初步梳理、访谈调查和编码分析选取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接着,运用问卷调查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构建,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模型的结构,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确定该模型的权重,计算重庆市所辖区县的实际数据对义务教育配置均衡发展水平初步进行划分.最后,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进行小范围测试.通过问卷对该模型线性表达式的合适程度进行调查,并且选取重庆市教育资源均衡程度公认的八个样本区县进行了实际测评.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我们以重庆市为例建构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并进行初步修正.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为y等于0.28A1+0.41A2+0.31A3,其中A,是办学条件指标、A2是教育经费指标、A.是教师质量.经内部一致性、探索性及专家效度交互检验,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第二,基于数据制定了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水平标准.结合重庆市的所有区(县)实际均衡发展情况制定了均衡发展四级水平标准.第三,通过实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际检验.通过专家访谈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利用重庆市校际数据对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线性表达式适合程度较高,基于模型的测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均在于尝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一是研究视角新,通过对现实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教育中的重大问题,突破了以往数学教育停留在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的教学理论、实践和评价的研究范式;二是研究内容新,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尝试构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三是研究方法新,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具有一定信效度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并在小范围内试测验证.综上,本研究用数学统计方法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的构建做了初步探索和有益尝试.但由于时间紧迫,所以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研究所选范围涉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三个方面较为宽泛而致使研究深度不够;二是研究样本仅选取了国家级统筹实验教育改革区进行调研,导致研究的外推效度不足,研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今后可继续对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深入.

本文是一篇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初中生数学建模引用文献:

[1]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选题推荐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题目如何取
[2]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大纲模板范本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提纲怎样写
[3]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摘要怎么写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初中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生数学建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初中生数学建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