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妇产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妇产科临床医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1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数字化三维骨盆及生理常数的对比研究
  2. 第二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样文:中医诊治带下病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研究
  3. 第三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模板:闽台名医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
  4. 第四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例:医疗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预警预控研究
  5. 第五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格式:以4种单基因病遗传咨询和诊断为例初探我院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妇产科临床医学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数字化三维骨盆及生理常数的对比研究

骨盆是人体骨骼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在女性,骨盆更是与妊娠、分娩及某些妇科疾病密切相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人们对其一直无法深入了解.1895年X线被发现,随后其被国内外许多学者广泛运用于骨盆测量,而国内起步较晚,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致力于女性骨盆的研究,30余年间,他们利用X线测量技术完成大规模中国女性骨盆的测量和研究工作,为产科临床做出重大的贡献.其研究阶段大致为:1983年至1985年王淑雯、岳琏等人组织大规模女性骨盆测量工作,1986年至1989年各协作组数据收集整理阶段,最终给出目前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骨盆测量数据.其中,在维吾尔族女性骨盆生理参数研究中他们发现:该民族女性骨盆各平面主要径线与全国总体数据及汉族数据均有显著差异,跟欧*性接近,具有国际性.但当时由于地域、技术、经费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仅仅选取了天山内麓及玛纳斯县的少部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X线测量数据.而随后至今的近30年间,国内妇产科界再也没有对女性骨盆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在文化、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女性骨盆的形态及径线较从前发生明显的改变,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不利于自然分娩,但是目前,我国骨盆的临床应用数据源自二十余年前的“信息”,各个民族采用统一的径线,没有种族、地域之分.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并非同一人种,由于遗传的原因,她们的骨骼是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骨盆形态及特征会因营养、生活劳作习惯以及地域不同而不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及种族特点.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种并不相同,其中人数最多的两个民族中汉族则源自蒙古人种,维吾尔族属于高加索及蒙古人种的混血种族.国外研究表明:骨盆径线在不同人种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也与我国30年前进行的女性骨盆大样本测量研究结果相符.1987年,新疆学者李秀凤等采用手工和X线测量,对100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和100例汉族女性的骨盆生理常数进行测量分析,显示两个民族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后20多年,国内外基本上没有对新疆地区女性骨盆形态和生理常数进一步研究,并且上述数据源自20多年前的研究,方法局限,代表性并不强.

医学的前进从来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学者采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设备进行女性骨盆研究,其不但可以进行产科径线测量,亦可以应用于产前诊断及某些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但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显著落后于国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地区女性骨盆很可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该地区女性骨盆的发育影响的程度如何有何临床意义出于维护民族团结、地区稳定以及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对新疆地区女性骨盆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寻找一个好的方法进行女性骨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女性骨盆的最经典的研究方法不可否认是X线测量,但是X线骨盆测量方法受限于拍摄角度和体位的影响,亦存在中骨盆摄片的盲区、二维图片信息量少以及放射线剂量大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女性骨盆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医学领域中,实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核心技术是三维重建,它是指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将连续二维图像转换成数字化三维模型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实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人体解剖结构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国外学者较早开启了这方面的研究.

1982年美国学者Federle MP等首次进行二维CT女性骨盆测量,2003年,法国学者Balleyguier C等首次运用CT扫描数据完成骨盆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建,并进行部分径线测量,文章认为利用CT重建出来的骨盆三维数字化模型不仅能进行任意角度的观察及测量,而且更容易被临床医生和助产士所理解.目前,国内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女性骨盆的研究刚刚起步,且主要集中于南方汉族女性,尚未见将该技术应用于维吾尔族、汉族女性骨盆对比研究的报道.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有多次分娩史者较多,具有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剖宫产手术者较其他地区多见,切口愈合不良时有发生,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在该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除了社会经济、患者观念等非医源性因素外,还包括临床医生对相对头盆不称诊断标准掌握欠准确,导致剖宫产指征扩大化等医源性因素.原有骨盆测量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临床上采用骨盆外测量方法只能间接评估骨产道的情况,却不能完成同自然分娩关系密切的骨盆内测量及形态分析.虽然自然分娩过程和产力、软产道、胎头大小都有关,但骨盆是一个更加重要因素,同时骨盆相对固定,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产前进行更准确详细的评估.

本课题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女性骨盆数字化模型,结合Geomagic软件、UG软件对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并且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解剖形态学、产科径线及角度的精确测量,得到具有新疆地区女性特点的、不同民族的骨盆生理常数,指导该地区的妇产科临床.但是由于该研究刚起步,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对象目前仅限于生育活跃期女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研究对象范围.

第一部分基于CT原始数据的正常在体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及测量

[目的]

数字化三维重建运用于临床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图像数据集采集及存储,有别于临床上一般CT或MRI常规检查数据的存储.基于CT扫描的计算机骨盆三维重建是直接采用的活体数据,能最真实地反映人体的解剖情况.应用女性骨盆CT扫描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成功构建正常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结合Geomagic软件、UG软件,对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不仅可以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解剖形态学分类、产科径线及角度的精确测量,而且减少了传统测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了骨盆的生理情况.为妇产科相关疾病的研究、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数字化模型和模拟平台.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一、数据采集及三维重建

1、数据来源

选取一例盆腔CT扫描数据.患者基本资料:女,31岁,新疆和田市人,身高161cm,体重65kg,孕3产3(均顺产),无骨盆、脊柱及下肢外伤史,无盆腔手术史,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

2、设备与软件

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双源CT (SOMATOM Definition), Mimics10.01重建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Geomagic软件、UG软件.

3、CT扫描数据采集

扫描时,嘱患者仰卧位,身体位于床面*,且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双手抱头,双腿伸直并拢.CT平扫条件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层厚5mm,层间距5mm,扫描范围从第三腰椎上缘至股骨中上段,将坐骨结节全部包含在内,扫描后将图像拆薄至层厚为1.0mm,共406层,并刻碟保存.

4、骨盆三维重建

将拆薄后的平扫期骨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中,经定位图像、组织图片、内插值处理后,设定骨组织重建阈值为226HU,以显示骨盆结构尽量丰富但不至骨盆“毛糙”为准,阈值上限采用系统默认值;应用Mimics软件中蒙罩编辑(Edit masks)中的涂画(Draw)工具,视缺损程度对坐骨棘、骶骨等处按照CT断层图像进行修饰;经区域增长、3D计算重建出包含部分腰椎及股骨的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采用光滑按钮,对重建出的骨盆进行光滑处理,增强骨盆模型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最后将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分别以STL和JPG的格式导出.

5、骨盆分割

在Geomagic软件中新建文件,导入全骨盆STL文件,旋转骨盆使其左右对称,用平面裁剪功能,选取“直线”,经骶岬中点与耻骨联合做一直线,进行平面截面,选取并删除右半骨盆,保留左半骨盆,封闭相交面,将左半骨盆以STL格式导出文件.

6、骨盆测量

将全骨盆及左半骨盆的数字化模型分别导入UG软件中,利用全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骨盆入口横径,入口后矢状径,中骨盆横径,中段后矢状径,出口横径,出口后矢状径,耻骨弓角度;利用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对骨盆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中骨盆前后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高度,骶骨长度,骶骨弯度进行测量,以mm为单位(精确到百分位).由2名经过培训的人员独立进行测量,每个骨盆共测量了12条经线及2个角度(图1-2).其测量标准参照王淑雯等研究的标准测量据点.

第二节:结果

采用CT扫描的女性骨盆原始数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可以重建出完整的全骨盆,而且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选择性的重建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重建的女性骨盆腰椎椎体及锥弓的形态和关系分明,髋骨形态规则、清晰;骶骨表面光滑,弧度自然,双侧骶孔清晰可见,尾骨形态完整,骶髂关节、骶尾关节和耻骨联合清晰可辨.模型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并可以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导出,格式通用,便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后处理.Mimics和UG软件可以对模型进行三维测量,自动生成显示测量径线和角度的结果.结果可以精确到0.001mm和0.001度.在三维空间内,利用全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测量骨盆入口横径,入口后矢状径,中骨盆横径,中段后矢状径,出口横径,出口后矢状径,耻骨弓角度;利用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对骨盆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中骨盆前后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高度,骶骨长度,骶骨弯度进行测量,该测量方法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有利于骨盆测量的推广运用.

第三节:结论

1.基于CT扫描的计算机骨盆三维重建是直接采用活体数据,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不仅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而且可以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径线和角度的精确测量,减少了传统测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没有X线测量和外测量在中骨盆平面中三维盲区,更真实地反映了骨盆的生理情况.

2.利用Mimics软件,可以获取在体女性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将Geomagic软件及UG软件引入研究中,直接读取DICOM格式的原始图像,完善了Mimics软件的测量功能.

3利用Mimics软件中三维径线测量和三维角度测量工具可以在重建好的骨盆模型中对临床常用的相关径线和角度进行测量.

4该方法使三维重建和测量的所有操作在普通电脑上直接进行,容易普及并完成大批量数据的采集工作.方便在临床应用于建立个体化虚拟骨盆,为妇产科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第二部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及生理常数的测定

[目的]

国外研究表明:骨盆形态及特征会因营养、生活劳作习惯以及地域不同而不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及种族特点.为了解新疆地区正常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形态的变化,我们在前期构建成功的在体正常女性骨盆数字化三位重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CT三维重建和改良的骨盆测量技术对在体新疆正常维吾尔族女性的骨盆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对重建成功的骨盆进行主要经线的测量,尤其是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角度,得出现代新疆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明确其骨盆精细解剖特点及产科生理常数.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维吾尔族女性骶尾关节异常比率较高,专门提取了骶骨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及生理常数的测量.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影像中心行盆腔CT检查的维吾尔族生育活跃期女性100名,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1.6±,6.7)岁,所有女性均长期生活于新疆,体态端正,四肢发育正常,并有至少一次足月妊娠,经*分娩史,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g-4000g之间,排除病理骨盆.

2、软件与设备、三维重建和测量方法:同第一部分.另Mimics10.01软件蒙罩编辑(EditM asks)工具将骶骨同髂骨分离,三维重建构建出单独的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将其导入UG软件中,对骶骨长度、骶骨弯度、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进行测量.

3、统计方法:将获得的骨盆测量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

第二节:结果

1、采用CT扫描的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原始数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成功重建出完整的全骨盆;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选择性的重建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重建出的维吾尔族女性骨盆模型各骨性标志清晰可辨,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用Mimics和UG软件对该数字化三维骨盆模型进行产科生理常数的精确测量.

2、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测量:每个骨盆共测量12条经线:骨盆入口横径(136.70±,7.23mm),入口后矢状径(47.67±,7.59mm),中骨盆横径(105.36±,6.17mm),中段后矢状径(42.06±,6.40mm),出口横径(114.09±,10.35mm),出口后矢状径(66.13±,9.09mm),骨盆入口前后径(113.52±,7.88mm),骶耻内径(124.10±,9.87mm),中骨盆前后径(121.22±,7.11mm),出口前后径(111.27±,8.72mm),耻骨联合高度(32.22±,3.45mm),骶骨长度(105.87±,9.53mm)共12条经线及耻骨弓角度(90.49±,8.44°,),骶骨弯度(131.73±,10.31°,)2个角度.

3、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骶骨形态特点及生理常数的测定:100例维吾尔族女性中有63例(63%)为标准型;有7例为非标准4对骶孔型,其中包括腰椎完全骶化2例,腰椎不全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5对骶孔型有10例(10%);骶尾关节异常型(包括尾骨上翘型或尾骨骶化型)有20例(20%).按照骶骨分型分别测量了以下骶骨生理常数:骶骨长度(4对骶孔标准型:106.6±,12.0mm;4对骶孔非标准型:96.4±,11.2mm;5对骶孔型:126.6±,12.7mm骶尾关节异常型:116.0±,10.2mm)、骶骨弯度(4对骶孔标准型:132.8±,13.20;4对骶孔非标准型135.1±,3.90;5对骶孔型:134.7±,3.7°,;骶尾关节异常型:160.8±,4.20)、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分别测量第一、二、三、四骶孔,见正文).

4、现代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类型特点:在100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中,女型42例,占42.0%;扁平型38例,占38.0%;类人猿型15例,占15.0%;男型5例,占5.0%.以女型和扁平型最常见.

第三节:结论

1.基于CT原始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成功重建出100例完整的新疆地区现代维吾尔族女性的骨盆,重建的骨盆平整、光滑,弧度自然,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任意分离切割重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及骶骨.Mimics和UG软件对骨盆进行三维测量,共测量14个生理常数.

2.测量中发现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尾骨上翘比率较高,骶尾关节变异者较多,具有自己的特点.

3.在骨盆形态研究中发现:维吾尔族女性以女型和扁平型骨盆为主,类人猿型次之,男型比例最低.

第三部分新疆地区汉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及生理常数的测定

[目的]

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为了解新疆地区正常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及产科生理常数的特点,我们在前期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和数字化测量技术成功构建100例在体正常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的基础上,采用相同重建参数对100例在体新疆正常汉族女性的骨盆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对重建成功的骨盆进行产科生理常数的测量,得到现代新疆汉族育龄女性骨盆的产科生理常数值,明确骨盆精细解剖特点及产科生理常数.为了下一步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学及生理常数的详细比较,我们也提取了新疆汉族女性骨盆骶骨部分进行形态学及生理常数的测量.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影像中心行盆腔CT检查的汉族生育活跃期女性100名,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0.1±,5.8)岁,所有女性均长期生活于新疆,体态端正,四肢发育正常,并有一次足月妊娠,经*分娩史,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g-4000g之间,排除病理骨盆.

2、软件与设备、三维重建和测量方法:同第一部分.另Mimics10.01软件蒙罩编辑(EditM asks)工具将骶骨同髂骨分离,三维重建构建出单独的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将其导入UG软件中,对骶骨长度、骶骨弯度、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进行测量.

3、统计方法:将获得的骨盆测量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

第二节:结果

1、将CT扫描的汉族女性骨盆原始数据,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利用医学交互软件Mimics成功重建出100例完整的全骨盆;利用Geomagic软件能够任意重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骶骨等.重建参数完全与维吾尔族女性骨盆重建参数相同.重建出的汉族女性骨盆模型立体、清晰,各骨性标志清楚,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随后用Mimics和UG软件对汉族女性数字化三维骨盆模型进行产科生理常数的精确测量.

2、新疆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测量:与维吾尔族女性相同,每个骨盆共测量12条经线:骨盆入口横径(131.58±,6.61mm),入口后矢状径(52.90±,7.82mm),中骨盆横径(104.78±,6.93mm),中段后矢状径(43.89±,5.34mm),出口横径(114.23±,8.39mm),出口后矢状径(67.13±,8.51mm),骨盆入口前后径(118.44±,6.64mm),骶耻内径(130.33±,8.39mm),中骨盆前后径(121.26±,7.01mm),出口前后径(110.87±,8.59mm),耻骨联合高度(32.45±,2.95mm),骶骨长度(108.33±,9.50mm)共12条经线及耻骨弓角度(88.52±,8.46°,),骶骨弯度(135.21±,11.34°,)2个角度.

3、新疆汉族女性骶骨形态特点及生理常数的测定:100例汉族女性骶骨94例均为符合解剖学描述的标准型,未见尾骨上翘情况.按照骶骨分型分别测量了以下骶骨生理常数:骶骨长度(4对骶孔标准型:102.9±,11.8mm;5对骶孔型:125.8±,13.2mm)、骶骨弯度(4对骶孔标准型:134.8±,14.6°,;5对骶孔型:135.2±,3.2°,)、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分别测量第一、二、三、四骶孔,见正文).

4、新疆汉族女性骨盆类型特点:在100例新疆汉族女性中,女型骨盆为主,65例,占65.0%,其次是类人猿型,18例,占18.0%;扁平型骨盆较少见,13例,占13.0%;男型骨盆最少见,4例,占4.0%.以女型和类人猿型骨盆最常见.

第三节:结论

1.在前期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测量技术完成100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重建和测量的基础上,我们将100例新疆地区汉族女性CT原始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采用同维吾尔族女性骨盆重建的相同参数,也成功重建出100例完整的新疆地区维吾尔汉族女性的骨盆,重建的骨盆三维立体感强,各解剖标志清晰,可任意角度旋转、缩放、分割及测量.


https://www.mbalunwen.net/hqx/80381.html

2.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任意分离切割重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及骶骨.Mimics和UG软件对骨盆进行三维测量,共完成了产科14个生理常数测量.

3.为与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形态学及产科生理常数进行详细比较,也单独分离重建了汉族女性的骶骨,明确其形态特点,并完成骶骨生理常数的测定.重建的100例汉族女性骶骨未见尾骨上翘情况.

4.在骨盆形态研究中发现:新疆现代汉族女性骨盆形态以女型和类人猿型骨盆为主,扁平型次之,男型比例最低.

第四部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对比研究

[目的]

女性骨盆是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之一,女性骨盆的形成及发育受气候、营养、饮食及劳作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骨盆也在发生变化.但我国目前产科临床上沿用的仍是20多年前的骨盆数据,并且没有民族之分.本研究对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数字化测量技术重建成功的维吾尔族、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测量数值进行对比,以期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突出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为制定适合该地区女性骨盆参数提供参考.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影像中心行盆腔CT检查的汉族及维吾尔族生育活跃期女性各100名,分别为新疆维吾尔族组、新疆汉族组,年龄25-40岁,维族平均年龄((31.6±,6.7))岁,汉族平均年龄(30.1±,5.8)岁,所有女性均长期生活于新疆,体态端正,四肢发育正常,并有至少一次足月妊娠,经*分娩史,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g-4000g之间,排除病理骨盆.对其骨盆进行主要径线的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软件与设备:同第二、第三部分.

3、三维重建和测量方法:同第二、第三部分.

4、统计方法:

4.1将获得的两组骨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两组间骨盆形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 Exact Test),骨盆生理常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认为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骶骨测量数据两组之间的比较: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两组间骶骨形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 Exact Test),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认为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节结果

1、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值的比较结果两组在骨盆入口平面的各条径线测量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骨盆平面的中段后矢状径和出口平面的骶骨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条经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入口横径大于汉族女性(P等于0.000),而入口前后径、入口后矢状径、骶耻内径均小于汉族女性(均P等于0.000).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中段后矢状径小于汉族女性(P等于0.029),骶骨弯度小于汉族女性(P等于0.024).

2、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生理常数的测量结果、形态及比较

2.1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骶骨形态及比较:100例汉族女性骶骨94例均为符合解剖学描述的标准型,6例为5对骶孔型.100例维吾尔族女性中有63例(63%)为标准型;有7例为非标准4对骶孔型,其中包括腰椎完全骶化2例,腰椎不全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5对骶孔型有10例(10%);骶尾关节异常型(包括尾骨上翘型或尾骨骶化型)有20例(20%).经卡方检验,两个民族女性之间骶骨形态类别有显著性差异(χ2等于37.246,P等于0.000).100例维吾尔族女性有20人存在尾骨上翘情况,而汉族女性中未见.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χ2等于22.22,P等于0.000).

2.2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生理常数的测量结果及比较: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与汉族女性前后骶孔横径、纵径及孔髂线距及骶裂孔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显著大于汉族女性.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及汉族女性的标准型骶骨在骶骨长度及骶骨角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标准型骶骨例数较少,且基本出现在维吾尔族女性中.

3、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类型的比例

在100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中,女型42例,占42.0%;扁平型38例,占38.0%;类人猿型15例,占15.0%;男型5例,占5.0%.以女型和扁平型最常见.在100例新疆汉族女性中,女型65例,占65.0%;扁平型13例,占13.0%;类人猿型18例,占18.0%;男型4例,占4.0%.以女型最常见.经卡方检验,两组骨盆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等于17.583,P等于0.000).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显著高于汉族女性,但女型骨盆比例显著低于汉族女性.

第三节结论

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所测量的14个生理常数有6个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个有差异的常数位于入口平面.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入口横径大于汉族女性,而入口前后径、入口后矢状径、骶耻内径均小于汉族女性.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中段后矢状径小于汉族女性,骶骨弯度小于汉族女性.

2、在三维重建和测量时发现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骶骨形态类别差异明显.其中,维吾尔族女性尾骨上翘比例较汉族女性常见.维吾尔族女性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明显大于汉族女性.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非标准型骶骨例数较汉族女性多.骶椎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骶骨变异的情况多存于维吾尔族女性中.

本研究中骶尾关节异常的维吾尔族女性均有*分娩史,与经典产科理论中的难产标志相悖.这些结果提示维吾尔族女性骶骨有其自身的特点.

3、两组间骨盆形态分析显示:新疆汉族女性以女型骨盆为主,其次是类人猿型,扁平型骨盆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维吾尔族女性中女型和扁平型骨盆均较多,类人猿型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维吾尔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女性.

上述产科生理常数测量对比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汉族女性骨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要考虑到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

全文小结

1、应用在体女性骨盆CT扫描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 Geomagic和UG软件成功构建出正常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模型,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不仅可以进行随意放缩和任意角度的旋转,而且可以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解剖形态学研究及产科径线及角度的精确测量.

2、收集100例在体维吾尔族女性骨盆CT原始数据集,成功地构建出正常维吾尔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模型,并进行了精确测量.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女性尾骨上翘比例较高,骶尾关节异常比例较高,具有自己的特点.

3、采用相同重建参数,完成100例汉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模型重建和生理常数的精确测量.

4、维吾尔族、汉族女性各100例骨盆测量数据对比发现: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所测量的14个生理常数有6个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个有差异的常数位于入口平面.

5、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骶骨形态及生理常数测量时发现:新疆维、汉两个民族女性差异明显.其中,维吾尔族女性尾骨上翘比例较汉族女性常见.维吾尔族女性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明显大于汉族女性.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非标准型骶骨例数较汉族女性多.骶椎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骶骨变异的情况多存于维吾尔族女性中.

6、在骨盆形态上,新疆汉族女性以女型骨盆为主,其次是类人猿型,扁平型骨盆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维吾尔族女性中女型和扁平型骨盆均较多,类人猿型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维吾尔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基于CT原始数据的骨盆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测量技术减少了传统X线测量、临床外测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了骨盆的生理情况,是

第二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样文:中医诊治带下病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研究

目的:

带下病,多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属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证,发病率很高,正如俗语“十女九带”所言不虚.除了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带下病的高复发率也是其临床特点,故该病为妇科领域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其发病上,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常常并见月经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间期不规则出血等情况,导致流产、不孕症、妊娠期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等疾病.如治不及时、治不彻底,致使病程迁延日久者,还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从历代医家到现代中医,对带下病的论述众多,其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文献记载,以《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为起点,至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各派医家、学者诸多争鸣,期间以宋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尤为突出,新的学术观点不断涌现、冲击.随之而来的是诊治方药推陈创新,理论水平与诊疗效果的提升.迄至明清时期,各类医论医著空前丰富,多对前朝的医说医述进行归纳总结,也不乏新观点论述,多本医著分纲别领的对其概念性状、病因病机、证候证型,治法方药、预后转归进行归类分析,如《女科经纶》、《妇科玉尺》、《医宗金鉴》等,认识更为全面,更贴近于临床实际,治疗逐渐趋于理、法、方、药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带下病的辨证论治重要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且年代距今最为接近,对后世医家带下病的治疗和研究影响十分密切.近现代的带下病诊治认识研究已趋于完备,并逐渐形成系统理论,其中地域诊治特色开始涌现,逐渐向学派发展,可谓中医妇科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而近代中医妇科学术界对带下病的认知不断深化,现代医学认为带下病主要为细菌、病毒及原虫等的侵入感染或生殖道内菌群失调所致,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同时受累;病情可轻可重,轻者无症状,重者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从治疗带下病的手段来看,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全身抗炎和(或)局部抗炎,此法虽能暂时杀灭细菌或寄生虫,但常引起生殖系统菌群失调而致久治难愈的生殖系统炎症,如何既能有效杀菌又能维持体内正常菌群比例是现代医学防治带下病的关键.此外现代医学对非*炎症所致者(称为非炎性带下病)疗效甚微.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得出,尽管在带下病的诊治研究中,中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现代学者关于带下病证治研究重点仍然在临床,主要集中在药物、针灸临床诊治研究方面,对药物、针灸疗效做出评价,缺少对药物、针灸应用依据的文献探讨.

而中医古籍文献对国人、甚至对世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珍贵宝库,本研究将带下病的诊治文献作为整体,立足于古代文献,以时间为主轴,从学术发展的纵向角度,探索带下病学术源起与发展脉络,横向宏观系统的整理凝练;以主体医家医著为纲目,领会医家在解决带下病诊治过程中的新问题,并总结再次过程中衍生出的新理论、新成就;同时在收集到的资料允许的范围内,注意岭南带下病诊治与域外带下病诊治的联系,关注深层学科观点的挖掘,加强区域视角与全局的交互渗透研究,提炼岭南区域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临床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的发掘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本论文研究方法上,着重阅读中医诊治带下病的相关古籍原著,查阅核准近现代文献资料的出处.共阅读中医古籍原著计有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薛己《女科撮要》、万全《万氏妇人科》、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傅山《傅青主女科》、萧壎《女科经纶》、陈念祖《女科要旨》、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沈金鳌《妇科玉尺》、陈佳园《妇科秘方》、不著撰人《妇科秘书》不著撰人《家传女科经验摘奇》,以及岭南医家盛端明《程斋医抄撮要》、何梦瑶《妇科辑要》(又名《妇科良方》)、谢泽霖《妇科学讲义》、吕楚白《妇科纂要讲义》等计有50余本,从这批古籍原著资料截取一手资料.因此本论文有关中医带下病证文献资料有部分是过去没有被引用过的.

论文充分利用汇辑近人点校出版的中医古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中医古籍出版社之《中医古籍珍本提要》、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之《近代中医珍本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之《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收载明代13位、清代17位医家全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共4个朝代22位医学家著作)均列入收集范围.

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带下病证学术经验部分,主要参照2000年前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文康主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年前后出版,朱世增主编的《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对近代著名中医专家对带下病证治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整理.依据的文献除中医古籍原著外,还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等方式.岭南地方医学文献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书.

理论评述法:在占有原创资料基础上,按照历史时期分段评述.每一时期中医诊治带下病证学术特点都有所不同,本文采用传统阐释、归类分析、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历代医家诊治带下病证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历代医家诊治带下病证学术内涵及及临床价值.

基于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带下病中医诊治学术源流考,以朝代为纲纵向研究,按照年代沿革之先后,先秦两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至民国,对自《史记》文史文献到内难金匮等经典医学著作,历代医家之论述,从流溯源.第二部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带下病文献资料整理,着重于中医诊治带下病的理论学说内涵研究,从横向探讨带下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特点、方药治疗、医案举隅及防护等方面进行分类,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发掘凝练.第三部分对岭南医学诊治带下病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析理,这也是地域性学派研究的现代延续.

结果:

第一部分为带下病中医诊治学术源流探讨,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中医诊治带下病的学术渊源于《内经》时代,《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始以“带下”作为正式病名出现在医籍文献中;《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沿用“带下”的病名,开创了*纳药外治妇科疾病的先河;而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对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扁鹊之为带下医,犹幼科自称痘医也,痘虽幼科之一证,而亦人人多有之事,可见“带下”泛指当时的妇产科疾病.

②魏晋隋唐时期,中医诊治带下病认识逐渐深化.一方面,它延续秦汉以来“带下”泛指妇科疾病概念,《诸病源候论》有“带下五候”、“带下三十六疾”、“带下无子候”之说,病因不离六淫七情劳伤,病机冲任带经络损伤,发病部位在阴中,随经络发散至腰部、腹部、胁下等部位,诊治上亦有专药、专方;也泛指病邪痹阻肢体、经络、脏腑所致的各种疾病.另一方面,《千金翼方》在带下病的病名上又补充“白崩中”、“赤白杂汁”,而区分治疗“赤白痢”、“赤白淫”,说明三者均为带脉以下,阴中流出的浊物,带下病发展到这一阶段,痢疾、白淫与带下病等妇科杂病逐渐有所区分.

③宋金元医学理论创新,很大程度上发展中医诊治带下病的学说.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医家在诊治带下病理论上均有新的突破,如刘完素、张元素、张子和等认为其成因为湿热,治以清热攻邪为法;李东垣以脾虚辨带,带下病多与脾胃虚弱及阴火有关,治以升阳补脾为法;朱丹溪主湿痰,治以湿热为主,兼痰,兼虚,对治疗带下病产生深远影响.而带下病属于妇科专科病,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认为“凡妇人有白带是第一病”,妇人以血为基本,治疗的根本在于调血,以四物汤为基准加减治疗.齐仲甫《女科百问》对于“妇人有带下或淋漓不断何以别之”鉴别:“秽液与血相称兼带而下,冷则多白,热则多赤,久而则为淋沥之病也.”宋代带下病的病名不如既往泛用在妇科疾患,已有部分医家将其局限在赤带和白带二者,严用和《严氏济生方》曰“今人所患,惟赤白二带而已”

④明清时期中医诊治带下病理论与临证经验日臻成熟,经、带、胎、产中医妇科四大证概念形成,在对带下病锁定在赤白带下、赤带、白带等之间,多渠道、多途径的辨带治带.对带下病诊治基调上有一定的学派聚集现象,如薛己《女科撮要》、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赵献可《邯郸遗稿》、万全《万氏妇人科》等,认为带下旨在脾肾亏虚气脱,止带以温补脾肾为主.而萧壤《女科经纶》认为带下属于风冷入脬、任脉经虚湿热冤结.傅山《傅青主女科》认为带下俱是湿症,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而来.温病名家王孟英认为带下病“虚寒较少,故天士治带,必以黄柏为佐也”,清晰可见其清热治带的学术倾向.明清医家还创立临床治疗白带确有疗效的名方,如《傅青主女科》完带汤、陈佳园《妇科秘方》白带验方等.

⑤民国期间.近代随着西方医学知识传入,唐容川、张锡纯、张寿颐等是近代主张中西汇通医家.唐容川提出“中西汇通”口号,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尝试中西医汇通治疗带下病:“后观西法,亦谓大肠病则流白痢,子宫病则流白带,其理相同.法用儿茶、白矾、石榴皮、没石子等水洗之”.张山雷办中医教育,编撰《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作教本而广泛流传.民国时期妇科病证包括带下病的诊治,也逐渐接受妇科检查技术.中医诊治带下病诊疗技能通过学术刊物得到交流.

第二部分着重对现代名医尤其是妇科名医学术经验进行整理研究.包括叶熙春、蒲辅周、邹云翔、王渭川、王慎轩、朱小南、龚志贤、程门雪、韩百灵、裘笑梅、赵棻、徐荣斋、哈荔田、黄宗勖、邱茂良、许玉山、黄绳武、祝谌予、俞慎初、郑魁山、班秀文、庞泮池、何子淮、何任、王子瑜、蔡小荪、柴浩然、丁启后、徐志华、夏桂成、张良英、门成福等33位名老中医诊治带下病证学术经验.现代带下病的范围涵括盆腔炎、宫颈炎、*炎、阴痒等现代疾病中涉及带下量、色、质、味异常者;现代名老中医对带下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论治,多在古代名医基础上延续前人理论学说,如遵清代傅山治五色带下之法论治,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气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湿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为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然而现代名老中医在认识上辨证分型上更为完善,认为带下即为湿病,治带即治湿,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内湿是由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外湿又多由湿邪入侵,流注下焦,任带失约而致.带下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肾、肝,以及外湿、湿毒秽浊等.或因脾气受损,脾运失常,水谷精微及津液失于输布反聚为湿,湿浊*任、带失约而成;或肾阳不足,下元亏损,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滑脱不能固摄而成;或肝气郁滞,肝气失于条达,阻碍脾运,湿浊*而成;或久居阴湿之地,或湿毒秽浊内侵,损伤冲任之脉而成.然病因之关键乃水湿之邪,最后必致冲任损伤,带脉失约.对带下病证治疗,现代医家比较一致认同的是:尤其强调从白带的质、量、色、状,以及气味来分析,认为临床虚实相杂者多,全实者少,全虚者亦不多.治疗应着眼于湿,调治应注重以脾、肾、肝为主,必须兼顾冲、任、带脉.临证用药,现代医家多主张以内服药物为主,同时提倡酌加外用熏洗药、外涂药剂,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缩短疗程.辨病、辨证论治,中药、针灸兼可施行,取其多点、多效,联合取效.但若久治不愈,则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的病因.

第三部分是笔者针对所在地域,对岭南医家诊治带下病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整理研究.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述对带下病的诊治方法及药物,说明在岭南地域应用中医中药诊治妇科带下病至少有1600多年历史.论文研究历代岭南医家诊治带下病学术特点:

①带下病证乃湿热所化、湿盛脾虚.湿热所化如带而下,湿热冤结于带脉不散,热去湿除病自除.明代盛端明、清代何梦瑶、近代吕楚白、近代谢泽霖,现代蔡仰高、现代郑定良等名医,基本持这种学术观点.岭南医家从湿热病因认识妇科带下病,与气候炎热潮湿分不开,现代名医梁剑波强调黄带宜从湿毒医,罗元恺教授辨治白带分型有“湿热型”、“湿毒型”.带下病“湿热”概念,亦源于岭南气候湿热蒸熏,易为虫毒病菌滋生温床.

②诊治带下病,滋肾补脾养肝,或固本培元顾护真阴.岭南医家诊治带下病,既认识湿热、湿盛、湿毒带下而应用化湿清热解毒治则及方药,又重视妇人体质脾肾虚肝阴不足的另一方面,强调固本培元顾护真阴治则诊治带下病.清代刘渊、现代罗元恺,传承张景岳学说,应用滋肾补脾养肝治则方药诊治带下病证属于虚者.潘兰坪《叶案括要》卷八淋带篇,诊治带下重视顾护真阴固本培元,基于岭南人体质以气虚、阴虚、气阴不足或血热者多见.

③临证善于专方专药(包括草药)及外治方法治疗带下病.如近代谢泽霖推崇傅青主完带汤,现代蔡仰高名老中医诊治带下病,分别研制有扶脾胜湿汤、完带汤加味方、家传密验白带丸分别治疗各不同证型者;外用蛇床子汤煎洗*,治疗白带久流不止者.常用岭南草药有五指毛桃根、金钟根即牛大力、金樱根、白饭草即火炭母.罗元恺教授自拟方茵陈败酱汤方中金樱子,以及熏洗方大飞扬均岭南草药.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妇产科临床医学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选题

结论:

带下病中医古籍诊治研究构成了妇科中医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从纵横两方面对先秦两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至民国的古籍文献,以及近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发掘凝练,丰富了中医带下病诊治的内容,对其概念、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则治法、预后转归做出了纲领性归纳.对带下病的诊治系统性的完善,并且加入所在地域的地方文献流派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一、上述关于中医诊治带下病学术源流五个时期的划分研究分类方法,以及各个时期学术特点与对原创中医古籍著作的引用评述,未见有更为详尽者,这是本论文创新点之一;二、现代以名老中医(包括岭南名医)学术经验为重点内容,从带下病

第三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模板:闽台名医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

陈修园是清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近几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缺乏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整体探讨.而且,陈修园著作多,内含的信息量巨大,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中隐藏着的方剂配伍特色及其规律,用传统的解读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医学家的学术思想,不仅仅是在其理论研究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在理论指导下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的方剂的研究.而陈修园的临证处方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反映出其独特的组方用药配伍特色.

目的:

本课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陈修园著作中的方剂组方配伍特色及其规律,试图从中发现陈氏的辨证、治法、选方、用药、药对的使用等情况;探索陈修园的组方用药思想及规律,总结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陈修园组方用药配伍特色和规律.

方法:

以陈修园的著作,即《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中记载的方剂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共选取组方350首方剂.首先进行方剂的预处理,使中医方药的概念性描述转变为有数据特性的描述;把原始数据,诸如症状、病机、药名、功效、中药类别、剂量、中药毒性等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元素中口语化的、习惯用语等不规范的语言转换成统一的规范化语言,以保证数据挖掘结果的科学性.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5为平台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分类关联规则分析三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从药物综合分析、症状分析、药物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病机分析以及治法分析等几方面探讨陈修园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

结果:

结果显示陈修园著作中方剂的组方配伍有如下特点:(1)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方面:药物四气,主要集中在寒、温、平;性味配伍则注重辛、甘、苦的应用;药物归经上多用归于脾、胃、心、肝、肾经之药;说明用药既重性味,也重归经.(2)组方用药方面:补气药用药频次最多,为506次;补血药次之,为169次;二者主要药物如人参、白术、黄芪、山药、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在陈修园临证处方中,内服中药大量使用补虚药.(3)陈修园常在黄芪、人参、炙甘草温补的同时配伍黄连或黄芩等苦寒之药,体现其温中寓寒,补中寓攻的配伍特色.(4)高频核心药物中包含着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汤、八珍汤的组成,说明陈修园临证处方多侧重于使用补脾胃、益气血的治法.(5)陈修园妇产科临证用药多集中在川芎、当归、白芍、炙甘草、人参、熟地黄等为核心,从中仍可看出陈修园治疗妇产科疾病亦多侧重于使用补脾胃、益气血的治法.(6)在高频治法中发现陈氏擅长运用补益法,这与高频证候、高频中药及中药分类相一致,也说明陈修园以脾胃为中心的特点.(7)从舌象,脉象,症状综合分析陈修园临床治疗多以虚证、气滞证、外感证等为主要证型.(8)在症状与药物对应关联分析中,看出陈修园祛病“存津液”的学术思想.(9)本课题既证明了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研究是可行的,也探讨总结出了陈修园处方用药配伍的一些特点,对挖掘、继承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的学术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结论:

陈修园著作中的方剂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反映出其独特的配伍规律,但由于所涉信息量巨大,对这种海量信息的处理,单纯依靠传统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本课题采用了建立在中医药传统理论基础之上,最前沿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方法,对陈氏方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从陈氏方的配伍变化中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本课题拓展了开发方剂配伍规律知识软件的思路,推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学历代名方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医药科研、临床医疗实践以及中医药数据软件开发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第四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例:医疗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预警预控研究

国际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它贯穿在门诊、住院、出院等环节和诊断、治疗、康复等诊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机构在目前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下,完全杜绝医疗风险难以做到.但研究表明,尽管医疗风险难以杜绝,但大多数医疗不安全事件都可事先预防.本课题在国内外医疗风险管理现状研究员的基础上,分析医疗风险发生的背景、过程、规律、成因、分布领域等资料,进行医疗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就如何降低医疗风险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国医疗风险的概念、特点、种类和成因进行研究,探索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风险预警的理论框架,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对上海市某区2008年10月—2010年3月共计221例医疗纠纷投诉案例进行分析,得出高发科室为:普外科、妇产科、骨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高发原因为:手术不当、治疗不及时、漏诊误诊、用药不当、告知不到位、态度冷漠等;3、恶性闹访事件逐年增长;4、工作10年左右的医生为高发,经济相对困难、托熟人就医病人高发等.以上结果为实证研究干预科室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医疗风险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得出7项医疗风险预警指标和阈值,经专家咨询、将其中1、术中输血>,2000ml,2、住院时间>,1月;3、欠费>,2万;4、病危;5、非计划再次手术5项指标制成软件并与医院信息系统链接,要求专人实时监控,发现预警患者要求专管人员深入临床一线调查,及时和患者沟通,及时安排各层次会诊等.研究结果发现该措施能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

第四部分通过对上海市2007--2009年52起妇产科医疗事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妇产科医疗事故的成因、发生、转归和处理,形成产科单病种医疗风险预控管理路径表单,通过让患者参与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能有效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第五部分通过以上研究,从非惩罚性的上报系统上报内容、评估、反馈,加强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医学生医疗风险防范教育,多点执业等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第五篇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格式:以4种单基因病遗传咨询和诊断为例初探我院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

研究背景:

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我国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及时有效地查找出生缺陷的病因,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缺陷儿出生,是我国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导致出生缺陷的病因包括环境因素、孕妇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其中,遗传性因素所致的出生缺陷占总出生缺陷致病因素的25%.目前,减少或避免遗传性出生缺陷的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禁止近亲结婚和对已发现的遗传病进行遗传学诊断、遗传咨询和优生指导.

遗传咨询是一个帮助人们理解并接受遗传因素对疾病的作用以及该作用对医学,心理和家庭方面的影响的程序.该程序包括:1.通过对家族史和现病史的解释来评估疾病的发生或再发风险率;2.进行有关疾病的遗传性质,实验室检测,治疗处理和预防的教育,并提供有关疾病的各种可以求助的渠道和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3.辅导促进知情选择和促进患者逐步认知和接受所患疾病及其再发风险.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正规的临床遗传咨询执业资格认证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遗传服务的现状,不论是在遗传病诊断水平上还是在遗传咨询质量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如何提高遗传病的诊断水平及遗传咨询的质量,以降低遗传病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以提高遗传病诊断水平和遗传咨询质量为目的,初步探讨我院临床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

研究方法:

借助我院的已有的临床遗传服务平台,以我院新发现的4种单基因病的诊断与遗传咨询为例,对我院遗传咨询的规范化程序进行初步探讨,并尝试草拟我院遗传病诊断与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建议稿).

研究对象:

4种单基因遗传病.

病例1:以“四肢乏力28年”为主诉的28岁女性患者,要求遗传咨询和生育咨询.

病例2:以“生长发育迟缓伴智力低下7余年”为主诉的7余岁男孩,其父母欲再生育,要求遗传咨询.

病例3:以“发现身材矮小20余年”为主诉的29岁男性患者,已婚,欲生育.

病例4:以“夜盲10余年”为主诉的13岁女孩,其父母欲再生育,要求遗传咨询.

研究结果:

病例1:患者诊断为*核肌病,由DNM2基因第8外显子c.1105C>,T;pR369W杂合性错义突变所致.解释患者在妊娠期间可能有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甚至肺源性心功能衰竭的风险,而胎儿可能有宫内慢性缺氧和宫内发育迟缓的风险.为了降低和预防上述可能风险,我们积极地与外院心内科、呼吸科等多个学科进行对话和沟通,以加强各个学科间的交叉合作等,并提供各种可以求助的渠道和相关研究现状和进展.

病例2:患者“生长发育迟缓伴智力低下”的症状系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PR2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发现第2外显子c.506T>,C;pL169P的半合子错义突变.向患者家属解释该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并解释夫妻若再生育其后代再发风险率,目前的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等.

病例3:患者诊断为X-连锁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为SEDL基因上一个包括第6外显子在内的大小为1,327bp的半合子缺失突变所致.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该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后代再发风险率,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等.

病例4:患者诊断为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小口氏病型),为SAG基因上第8外显子杂合性无义突变c.577C>,T;pR193X及包括第2外显子在内的大小为3,224bp的杂合性缺失所致.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解释后代再发风险率,目前的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等.

2.基于对新发现的4种遗传病诊断和遗传咨询,尝试起草我院以提高遗传病的诊断率为目的的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建议稿)和我院以提高遗传咨询质量为目的的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建议稿).

结论:

1.通过对4种不同遗传病的诊断与遗传咨询的临床实践,本人掌握了对新发现遗传病诊断和遗传咨询的能力,并在我院建立了这4种遗传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的平台,为我院开展这4种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的服务项目奠定前提基础.

2.发现了3个新的突变.其中,SAG基因缺失突变是世界上报道的第1例,其导致的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小口氏病型)也是中国报道的第1例.

3.在对女性患者的生育咨询中,强调综合评估疾病与妊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评估胎儿及患者围产期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有无预防方法及有效处理措施等;强调应与心血管科,呼吸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密切合作,相互配合.

4.起草了我院遗传病诊断和遗传咨询的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建议稿),有利于提高我院遗传病诊断水平和遗传咨询质量,并为我院正式的临床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的出台,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资料.

妇产科临床医学引用文献:

[1] 优秀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题目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妇产科临床医学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大纲模板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提纲如何写
《妇产科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妇产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妇产科临床医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