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怎么写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石油安全生产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6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基于员工行为可靠性的石油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石油生产作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研究
  3. 第三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制研究
  4. 第四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模板: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
  5. 第五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怎么写:海洋石油领域安全生产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我国的石油安全和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研究
  7. 第七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
  8. 第八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格式: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评价:1990-2006
  9. 第九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从石油生产事故统计分析中探讨石油生产的安全措施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石油金融研究

【100篇】免费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摘要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基于员工行为可靠性的石油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研究

石油安全生产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战略,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于该问题都非常关注.但是,石油生产存在过程复杂、环节众多、风险大等特点,使得事故风险时有发生,给政府及石油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通过对已发生事故的原因统计分析表明,80%事故属人为责任.然而,鲜有人把员工行为可靠性问题纳入到石油生产风险管理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因而,针对该问题,本文运用调查手段,采用期望值法、结构方程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与人的可靠性理论等方法,对员工行为可靠性进行研究,有助于石油公司认识员工失误(Human Errors, HE)管理,对防范事故风险发生的重要性,以及管理重点、措施,防范并降低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此,根据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首先,分析了员工失误(HE)的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员工失误的相关理论,如安全心理理论、事故因果理论、能量意外释放论、人机工程学事故致因论、事故链理论、故障树与PDCA管理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要研究的理论问题,包括高危环境的员工抗风险观点、人因生产风险评价理论、人因的风险管理理论.

其次,通过与其他行业企业比较,探讨了石油公司生产显著特点,即生产过程复杂、技术密集型、石油产品危险程度高、工作环境恶劣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人、设备、管理三个方面讨论了石油公司生产安全风险源.

随后,阐述了对石油公司员工失误(或行为可靠性)影响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员工行为可靠性因素影响路径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方法,设计了路径模型中各变量的测量量表及测量指标;然后通过选取川西北气矿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分析表明:员工行为方式直接对员工失误产生显著影响;石油公司安全管理直接对员工行为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石油公司安全管理直接对员工失误产生显著影响;石油公司安全管理与员工失误之间的关系部分被员工行为方式所*.同时,通过分析石油公司员工心理状态、性格、身体状况与员工失误之问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与组织安全管理的相互作用、社会环境与员工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对员工失误产生的影响程度,均显示不显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高危环境的员工抗风险观点”.

接着,分析了员工失误(HE)产生的机理,并运用随机过程理论,构建了员工失误(HE)(行为可靠性)的设备事故风险评价模型,根据设立的事故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设备系统风险状况;依据风险评价理论,分别构建了员工失误的在险评价模型与石油公司生产系统事故的在险评价模型,以细致刻画单一操作与石油工生产系统的风险状态;然后,构建了员工失误状态转移模型,根据该模型建立了员工失误的石油公司生产风险评价模型,以评价石油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险状况.

最后,依据石油公司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以及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提出了员工行为可靠性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主要包括岗位操作标准化与监督常态化、ABC安全管理模式、零事故班组(团队)安全管理等.

第二篇摘要范文:石油生产作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工业经济.而作为工业发展的“血液”(石油)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使我国从石油进口国变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此外,近年来,发生了多起石油生产安全事故,因此,石油生产的安全性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规划建设石油生产作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强烈的实际需求和意义.

石油生产作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强度大、涉及的环节和协作单位多,技术和安全要求高等特点.且系统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多个项目小组分别进行,最后统一为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个大型项目按项目管理原则进行分拆为多个小项目同时进行,也是企业内部进行项目运作所普遍采用的方法.随之而来的是多项目环境下如何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资金分配、各分项目的对接、人员角色多重性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相关研究及技术的回顾,针对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作业各环节及其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在系统实现之前,依据项目管理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需求分析,并结合东北销售公司石油生产作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对石油生产作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需求、构建和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最终实现了该管理信息系统.

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石油行业安全生产作业自身特点所设计和实现的石油生产作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且此套系统具有简便易用的特点,使普通员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并熟练使用.

第三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制研究

国家施行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促进国家的经济又快又好的稳健发展,最终,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已不仅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它已成为国际共同的话题,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国家稳健发展的良好形象.如此以来,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已经逐渐无法符合加速发展的新局势,而在对石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的过程中,行政监管机构也面临着新的监管问题,如何在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做出创新已是时代所需.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与石油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相关的专著、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等,对石油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根据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存在常态和非常态两种行政监管状态的特征,提出了构建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架构的初步设想,然后,梳理了各部门职责,并提出如何设置监管机构、对监管主体的要求以及行政监管方式与内容的建议.其次,根据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过程划分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行政监管阶段,明确了在不同行政监管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行政监管机制,分析了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制的运行方式.最后,根据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的特点,研究了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制运行的五大支撑体系.

其中石油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制的运行是本文的核心,不管是石油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网络式联动组织架构设计,还是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五大支撑体系的建立,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内容进行研究的.

第四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模板: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

石油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现代经济的发动机”.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缺口逐年拉大,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得不通过增加进口来满足石油供求平衡问题,原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呈逐年攀升趋势,并且原油进口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运输通道又面临着“马六甲困局”等风险,中国石油安全形势极其严峻.东北亚区域是当今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石油资源较丰富,但分布非常不均.既有石油生产大国俄罗斯,又有石油匮乏但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日本和韩国,还有需求激增且有广阔市场的中国.目前,东北亚区域内国家在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东北亚多边石油合作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石油开发风险,保障石油战略安全,又能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获得良好的区域经济效应.东北亚区域石油合作虽然具有地缘优势和较强的互补性,但东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热点问题多、隐患多,如朝核问题、台海问题、某些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海域划界争端问题等,这些因素制约着东北亚石油合作的进程.东北亚区域至今尚未建立起全面的实质性的石油合作体系,主要是由于东北亚区域各国政治问题复杂,缺乏互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石油需求国之间激烈竞争,地缘文化十分复杂等.另外,美国因素的介入为东北亚区域石油合作增加了变数.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石油安全生产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石油安全生产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鉴于中国石油安全形势极其严峻,如何发挥地缘优势,依托并推进东北亚国家石油合作,确保中国石油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将“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课题结合东北亚区域实际情况,分析了各国合作基础、中外石油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了中国石油安全度;探讨了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模式;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依托东北亚石油合作,确保中国石油安全的保障措施.这为促进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维护中国石油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全文共分七部分.第1章绪论,从石油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出发,论述了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国内外两部分,从石油安全及评价、石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述评,接着阐述了研究内容与方法、思路与框架.

第2章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首先对石油安全的涵义、判别标准进行了探讨;然后阐述了地缘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国际石油合作模式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为后文研究做了理论铺垫.

第3章比较分析了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的基础.从石油资源禀赋、石油生产加工能力、石油消费需求水平及石油企业实力四个角度,分析了东北亚区域中俄日韩四国的合作基础.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加强与石油生产国俄罗斯的合作,以及正确处理与石油消费国日韩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显得尤为重要.

第4章分析了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了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东北亚区域石油合作的现状,分析了东北亚区域中俄、中日、中韩石油合作的影响因素.东北亚多边石油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东北亚区域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外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严重阻碍了东北亚区域石油合作的步伐.

第5章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综合评价了中国石油安全度.首先分析了影响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然后筛选了中国石油安全度评价指标,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中国石油安全度各指标客观权重,运用模糊一致偏好关系计算了中国石油安全度各指标主观权重,并基于离差平方和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计算了各指标综合权重.最后运用TOPSIS法计算了2001-2011年中国石油安全度评价值.从计算结果来看,中国石油安全度处于“弱安全”和“不安全”之间,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并指出加强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可以大大提高中国石油安全度.

第6章全面论述了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的模式选择.首先分析了中国石油安全形势,论述了推进东北亚石油合作应遵循的原则;接着探讨了中俄石油合作模式,比如贷款换石油、合作开发等;最后研究了中日韩三个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合作模式,在边界争议海域石油权益方面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产量分成模式应属上策.

第7章从东北亚石油合作视角提出了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措施.主要从促进中俄石油合作,提升中日韩石油合作水平,推动建立东北亚石油合作组织,完善石油期货市场,建立东北亚原油定价中心,健全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强石油企业合作等角度提出了依托东北亚石油合作,确保中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第五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怎么写:海洋石油领域安全生产研究

海洋石油产业建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现已经跻身于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的行列,但是安全问题却始终是悬在企业发展头上的一把利剑,“渤海2号”翻船,更是对整个海洋石油的安全发展敲响了沉痛的警钟.为了系统有效解决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系统、科学、专业化的管理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手段和措施,对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降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在论述过程当中,本人吸收了很多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好的经验和作法,如虚拟组织管理、墨菲定律以及现代安全管理的主流思想,结合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海洋石油独具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二是海洋石油安全工程的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三是海洋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建立与实施.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与论述,本文系统的提出了海洋石油的安全生产管理思路和具体做法,很多实践性的做法并从前期研究过程中得以很好的检验和证明,收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第六篇摘要范文:我国的石油安全和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研究

石油安全并非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大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时,石油安全问题就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新的世纪,石油仍然是世界性的“战略物资”,世界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大国,都在调整其石油资源,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甚至残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也日益加深.从石油和能源产量、消费量以及进口量来看,中国都毫无疑问是一个石油和能源消耗大国.截至2003年,中国掌握着世界石油产量的4.4%,消费量的7.6%,石油日进口量的4.9%,尤其是中国已经占有世界石油消费增量的40%.相对中国石油需求量的迅猛增长,石油产量却相对萎缩,致使进口量急剧攀升,可以预期我国对世界油市的依赖程度必将日益加深.而我国还尚未建立完善的石油安全防御体系,对世界油市依赖越深,石油安全指数就越低.因此,我国石油供给安全的严峻性,增加了我们研究和制定正确的石油安全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综合运用了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从宏观、中观的视角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将石油这种战略资源与中国经济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石油供需的矛盾,凸现了石油高对外依存度增加了我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不确定性,继而提出了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建议,其中重点探讨了我国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问题,旨在超越国际国内石油利益格局的羁绊,实现中国石油战略布局.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石油安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研究框架等,第二章阐述了影响石油安全的动因机制,并着重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石油产、消的地理集中性隐伏的矛盾,第三章论证了石油对我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并特别强调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石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必将日益加深,第四章分析了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严峻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对石油依赖性的加深,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不断创史新高,而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萎缩,国际石油市场受制于人,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刚刚起步等等因素,都加剧了我国石油安全的风险系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针对我国石油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七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开始迅猛增长,但是国内能源储备严重不足,能源产量无法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依赖性迅速增加,尤其是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6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比200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的不断增加,不但给国内石油生产造成压力,更加剧了中国与一些其他国家对国际石油资源的竞争,石油供应的不安全问题凸现.尽管中国石油供应尚未出现大规模供应中断的情况,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潜在的或现实性的不利因素,威胁着国家的石油安全.

石油安全是指,石油进口国应始终处于一种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和数量连续不断的获得外部石油资源,以满*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状态.该定义是从进出口的角度出发,强调以获取外部石油资源为主要目的,并同时涉及到“石油的价格和数量是否合适”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否得以满足”的问题.因而,一国的石油供应对外依赖度越高,其石油安全问题就越为突出,同时世界市场油价、石油的供求形势、全球政治环境、科技的发展等都会影响到一国的石油安全.本文要讨论的是从能源的供给和消费来看,能源安全本身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其二是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本文主要讨论第一个方面的能源安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是指国家维持生存与发展正常需求的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其范围涉及了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需求和国防军事活动的可靠燃料供应.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部分,高速发展的经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要靠安全、充足的能源保证来支撑.一个经济体的能源命脉如果受他人控制和制约,必然对其经济安全构成致命的威胁.作为全球经济的基础,能源这种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被争相抢夺的对象.而作为产业链顶端的能源,其价格的剧烈变化,会在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效应:牵动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推动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和金融效应,并且触动地缘政治、世界经济和金融的运行机制,乃至造成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的变化.石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社会最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与基础原材料,交通、发电、各种石油产品高度的依赖石油,甚至一些国家以石油化工作为支柱性产业.但是由于石油资源比较集中地为少数地区所拥有,分布不均衡,控制争取石油资源造成了国际政治上的紧张气氛,也成为冲突和摩擦的焦点.几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带来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冲击.因此世界范围内,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和集中表现,是关系经济、国防、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69038.html

所以本文以能源安全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实现中国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与策略,通过一般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分析国际机构、政府能源

主管机构以及石油公司等关于能源的研究报告,利用理论分析、计量模型、逻辑论证、实际调查等方法以能源贸易,尤其是石油贸易为研究重点,采用大量实际数据,历史性分析与预测分析相结合,借鉴“STIRPAT模型”、CLA方法与数据、能源需求预测系统(CERCMA)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以及作者多年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经验,对中国石油资源现状与石油安全面临的若干挑战、中国石油安全、能源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世界石油供求及贸易格局、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能源战略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中国能源安全与贸易策略进行评估,对中国实现能源安全的贸易战略与策略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最后给出中国实现能源安全的贸易战略与策略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能源安全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石油安全、能源安全的现状是高经济增长的背景下,石油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原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石油对外依存度增长较快,原油消耗强度大,且国内原油生产增长无法赶超消费速度,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不足,中国石油外交面临的复杂状况,石油获取来源的不稳定性,全球石油价格具有上升压力.中国石油安全、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是能源来源安全问题,能源运输问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能源最终消费结构中高耗能产业居多,中国能源需求量增长较快,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影响了能源供给能力的提高,而且存在着众多能源安全隐患.

通过对世界能源特别是石油供求及贸易格局的分析,发现世界能源特别是石油供需存在很大缺口,尤其是石油供需形势更是严峻,全球石油需求重心已经转移,美国能源情报署在《2003年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2001年至2025年世界石油需求平均年增长率为1.6%.工业化国家石油需求年平均增长率为1.3%,世界石油需求增长较快的是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3.0%,其中中国达到3.9%,仅次于印度(4.8%).北美、亚太和西欧的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80%左右,而其剩余石油探明储量进展世界总量的11.1%,后备储量的严重不足将导致以上三个地区的石油产量下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未来的30年内,这些地区消费的石油中进口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对石油的进口依赖性越来越强.IEA预测:从2006年起到2030年,预计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略大于1/2,年平均增长率为1.6%.从现在起到2015年,这一时期的需求增长大于1/4.在预测期内,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在70%以上,仅中国一个国家就占30%.这些国家的经济和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OECD的21个成员国,从而改变了未来全球能源需求的重心.本文考虑到世界能源供给的总体形势,结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认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乐观估计应该保持在10-11%的高速增长,以这样的增长速度对能源的需求将会大大超过《能源“十一五”规划》中的预测.未来中国对能源进口特别是石油进口的依赖会大大增加,在世界能源尤其是石油的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会大大提高,与其他石油消费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增加,尤其是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本文重点研究了石油消费大国,在自身资源贫乏的条件下是如何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比如日本、韩国等国家.通过对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能源战略的分析发现,这些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能源战略,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修改节能基准,努力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发展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以及植物性燃料等新能源,通过收购海外石油公司和参与海外石油开发等手段,培育自己的核心石油开发企业,增加本国在海外开采石油的比例,从而避免国家之间政治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石油进口的稳定,减小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研究开发新一代原子能发电设施,确保原子能发电所需的铀资源,完善投资和建设环境,大力推进新能源、原子能发电等能源项目的国际合作,还有些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有利于研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制度,支持企业开发利用新技术.而且这些国家都有比较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体制.

本文还对中国能源安全与贸易策略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对中国实现能源安全的贸易战略与策略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给出中国实现能源安全的贸易战略与策略的政策建议:中国实现能源安全的政策体系及策略,“以煤养油”调整煤炭贸易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石油贸易政策体系,建立合理的国内石油分销与价格体系,建立与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与石油期货市场的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的学校能源教育体系为能源安全提供基础与后盾.其中最后一条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各项能源政策的推动与落实,必须要以学校教育作为基础与后盾,以能源的核心内涵、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公众在学校求学期间就建立起正确的能源价值观,方能为后续的能源使用、政策推广、以及能源科技研究奠定基础.中国必须加强能源教育,以符合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有效应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高能源价格的冲击等.通过学校的能源教育,培养学校师生也就是未来的公众良好的能源意识,从态度和价值层面认同能源政策,从而达到两个层面的实践习惯:生活上节约能源,有效使用能源,积极地致力于开发新型能源.

第八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格式: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评价:1990-2006

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国家石油安全,本文试图对中国的石油安全状况进行系统评价,为国家的石油生产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文章从石油供给稳定和使用安全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评价模型,并对1990-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安全水平呈现波动性缓慢上升的趋势.这归因于石油生产效应、石油经济效应和能源技术效应的共同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中国石油供给稳定水平的平稳提高.同时,以GDP节能所主导的环境保护效应的波动性缓慢增强,冲击了人文效应在石油使用安全中的稳定性作用,导致了石油使用安全以及中国石油安全水平的短期波动.从经济增长、石油供给、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人文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并促进其良性作用机制的形成,是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第九篇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从石油生产事故统计分析中探讨石油生产的安全措施

石油生产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和事故率,无论从我国还是其它国际跨国石油企业,提高石油生产安全和降低事故率一直被赋予至关重要地位,石油安全生产已经从最初的单纯降低事故率到现在提倡的HSE(健康,安全,环保)理念.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经验教训,我国及世界石油企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和规定,较为有效地保障了生产安全.然而,相对社会其它绝大多数行业而言,石油生产的事故率始终居高不下,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提高生产安全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石油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探索了提高石油生产安全的途径和思路.

第十篇摘要范文: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石油金融研究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逐步渗入到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原油价格的波动,微观上影响居民消费,宏观上影响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上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就曾经导致西方工业化国家物价上涨,经济衰退.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实证研究表明原油消费量与原油价格波动也开始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CPI的波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并论证了石油金融化的本质,界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金融内涵和外延,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我国石油金融的理论框架,并将之应用到实践中,提出应对石油金融化完善我国石油金融体系的具体对策.

石油金融化的本质是石油的金融属性部分掩盖其商品属性.石油的金融属性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石油由于其商品属性在信用货币体系中逐渐具备了隐性的实物货币的属性;进而随着石油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量基于石油的金融标准化合约出现,使得石油商品有了金融载体,石油依附于其金融载体后具备了金融资产属性;最后,随着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增加,石油金融资产逐渐成为投机资本的“栖息地”,这些非商业交易者将石油资产作为财富配置的手段,这使得石油具备了金融功能属性.由于石油同时具备商品和金融两种属性,当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大量流动资本将财富配置于石油资产时,石油的价格就会暂时脱离供需约束,表现出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特点,石油的金融属性暂时掩盖了石油的商品属性.由于石油金融化是建立在石油广泛应用的基础之上的,这反过来制约了其金融程度,因此石油金融化不是完全彻底的金融化,石油的金融属性不能完全彻底的掩盖其商品属性.同时石油金融化对经济发展也是双刃剑,配置资源功能的石油金融化有利于石油商品资源的有效配置,但配置财富视角的金融化会扭曲石油商品资源的配置,变财富创造为财富分配.

石油的金融属性掩盖商品属性可以通过现实数据得到验证.首先,石油价格波动无法应用传统的商品供需理论来解释.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并没有出现过大的缺口,大部分年份石油的产量都超过石油的消费量,石油市场也不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因此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尤其是2000年以来的价格巨幅波动,无法通过商品的供需理论解释;其次,石油金融和石油现货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步从“价格发现”过渡为“价格引导”.利用2000-2009年WTI现货和期货的日交易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和信息份额模型的实证结果都表明,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是“价格引导”而非“价格发现”;最后,石油表现出与其它金融资产很强的关联性.通过对1986-2009年原油价格、黄金价格和美元指数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原油受到其余两种金融资产的影响,美元是黄金和石油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黄金是石油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石油资产是地位相对弱于美元和黄金的“替代性金融资产”.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知石油具备了金融属性,本文进一步对石油金融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界定.按照现代金融学的观点,石油金融的内涵可界定为:(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跨期、跨地域配置稀缺石油资源.而石油金融的外延则包含了石油金融的参与主体、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理论层次.其中参与主体有以锁定成本为目的的石油消费商,以资产配置为目的的石油生产商,以可持续发展和石油安全为目的的政府.石油金融的工具则包括传统金融工具和石油与金融产融结合创造的专门金融工具.石油金融的市场同样既包括传统金融市场,也包括专门的石油金融市场.石油金融理论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消费商石油金融、生产商石油金融和国家石油金融.其中消费商石油金融研究在不确定条件下实现石油成本最小化,厂商石油金融是研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资产配置的收益最大化,国家石油金融则研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寻求干预石油市场失灵的最优石油储备规模和干预策略.

虽然世界范围内石油金融化的趋势已经形成,但我国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这种趋势.首先,在消费商层面,国内原油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但我国作为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费国,目前并不存在可以对原油进行套期保值的基本金融工具,上海的燃料油期货消费对象范围相对较小,对石油产业链下游的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套期保值效果,除了几十家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在境外从事石油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部分国内的石油消费商只能被动接受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然后将这种波动传递给下游消费者或在竞争压力下自我消化,石油消费商急需一个石油金融的套期保值市场以实现石油成本最小化.在生产商层面,我国石油工业虽然市场化改革启动较早,但改革并不深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分割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成品油市场的行政干预,造成我国石油产业链市场事实上的非市场化,国有大型油企更像是生产单位而非市场化运作的垄断企业,这种非市场化的运作造成了很大的福利损失,而构建全产业链的石油金融市场有助于促进石油产业的市场化.在国家层面,由于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的时间较晚,并曾长时间存在石油是否需要自给自足的争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直到2004年才开始启动.在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制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的建设情况,另一方面我国尚未能通过立法促进商业原油储备进入国家原油储备的序列,而且我国收储原油的时间段正值国家原油价格的上涨周期,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石油储备仅够满足40多天的需要,距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安全储量”还有很大的距离,更没有能力在油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有效干预石油市场.

针对我国应对石油金融化趋势存在的不足,我国石油金融的应对战略可以概括为:石油消费商层面增加石油金融工具满足投资组合需求,厂商层面构建全产业链石油金融市场满足资产配置需求;国家层面加快多层次石油储备战略满足保障经济安全需求.具体而言,在石油消费商层面通过市场培育、渠道扩展和方式创新逐步满足石油消费商的投资组合需求.市场培育是指逐步建立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套期保值市场,渠道扩展是指扩大消费商在境外实施套期保值的渠道,包括开辟新渠道和更广泛的利用现有的香港渠道,方式创新则是指鼓励石油消费商通过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创新性的满足投资组合需求.在厂商层面通过推进改革、构建市场和产融结合满足配置资产的需求.首先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石油产业产生利用石油金融市场提高配置资源效率的需求,进而通过逐步构建全产业链的石油金融市场满足石油产业的金融需求,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石油和金融的产融结合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国家层面,则建议构建四个层次的战略石油储备,通过三步走战略满足国家石油安全.四个层次为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商业石油储备、石油金融资产储备和石油产权储备,三步走为首先构建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石油储备,进而将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功能扩展到可以保障国内经济安全层面,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干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储备”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石油安全生产引用文献:

[1]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选题范文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题目如何取
[2] 石油安全生产参考文献外国 石油安全生产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大纲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大纲怎么写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怎么写 石油安全生产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石油安全生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