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参考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1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参考: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评估和相关影响因素
  2. 第二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样文: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
  3. 第三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模板:西藏中等职业教育本土化研究
  4. 第四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5. 第五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格式: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100篇免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参考: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评估和相关影响因素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桥梁,对培养护理职业技能至关重要.然而,临床环境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充满风险和压力,对刚步入临床的护理学生而言,实习无疑是一较大的应激源.由于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护理操作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和人际沟通技巧、以及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等,每位学生在此阶段或多或少经历实习适应的问题.实习适应不良是指护理实习学生在保持自身与临床实习环境之间的和谐而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改变自身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能力不足,以致于在短时间内对临床学习环境的变化出现一系列适应不良的现象.实习适应不良不仅直接降低实习效率,严重者可诱发学生心理疾患,甚至影响生理功能和今后职业发展.有关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尤其是实习期间紧张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但关于实习适应不良,目前临床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客观有效的测量工具,相关研究报道不多.至于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研究内容、影响学生实习适应能力的危险因素、严重实习适应不良对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干预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护理学生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护理事业的未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

第一部分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的编制和应用

目的:编制能较客观、有效地评价护理学生实习适应不良的研究测量工具;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通过文献分析、访谈,确定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四个领域,并相应编写50个条目,所有条目均经专家审阅、讨论和实习学生试测.首先在南京、苏州五家医院随机抽取300名实习学生进行初试,运用临界比(Critical Ratio)、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删减条目,并对最终建立的28条目正式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并采用普遍适应不良量表(GM)作为外在的效标工具,运用相关性分析,检验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然后在常熟、吴江三家医院随机抽取469名实习学生测试,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检验量表模型结构.最后在苏州四家医院随机抽取200名实习学生,应用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测试,观察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量表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GM、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①自编量表包括28条目和4维度(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表现、认知、情绪方面),可解释51.218%总方差变异.所有的条目因子负载均在0.5以上.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重测系数为0.885,各因子分别为0.743-0.877,0.716-0.890.验证性分析结果为x2/df等于3.297, NFI等于0.907, TLI等于0.916, CFI等于0.924, RMSEA等于0.066.效标效度研究结果为自编量表与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等于-0.555,p<,0.01);②临床应用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实习适应不良量表得分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94.82±,15.30.以实习适应不良为应变量,分别以SAI、TAI为自变量,所得直线回归方程为y等于142.71-0.65X、y等于134.96-0.54X(P均<,0.01).实习适应不良量表与GSES、PSQI、SSRS间亦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247、-0.360、0.328,P值分别<,0.05、<,0.01、<,0.01).

结论:①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价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有效工具之一.②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与实习焦虑之间密切相关,存在程度上的一致性,而且与学生的自我效能、主观睡眠质量、社会支持等方面也有相关性.

第二部分护理学生实习期间适应不良状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状况,并调查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例,随机抽取20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在校期间曾进行STAI测试,在实习一个月后,统一完成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自编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实习态度及其他情况等)和实习适应不良常见原因调查表、STAI、GSES、SSRS、GM、 PSQI.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q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

结果:①在参与有效问卷回答的184名学生中,根据实习适应不良量表分进行分组,适应良好的正常组94人(占51.1%),平均分为106.66±,9.85,轻度适应不良组64人(占34.8%),平均分为87.09±,3.87,中重度适应不良组26人(占14.1%),平均分为70.92±,6.96.三组学生的实习适应不良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经方差分析均显示有高度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258.08、101.65、119.42、94.68、97.22,P均<,0.001);②实习适应不良相关影响因素中,学生来源地(农村或城镇)、父母期望值(高或不高)、护士职业态度(喜欢或不喜欢)、就业前景态度(乐观或悲观)四个条目在三组学生中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9.17、8.68、7.46、21.03,P值分别为<,0.01、<,0.05、<,0.05、<,0.001);③三组学生实习前后状态-特质焦虑比较,正常组实习后SAI显著增加(t等于-2.34,P<,0.05),而TAI未见明显差异(t等于-1.72,P>,0.05).轻度适应不良组实习后SAI有高度显著性增加(t等于3.99,P<,0.001),TAI亦有显著增加(t等于2.58,P<,0.05).中重度适应不良组实习后SAI、TAI均有高度显著性增加(t值分别为8.41、6.71,P值均<,0.001);④三组学生的GSES、SSRS、 GM、PSQI方差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5.61、9.01、39.55、12.78,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0.001);⑤实习适应不良有关因素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分析方程分别为y(实习适应不良)等于102.64—0.504X1(就业前景态度)-0.24X2(来源地)(F等于54.45,P<,0.001)和y(实习适应不良)等于143.36—0.667X1(SAI)(F等于139.34, P<,0.001),⑥学生认为导致实习适应不良的常见原因,排在前5位的加权得分为害怕临床出错(44.64)、导师冷漠(19.88)、受到不公平待遇、不被尊重(19.48)、理论与实际脱节(18.38)、实习环境陌生(18.16).

结论:护理学生实习适应不良的发生与许多内、外因素相关,如来自于农村、父母期望值过高、不喜欢护士职业、对就业前景悲观、状态-特质焦虑水平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低、普遍性适应不良分高、社会支持度低、主观睡眠质量差等是相对危险因素.其中学生实习期间状态焦虑水平是实习适应不良的重要预测变量之一.学生认为导致实习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害怕出错,导师冷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被尊重,理论与实际脱节,实习环境陌生,害怕被病人及家属责骂,当初期望值过高等.有效的干预措施应源于对上述诸影响因素的仔细研究和分析.

第三部分实习适应不良对护理学生免疫、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从心理-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机制,研究实习适应不良对学生的免疫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同前,学生在问卷调查前,采集外周肘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群百分率,包括CD3+、CD4+、CD8+、 CD4+/CD8+、CD19+和CD16+或56+,以及红细胞表面CD35分子百分率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等.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F检验、q检验等.

结果:①适应不良组学生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减少,与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5.34、3.90,P值分别为<,0.01、<,0.05),而随实习适应不良程度加重,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呈现增高趋势(F等于0.85, P>,0.05)、CD4/CD8比值呈下降趋势(F等于2.83,P>,0.05);②适应不良组的学生中,外周血CD19+(B细胞)百分率增高(F等于1.75, P>,0.05), CD16+或56+(NK细胞)百分率下降(F等于2.57,P>,0.05),但均未达显著性差异;③与正常组比较,轻度适应不良组红细胞CD35百分率略有升高,而中重度适应不良组下降,但各组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F等于1.734,P>,0.05);④适应不良组学生血清皮质醇浓度有所增加,但各组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F等于0.881,P>,0.05).

结论:实习适应不良主要导致学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对B细胞、NK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血清皮质醇浓度不像在急性应激状态下表现明显增高,但适应不良组的学生也有升高趋势.实习适应不良导致学生免疫功能变化,易于引发各种疾患,严重威胁学生身体健康,进而又加重心理紊乱,值得重视.

第四部分实习适应不良与学生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目的:研究学生发生实习适应不良时,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

方法:在前一部分的研究对象中,选择140名自愿参加的学生,分组方法同前.完成各项问卷调查后,在同一时间段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频域谱指标测定,包括低频功率标化值(LFnorm)、高频功率标化值(HFnorm)和LF/HF比值.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F检验、q检验等.

结果:实习适应不良组学生的LFnorm明显增高、HFnorm明显下降、LF/HF比值明显增高,各组间均达到高度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23、21.26、19.29,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

结论:HRV功率谱分析可检测学生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其中实习适应不良学生的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体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应用HRV分析可作为客观评价学生实习焦虑和适应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此结论对今后采用提高机体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干预学生实习适应不良有理论指导意义.

第五部分临床同辈支持并行调息训练对护理学生实习期间适应不良的影响

目的:实施临床同辈支持和调息训练并行的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学生实习适应不良改善情况.

方法:选择第四部分研究中的中重度适应不良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愿参加干预的17名学生为研究组,其余5人为对照组.干预措施为临床同辈支持和调息训练并行.选取新近毕业的护士作为同辈支持者,给予学生一对一的帮助,同时安排专业教练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腹式呼吸训练.干预从实习一个月后开始,共10周时间.采用配对实验t-test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学生实习适应不良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HRV的变化.

结果:①实施干预后,研究组学生实习适应不良、SAI、TAI状况,均有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7.34、8.77、3.96,P<,0.001、<,0.001、<,0.005),GSES未见显著改变(t等于2.06,P>,0.05).而对照组学生的实习适应不良、SAI、TAI、GSES状况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t值分别为1.77、2.75、1.24、-0.15,P值均>,0.05);②干预后,研究组学生的HFnorm显著增高(t等于2.63, P<,0.05)、 LF/HF比值显著下降(t等于2.37,P<,0.05),而LFnorm虽有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t等于1.88,P>,0.05).

结论:临床同辈支持和调息训练并行的干预措施,将外部的社会支持和内部自我调整有效地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副交感神经张力,恢复了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又改善了实习适应不良和实习焦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样文: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

目的

验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护理学研究生被试的适用性.

了解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择业认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承诺,内-外控心理源,特质焦虑.

探讨职业决策效能与可能的相关因素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承诺,内-外控心理源,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建立我国护理学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各种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贡献系数.

根据研究结果提供一套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提高我国护理学硕士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干预方案,为护理学高等教育及护理用人单位提供护理才培养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全方位感触,在深入挖掘量性研究结果中护理学研究生对择业的认知、专业承诺等对其职业决策的深层次影响的同时全方位深入了解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选择的自身经历及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念、信念、态度、职业心理发展过程等等,从另一视角探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问题.

方法

在回顾文献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构建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效能及影响因素理论方程模型,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于2011年10月~2012年1月期间以我国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最终确定自愿参与该项调查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各个地区19所护理院校的的565名研究对象.资料收集工具包括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护理学硕士一般情况问卷、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硕士研究生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特质焦虑量表;采用Epidate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3.0、Amos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分析等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于2011年10月~2011年12月间,采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方法在我国多个护理院校参与过本课题量性研究部分的学生中选取访谈对象18名,其中男性2名,女性16名,描述其择业经历及对职业选择的观念、态度、心理变化过程等.以半结构式访谈、观察为主收集资料,应用NVIvo8.0版,以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65份,回收有效问卷5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6%.

总样本CDMSE、PCQ、I-E量表,PSSS和T-AI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963、0.917、0.758、0.911和0.89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地区、学位类型、导师帮助、特质焦虑、专业承诺、社会支持、心里控制源是护理硕士职业决策效能的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存在以下主要路径:社会支持到专业承诺(路径系数等于0.223)、内控制源到社会支持(路径系数等于0.473)、外控制源到社会支持(路径系数等于-0.123)、社会支持到特质焦虑(路径系数等于-0.633)、内控制源到特质焦虑(路径系数等于-0.076)、外控制源到特质焦虑(路径系数等于0.698)、专业承诺到特质焦虑(路径系数等于-0.428)、专业承诺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路径系数等于0.261)、特质焦虑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路径系数等于-0.569)、内控制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路径系数等于0.341),特质焦虑对职业决策效能的效应最大(总效应值为-0.569,且均为直接效应);外控型心理控制源及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效能的效应均为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441,0.418).内控型心理控制源和专业承诺对职业决策效能的效应分别为0.412(直接效应为0.341,间接效应为0.071)、0.505(直接效应为0.261,间接效应为0.244).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硕士论文、3000字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题目

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因人而异,受到个人因素、家庭、社会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择业观反映在以下主要相关范畴,研究结果详细描述和讨论了这些范畴和主题.分别是就业动机和择业意愿、专业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期望、择业挑战及优势、择业过程中已获得支持及进一步需求.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及多维度心理控制源量表等研究工具具有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较好的适用于研究生被试测评工作.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效能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个体间水平层次不齐,离散度大,职业决策困难问题突出.影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众多,包括院校所在地区、导师帮助、就业指导、领悟社会支持、特质焦虑、专业承诺及心理控制源等.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出一个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效能影响因素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能指导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相关领域针对提高专业承诺、提供社会支持、引导自我归因方式、关注其焦虑情绪等提出对策,提高护理研究生职业决策效能.

护理学硕士择业动机强烈,择业意愿多元化、复杂化,并呈现出与现实状况相符合的理性回归.研究结果启发护理教育者及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研究生择业观中的消极感受应引起高度关注,警防其成为高等护理人才流失的伏笔.

第三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模板:西藏中等职业教育本土化研究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发展民族职业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2012年西藏劳动力结构产值与GDP结构看,西藏仍然处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的初级阶段.传统农牧业经济中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区“普九”已基本完成,全区每年初中毕业生近50000人,除升入高中的学生外,还有74%左右的学生将成为潜在的中职生源.如何把剩余劳动力和潜在的中职生源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作为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和初、中级技能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在西藏日益彰显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鉴于中职教育对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中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对中职学生的资助体系也不断完善,并实行免费和生活补助政策.近年来,中职教育在西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却面临教育质量低下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校学业成绩低、就业率低、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认可度不高,与之相反的是西藏中职学生却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82343.html

基于对西藏中职教育发展现状的田野考查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研究认为,上述质量困境的根源在于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未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使教育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教师配置、专业设置、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很好照顾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经济文化类型的差异,致使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西藏中职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在具有工具理性的科层制的学校里,用统一的教育模式来塑造学生,学校教育没有从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关注教育本身、以及教育背后要发展的人性是什么.故本研究借鉴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及其相互契合的理论模式,构建了解释性理论框架.首先,在价值理性层面,学校的教育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情感因素、民族习俗等方面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对以书本和机器承载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兴趣,影响教育效果;其次,在工具理性层面,学校提供的教育使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为今后的生存支撑一片天地,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学校教育只有在价值层面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工具层面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才能走出中职教育的困境.据此,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1)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选取了山南职校、日喀则职校、昌都职校以及堆龙德庆县职教中心、浪卡子县职教中心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样调查;(2)对学生、教师、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度访谈,同时对部分样本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参与式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西藏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和深层原因.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原因无疑出在学习过程中.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不影响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是学生的宗教信仰、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专业设置等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法,以学习动机为因变量,宗教信仰程度、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和专业设置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因素能够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起到启动、维持和监控的作用,虽然各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但从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入职校,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但学校提供的教育与他们的需求不适应,没有考虑学生的文化差异,而是用统一的培养模式来塑造学生,学生因对学校教育安排不适应,导致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高,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降低了学习的动机.即便如此,学生还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提供的教育能适应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在价值层面没有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工具层面没有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本土化的西藏中职教育应是适应当地人文环境、经济文化类型从而满足上述两方面需求的教育.

(2)西藏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但学习结果不理想,表现为学业成绩低、就业率低等,原因无疑出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没有满足学生教育需求,教育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教师配置、评价标准等没有很好照顾文化差异,学校提供的教育没有充分吸收、契合民族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文化类型,本土化不理想.

(3)在西藏特殊的人文环境中,西藏中职教育本土化的导向选择首先要以西藏人民的福祉为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在此基础上才去讨论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否则,不顾及民族文化传统意识,不关注教育本身以及教育背后要发展的人性是什么,而是一味的追求为经济发展做贡献,那么西藏中职教育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困境就不能避免.

(4)西藏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专业设置等因素相关.因此,西藏中职教育本土化问题的解决要在价值层面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工具层面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并使二者实现有机的契合,才能走出中职教育的困境.

本研究的可能贡献在于:

一是运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理论模式解析西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本土化问题.

二是对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证明了西藏中职教育要本土化,教育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教师配置、专业设置、评价标准等就要契合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经济文化类型.

第四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第五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格式: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1980年沿海中心城市的短期职业大学起步,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后发外生型的高职教育从诞生起就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加速了为产业界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中国高职教育与国际职教界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加入WTO,教育服务贸易在各国的兴起更为这种交流与合作增加了新的动力;同时,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对院校发展、人才培养的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一直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没有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较少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程,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准确把握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从而为推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专门研究,以“历史回顾——国际比较——现状分析——个案研究——对策建议”为研究路径和逻辑线路展开.

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视角较为详细地回顾、梳理了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三十年来所经历的政府完全主导,政府为主、民间为辅和官民并举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点和经验.论文从资源利用、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特色发展、内涵建设、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等维度明确指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紧接着,论文就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论问题进行阐述,重点介绍理论界对于院校层面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制订、国际化策略及发展路径的理论框架,为后文个案研究提供理论准备和分析框架.论文从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三个层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力机制,同时分析了七个影响因素.重点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技术引进吸引利用外资的需要、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等四个角度指出政府是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主要推动力量.

论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新加坡、印度、中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当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促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具体举措.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实践中都得出了若干可供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效仿或借鉴的做法及经验.

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院校机构设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意义、现状评价、前景展望和中外合作办学情况等几个方面全面勾勒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数据显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因素中,领导观念和政策法规分别是影响最大的内外部因素,访谈结果进一步将领导分成创新型、适应型、跟随型和攀比型四类.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调研出人意料,“新建紧缺专业”、“引进原版教材”、“改进原有专业”、“培养锻炼师资”本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本意,但是实际运行中,却收效甚微.论文通过搜集整理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丰富实践,总结了当前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概括了当前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所处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起步、交流、参与、合作、主导阶段,并总结了各阶段的典型行为及目标.

论文选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为个案,深入剖析了三所地域不同、区域经济结构不同、学校性质不同、专业覆盖不同、自身资源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特色实践和典型经验,运用国际理论界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分析对比了三所高职院校在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略、具体发展路径的异同.对于三个成功个案的剖析发现,领导作用、国际化项目的持续跟进、寻找双赢的合作基础、资源整合的力度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实效的关键.这些共性和个性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备不同内外部资源条件的高职院校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帮助不同院校做出更加的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最后,论文就如何有效地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从政府层面、高职院校层面和各方联动机制层面,提出了诸多建议.其中,政府层面重在提供制度支持,重点解决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与国际惯例不接轨的阻碍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利开展的体制障碍,加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费支持、政策扶持和质量监控.院校层面重在确立组织发展战略,明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合校情的发展路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整合各方资源,使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学院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修炼内功,提升合作能力.联动机制层面重在发挥区域、校际、职教集团、民间组织的互动作用,提高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率和实效性.

这篇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引用文献:

[1] 最新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选题参考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外文文献 哪里有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参考文献
[3]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提纲样本模板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框架怎么写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论文范文参考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