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参考 会计专业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会计专业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7

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参考: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2. 第二篇会计专业生论文样文: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3. 第三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模板: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研究
  4. 第四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5. 第五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格式: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100篇免费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会计专业生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参考: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泰国汉语教育历史悠久,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当前泰国汉语教育现状虽然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汉语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师资、教材、教学管理、学生及汉语教育环境宏观建设等方面,并且泰国各阶段教育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却还没有制定测量学生汉语水平的系统,这也影响到了泰国汉语教育全局的发展.

外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1975年中泰重新建交之后,泰国政府逐渐放宽控制华文学校的政策,1992年泰国教育部下发了外语教学及汉语教学的新政策,为了促进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2005年泰国教育部推出一个重要政策《泰国促进汉语教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年)》,该战略规划的目标是为了泰国各级各类学校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汉语教育,使其汉语水平达到优秀水平.该规划出台之后受到泰国汉语教育机构以及公民的普遍欢迎,各部门都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汉语.

本论文主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述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方法框架等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政策及其对比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政策.第三部分阐述了泰国汉语教育的演进与历程及其阐述泰国语言教育政策.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泰国从古至今对汉语教育的相关政策.第五部分主要对泰国教育部《泰国促进汉语教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年)》的政策分析.第六部分笔者结合调查问卷以及案例得出的结果,以反应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状况.第七部分,对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价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及提出建议.

研究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状况,分析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实施,归纳总结以及对比泰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政策,有助于为泰国与中国汉语教育相关部门在将来发展汉语教育制定供参考,以制定更适合泰国汉语教育的政策与措施,另一方面也借鉴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经验,促进泰国汉语教育发展.

第二篇会计专业生论文样文: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由国家统管的单一模式,政府包揽了高等学校办学的全部经费,形成了高等学校较为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高等学校只是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经费数额完成必要的支出,无需考虑学校自身的教育成本问题,从而导致了高校缺乏必要的成本观念,成本意识薄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单一渠道逐步被打破,教育投入多元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校管理层、债权人、投资者及潜在的投资者等相关各方对教育成本信息关注度快速提升,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教育成本信息,以满足其决策需要.

然而就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领域整体研究状况而言,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方面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亟需构建一套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相衔接、规范、全面且可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研究成果,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高等学校的未来发展,从高等学校这一微观角度,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高校未来发展,设计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以期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并为解决现实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提供思路.

本文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中相关问题的界定、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在教育成本核算所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第三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分别对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进行了必要研究.

第四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问题研究.作为文章的主体,该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有同有异;由于高等学校提供的是高等教育服务,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对象也就相应的确定为高等学校向学生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因此将其成本计算期定为学年度而非我们所习惯的月度,相应的成本结转,既考虑了高等学校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特殊性,也减少了核算过程的工作量.同时,鉴于高等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种类繁多,本文将成本核算对象界定为高等学校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服务.另外,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除了应遵循相应的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之外,还应该遵循配比、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经常性支出和专用支出等原则,以向相关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且详实可靠的教育成本信息.

由于当前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尽管2009年财政部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在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中实行“校正的权责发生制”,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目前看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难点仍在于如何协调成本核算应遵循的权责发生制与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收付实现制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一情况,本文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以现行的高等学校事业支出的核算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置成本核算账户,结转各项事业支出,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现状和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将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归纳为:教育成本、间接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累积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养老保险费、引进人才费用;同时为了有效的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按照其经济内容分为人员经费成本、公用经费成本、资本性成本、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成本和其他成本五个项目.并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特点,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划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获取教育成本核算所需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料

第二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核算期

第三步,设置教育成本核算科目

第四步,记录、归集、分配、核算教育成本

第五步,编制教育成本报表

第五部分论述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特殊问题.该部分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如科研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职工住房补贴、职工养老保险费、高层次人才引进支出如何计入教育成本等特殊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就科研支出而言,由于高等学校的科研活动非常复杂,为了既能够科学合理的确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又便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应将专门为教学服务的科研支出和国家及省部级单位拨款所设立的重大项目的科研支出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而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和横向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支出不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

就固定资产而言,按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各类支出中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因素,但由于固定资产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磨损价值也应得到足够的补偿.因此,为了正确地核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建议将固定资产磨损价值以折旧费的方式计入教育成本.

就职工住房补贴而言,建议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中,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按月发放给无房老职工和1999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的住房补贴资金,计入教育成本;对于已经福利分房的职工享受的住房福利费,以职工住宅折旧费的形式计入成本.发给1998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数额巨大的,采取按学校教职工平均工作年数(即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之间的年数,一般按30年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摊,按年度分摊额计入教育成本.

就职工养老保险费而言,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目前还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因而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中相应的也就没有养老保险费支出.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应该是教职工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将与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有关的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计入教育成本,才能准确地计算出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这样就需要以一个合理的比例,模拟计算出与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有关的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并将其计入教育成本.

高等学校为保证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引进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引进过程中必然会为其支付诸如科研启动费、安家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从而形成了人才引进支出.这些支出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学校的日常教学没有太大联系,而纯属人事工作.但从实质上来看,这些高层次人才引进后,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必要的提高,并且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于学生,因此,这部分相应支出也应计入相应的教育成本,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第六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实例.以H师范大学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例,按照本文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核算了H师范大学2009-2010学年的教育成本,验证了该方法和程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为其他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开辟了全新的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七部分对教育成本控制、分析及成本信息的披露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八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核算体系三个方面.从高等学校这—微观角度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进行研究,首次将科学发展观思想引入研究内容,并首次对人才引进成本进行了相应研究,力争通过对包括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控制及成本信息披露在内的新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构建一套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相衔接,全面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及方法.

第三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模板: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研究

本文主要围绕CSEEA体系的构建及其具体内容进行论述的,旨在对中国的环境及资源状况进行衡量,对环境及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算,以及体现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的产生

在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过程中,SNA200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以及SEEA2003(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手册2003)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SNA由联合国、欧洲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等五大机构共同颁布的经济核算综合手册.目前通行的2008版SNA提出了经济核算的一整套核算框架、核算方法及指标体系,采用账户表、矩阵表等工具针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刻画.

SEEA的产生源于人类对环境、资源对经济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随着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再也无法对环境资源问题视而不见.为此,联合国颁布了SEEA2003,以便对各国的环境经济核算进行指导.该手册对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架构进行了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实物及复合账户体系、环境与资源相关经济活动的核算、主要资源核算以及环境耗减、退化等对经济总量指标的折算.其主要缺点也非常明显,比如逻辑上的系统性及连贯性不强,无法针对具体的一国开展环境及资源核算,对一些具体实际的环境及资源问题并未给出相应的解答.

这一切都促成了CSEEA框架体系的出现.笔者结合了SNA及SEEA所提供的方法、指标体系以及核算框架,利用部分环境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的部分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将SEEA中的基本内容重新加以整合,使之逻辑上更富于系统性连贯性.

2.本文的创新及主要成果

本文构建的CSEEA相对于现有的SNA及SEEA,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调整更新,并不断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说明.总的来看,CSEEA具有如下创新点:

(1)理论上的创新

本文所设计的CSEEA并没有完全废弃SNA的相关理论及框架体系.由于它是对环境及资源在中国的经济条件下进行了核算框架方面的设计,因此对SNA的重要经济分类、核算方法、核算原则仍然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借用.可以说CSEEA是对SNA核算理论、框架及方法在环境及资源核算方面的进一步拓展深化.

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会计专业生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选题

同时,对于SEEA,CSEEA除了沿用其中的部分概念、分类及原则之外,对主要内容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分成以下四个部分加以阐述:自然环境核算、自然资源核算、环境及资源同经济相互关系、CSEEA同SNA、SEEA三者关系分析.显然逻辑上更加清晰,条理上更为明确.同时,CSEEA对SEEA所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解答.理论上更趋完整,也更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此外,CSEEA对环境经济学、经济学的部分理论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其合理地运用于中国环境核算体系的框架之中.

(2)方法上的创新

在CSEEA中,笔者熟练运用了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一些方法.使得国别环境经济核算体系(X-SEEA)的方法库更加多样,为将来形成统一的X-SEEA核算框架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除了沿用了会计学中的账户表、矩阵平衡表等工具,将其应用于CSEEA的体系设计中外,本文还大量应用了统计学的有关方法.例如在对自然环境进行核算时,文章利用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功效系数法、层次赋权及加权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测算.

并且,本文还采用了部分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探讨环境、资源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如采用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定量考察环境质量、资源消耗与经济重要指标的关系;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考察各地区跨年度环境质量、资源及总产出之间的模型关系.

总的来看,本文最终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

(1)本文各个章节逻辑上前后关联,相互对应,建立起条理分明、完整有序的中国环境及资源核算体系框架.在CSEEA的构建过程中,既有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测算,也有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具体核算;更涵盖了SNA、SEEA、CSEEA等核算体系的比较.

(2)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方法体系.笔者在进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框架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以环境经济学、SNA、SEEA的基本理论为依托,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应用于核算体系的构建当中,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核算方法体系.

(3)对中国环境经济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给与了解答.比如对环境污染的评估、环境质量的衡量等.

第四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本文依据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现代成本管理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充分借鉴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自身特征,构建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希望通过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能为解决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成本意识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提供较为准确教育成本信息及教育成本补偿不足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达到优化普通高校的各种投入要素、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使普通高校获得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目的.

本文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构建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在概述一些专家、学者对教育成本定义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教育成本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是普通高校的实支成本.进而在分析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现状,依据相关理论知识并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

第二,对构成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四大子系统——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模式、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模式、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和高校教育成本补偿模式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校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可以支出大于收入、在几个预算年度内谋求预算收支平衡的思想,将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用于普通高校,提出了基于作业的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法,指出彻底改革高校现行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用作业成本法计量高校教育成本是解决目前无法获得较为准确教育成本信息问题的根本出路,并概述了高校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流程,创造性地将主成分分析思想用于分析测度普通高校科研支出计入高校教育成本比例问题,建立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投入效果模型,并通过选取的18所重点大学资料,实证分析得出重点大学科研支出的27.82%应计入高校教育

第五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格式: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建国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从1980年到现在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从1998年的432所截止到2010年已增至1239所,每年以20%-40%的速度迅猛增长,据统计在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达964.8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8.2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313.4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多,超过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2002年的15%提高到2008年的23%,为我国在21世纪初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①,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刑,高等职业教育乘持着能力本位将培养目标定位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考试也试图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与传统的技能考评和鉴定的体系接轨,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和评价模式.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82919.html

在经济技术飞速发展,职业变动频繁和职业内涵日趋模糊的现代社会,外显的、单一岗位技能化取向的职业能力本位日益遭到挑战,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兴起促使了新职业主义对人内在、可持续职业发展与成长的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伴随着校企合作和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从技能型人才到高技能人才,从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机械操作者到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从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传统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到适应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现代技术型人才”.②从单一岗位的封闭任务下的“会操作”到基于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会工作”,其实质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重构,从技能化取向的能力本位转向为综合职业能力的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指向综合职业能力,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必须要针对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新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来进行.

反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现状与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工学做一体化课程)目标要求和职业领域对人的能力综合化要求则相去甚远,传统的考试体系已经无法诊断与评价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中对完整工作过程设计与实施这样的“知识与技能”.如何建立适应当前改革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法、历史法、案例法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首先从历史维度和中外对比两个方面对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分析的基本框架为评价制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功能.在描述事实过程中力求对其背后的“职业能力”及其价值预设和操作模式进行全面解读.历史维度的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一直以考试为话语方式,其知识+技能的实践方式迄今仍在深刻的影响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对其考察主要从我国古代学徒制考试到晚清学校制度化职业教育考试发展至民国职业教育考试,最后到当代高等职业教育考试;中外对比的维度则从“职业能力本位”背景下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考试和英语文化圈国家有代表性的英国职业教育考试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

基于历史经验的反思和中外对比,结合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当前企业人力资源所采用的评价模式、以及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的最新发展,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体系,包括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制度设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主体构成.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应当超越传统的行为主义而以理性主义哲学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论和评价论作为理论基础,评价制度设计围绕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在三个层面进行制度化设计,评价内容以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结构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和来源结合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评价方法以先前学习认定和关键事件访谈法,根据学生对完整工作过程的系统性构思的方案阐述、论证和实施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要求,又要体现顾客、委托方、社会组织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的专门性要求的三维一体全面性评价原则.因而作为评价主体必须要有这些不同价值取向的主体构成,因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都要纳入到评价主体之中从而形成多元的评价主体.

本文是一篇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会计专业生引用文献:

[1] 会计专业生论文选题推荐 会计专业生论文题目怎么取
[2] 会计专业生专著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生外文文献怎么找
[3] 会计专业生论文大纲样本大全 会计专业生论文大纲怎样写
《会计专业生论文范文参考 会计专业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会计专业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