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参考 计算机应用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计算机应用本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3

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参考:译者术语能力探索
  2.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样文: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
  3.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4.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例: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研究
  5.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格式: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100篇免费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参考:译者术语能力探索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翻译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翻译行业对翻译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也随之更新.近年来,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巨大翻译市场需求,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设置翻译专业,以前的“译者培训”升级为当今的“翻译教育”.术语是知识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代表了一个学科领域的概念体系,在知识交流和技术传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翻译行业非常重视术语的翻译,翻译项目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几乎都会涉及术语问题.可见,术语能力已成为应用型翻译人才所必备的一项职业素质.译者术语能力即译者解决翻译中出现的术语问题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系统.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形势下翻译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将译者术语能力置于翻译能力的研究框架之下,对其进行重点研究.

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是当前翻译能力研究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四个阶段,其研究模式日益完善,形成了以内省法为主、多种其他方法为辅的研究方法体系,为译者术语能力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近年来,翻译研究的认知视角兴起,主要包括翻译专业技能、翻译信息加工、翻译策略研究.本研究将译者术语能力看作一种专业技能,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具有不同翻译经验的译者,发现术语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研究将术语翻译看作一种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分析实证研究中术语翻译过程,构建术语翻译的工作模型.借鉴翻译策略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关注译者术语翻译所选用的认知支持类型.从术语翻译原则与方法、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三个方面,总结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的进展,为本研究提供术语学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术语能力进行研究定位,阐释译者术语能力的理念,初步构建译者术语能力的构成模型,为下一步进行译者术语能力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在实施译者术语能力实证研究之前,本研究针对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势进行了两次社会调查:翻译企业网站调查和翻译能力认知情况问卷调查.网站调查主要发现:当前翻译行业主要需要笔译、口译、译审、资深翻译、翻译项目经理、口笔译兼备、翻译质量控制、本地化翻译等八类翻译人才.翻译人员应具备中外文语言及互译能力、文本审校及质量控制能力、专业领域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翻译技术应用、本地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十项基本素质.翻译企业非常重视术语的翻译,并将其在术语翻译方面的特色作为企业宣传的资质优势.问卷调查主要发现:各组人员认为最为重要的四项素质依次为:双语交际能力、专业领域知识、质量控制技能、职业道德.各组人员对译者各项素质的认知的主要差别在于计算机操作技能、文献管理与信息检索技能、翻译技术的应用技能、工作压力承受能力等四项.在校学生对这四项素质的认知度低于职业译者.在校学生对译者术语能力的认知度也较低,尤其反映为对文献能力、管理能力、专题能力、技术能力的认知度较低.

本研究选取具有不同翻译经验的三组被试(本科组、硕士组、职业组,每组五名)进行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使用多种方法引发和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多元数据定位分析方法,汇总实验所得各种来源的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术语翻译效率、术语翻译决策、工具资源使用、术语翻译认知四个维度考察各组被试的术语能力特征差异.

三组被试的术语能力特征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术语翻译效率:本科组被试的术语翻译用时最少,术语翻译质量最低;硕士组被试的术语翻译用时最多,术语翻译质量居中;职业组被试的术语翻译用时较多,术语翻译质量最高.从总体上来看,术语翻译时间会随着翻译经验的增加而先大幅增加而后略减,术语翻译质量会随着翻译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提升.在译者对所涉领域不熟悉的情况下,术语翻译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用于文献检索.

术语翻译决策:本科组所采取的主要认知支持类型为简单型,即SES和SIS.职业组和硕士组对IS-ES型认知支持的选用次数远多于本科组,说明职业组和硕士组在进行术语翻译时更擅于将内部知识和文献检索提供的外部知识相结合,职业组在这方面表现最好.硕士组对DES类型的选用最多,职业组次之,本科组最少.硕士组对DES型的选用次数最多,复杂度最高,说明硕士组对外部主导型支持的依赖度要高于另外两组.简单型认知支持是术语翻译错误的主要原因.

工具资源使用:本科组所用工具资源较为单一,以词典为主,较少使用网络资源;本科组倾向于简单地接受词典查询所提供的译名结果,且不擅长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硕士组所用工具资源较为丰富,涉及词典和多种网络资源;硕士组能够使用词典软件提供的多种资源,但不注重专业词典的使用;硕士组所用网络资源检索词的有效性低于职业组,他们不擅于使用策略从搜索结果中快速定位相关信息.职业组所用工具资源较为丰富,涉及词典和多种网络资源;职业组较为注重专业词典的使用,将专业词典提供的译名作为术语翻译决策的重要依据;职业组对网络资源检索的使用次数多于硕士组,所用检索词的有效性较高,擅于从搜索结果中快速定位相关信息,且对文献检索结果的权威性具有较高的辨别能力.

术语翻译认知:各组被试皆指出术语翻译为翻译任务的主要难点,但职业组对术语翻译的认识最为深入,硕士组次之.本科组没有术语管理习惯,对术语翻译的认知较为简单和笼统,且存在实际表现和其术语翻译知识不相符的现象.硕士组基本没有术语管理习惯,其术语翻译知识比本科组更为丰富、具体.职业组大都具有术语管理习惯,其术语翻译知识最为丰富、具体.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对译者术语能力的初步模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构建了术语翻译的工作模型.基于此,对翻译专业的术语能力培养提出教学建议:建议翻译专业术语教学应实现理论能力、语言能力、专题知识、信息素养、心理素质、应用能力六个具体教学目标;建议翻译专业实施阶段式模块化术语课程设置,逐步培养译者术语能力的修订模型中的六种素质,侧重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建议翻译专业的术语教学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翻译工作坊、翻译案例教学、翻译项目教学、企业实习、论文写作等形式;建议翻译专业建立信息化术语教学资源体系,其中包括各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实施,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本论文是针对译者术语能力的一次探索性研究,虽然所得研究结果与理论发现尚需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予以检验,但本研究对于加深我们对翻译能力的认识,推动翻译能力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所提出的教学建议,有助于促进我国翻译教育迎合翻译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样文: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我国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数量与规模的扩张,文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显.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文科本科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文科教育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层次和数量决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对文科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本研究提出文科本科专业在保持培养适量学术型人才的前提下,应坚持应用性改革与发展方向,大力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综合访谈和其它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本科层次文科专业的应用性,既不是广义上的价值性应用,也不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操作性使用,而是指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同时,分析总结了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当代特点、具体表现,以及文科专业应用性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形成基础.

在理论梳理后,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构建了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评价体系.其中深度访谈40人/次,专家咨询5人/次;为获取的依据更为牢固,发放关于如何评价文科专业应用性调查问卷300份,调查对象包括毕业3年以上文科专业毕业生,高校文科专业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3类群体.本研究认为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可以从就业难易程度、就业结构、就业质量、适应状况、发展前景和转换能力等6个一级纬度,具体包括获得初次就业机会的时间、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薪资福利等20个二级纬度来评价.

根据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评价体系,初步编制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状况调查问卷,并对150份样本进行了试测和信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800份调查问卷,检测了当前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现状.依据结果评价原则和外部评价原则,本研究选择工作年限为2-6年的文科本科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尽可能包括文科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就业的各类型的社会组织.根据调查结果,文科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程度较理工科专业弱;211大学文科专业的应用性程度相对985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要高,而且显著高于一般本科院校文科专业的应用性程度;在文科内部,8个不同学科门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历史学、法学和哲学较低.

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高校自身在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上存在包括专业体系需要改进、培养过程和教学内容需要优化、师资力量需要提升、评价功能需要强化等诸多问题;同时,在内部管理机制方面也存在没有形成有利于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模式和制度.利益相关方在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造成文科专业应用性不强的重要原因.文科专业应用性的形成受诸种因素的制约,需要一定条件的支撑.本研究提出高校自身应从文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评价模式、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以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同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主体功能,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为保证不同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本研究根据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等原则,提出了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建立健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兴的翻译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翻译学科发展,但遗憾的是,此类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内省法等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翻译专业建设现状等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学科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及本科翻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测试与评估、师资培养、翻译大纲制定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翻译教学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引介了部分翻译原著,但在对引介成果的转化和使用、翻译测试与评估、译员培训等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翻译教学研究中思辨性成果较多,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学术交流方面虽然有几家翻译学术刊物,但在栏目设置、文章质量等方面都应有所提升,在学术研讨、翻译大赛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借助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理论,对翻译、翻译学、翻译专业、翻译能力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指出翻译既为两种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交际活动,也指译者或翻译产品.翻译学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大体分为普通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翻译教育三部分.我国的翻译专业需要发展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其中本科阶段培养一般性翻译通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层次翻译通才.翻译能力至少涵盖母语和目的语两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为互动关系,翻译活动本身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此外,本科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学时、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研究建议我国翻译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综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使所设置课程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翻译教材编写、出版、评估和改写过程中,要有先进的编写理念,使其内容丰富,体例有所创新,保持教材引进与自编、学术性和普及性、市场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之间的平衡.在翻译教学方面,坚持突出学科特点、以学习者为本、互动合作、问题探究、开放发展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形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翻译理论反思和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评估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使社会评估与课堂教学评估,测试性评估和非测试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学与测试相结合,提升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在翻译师资建设方面,坚持终身教育理念,除了传统的学历学位教育、学术会议等方式外,倡导校本培训模式,促进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建构教研梯队、提高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在翻译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明确翻译的学科独立地位,遵循广泛性、实证性原则,确保其系统科学性.

本研究尝试借用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念,援引大量最新资料,运用图表等形式阐明翻译专业建设中不同流程(如翻译、教材编写过程、翻译人才培养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翻译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将翻译与教育相结合,将互动主义、合作主义、人本主义等理念引入翻译教学,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翻译教学的语言学限制,对于具体教学研究有一定启示和参考意义.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例: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掌握我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与管理模式现状及开展的效果,研究分析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及相关经验与问题,深入剖析各地没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系统管理的原因和实施障碍,为构建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管理模式、机制及支持系统和提高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荟萃、问卷调查、专题组访谈和案例分析等.设计糖尿病管理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函调和现场填写等方式回收问卷,现场访谈同时收集文件、制度、总结等现成资料,了解各地糖尿病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工作模式和机制以及相关的建议和意见等.对各地具有特色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进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糖尿病管理的具体模式、工作机制和支持系统等情况.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应用Excel2000、SPSS13.0以及SAS8.12等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机构建设情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平均面积分别为2469.25平方米和2553.56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建设标准.中心的住院病床平均为34.49张,观察床平均为5.18张.卫生院住院病床平均为24.10张,观察床平均为4.93张.

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中研究生学历占2.94%,本科占31.3%,专科占36.54%,中专占21.64%,其余为中专以下学历,占7.54%.防保人员学历以专科为主,占42.99%,其次为中专学历,占28.60%,本科为18.17%,研究生为0.90%,中专以下占9.56%.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占45.55%,其次为专科,占41.25%,中专以下占6.55%,本科为5.42%,另外,研究生学历占1.2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1.58%,其次是中级职称,占35.99%,高级职称为12.43%.防保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92%,中级职称为28.94%,高级职称仅为1.65%,另外,无职称为5.49%.护士职称也以初级职称为主,占71.82%,中级为26.74%,高级职称仅为1.43%.在农村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学历以专科和中专为主,分别为43.73%和38.92%,其次为本科学历,占12.68%,其余为中专以下学历,站4.68%.防保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占48.88%,其次为专科,占36.06%,中专以下占11.90%,本科仅为3.16%.护士学历也以中专为主,占58.37%,其次为专科,占34.52%,中专以下占5.54%,本科仅为1.57%.卫生院临床医生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8.82%,其次是中级职称,占32.68%,高级职称为3.47%,无职称占5.04%.防保人员没有高级职称,其中初级职称占71.85%,中级职称为20.37%,另外,无职称为7.78%.护士的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03%,中级职称为30.88%,无职称为5.98%,高级职称仅为0.11%.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的学历和职称水平都偏低,并且表现为农村差于城市.

3、慢性病管理资源配置情况.在管理配套上,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办公室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91.53%,所有中心都配有专门用于慢性病管理的计算机,平均拥有的计算机为3.07台.有96.61%的中心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包括糖尿病数据库),但管理系统稳定性还不太理想,正常率为57.89%.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办公室的乡镇卫生院占64.55%,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计算机的卫生院占51.82%,卫生院平均拥有的计算机为1.45台.只有32.73%的卫生院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包括糖尿病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正常率为97.22%.乡镇在糖尿病管理配套上较城市落后,资源数量少于城市.

关于糖尿病检测和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调查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以开展糖尿病检测工作,都配有血糖仪,另外配有生化分析仪、尿糖试纸检测的中心分别为79.66%和77.97%.能开展糖尿病治疗的中心占96.61%.药房配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降糖中成药的中心分别占84.48%、75.86%、96.55%、60.34%、53.45%、75.86%、79.31%.然而,在乡镇,能开展糖尿病检测的卫生院占92.73%.具有血糖仪、生化分析仪、尿糖试纸检测的卫生院分别为90.20%、70.59%和59.80%.能开展糖尿病治疗的卫生院占89.91%.药房配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降糖中成药的卫生院分别占47.57%、11.76%、82.35%、8.82%、15.53%、48.54%、63.11%.本组数据提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检测相关仪器和治疗药品的配置相对齐全,具备提供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条件.而乡镇卫生院则存在部分机构缺乏检测能力和治疗药品,导致存在无法提供糖尿病检测和治疗的情况.

4、糖尿病管理实施情况.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进行糖尿病社区筛查的中心占93.22%,2009-2010年度中心平均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为7.03次,绝大部分中心都定期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占98.31%,定期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中心占86.44%,督导患者服药的卫生院占96.6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的中心占94.9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中心占100.00%,开展患者家庭访视98.31%,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中心占91.53%,开展并发症监测的中心占55.1%.在乡镇卫生院,已经进行糖尿病社区筛查的卫生院占65.45%,其中摸清糖尿病患者的卫生院32.73%.2009-2010年度,卫生院平均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为2.79次,定期开展病人健康教育的卫生院占67.27%,定期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卫生院占70.91%,督导患者服药的卫生院占81.8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卫生院占82.73%、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卫生院占86.36%、开展患者家庭访视81.82%、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卫生院占60.91%、开展并发症监测的卫生院占41.28%.比较可见,城市的糖尿病管理实施情况要优于乡镇的.

5、糖尿病管理模式.主要模式有团队服务模式和中心(院)与站(室)分工合作模式.前者包括全中心(院)参与模式、慢性病工作组模式、慢性病督导管理模式;后者主要包括中心(院)主导,站(室)协助完成式、中心(院)和站(室)共同主导完成式、中心(院)组织,站(室)主导完成式以及中心(院)独自完成式.

6、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培训情况及其对防治工作的意愿.城乡基层医生一致认为现有专业培训次数少、内容不足.关于“对目前糖尿病防治工作是否满意”,52.0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对象表示“一般”,40.14%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7.82%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乡镇卫生院调查对象中,54.82%表示“一般”,37.56%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7.61%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研究结论

1、中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总体上表现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不足.但从人力资源、硬件配套和投入经费等方面比较,显示出城市糖尿病防治能力要强于农村.

2、部分管理层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的提升.

3、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糖尿病防治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匮乏,因此表现为对糖尿病的防治和管理力不从心.

4、针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滞后,影响了医务人员防治水平的提升.

5、糖尿病没有专项的防治经费,现有的防治工作经费主要来自公共卫生经费,而且数额很少,对糖尿病防治工作支持力度有限.

6、基层糖尿病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呈现不均衡态势,但城市要好于农村.

7、居民健康意识较差,对糖尿病防治工作参与度和配合度不强,成为糖尿病防治工作要解决一个问题.

创新与局限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开展的现况,分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的网络体系和提高防治能力提出改进方案和策略.本研究运用系统论、资源配置等的理论从宏观角度来探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具有创新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表现为,研究仅从组织结构系统和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进行了分析,未收集现有资源情况下体现防治成效的有关数据,因而不能更精确的掌握与提高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有关的更多信息.今后可以更进一步的开展相关研究.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格式: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当代中国,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业理论为指导,揭示就业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联系,立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以经济学之“药”疗治中国大学生就业之“疾”.

就业是民生工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配”、改革开放初期“抽成调剂、分级安排”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由一定范围的“双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转变.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考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以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闽南理工学院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进行的实证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毕业生供求形势日趋严峻:方面,高校连年大幅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等导致毕业生市场需求动力不足.二是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毕业生扎推一二线城市、国企、大企业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类型不同,就业率差异明显等.三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难以实现.梦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跳槽频繁.四是“被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统计掺杂水分.同时,出现了“北漂”、“蚁族”、“啃老族”以及“海待”“零薪就业”、“公务员热”等特殊就业现象.

就业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增速放缓等诱发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就业困难.二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配置跟不上跨越式发展步伐、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专业结构改革滞后等,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三是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制度分割、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择业流动困难和就业歧视.四是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多峰叠加”,市场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毕业生就业.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83633.html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借鉴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思考:一是稳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就业发展动力;三是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就业市场;四是着力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五是适应经济发展,深化高教改革.

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在职论文、3000字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计算机应用本科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选题

主要论述了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计算机应用本科引用文献:

[1] 计算机科学本科论文题目推荐 计算机科学本科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计算机应用本科方面论文选题 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题目怎样定
[3] 最新计算机自考本科论文选题参考 计算机自考本科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计算机应用本科论文范文参考 计算机应用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计算机应用本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